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教材接軌重在更新觀念

才智咖 人氣:2.94W
畢業論文

新舊教材接軌 重在更新觀念
山東牟平第6中學   秦紹宇

摘 要:
“自主學習,自主發展”是素質教育思想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具體體現。它充分肯定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學習行為,代表了現代教育理念。
英語作為實踐性、技能性學科,更應該注重通過各種形式活動,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新舊教材接軌之際,我們更應該全面更新教學觀念,以任務為中心的任務型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總體目標,成為“雙自主”教學思想在英語教學中的完美體現。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步伐的加快,大面積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在英語交際方面的實際能力越來越成為1.項有著緊迫感的任務。如今中學英語教育教學改革已全面起步,舊教材剛被取消,新教材全面使用,新舊教材接軌之際,我們1線的教師應當作些什麼?我認為:要踏踏實實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既要努力提高學生對英語基礎知識的掌握,更要根據新大綱的要求注重加強學生對英語這1交流工具的實際運用。簡言之,就是要全面更新教育理念。新大綱在指導思想上與舊大綱有1個顯著的區別:就是弱化知識體系,強化能力體系,強調“聯絡現實生活,加強英語實踐”,有利於“提高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能力,發展學生的反應思維,養成口譯的良好習慣”,“培養創新精神,提高情趣,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康人格”。我認為英語教學要真正體現新大綱的精神,大幅度地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是問題的關鍵。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自己逐步在教師角色、教學要求、課堂管理、教育途徑等方面都有更新觀念的體會,受益匪淺。通過本文,與有志於推進英語教學改革的同行們共同探討。
1、對教師角色觀念的更新——由“師”到“友”
在傳統的教師角色觀念中,教師在很大程度上是1位居高臨下的知識傳授者的形象,傳授知識是其主要的工作。外語教師是外語知識的傳授者。因此,在很多人的眼裡,外語教師不過是個教材翻譯者。以為只要把教材的英語內容準確地翻譯成漢語,然後告訴學生就夠了。也就是說教師扮演的僅僅是1個解說員,口譯者的角色。其實,這樣的扮演者遠遠稱不上是真正的教師,任何1個懂外語的人都能充當這個角色。外語教學實踐證明:若某教師在教學中只起解說員翻譯者的作用,那麼他的英語教學肯定是失敗的。因為,教師不僅要和知識打交道,更重要的是要和人打交道,1個只會說教而不能融通學生感情的“傳道者”根本不可能成為1個受學生歡迎的教師,更不可能教會學生怎樣來積極主動地學習。我認為,要成為1個好的外語教師,首先要成為學生的朋友。這是成為1個好教師的前提條件。儘管自己和學生已經有很大的年齡差距,完全可以步入老教師的行列了,但我隨時提醒自己,絕不能在學生的面前總擺出1幅師道尊嚴的面孔,令學生望而生畏。相反,我總是真誠主動地接觸學生,成為學生的忘年之交。我發現,當自己經常微笑著主動向學生說1聲“Good Morning! ”或“Good Evening! ”的時候,不少學生都或早或晚地會用英語和我打打招呼。久而久之,學生們就會和我親近起來,並通過喜歡我喜歡上英語課。這就是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我的信念是——“永遠成為學生的朋友”!
