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心理學的分類方法和分類論文

才智咖 人氣:8.84K

第1篇:論《舞蹈心理學》的創新觀點

舞蹈心理學的分類方法和分類論文

北京舞蹈學院平心教授的《舞蹈心理學》出版於2004年,是國內第一本舞蹈專業方向所用的心理學教材,在綜合性大學、藝術學院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課程中受到歡迎。筆者為從事藝術教育的教師,在學習教材中獲益匪淺。該書充滿了各種創新思維的閃光點,在整個社會提倡創新與創造思維的今天,無疑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現將自己心理學方面的學習體會彙報如下。

一、舞蹈心理學理論框架的設立

舞蹈心理學是心理學新近設立的應用學科,主要對舞蹈中的心理學問題進行研究。平心教授在舞蹈心理學學科體系的建立上,以心理學為框架,對其進行科學的分類,形成了嚴密的邏輯體系,為舞蹈心理學新學科的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他認為,“舞蹈心理學必須以舞蹈為基礎,以美學為指導,以心理學原理為內容和體系。它不僅是藝術學和舞蹈學的一個門類、而且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舞蹈心理學研究思路是以普通心理學和藝術心理學為依據,從而形成舞蹈心理學的基本內容和理論,這個思路、內容和理論主要包括下面的專題:舞蹈感覺、舞蹈意象、舞蹈思維、舞蹈情感、舞蹈技能、舞蹈氣質、舞蹈性格、舞蹈動機和舞蹈心理學理論等。既然是基本內容和理論,自然就涉及舞蹈的各個環節並對舞蹈的各個環節具有指導意義與作用。當然,這些內容與範疇亦可作為《舞蹈心理學導論》來看待,並自成體系,獨立成書。”(《舞蹈心理學》,P3-4)

這是利用已有百餘年曆史的心理學作為框架,對舞蹈心理學進行創造性的分類,縱橫交錯,自成一體,為整個學科的建立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更有趣的是,根據以上內容,平心對舞蹈提出了一種新的心理學的分類方式。

以上分析對舞蹈創作選題和作品分析有一定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如民間舞是表達人民群眾基本情感與喜怒哀樂的,那麼,原生態舞蹈多為情緒性舞蹈,表達人民群眾本能慾望,情緒熱烈而本真。情感性舞蹈,如《扭秧歌的人》表達了現實生活中一個舞蹈老藝人在生命將要消失時對秧歌的迷戀與熱愛,體現一種人本主義的終極追求。而情操型舞蹈則為情感與操守的結合,是一種情感與意志相融合、超越自我而變成了理想主義的東西。如《黃河》體現了中華民族不甘受壓迫的反抗精神。以上分類為現在尚有爭議的舞蹈分類學,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打開了一扇創新之窗。

二、舞蹈感覺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傳統心理學認為,感覺是大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認識和反映。人除了能夠對客觀世界產生感覺之外,還能夠對自己的主觀世界產生感覺,即對自己的心理活動和個性特徵等產生感覺,如我們常說自我感覺良好等都是這個意思。我們對於自己的主觀世界的感覺就屬於自我意識的範疇。舞蹈感覺主要就是屬於這後一種範疇。

平心認為:“舞蹈感覺是指舞蹈者對舞臺環境及個人身心運動及狀態的反映和體驗,它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1.舞臺感覺:舞臺感覺屬於外部感覺,它是舞蹈者對舞臺環境、舞伴和觀眾的感覺,其中主要包括舞蹈者的視覺、聽覺和觸覺等。

2.本體感覺:身體感覺屬於內部感覺,它是舞蹈者對自己身體運動、狀態、方向和位置的感覺,其中主要包括動覺、平衡覺和內臟感覺等,動覺是其主要內容並佔有重要地位和較大比重,內臟感覺如對心臟跳動的感覺也是存在的,但它不是舞蹈身體感覺的主要內容。

3.自我感覺:這種感覺普通心理學沒有涉及,但它正是舞蹈感覺的核心與靈魂,這個‘自我’指的是個人心理上和精神上的自我形象、自我意象和自我觀念,因此這個自我感覺就其性質來說,它是屬於一種不同於上面講的內部感覺的內心感覺,即舞者對自己的內心活動、心理過程和個性特徵的感覺,其本質乃是一種自我感覺和自我意識。

