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研”為啥不可行?

才智咖 人氣:8.47K
畢業論文


     不久前我在陝西省的延安市(原延安地區)調查,那裡的同志問:“為什麼我們辛辛苦苦做的可行性研究,投資商卻不愛看?”
    這是1個既重要、也很有意思的題目,對此我們加以探討。

1、如許原因  均非關鍵
    投資商不愛看“可研”,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我們許多“可研”的可行性確實不高。紙上寫的收益多少、利潤如何、幾年投資回收,專案1旦投入運營,才知很多都達不到,甚至“開工之日即停產之時”的專案也時有所聞。
    為什麼“可行性研究”的設計和實際常常相差甚遠?有學者說,是因為專案決策人不負責任。然而決策人因何不負責任?學者又說,是產權使然:專案的決策人之所以不負責任,是因為那都是國有資產。如果企業和資金是決策人自己的,他們就會認真“可研”,不會亂來。
    產權不清可能引發“決策人不負責任”(或其它種種)道德風險,這原是不錯的。但若說它是“可研不可行”的主因,卻使人難以信服。姑且不說事實上大多數國有企業負責人並不是那樣沒出息和市儈氣,只消看1點:1切“產權迷信”的學者至今都尚未拿出權威的資料,證明我國私營企業選項成功率比國有企業高得多。
    有人又想到其它的理由:許多“可研”之所以和實際相差很遠,是因為這些“可研”常常是由專案單位(甚至單位的決策人)自己做,而不是委託工程諮詢單位編制。顯然,這種“可研”的水平是很低的。
    可是這個理由也好像不夠充分。例如延安所謂“投資商不愛看”的1些可行性研究,雖然專案的投資額都不大,也不是什麼“高科技”,但都是由省部級、且具有高階資質的工程諮詢機構編制。
    例如延川縣的棗汁、棗粥專案,預計投資總額不到2000萬元,卻由陝西省輕工研究設計院(甲級)編制可行性研究;佳縣“環糊精”專案實際只是對土豆澱粉的簡單深加工,預計總投資不過3700萬元,“可研”編制人卻是中國華陸公司(原化工部第6設計院,甲級)。
    也許有人另想,延安“可研”雖然是由正規的工程諮詢單位編制,但卻可能是“可批性報告”的把戲。專案人和工程諮詢單位私下串通,把可行性研究變為僅僅是應付投資商的“可批性研究”(偽“可研”),從而造成“可行性研究不可行”。然而這種想法也似不妥。至少吧,我看的那些延安“可研”都是認真做的,不能簡單說成“偽‘可研’”。
    社會上的“偽‘可研’”雖說不少,但卻未必是“可研不可行”的.主要原因。因為是否“偽‘可研’”,取決於“可研”是否認真編制,而不取決於“可研”的結果和專案實際是否相符,猶如不能因為某人“好心辦錯事”就否定這人“好心”1樣。“可行性研究”也是這樣。許多“可研”雖然在專案實踐中確實不可行,但又確實經過認真編制。因此這些“可研”就是“真‘可研’”,而不是故意做假的“偽‘可研’”。然而既然許多“真‘可研’”都在專案實踐中不可行,“偽‘可研’”自然就不是我國專案“可研不可行”的主要原因了。

2、“可研”為啥不可行?
    “可研不可行”的說法其實不準確。可行性研究源於計劃經濟,當時對提高專案成功率確實起到很大作用。只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也僅限於中小型的競爭性專案,可行性研究才普遍變得不可行。
    這正是我們回答“可研為啥不可行”的鑰匙:至少在1定程度上,當前我們的可行性研究不適合市場經濟。
    或者更具體說,“可研”研究專案的生產性資源和“產中”,環節,而很少專案的經營性資源、以及相應的“產後”特別是“產前”環節。因此對1個專案來說,“可研”雖然是計劃經濟專案報告的全部內容,卻只是市場經濟專案報告的部分內容。
    如果從“資源經濟”的角度看,對1個專案進行分析,說到底,是對這個專案進行資源分析,看其是否具有足致成功的各項資源。
    但是資源經濟學所說的資源比人們通常理解的“資源”廣泛得多。它對“資源”的定義是:對使用者有用的各種事物。
    資源還有無形資源,例如商譽、市場、競爭力等等都是無形資源。
    需要指出,所謂“資源”不僅僅是經濟資源。例如某人想娛樂,那麼例如公園、音樂會等等就是他的娛樂資源。
    依據經濟資源在經濟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分為“生產性資源”和“經營性資源”兩類。土地、廠房、原料、裝置、技術、勞動等等,是專案的生產性資源;市場、競爭力等等,是專案的經營性資源。
    有些資源,例如電力、資金等等,既可用於生產、也可用於經營,稱為“通用性資源”(但是1旦被使用,就明確是生產或經營性資源。例如某1筆資金究竟被用於建廠房還是發廣告,區分就非常明確)。
    市場經濟的專案,既要分析生產性資源,也要分析經營性資源。但是當前我國“可研”資源分析中,卻以生產性資源分析為絕對比重,而將經營性資源的分析看得過輕,因此不符合市場經濟的實際情況。
    可行性研究對1個專案的分析,主要看專案的工程與技術條件,例如工程建設條件、裝置配置、原料供應、工藝路線、質量保證等等,就是所謂“生產性資源”。而對專案的經營條件,例如市場、競爭、專案承擔人等等,卻看得很不充分。
    1些同志會不贊成。他們說:我們的“可研”已經含有市場分析。這話倒不錯。我國市場經濟已近310年,如今分析專案,誰還1點兒“市場”都不談?可是通觀許多“可研”,對市場的分析都微不足道。就像客廳裡的花瓶,點綴而已,實際上是市場分析的“花瓶化”。
    比如說,“可研”沒有市場基礎建設、市場進入和保有難度分析、專案人的市場力分析。對市場的進入和保有,以及專案人的市場力,其發揚優勢、規避和克服劣勢,當前的“可研”通常都不涉及。
    我國“可研”的市場分析,只是“點綴1下”的“花瓶化”狀態。但“花瓶化”畢竟還有1個“花瓶”。而對現代專案建設同樣必需的“競爭”和“專案承擔人”分析,我國當前“可研”卻根本不具備,連“花瓶”也沒有。
    我國“可研”的資源分析,是“重生產性資源,輕經營性資源”。反映到專案的執行分析中,就會重視“產中”環節,而輕視“產前”和“產後”環節。
    從生產性專案看,1個專案執行的全過程,含有了“產前、產中、產後”3個階段。生產性資源被用於“產中”,經營性資源則被用於“產前”和“產後”。“可研”既然偏重生產性資源,那麼就專案的執行分析中,就只能偏重專案的“產中”階段,而使專案的產前和產後分析過輕,怎麼可能符合現代市場經濟的實際情況呢?
    當然不是說,“可研”在市場經濟中毫無用處。任何經濟形態中,生產性資源總是必須的。這種資源條件如果被否定,整個專案自然都要被否定,而無論市場條件如何。所謂“技術是經營的基礎”,就是。
    但是在計劃經濟中,對1個專案的肯定或否定,生產性資源是唯1的依據。而在市場經濟中,工程與技術條件卻不是確定專案可否性的唯1依據,市場條件是專案更為重要的可否性依據。
    也可以這樣說,計劃經濟中,“可研”是專案報告的全部內容。市場經濟中,“可研”只是專案報告的1部分。市場經濟中,“可研”是專案的生產性資源分析,它構成了專案分析的基礎。

“可研”為啥不可行?

第1頁1 2 

TAGS:可行 可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