2、對教學要求的觀念更新——由“背”到“說”
傳統外語教學強調學生外語知識的掌握,在課堂上注重對學生進行外語知識的灌輸,認為學生在外語學習中要解決的最大問題是記憶的問題,歸結為1個字就是1個“背”字。背單詞,背語法,背課文。1個能得高分的學生往往“背功”驚人。但這種觀念培養的學生有1個致命的弱點就是開不得口。有些已經過了英語6級的學生到了國外,在很長時間內竟不能用英語與當地人進行正常的交往。而“背”字當頭的中學生1旦不堪忍受背誦之苦,那麼英語成績馬上就會1瀉千里,1發不可收拾了。我認為語言教學最重要的價值在於教會學生如何進行交流。歸結為1個字就是1個“說” 字。教會學生如何說英語是問題的根本。而如何才能變“背”為“說”呢?我在教學實踐中採取了以下措施:
1、從加強聽力訓練入手,為學生說英語打好基礎。
中學生在初聽英語時往往有些緊張和不習慣。當初接班,我班裡的學生對講英語都不敢開口,上英語課時還比較能說幾句,可是在課下,我與學生們用英語交談時,學生們都不好意思張口,甚至有的學生看見我與他講英語,他就很快的離開我,還有的就低下頭不說話,還有的說心裡緊張,不知道怎麼張口講英語,不知道從哪裡說起等等…我反覆研究和探討,如何使學生能放鬆而且大膽地講英語,我想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平常時只是我與學生講英語而學生無論是說對與否,只要能開口說,即使說錯也沒關係,這就是突破第1關.我就多給予鼓勵,多給予幫助,多給予引導。
2、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學生體驗教材情景中的人物情感,產生交流的慾望。.在課堂上講英語對話時分角色的朗讀課,讓學生體驗教材情景中的人物情感,慢慢地產生交流的慾望,在初2英語下冊中A monkey and a tiger 在這堂課裡,我扮演不同的角色與學生對話,目的是引導學生口語的語調和放鬆的氣氛,然後學生分別角色扮演,學生表演的即生動形象又活躍了氣氛,使每個學生能輕鬆大膽地自如的口語化了.有的學生很高興的爭當A Monkey 他們能說出 What a clever monkey he is ! Then act out the dialogue: At last, I ask them which animal is the dangerous in the forest? And which and is the most clever? 學生們紛紛發表意見,暢所欲言。現在學生們能非常輕鬆流利的在課上和課後講英語口語。進1步加強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情感和對學習英語的激情。
3、對教材處理的觀念更新——由“死”到“活”
傳統的教材處理方式往往比較“死”,講求照本宣科,按部就班。但是,不同時期、不同學段、不同個體的學生在知識掌握上都有著自己的特殊性。我體會到,只有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和當時具體的教學情景,對教材進行靈活的處理,變“死”為“活”才能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1、在教材的教授的順序上應加大靈活性
以往的英語教材把音標學習安排的較晚,由於學生不懂音標,因而造成了師生教育學的不便,這樣就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進而影響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因此在教才的整體處理上,借鑑漢語拼音提前教學的思想,把國際音標教學適當提前到字母教學階段,把音標、字母和單詞結合起來教,解決學生拼讀問題,便於他們自學,強化他們學習的方法、信心和熱情。
2、在教材內容的處理上應增強藝術性
例如:講解,while這個詞時,若只告訴學生理論的東西,該詞表示“在…期間”,它引導的句子常用過去進行時,然後,按照考試的辦法在黑板上寫上1個例句、學生呆板的抄下來,擺在筆記本上,要讓他們自己使用,恐怕除少數幾個尖子生外絕大部分學生都無法運用。對於這1內容的教學,我是這樣處理的:先請1個學生在黑板上寫下這個句子“While I was reading the text some one knocked at the door.”在學生寫句子的過程中,我有意識地碰1下她的頭,說道:“While she was writing the teacher touched her on the head.”這樣不僅把敲門的時間和碰頭的時間與while所引導的時間狀語的時間關係表示出來。又將短語knock at the door和固定用法touch sb. on the head,用動作再現出來,這樣的結果是現解釋、再板書、再加動作,把兩個難以記憶的詞法表示出來。這種處理教材的方法講求因勢利導,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強化學生對語言多重意境的領悟。
4、對課堂管理的觀念更新——由“靜”到“動”
傳統的課堂管理比較注重課堂紀律,強調的是學生認真聽講,追求的是1個“靜”字,雖然保證了教師像竹筒倒豆子1樣傳授知識,卻不利於學生展示自己的個性,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語言是交流的.工具,學好1門語言需要1種民主、和諧、活躍和有利於交流的氣氛,因此,外語課的課堂管理更應強調1個“動”字,為學生創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
近年來,我發現“課堂教學小組化”是個讓英語課“動”起來“活”起來的好辦法。對此,已經有不少教師進行過探索。我的做法是這樣的:
1、把1個班分成4個英語小組。在每個小組中,不同外語程度的學生合理搭配。
2、在小組內部實行陶行之曾經倡導過的“小先生制”。由外語水平高的學生擔任組長。組長負責安排小組活動並輔導本組外語學習成績稍差的學生。
3、課堂教學注意發揮小組的集體參與作用,在教師通盤掌握的情況下,根據課程進度的要求,做到分合有序,最大限度地利用好45分鐘,為學生提供運用外語進行交流和互動創造更多的機會。
4、在小組之間和小組內部經常開展聽、說、讀、寫方面的競賽活動。把學生之間的親和力、內聚力、競爭性和榮譽感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1種有利於學好外語的群體氛圍。
