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邊疆地區開展生物課外科技活動的現狀與措施論文

才智咖 人氣:9.22K

摘要:生物課外科技活動是提高中學生綜合素質的一條有效途徑。闡述了西南邊疆地區生物課外科技活動的開展現狀,介紹了其措施,以期為生物課外科技活動的開展提供參考。

西南邊疆地區開展生物課外科技活動的現狀與措施論文

關鍵詞:生物課外科技活動;現狀;措施;西南邊疆地區

生物課外科技活動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一個必要補充,也是課堂教學的深化和發展。它不受教材和教學大綱的約束,具有靈活性;以學生為主體,自己設計和動手,有助於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提高教學質量,帶動相關學科發展[1-2]。

生物課外科技活動為學生提供了直觀材料,通過野外考察,觀察大自然實物,並與課本知識比較,加深了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了課堂教學,也提高了教學質量。生物作為一門自然學科,它與物理、化學等學科緊密相關,在學生課外科技活動中,運用物理、化學等學科知識能夠更好地解釋、解決一些現象和問題,進而也帶動它們的發展。生物課外科技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自主實驗,可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增強其實踐操作能力,激發其創新意識;同時,也可培養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百折不撓的品質和堅強意志,鑄造其吃苦耐勞的科研精神[3-4]。

1生物課外科技活動開展現狀

1.1生物課外科技活動日益受到重視

目前,社會日益重視中學生的素質教育,特別是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的培養受到廣泛關注,而生物課外科技活動就是一種有效鍛鍊學生綜合素質的途徑。國家有關部門也積極組織了一些導向性、示範性和群眾性的全國競賽和活動,如全國中學生生物奧林匹克競賽、生物科普夏令營、中學生環保夏令營等,這些都有力地促進了生物課外科技活動的開展。越來越多的學校、家長及學生也逐漸認識到了生物課外活動的重要性,加大了對生物課外科技活動的力度,使生物課外活動逐漸走上了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

1.2開展生物課外科技活動的制約因素

1.2.1活動經費嚴重短缺。由於歷史、地理位置等諸多方面的原因,西南邊疆地區各方面的發展相對緩慢,特別是經濟的發展,造成了生物課外科技活動經費的短缺。學校為了生存和發展,除了保證教職工的基本工資福利外,還要投入基礎建設,已經沒有餘力滿足課外科技活動所需。由於經費短缺,科技活動所需的各項裝置、設施也無法購置,使科技活動面臨種種困難。

1.2.2學生缺乏對現代科學技術的瞭解。落後地區的學生大多來自山區,他們為生活所困,解決溫飽是主要的,而學習甚至是次要的,更不用說課外科技活動。他們極少或者根本沒有接觸過現代科學技術和裝置設施,對當今迅速發展的科學技術瞭解甚少。

1.2.3領導對課外科技活動的認知需進一步加強。學校領導的主要工作是為了職工福利、基礎建設等到處奔波,對課外科技活動的關注不夠。

2開展生物課外科技活動的措施

2.1通過實際行動爭取領導重視

爭取領導的關心支援不能僅靠寫申請報告,要靠實際行動,用行動和成績說話,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組織學生開展不需要多少經費的科技興趣活動,積極參與各級部門主辦的有關科技方面的比賽,取得成績以後再向領導報喜,適時申請更多更大的支援。筆者從1998年開始組織興趣小組,開展各種科技活動,在得不到學校經費支援的`情況下,發動學生自籌。學生在科技活動中掌握了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能,回到家鄉以後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參加青少年發明創造及科學討論會比賽中,學生連獲大獎,引起了學校領導的重視。自1997年起,學校一位主管教學的副校長牽頭,組成了學校科技活動領導小組,使學校的科技活動掀起了高潮。

2.2把科技教育融入到生物教學過程中

搞好生物課外科技活動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方面,需要長期探索哪些科技活動既適合學生,還能較好地突出區域特色,另一方面,需要長期把科技教育融入到生物教學過程中去,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學生逐漸認識到生物課外科技活動的重要性。將各科知識相互交叉,或根據教材適當增加科技知識,使學生在觀念上產生根本的轉變,以求素質教育的新境界。

