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農業適度規模化經營問題探析論文

才智咖 人氣:2.12W

從1978年安徽小崗村的18位農民冒著生命危險簽下“生死狀”開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我國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幾十年時間裡可謂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新形勢下,科技化、機械化、市場化逐步成為現代農業生產的新要求,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所顯現出來的土地分散化、零碎化等弊端,已經嚴重製約了我國農業現代化程序。自古享有“湖廣熟,天下足”美譽的湖南,如何在農業現代化的道路上加快步伐,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農業規模經營之路值得思考和探討。

湖南省農業適度規模化經營問題探析論文

1湖南省農業適度規模化經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1湖南農業實行適度規模經營的三大必要性1.1.1應對湖南農業經濟下行壓力的需要。根據湖南省統計局資料,2011、2012、2013年湖南省農業生產總值增長率分別為6.9%、2.0%、2.8%。2015年上半年,湖南第一產業增加值1120.3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5783.7億元,增長7.6%;第三產業增加值5896.4億元,增長10.3%。可見,以農業為主的第一產業產值增長率明顯滯後於第二、三產業;湖南農業經濟發展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推行農業規模化經營,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推進湖南農業現代化刻不容緩。

1.1.2是實現農業規模經濟、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新技術條件下的高效率生產要素的投入和傳統生產要素的淘汰已經成為農業生產效率提升的根本標誌。例如: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髙、農業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新技術條件下的生產要素的投人量增加、高素質勞動力的加入等。從湖南省農村物質消耗情況來看,2000年湖南農用化肥每畝播種面積使用量為57.9kg,到2005年這一資料上升到60.34kg,2012年和2013年分別為66.98kg、66.07kg。由此可見,湖南農業生產依然沒有擺脫傳統的“化肥依賴症”,極易引起農業生產環境的`破壞,降低土地生產效率。

實行適度規模經營,是實現湖南農業規模經濟和農業現代化的根本途徑。首先,實行農業適度規模,有利於降低資金、技術、勞動力、土地的成本,從而提高收益比例。其次,從總量上來說,實行規模化經營有利於實現規模效應,在總量上提髙農業生產收益。再次,適度規模經營所帶來的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為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基礎和條件。農業現代化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只有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才能穩步提高糧食產量,從而保障糧食安全。最後,在經濟學中還存在規模報酬遞減的理論,農業生產規模也存在一個界點,在這個界點的左邊,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農業生產邊際收益大於邊際成本,農業生產效益會逐步提高;在這個界點上,農業生產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但在這個界點的右邊,農業生產邊際收益小於邊際成本,這便會造成整體效益下降,造成虧損。因此,在農業生產中,把握這個界點,即堅持適度規模經營對於實現規模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提高湖南農民收入的重要保障。2009年~2013年,湖南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差額分別為10174元、10944元、12277元、14777元、13879元、15042元。顯然,湖南城鄉差距有逐步拉大的趨勢。提高農民收人,改善農民生活水平是縮小城鄉差距、貧富差距的必然要求。要想建成全面惠及全體農民的全面小康社會,真正讓農民分享農村社會改革成果,提髙農民居民收入勢在必行。

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必須堅持“四個結合”

一是與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相結合。鼓勵土地向種養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適度集中,促進他們擴大經營規模,取得規模效益。要通過土地流轉,在確保流出土地的農民獲得承包土地合理收益的同時,實現充分就業,增加收入。

二是與優化農業產業佈局相結合。統籌安排城鄉建設、產業發展、生活居住和生態保護等空間佈局,推進工業向園區集中、農民居住向城鎮和社群集中、農業向適度規模經營集中,促進農業優勢主導產業集聚、集約、集中發展,打造優勢產業帶、產業群、產業區,提高規模化經營水平。

三是與發展高效農業相結合。加強土地整理和農業綜合開發,大力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農田,吸引規模經營主體投資農業,發展設施園藝、規模畜牧業和特色水產業,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

四是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相結合。農業產業化經營通過合理組織、分工協作和專業化生產,帶來了農戶和龍頭企業的規模經營,增加了內部規模經濟效益。要大力發展精深加工業和現代流通業,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加快培育壯大成長性好、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進一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更多的農戶進入基地生產,推動產業化經營。

“農業的適度規模經營是提高農民收入、減小城鄉差距的重要保障。”適度規模經營對增加農民收入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實行適度規模經營後,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水平大幅提高,農村閒置荒地得到有效利用,農業生產趨向集約化發展,農業產品質量提升,農業總產出必然增加。在新舊農業生產要素的替換過程中,農業生產的市場化水平也不斷提升,農民在市場化條件下必然不斷改進生產技術和產品質量,生產更多附加值更高的產品。從而實現增收。二是實行適度規模化經營,能夠充分利用土地、物流、資產、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從而有效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另外,農民還可參與農業企業經營,也能獲得更為全面的市場化資訊,從而及時調整生產方案和計劃,有效緩解傳統生產帶來的資訊閉塞等弊端。三是適度規模經營將帶來大量土地經營權的流轉,在這一過程中,農民還可通過土地出租、轉包、人股等形式獲得一定土地租金,擴寬收人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