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原型結構分析

才智咖 人氣:2.31W

《挪威的森林》原型結構分析

摘要:三極建構是《挪威的森林》基本敘述程式,人物組合、主題隱喻都在這功能性的結構中展開,在這一包合理性反思的敘述視角折射出作者生與死的人生思考。

關鍵詞:三極建構 人物組合 主題隱喻

原型結構是原型批評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弗萊將他視為是的一種敘述程式,指文學在歷時性嬗變過程中反覆顯現出來的敘述結構原則。原型結構是文學之樹的根株和核心,他能夠生化出瑰麗炫目的文學情節。在某種意義上,文學的魅力就是文學原型的魅力,這是我們讀解《挪威的森林》的理論支點。

《挪威的森林》是中國讀者最熟悉的村上春樹的代表作。小說以主人公渡邊為第一人稱敘述,回憶了他同直子、綠子兩個女孩間的愛情糾葛。“我”是京都一大學生,第一個戀人直子原是高中好友木月的女友,後來木月自殺了,一年後“我”同直子不期而遇並開始交往。在直子20歲生日晚,兩人發生了性關係,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幾個月後,直子來信說她住進了一家深山療養院。“我”去探望並表示永遠等待直子。“我”返校後不久,認識了低年級的綠子,被綠子的開朗活潑所吸引。不久傳來直子自殺的噩耗,“我”失魂落魄的四處徒步旅行,最後在直子好友玲子的'鼓勵下開始摸索此後的人生。

“三極建構”是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杜貴晨教授在《的“三事”話語》中提出的結構正規化。本於《周易》以天、地、人為“三極之道”,借指小說敘事模式由三方鼎立而成,三方互動互為制衡。其實質是以一點為中心,在確立了主構兩極後把第三方作為情節中介的動態組合。這種結構模式在《挪威的森林》的人物組合方式上表現明顯。

首先,在貫穿全書的主線上,“我”和直子、綠子間的人物組合成為作品獨立自恃的核心故事。根據作者自序,《挪威的森林》本是以短篇小說《螢》為雛形寫成的。在《螢》中,相當於後來直子的患有心病的女子在與我一夜交合後,沒有告知“我”就進了療養院,剩下“我”拿著室友送的螢火蟲爬上樓頂天台放飛,故事就此結束。直至後來作者想到“啟用綠子這個女子而一發不可遏制”,“原定三百頁的稿子膨脹為將近九百頁”。在“我”與直子相識、相愛,以及我到療養院去探望她的基礎上,完整加入“我”與綠子的相識交往,把本是單薄一線發展改為雙線發展,穿插進木月、敢死隊、永澤、初美、玲子等人物,形成各方制約的厚實故事。

“三極建構”本身的敘述原則,就在於能由“三方鼎立”而彼此間組合分化、勾心鬥角所形成的關係。達到一種恰到好處的複雜性,較之單純的雙方矛盾對立,推遲高潮的到來。使讀者期待得到加強和滿足。較之多方矛盾的展開,又能清晰明朗,主次分明。

其次,在小說的輔助性人物關係上,也是以“我”為中心,三三聯絡的。“我”與直子的聯絡先是通過中學好友木月,木月是直子男朋友,二人青梅竹馬。因此,我們三人經常外出遊玩,談天說地,三人在一起也其樂融融,但當只剩“我”和直子兩人時,總說不上三言兩語。木月死後,聯絡“我”和直子的就是“我”同室室友“敢死隊”,惡人除了“敢死隊”引人發笑的話題外,都寡青少語,只是日復一日在落葉飄零的東京街頭漫無目的的、或前或後或並肩行走不止。直子到療養院後,我與直子的聯絡也基本上是通過玲子完成。書中還另寫了“我”與永澤、初美的交往,基本上也是“三人行”。由此,我們就得出一個《挪威的森林》的人物組合關係圖:

TAGS:挪威 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