由此可見,舞蹈感覺就是舞蹈者對舞臺環境及自己的身心運動的綜合感覺,它不僅包括了心理學講的外部感覺和身體感覺,而且它主要是指舞蹈者自己的主觀感覺和自我感覺,這種對藝術想象、藝術情感和自我意象的感覺正是舞蹈感覺的靈魂與精髓。”(《舞蹈心理學》,P6)

就我個人的觀點,“舞蹈感覺”已遠遠超出了它本來的含義,實際上叫“舞蹈意識”更確切一些,但平心認為“舞蹈感覺”在舞蹈界已出現了多年,已經約定俗成了。暫用之不變,自己不過給之規範化了而已。

三、舞蹈動作思維

平心認為,舞蹈思維包含有現代心理學提出的“動作思維”的內容與成分,這個概念只是心理學近期發展和引起重視的問題。他認為“舞蹈思維並非僅限於舞蹈創作過程之中,在舞蹈教學、創作、表演和欣賞中,都廣泛存在著思維問題,知識傳授、形象教學、演示模仿、表演路數和作品賞析等都無不打上思維的烙印。”動作思維是人類直接與實踐活動相聯絡的思維,又叫感知運動思維或直觀行動思維。

平心認為,“在體育運動中,如果根據思維的抽象性對思維進行分類,可以把思維分為直觀行動思維、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邏輯思維。不論是從種系發展還是從個體發展的角度看,人類最初發展的'思維形式都是直觀行動思維。直觀行動思維在個體發展中向兩個方向轉化:一是它在思維中的成分逐漸減少,讓位於具體形象思維。二是向高水平的操作思維發展。思維操作中有形象思維和抽象邏輯思維的成分參與,有過去的知識經驗作為中介,有明確的自我意識(思維的批判性)的作用。這時的操作思維就不是低階的直觀行動思維了。操作思維是反映肌肉動作和操作物件的相互關係及其規律的一種思維活動,運動員掌握運動技能和表現運動技能,都需要發達的操作思維作為認識基礎,這在開放性運動技能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因為在對抗性比賽中,運動員必須正確地預見自己以及對手或同伴最可能採取的行動,必須發現雙方可能採取的行動之間的關係以及可能造成的行動結果。在舞蹈中有相類似的情況,如在芭蕾舞的雙人舞中,男女伴需要相互配合與照應,戲曲演員的武打與對練中也需要很高水平的操作思維。藝術家在藝術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動作思維水平;動作思維水平的提高反過來能促進藝術家掌握更高階更復雜的藝術表現技能與技巧,進行更高水平的藝術創造活動。”著名編導趙明編舞特別流暢、優美與快速,他自己講,“自己有特別發達的動作思惟,自己大腦動作寶庫中的動作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所以,他是一個動作思維發達的典範。

平心認為,一個人能夠駕馭自己的身體和駕馭自己的言語同樣重要。“提出多元智慧理論的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的8種因素中,身體動作智慧是一種元智慧,是一切智慧的泉源、基礎和前提。新生兒正是從呀呀學語,到騎竹馬到過家家,從動作技能發展出的一般智慧,而在舞蹈家的身上動作思維得到了高度的體現與發展。”(《舞蹈心理學》,P9)所以,動作智慧概念的提出與研究,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四、對著名美學理論布洛“心理距離”學說的新發展

