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的敘事重構

才智咖 人氣:3W

[摘要]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是根據美國著名作家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這部電影的成功使原小說作者和影片導演弗蘭克·達拉邦特名聲大振。在這部影片的改編中,編導通過敘事交流和敘事結構的重構,使作品得到了完美的昇華。本文分析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的敘事重構,探討影片對小說故事情節的增減和改動、人物的增減和命運的改變以及影片對小說主題的繼承,以期能夠更加透徹地掌握這部小說的敘事策略,提高筆者從小說到電影的解構能力,為製作影視作品探求更寬廣的道路。

《肖申克的救贖》的敘事重構

[關鍵詞]《肖申克的救贖》;小說與電影;人物重構;情節重構;敘事重構

美國著名作家斯蒂芬·金的大部分小說都被改編成了影視劇,有很多人沒有拜讀過斯蒂芬·金的小說,卻被他的電影深深吸引,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影片《肖申克的救贖》。儘管小說《肖申克的救贖》是中篇小說,但是內容卻跌宕起伏,故事情節環環相扣,為改編電影提供了豐富而又精彩的元素。影片以“尋找自由”貫穿始終,衝破改編的阻力,圍繞小說中的故事主幹,剔除細枝末節,甘暢淋漓地展現了小說中對人性的深層解讀和嚴謹思考。

由於小說內容和形式上的很多元素能夠應用於電影,因此,電影業對小說產生了很大的依賴性。小說與電影以不同的藝術形式講故事,小說注重描寫人物的內心世界,而電影強調影像的外部情境。同時,電影不同於小說,其需要團隊合作來共同完成,因此,在改編時難免會遇到一定的阻力,這就需要進行敘事重構,以便淋漓盡致地體現出原小說的基調和主題。

一、影片《肖申克的救贖》中敘事交流的重構

小說文字中的獨白在電影文字中得到具體化、視覺化的重構,這些是從小說到電影的改編基礎。小說的敘事交流模式是作者向讀者發出資訊,讀者通過作者給出的時間維度來自己創造空間維度。而電影的敘事模式具有鮮明的可視性,其將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完美地結合,觀眾可以毫無壓力地徜徉在電影提供的這個空間維度中。小說與電影的敘事文字交流模式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兩者起到的作用與實現的方式卻截然不同。在小說《肖申克的救贖》中,作為敘述交流的承擔者在文字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小說中以第一人稱為敘述者,這個在肖申克監獄服刑的“我”(瑞德)由於背景、身份等個人因素而導致敘述者不具備權威性,在小說“尋找自由”主題的照耀下,體現了小說敘事交流的委婉性。

根據小說敘事交流的多種特徵的影響,《肖申克的救贖》的電影改編轉變得十分明顯。在小說文字中,瑞德以第一人稱在開頭就介紹了自己為何入獄,並且成了高牆內的“商販”,在進行簡單的自我介紹之後,便直接交代出安迪是被冤入獄的。而在電影文字中,安迪以醉酒的形象出現,當時還沒有瑞德的畫外音,因此,觀眾無法得知安迪入獄是確有其事,還是被冤枉的。影片一開始就由具有權威性的隱含作者進行敘事,增加了故事的可靠性。影片的第一個鏡頭是主人公安迪把槍裝上了子彈,已經微醉的安迪在車內一邊喝酒一邊看著妻子與情人親熱。這組鏡頭是安迪在法庭上接受審訊時的情景,影片將多組鏡頭剪輯交叉切換,整個事件沒有一點拖泥帶水,體現了時間維度與空間維度結合的共時性魅力。當主人公安迪入獄後,瑞德以第一人稱開始出現,與小說文字不同的是,小說中的瑞德是回憶性地倒敘,而電影是根據時間順序一步一步進行敘述,如此一來,就可以將作者意志的推動作用發揮得更加明確清晰。

