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統疾病常見不合理用藥探析

才智咖 人氣:2.55W
消化系統疾病常見不合理用藥探析

  [論文關鍵詞]消化系統疾病;合理用;藥品不良反應

  [論文摘要]
通過對消化系統疾病常見不合理用藥的分析,促進合理用藥,降低藥品不良反應的危害。
  
  
  消化系統疾病臨床上十分常見。據,胃腸病和肝病引起的疾病負擔佔所有疾病的1/10。隨著的發展、發病機制的不斷闡明及新藥的開發應用。消化系統疾病的藥物治療出現了新的進展。然而隨著消化系統疾病用藥品種和聯合用藥的日益增多。不合理用藥現象亦隨之出現,不同程度地影響了臨床治療效果。增加了藥源性疾病的發生率。現將消化系統疾病常見不合理用藥分析如下:
  
  1 抑酸藥與胃黏膜保護劑(鉍劑和硫糖鋁)合用
  
  抑酸藥是目前治療消化性潰瘍的常用藥物,通常包括H2受體阻斷劑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沙替丁、和羅沙替丁等和質子泵抑制劑(PPI)如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等。本類藥物主要是抑制酸的製造和分泌或對進入胃囊的H+進行中和而使胃內pH值升高。而鉍劑如枸櫞酸鉍鉀、膠體果膠鉍需在胃酸的條件下形成保護層覆蓋於潰瘍面上,阻止胃酸、酶及食物對潰瘍的侵襲,促進黏膜再生和潰瘍癒合。硫糖鋁也需要在酸性下才能離解為八硫酸蔗糖聚合成不溶性的膠體而發揮黏膜保護作用。因此。鉍劑、硫糖鋁不宜與抑酸藥合用。另外,抗酸藥如小蘇打為鹼性物質,也不宜與抗酸藥合用,臨床上為了緩解潰瘍疼痛而合用抑酸藥時,須在服用胃黏膜保護劑前半小時或服用本藥1小時後給予。
  
  2 微生態製劑與抗生素合用
  
  腸源性腹瀉常與腸道菌群失調、條件致病菌大量繁殖有關,這時微生態製劑是臨床上的主要治療藥物之一。常用的活菌製劑有兩類:一是使用需氧菌消耗腸道內氧。使之成為厭氧環境,促使厭氧菌生長,從而恢復菌群的平衡,該類藥物有地衣芽胞桿菌活菌製劑、酷酸菌、蠟樣芽胞桿菌活菌製劑等。另一類則直接補充腸道正常菌。如雙歧桿菌活菌製劑。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腸球菌三聯活菌製劑等。活菌製劑原則上不與抗生素合用,以免影響療效。若需同時應用抗生索以控制嚴重感染,可錯開服藥時間,或考慮應用死菌製劑,如嗜酸乳桿菌製劑、乳酸菌素等,該類藥物不受抗生素的影響。
  
  3 雙八面體蒙脫石與抗生素合用
  
  口服雙八面體蒙脫石後,可均勻地覆蓋在整個腸腔表面,吸附多種病原體,將其固定在腸腔表面而後隨腸蠕動排出體外,同時減少腸細胞的運動失調,恢復腸蠕動的正常節律,為目前臨床上治療各種急慢性腹瀉的常用藥物。但在細菌性疾病等腸道感染需口服抗生素治療時。應在服用本品之前1小時口服抗生素。否則因雙八面體蒙脫石在腸道形成保護膜,同服的抗生素可被吸附而隨糞便排出體外導致抗生素不能發揮有效作用,但本藥與諾氟沙星合用可提高對致病性細菌感染的療效。
  
  4 柳氯磺胺吡啶與抗生素合用
  
  柳氮磺胺吡啶是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常用藥物之一,由於該病常出現黏液膿血便,臨床上經常同時應用抗生素進行治療。柳氮磺胺吡啶口服後雖部分在胃腸道吸收,但最終通過膽汁重新回到腸道,與其餘未被吸收的大部分原藥在迴腸末端和結腸內由細菌分解成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楊酸(5-ASA)。該藥的治療機制主要是通過5-ASA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發揮抗感染作用。若同時應用抗生素,將破壞腸道菌群,使細菌量減少,影響藥物的分解,降低療效。因此,柳氮磺胺吡啶不宜與抗生素合用,近年來應用的`5-氨基水楊酸製劑如艾迪沙及其控釋片因無需細菌分解直接發揮作用,因此可不受抗生素應用的影響。
  
  5 喹諾酮類合用抗酸劑治療腸道感染
  
  當患者出現腹瀉、便血和裡急後重、糞便檢查白血球增多等疑為侵襲性腸道感染時,臨床上一般需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喹諾酮類抗菌譜廣,對G-和G+細菌均有明顯作用,作為腸道感染首選口服用藥。考慮到胃腸炎的症狀,部分臨床醫師對於這類患者常聯合抗酸劑或胃黏膜保護劑(含鋁、鎂和鉍等)以期緩解胃部不適症狀,然而喹諾酮類抗生素可因與多價金屬陽離子發生絡合反應使藥物吸收減少,血藥濃度下降,反而降低療效。如確需應用時應錯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