心理距離說是英國心理學家愛德華·布諾1912年首先提出的美學學說,主要意思是在觀察審美物件時要持一種非功利的態度,這種距離並非是時間和空間的距離,而是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之間割斷功利關係的空間距離,只有這樣才能產生美感。如“夕陽無限好”中的太陽美與不美,與自己並無功利的關係。布諾還認為與審美主體過近,人的主觀思想感情和情感不易擺脫功利與情慾,而距離過遠,則與客體失去聯絡,不易產生美感。藝術家有較強的保持心理距離的能力,他們常以純粹的美的眼光看事物,所以能獲取比一般人多的美的感受。作為西方美學史上的審美心理理論,它對促進文藝心理學的發展是有貢獻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傑伊·弗里曼對布諾的理論大加推崇,並且,他認為對審美主體不能過多瞭解其個人隱私,知道太多也會產生不了美感,如現實社會中,一些明星在社會生活中的不良行為表現,與其在舞臺上光彩奪目的表現格格不入,一想起這些明星的惡習,則無法產生美感。但是他們二人都沒有對心理距離為何產生美的機制作出解釋,而只有平心首先提出“心理距離產生美的機制是想象”,並且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的拓展,平心認為“心理距離本質是審美理想與客觀現實的距離,其二,是想象表象與具象的距離,其三,心理距離也是心理髮展的一個原則,個體心理髮展的動力是更高的心理學需求與原有心理水平的距離,其四,心理距離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測量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方法,第五,對於舞蹈本體論,我們必須從心理距離切入身心關係來解決。”(《舞蹈心理學》,P11)這種創新想法無疑給這古老的美學理論注入了勃勃生機。它對布洛“心理距離”學說產生機制作出了科學的解釋,並且對“意境”理論,中國傳統美學中的“悠遠說”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援。

五、四個世界劃分的理論

平心教授在本書的未尾提出了四個世界劃分的理論:一種新的世界觀與藝術觀。把自然界稱為第一世界,它主要包括各種自然形態的山川河流等。第一世界即自然界,經過長期的發展演化產生了人的心理和意識,這就是第二世界,其中主要包括人的感覺、記憶、表象、思維和想象等形式與範疇;人在改造第一世界即自然界的過程中,創造了無限豐富的物質財富和物質文明,這就是第三世界;與此同時,人們也在改造著自己的主觀世界即第二世界,創造出了無限豐富的精神財富和精神文明,這就是第四世界,其中主要包括教育、科學和文化三大產業的產品。人位於四個世界的交叉點上,人是四個世界的綜合體。見下表:

表三:關於四個世界劃分的理論及人的特殊地位

平心的舞蹈藝術四個世界劃分的理論,將舞蹈提升到了哲學與藝術哲學的高度,並指出了舞蹈藝術的發展方向與終結目標。

關於四個世界理論,本文認為有以下重點:

1、四個世界劃分的理論與舞蹈藝術的關係,即舞蹈在四個世界中的地位問題。舞蹈作為藝術之母的特殊地位與人的地位一樣,舞蹈藝術是四個世界的綜合體,任何一個舞蹈作品,都是一種純粹自然和物質的身體和身體運動(第一世界),又是一種人創造出來的物質文明和身體文化(舞蹈藝術作為物質文明的身體屬於第三世界),同時舞蹈藝術既是人的一種心理、意識和行為現象(第二世界),也是人的一種意識形態和精神文化現象(第四世界)。人和舞蹈都位於四個世界的交義點上,人和舞蹈都是四個世界的綜合體。

2、心理學四大理論流派的關係:對應第一世界的心理學是弗洛伊德主義;對應第二世界的心理學是行為主義;對應第三世界的心理學是人本主義;對應第四世界的心理學是超個人心理學。

3、四個世界劃分的理論與平心關於四種環境劃分的理論的關係:第一世界屬於自然環境(其中包括天文環境和地理環境);第二世界屬於人際環境(或稱社會環境);第三世界屬於物質文明環境;第四世界屬於精神文明環境。

4、四個世界在人的大腦中有相對應區域。如第一世界在視丘與邊緣系統,第二世界在大腦視聽中樞等。在這個理論中,平心強調了第四世界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如果因種種原因第三世界物質文明摧毀,如戰爭等,但只要有第四世界精神文明,可以很快重建,而第四世界精神文明被摧毀,則人類會永遠返回到矇昧時期。舞蹈藝術中的精神屬於精神文明,是一種想象的世界與創造的世界,藝術的本質是創造與想象,從這個方面出發,也可以講藝術是推動人類進步最重要的力量。這個學說也為舞蹈心理學未來的發展描繪了美好願景。

