服務“三農”的區域性電子商務模式研究

才智咖 人氣:6.6K
服務“三農”的區域性電子商務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通過對我國農業的現狀及發展中出現的新事物進行分析,提出一種農業電子商務的整合創新模式,以此買通原有產業鏈各環節割裂的狀況,形成新的產業模式,以實現農業的大規模、訂單式生產,建立起良性反饋機制,促進我國農業的產業化、資訊化建設。
  [關鍵詞]農業;區域性;電子商務模式
   
  一、我國發展農業電子商務存在的題目
  
  (一)我國農業資訊科學技術的整體水平比較落後
  我國農業資訊科學技術的整體水平比較落後可以回因於兩個事實,即技術的差距和人的差距,具體表現在:(1)資訊基礎設施落後,網路化程度較低,資訊的交流與共享不通暢;(2)資訊資源建設滯後,資訊採集手段落後,資料庫種類不全,規模小而分散,標準化程度低;(3)資訊人才缺乏,特別是既懂資訊科技又懂農業技術的複合型人才缺乏:(4)農業資訊諮詢服務業和資訊科技產業化水平低,不能滿足農業生產、銷售等多方面對資訊科技的需求。我國農業資訊化的落後,直接對農業電子商務形成障礙。
  
  (二)我國農業電子商務尚處於應用的低階階段
  在農業資訊化的多種應用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要解決農產品銷售題目,這也正是電子商務的用武之地。電子商務通過減少交易本錢、交易環節,及時並且全球化地提供供求資訊,可以極大地讓利於農民。目前,我國農業電子商務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M2M(市場問)模式、戰略同盟模式、中介模式以及會員模式等。這幾種電子商務模式以較簡單的方式利用了資訊、網路、通訊技術的便捷性,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本錢、交易本錢等。但這幾個模式問相互割裂,各自所關注的環節沒能較好地銜接起來,產業鏈一體化程度不高,仍處於農業電子商務應用的低階階段。
  
  (三)農業網路基礎設施薄弱,缺乏區域性謀略
  我國當條件供農業電子商務服務的網站為數不少,但由於農村軟、硬體的缺乏,網路接通農戶的“最後一公里”障礙,使得農民不能通過直接有效的途徑參與到電子商務中來。此外,我匡幅員遼闊,區域地理環境差異校大,農業具有鮮明的區域性特徵,這進一步促使農業電子商務題目複雜化。因此,農業電子商務必須深進考慮區域特點,才能更好地發展。
  
  (四)農產品需求具有不司預知性
  受自然條件的影響,農產品的生產和農用品的需求具有很大的不可預知性,農產品生產區域和生產者相對分散,農產品附加值較低,農產品不耐久存,農產品種類繁多而品質評價的主觀因素較強,這些因素極大地阻礙著農產品生產產業化和流通現代化,是實現電子商務的難點。正是由於這種外部環境的侷限,農業網際網路的應用,不論是從建立貿易模式的角度,還是考慮操縱規程的實施而言,都比其他產業的推廣應用艱難得多。
  
  二、我國發展農業電子商務的機遇與挑戰
  
  (一)我國發展農業電子商務的機遇
  1.我國農業電子商務發展勢頭強勁。電子商務在我國農業領域應用雖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1994年以來,中國農業資訊網和中國農業科技資訊網的相繼開通執行,標誌著電子商務在農業領域的應用開始進進快速發展階段。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提出了“金農工程”,目的是加速和推進農業和農村的資訊化。“金農工程”的實施和開展,為我國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眾多農業網站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躋身於各類網站之林。如今,網際網路上農業資訊四通八達、應有盡有,網上經營的品種包括糧食、化肥、飼料、家禽、農藥、土特產、花卉、園林、水產品、茶葉、鮮果等。服務方式也從初期免費的供求資訊釋出發展到網上推介、網上訂單等多元化方式。網上線上文字、語音、視訊談生意也已成為現實。目前我國農業專業網站已達到2600多家,其中涉足電子商務的有120多家。
  2.我國農業市場合約化生產已漸成形。我國改革開放至今20多年,已有非常多的企業乘勢發展壯大起來,尤其是餐飲、零售、食品加工等方面的大型企業,它們都對農產品有著大規模的需求,從而引領我國農業市場走向合約化生產。這主要表現在:(1)越來越多的大企業投進到規模性的農業生產中。與傳統小農經濟不同,這些企業投資的是規模性的農業,種植、養殖的投資金額也越來越大,有些企業養豬、養羊都是以億為單位投資,已經成為農業的巨人。(2)餐飲、零售、食品加工行業的訂單開始直達農民手中。在注重質量與品牌的市場經濟環境中,為強化競爭能力,保證優質生產與服務,提升價格上風,不少餐飲、零售、食品加工方面的企業,一改傳統的進貨渠道,對農副產品的需求從源頭抓起,直接對區域性農民下生產訂單。(3)城市建設水平進步,促進農產品零售服務變革。在我國很多城市,農產品的零售正在悄然發生變革,以超市為主體的零售形式越來越被大眾接受,個體商販售賣形式的傳統菜市已受到超市銷售的極大衝擊,在個別城市化程序快的地方,傳統菜市已接近消亡,而超市銷售必將帶來對農產品的規模採購。總的說來,農業市場合約化生產在我國已漸成形。可以預期,它將是我國未來農業生產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