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瑞德假釋聽證會成為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一個主要的線索。在前幾次的假釋聽證會中,瑞德總是說一些死記硬背的空話,在他看來,參加假釋聽證會只是走一個過場,對他而言不抱有任何希望。電影改編後增加的幾場假釋聽證會將小說中的獨白形象予以展示,同時也是體現電影“尋找自由”主題的主要因素。瑞德最後一次參加假釋聽證會時,表現出了他深切的感悟,對曾經懵懂年少時的輕狂追悔不已。

影片的整個故事跌宕起伏,在導演精心的排程下收放自如。在小說文字中,作者對監獄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在監獄內有醫院、洗衣廠、圖書館、操場等,作者對這些場景的描述十分清晰,一個個場景躍然紙上,這些都要由讀者自己去想象。而在電影中,監獄是必不可少的實景,導演僅用了兩個長鏡頭就表現了高牆的冷漠與壓迫,鏡頭下的肖申克監獄堅固而不可逾越。在電影中人物動作所起到的作用要遠遠大於情緒,更多的是注重外化的表現形式。小說《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人物對話也十分精練,並且沒有過多的心理描寫,這就為電影改編提供了很好的條件。主人公安迪在小說中的話語很少,但是卻句句都能體現出安迪的人物性格,在電影中,安迪的話語幾乎與小說中的內容相同,沒有冗長的陳述,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

二、影片《肖申克的救贖》中敘事結構的重構

從小說到電影,涉及元素的多少決定了敘事結構的複雜程度。在《肖申克的救贖》的小說文字中,斯蒂芬·金大量運用了敘事結構中的各元素,而電影的改編之所以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是因為編導弗蘭克·達拉邦特對情節的調整,從而突出了電影中的人物形象,使主題更加明確。

(1)情節的.重構

影片根據需要對小說文字中的故事情節進行改編重構。

在小說中,監獄圖書館管理員布魯克走後由安迪接替他的工作,在這之前兩人沒有任何交集;而在影片中,安迪在入獄的第一天就在食堂與老布發生了對話,之後安迪向瑞德買的錘子也是通過老布傳送的,並且與老布有一段共事的時間,這些故事情節在小說中並沒有,而是在電影改編時加入的。就修屋頂的片斷而言,無論是小說文字還是電影文字都是安迪入獄後命運的轉機,在小說中派去修屋頂是以抽籤的方式進行,而在電影中修屋頂的人是瑞德向獄警賄賂所安排的,增加了人物的主動性,在這一環節中,小說以很大的篇幅向讀者介紹了典獄長和警衛,電影對這部分予以省略,直接描寫了安迪聽到獄警繳稅倒黴事後向他們走去,海利惱怒地將安迪推到屋頂邊,幾乎要把他推下去,可是早有準備的安迪不僅安然無恙,還請他的“同事”們喝了啤酒,這種事情前所未有。安迪對海利的幫忙,為日後海利為安迪被博格斯“姐妹”暴打而報仇埋下了種子。在安迪恢復階段,獄友幫忙撿了很多石頭,在小說文字中這些沒有出現。在影片中還添加了一個非常精彩的片斷,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安迪在收到州議會寄給他的200元的支票和舊書後,他在其中看到了一張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的唱片,突然心血來潮把它在廣播中播放,使這首美妙的音樂瀰漫在整個肖申克,也正是這首音樂,使整個肖申克充滿了希望。   從電影角度來分析,《肖申克的救贖》分為四幕,第一幕講述的是安迪入獄後從開始的不適應到尋找愛好適應生活;第二幕是安迪在修屋頂時命運發生了轉折並且從湯米處得知了妻子被殺的真相;第三幕也是影片的高潮部分,安迪在一天早晨點名時消失了,成功越獄,完成了自我救贖;第四幕主要講述的是瑞德獲得假釋並與安迪重逢。四幕之間結構縝密,環環相扣,為觀眾創造了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