筆者由於水平所限,只是粗略地對舞蹈心理學作了一個簡評,可能還有一些創新思想尚未能發現與闡明,總體來講這是一本內容豐富、邏輯嚴密的優秀舞蹈專業教材。它是對應用心理學的新拓展,也是藝術心理學的新創見,它對於舞蹈創編與表演心理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在舞蹈專業學生中可以代替原普教類使用的《教育心理學》教材,從而在以後學生進行藝術教育時更具針對性與實用性。但並不是說這本書就完美無缺了,像任何新生事物一樣,這本書也有一些不足之處,主要是在開頭一、二章用了大量的美學、哲學、心理學術語,對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的舞蹈學生來講,可能起步顯得有點困難,有些章節已搭起了理論的框架,但尚缺乏實驗資料的支援,這些都是前進中出現的問題,相信將會在不斷使用中獲得改進。

第2篇:積極心理學在舞蹈教學活動中的應用

積極心理學在20世紀末興起於美國,與傳統心理學不同的是,它更關注人們潛在的積極品質。本文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出發,以普高生為主要研究物件,觀察其在舞蹈教學中的活動,從而闡述積極心理學對舞蹈教學的積極作用。

一、積極心理學的概述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物件是並沒有嚴重心理疾病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學家要以一種更加開放的、欣賞性的眼光去看待人類的潛質和能力等方面,這與傳統意義上的心理學研究有著差異。在傳統心理學中,我們經常聽到與提到的詞彙是病態、幻覺、焦躁、壓抑、狂躁,而很少關注積極、健康、向上等方面。《心理學摘要》電子版的搜尋結果表明,自1887年至2000年,關於焦慮的文章有57800篇,關於抑鬱的有70856篇,而提及歡樂的僅有851篇,關於幸福的有2958篇。搜尋結果中關於消極情緒與積極情緒的文章比率大約為14:1。從這個統計結果來看,一直以來大部分心理學家的任務好像只是解釋消極情緒的成因以及探討怎樣消除人們的消極情緒和消極行為。但僅僅這樣是遠遠不夠的,怎樣才能幫助並沒有心理疾病的正常人更加開心、健康、積極地面對生活中的問題對心理學家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二、積極心理學在舞蹈教學活動中的應用

最近幾年來,由於“藝考熱”的不斷興起,越來越多從沒有接受過專業舞蹈訓練的普通高中生選擇舞蹈專業。因為舞蹈專業與其它專業相比錄取分數線較低,而各個高校舞蹈專業的擴招,也使許多普高生選擇了舞蹈專業。普通高中生與受過系統訓練的中專生相比專業基礎較差。因此,許多普通高中生進入專業舞蹈院校後開始變得不自信,束縛住了自己的天性,壓制了本身的表現力與創造力,從而逐漸地失去了對舞蹈的學習熱情。

舞蹈教學要想達到完美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愉快和充實,就要真正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下面就以普高生為研究物件,探討積極心理學在舞蹈教學活動中的應用。

 (一)教師的態度:對普高生來說,老師的態度對學生的心理會產生重要的影響。舞蹈老師的一舉一動,如一個表情、一個微笑、一句話對課堂氛圍的影響都是至關重要的。在舞蹈教學中,舞蹈教師有著多種的角色定位,不僅僅擔任著導師的角色,同時也是學生的“夥伴”,老師要將自己的熱情傳遞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師和學生間的互動:一個愉快的課堂氛圍取決於舞蹈教師與學生之間良好的人際關係。例如在舞蹈課堂中,教師可適當地轉換角色,改變角色的單一性與權威性,親近學生,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與熱情。當學生有了進步和出現積極情緒時,要馬上予以鼓勵,這樣才會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更加活躍、更具有創造力、更容易接受新的思想。

 (三)課程內容的開發:對於現在的學生來說,在課堂中應該採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積極心理學可以挖掘學生對舞蹈的原始興趣,老師應為學生提供機會,將可以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體驗融入課程中。以劇目課為例,在排練舞蹈前,老師帶學生們觀察劇目中的形象,親身感受舞蹈想要表達的情感,並且還可以觀看電影與書籍,讓學生了解在生活中看不到的、經歷不到的事物,並從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用這種觀察和體驗方式,不但激發了學生的情感世界,也使學生在舞蹈表演中很好的融入角色當中。

三、結語

積極心理學的指導思想、主要理念都對普高生的舞蹈教學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要以促進普高生的心理健康與適應能力為目標,以轉變教學理念為關鍵點,使普高生在課堂上保持積極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從而更好地投入到舞蹈學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