筆者在生物教學中做了一些改革,把科技教育整合到課堂教學中,把深奧的課堂理論轉化為平時的生活語言,透過平時的生活現象引導學生,培養他們創造性的思維。如《魚綱》的教學,若按傳統教法需要3課時,學生也只能在大腦中把課文重抄一邊。筆者經過改革,將該節內容重新編排,從日常生活入手,採用提問引導學生,結合平時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學習相關內容;同時,加以投影、掛圖、錄影、標本等手段進行教學。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運用到了各科知識,使學生在歡快氣氛中完成了《魚綱》的學習,共用1.5學時,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並且學到了課本以外的許多知識。

2.3組織栽培興趣小組,創辦學校農場

為了使學生學到實用知識,將來能服務於社會經濟建設,筆者創辦了學校農場,建設科技教育實踐基地,帶領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參加農場勞動,學生在果樹栽培過程中,學會了育苗、嫁接、管理等技術,並加深了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比如學生對植物生理部分內容理解不深,結合育苗、嫁接講解營養物質的吸收和運輸以及水分的蒸騰作用,讓學生在實踐中加以理解;在果樹定植密度問題上,讓學生了解如何充分利用陽光才能使果樹增產,促進學生對光合作用的深入理解;在果樹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使學生對昆蟲進一步認識,鞏固了動物學中昆蟲綱的分類,並認識了常見的害蟲和益蟲。這樣,通過果樹的栽培,學生把理論和實踐、動手和動腦密切地結合起來,既加強了基礎知識的理解,又訓練了基本技能,為畢業後參加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4因地制宜,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活動

2.4.1建立生物標本採集製作小組。雖然國小已經有相當多牽涉到生物學方面的知識,但不夠系統化,還需要中學生進一步學習,以便為標本採集與製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標本的採集中,首先讓學生從名稱、形態、生境及其價值等方面對本區域動植物有所瞭解,複習鞏固課本知識;然後具體指導學生動手製作動植物標本。在此過程中還應根據本民族地區特點,指導學生了解一些民族藥用植物的醫藥價值及用法,使學生對常見中草藥防治基本知識有所瞭解,為扶貧做貢獻。

2.4.2組織生態環境調研。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認識社會。組織學生對百色華銀鋁業周邊地區進行生態調查,針對幾個大型的紙廠、糖廠等排汙情況及對水域中生物生活的影響,以及汙染對右江兩岸農作物造成的危害等都做詳細的調查,並寫出高水平的調查報告,且提出有效合理的建議。此外,還組織學生到氣象臺、農科所、林科所、飛機場、生態農業試驗園等參觀學習,請教有關專家介紹情況,使學生了解到當今世界最新科技發展現狀,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2.4.3進行兩棲動物調查。在郊區農田、河邊、溪邊、塘邊及水庫邊等,常能看到學生的身影,從生境、習性、生殖等方面對沼蛙、澤蛙、虎紋蛙、蟾蜍、狹口蛙等進行認真細緻觀察,不但加深了對課堂知識的掌握理解,而且通過解剖觀察等鍛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了學生的科研興趣、愛好及方法,增強了責任心,使本校的生物課外科技活動進入一個空前高漲的階段,也使校風、校紀得到了加強。

3結語

生物課外科技活動是培養中學生綜合素質的一種重要途徑。由於西南邊疆地區受地域、歷史及經濟等方面影響,限制了開展生物課外科技活動的種類和形式。然而,從目前開展的科技活動的結果來看,也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基本上達到了開展生物課外科技活動的目的,但還需要在有限條件下繼續探索更好的生物課外科技活動形式,為社會和國家輸送更高質量的新型人才。

4參考文獻

[1] 李瑩.開展生物課外活動促進課堂教學[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6(5):115-116.

[2] 楊孫琴.在生物課外活動中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的探索[J].科學教育,2002(4):59-60.

[3] 張晶.開展生物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科學素質[J].科技資訊:學術研究,2009(28):41.

[4] 陽芳.國中生物課外活動探究性教學的設計策略[J].生命世界,2009(9):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