我們在學習“Bill Gates” 這1課中,學生們對電腦很感興趣,特別對“Bill Gates improved the software to easier for personal computer”但有的單詞對學生記憶與困難,我就帶領學生到微機室進行實物與實踐對照著講課。第1、加深學生記單詞(微機的各部位名稱)。第2、通過與實物接觸學生對英語更有興趣。我以小組競賽的形式進行背單詞。4個小組中每個同學都為自己的小組爭榮譽在互相背單詞。在小組中搶答問題的形式基本都能在當堂學的單詞當堂過了關,全班的積極性很高,很順利地完成教學計劃。 
事實證明:這種形式能夠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強化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從而大幅度地增加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快速提高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
5、對教育途徑的觀念更新——由“窄”到“寬”
傳統的外語教育途徑非常狹窄,大部分學生接觸英語的途徑僅僅是英語課。1種語言之所以能成為人際交流的工具。主要是因為在1定的人群中,形成了以這種語言為載體的文化氛圍,造成大範圍的“浸潤”,使社會成員彷彿不用學,在不知不覺中就掌握了這種交流工具。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認識到,學生學習英語的最大困難其實就是接觸英語的途徑過窄。由於途徑窄所以學生不能用英語來傳遞資訊,表達情感。這使不少學生難以對外語產生持久的濃厚的興趣。而沒有興趣,又造成了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匱乏。因此,更新外語教學觀念,拓寬學生接觸英語的途徑是1個重要方面。我認為,要使英語教學的路越走越寬,應在學生的動機領域、興趣領域和日常生活的豐富內容中尋求突破口,從而使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外部環境中都形成1種濃厚有利於英語學習的氛圍。在教學中,我在拓寬學生接觸英語途徑方面做了以下努力:
1、啟用學生尋找學英語途徑的內在動力
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用更多的時間去接觸英語,必須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在課堂上,我經常對學生進行教育,使他們認清:在資訊社會、知識經濟時代中外語在完成各種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萬丈高樓平地起”,良好的基礎是獲得成功的基石。任何人學習知識都有1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學生是學習外語相當關鍵的時期,只有多接觸外語知識,多途徑大範圍地進行交流,才能學好英語,用好英語。從而使學生產生需要心理,萌發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度,積極主動地在各種場合留意英語並對英語發生廣泛的興趣。
2、在學生已有的興趣領域中開發途徑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有發生遷移的特點。根據興趣的這1特點。在學生已經發生興趣的事物中開發學英語的途徑是個好辦法。在我班,有1個男同學1對英語產生厭倦,他由進校的前幾名以下子落到全班的倒數的名次,我多次找他談話,和啟發,從談話中知道他喜歡電腦,但他又不懂得外語,電腦螢幕上出現的東西他看不懂,我就抓住這個機會,進行多次談話,從中認識和知道學習英語的重要性,要想成為有用的人才不光是玩電腦,還要學會怎樣用,英語是走向全世界的橋樑,通過多次的輔導,補習,他也認識到學英語的重要性,現在是班裡的尖子生,還參加校英語口語比賽獲2等獎。
3、在日常生活的廣闊背景中創造途徑。聽力,對初學英語的學生來講是最大的 弱項 ,在課堂上對學生講英語聽力訓練也是學生們最頭疼的,那麼提高學生們的聽力水平也是在目前再教學中的頭等大是,為學生們的會考,大學聯考以及大學 打好基礎,從先在抓起要求老師和學生們每天必須有聽力了課,加大力度訓練學生們的口語和聽力閱讀的能力 ,我們在將“Bill Gatas"課中很多的學生很熟悉:BillGates "的名字而且對軟體也很感性趣,我就利用這1點就大量的蒐集有關的材料在課躺中用英語給學生門們講故事,即提高了性趣又使每個學生都在注意力集中的聽從中收益非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們在1次參觀動物園時當我們看到大象苑時。我就問學生大象苑 用英語怎樣說?有的學生在搖頭有的學生不知從那裡開始說我就告訴他們”The Elephants House "並介紹了大象的特徵Elephants are the biggest animals that lives on land ,Only some kinlds of lwhales are biggest ,but they live in the sea, The elephant is the second talllest animal in the warld, Elephants have the biggest ears of all the animals.
我們還舉辦了校園英語角,利用課餘時間練習口語的交際能力,有的學生從不趕開口到能流利的用英語進行交流這是學生們最大的收穫。
在教學活動中,教學觀念的更新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直接決定著教學效果的優劣。英語教學改革是1個很大的課題,如何推進英語教學,大面積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這是我國加入WTO後,時代給我國英語教學提出的挑戰。讓我們更新英語教學觀念,為中國的新1代公民培養更出色的外語交流素質。

新舊教材接軌重在更新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