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構建吳文化傳承與高職院校校園文化交融的途徑與方論文

才智咖 人氣:1.31W

論文摘要: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既與行業文化相互交融,也與地方文化互動,蘇南地區高職院校主動對接地方經濟和地方文化,加強地方特色學科建設,開展吳文化的科學研究,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文章旨在探討構建吳文化傳承與高職院校文化交融的途徑與方法,高職院校在傳承吳文化的過程中,要突出高職特色,努力實現吳文化與校園文化的對接;突出專業特色,努力實現吳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突出創新特色,努力實現吳文化與創新型社會的結合。

論構建吳文化傳承與高職院校校園文化交融的途徑與方論文

論文關鍵詞:吳文化;傳承;高職院校;校園文化

一、吳文化與地方高職院校文化

文化,《現代漢語辭典》是這樣解釋的: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關於吳文化的概念,學者們有不同的表述,莫衷一是。有人從歷史的角度界定,認為它是指西周到春秋時期的吳國特色文化;有人從地域的角度界定,認為它是指孕育在長江下游杭、嘉、湖、蘇平原上的一種文化。筆者認為,對吳文化概念的界定,不應只從歷史的角度來界定,因為在歷史上,吳國的版圖曾發生過巨大的變化,也不能單從地域的角度來界定,因為從地域角度,又出現了“寧鎮”和“蘇錫”兩種說法。在此,筆者比較認同吳恩培教授對吳文化的界定:“它泛指吳地區域人群自泰伯勾吳以來,在這一區域創造出的與自然相適應的生產、生活方式及其物質的、精神的成果總和。”二千多年以來,以蘇州為中心的一帶普通百姓已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生活方式,蘇州的評彈、崑曲、建築、緙絲、刺繡等等都有著自成一幟的特色,因此,本文中關於吳文化涵蓋的地域範圍主要是以蘇州為中心,同時兼顧輻射蘇南一帶。

作為高等教育的一種型別——高職院校,其主要定位是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地方文化對“地方高校校園文化具有輻射和融合作用”,具體表現在“地方文化對校園文化具有浸潤作用,地方文化與校園文化互動、地域文化催生並凝鍊校園文化”。可見,地方文化與地方高校校園文化之間相輔相成、相互影響和相互促進。目前,蘇南地區不少高職院校都主動對接地方經濟和地方文化,加強地方特色學科建設,開展吳文化的科學研究,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傳承吳文化的同時也應看到,文化的傳承不應僅是學生文體活動、社團活動的開展,還應當全方位的滲透到校園文化建設的方方面面,參與到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與校園文化產生互動並凝練、提升校園文化。

二、構建吳文化傳承與高職院校文化交融的途徑與方法

1.把吳地文化物質元素融入到校園環境,做到環境育人

環境分為物質環境和人文環境。高職院校的環境要體現培育人才的目的,就要賦予其靈魂和功能。良好的富有特色的、和諧而優美的校園環境,會使學生在求知、求美當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啟迪和薰陶,起到陶冶情操、淨化心靈的作用。

把吳地文化融入到校園環境,具體來說:一是有意識地將吳地文化元素融入到校園環境佈置當中。我們可以將吳地歷史故事、吳地優秀人物、吳地風物等展示在學生活動的各個場所,讓學生時時刻刻都沉浸在吳文化的氛圍當中,利用校園小景佈置、宣傳櫥窗、樓道走廊等將吳地文化展現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二是創造性地發揮吳地文化作用,賦予其時代特色。吳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文化,它同樣也需要不斷地創新和發展,這就要求我們要根據環境的變化、時代的變化、人需求的變化,賦予靜態的校園以生命力,從吳文化當中挖掘出符合時代要求的校園精神和教育理念。

2.把吳文化精髓融入到校園規章制度中,做到管理育人

吳文化是一種區域文化,生存在這片土地上的人的思想、觀念、行為、習俗等等無不受其影響,“崇文”、“尚德”、“開拓”、“創新”作為一種精神文化,在吳地有著悠久的歷史底蘊。在“至德名邦”的光照下,在“泰伯精神”的感召下,吳地人民不斷傳承“尚德”文化,形成了特有的崇文重學、至善務實的樸實民風。這些隱性的德育資源,應當與校園的規章制度相結合,使之制度化、健全化,為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職業素養服務。

一是將學校的辦學理念、規章制度等和吳文化結合起來。學校在制訂制度時要將吳地文化中的“崇文”、“尚德”、“開拓”、“創新”、“致遠”等精神融合進自己的辦學理念、發展戰略、治學方略當中,結合自身特色,凝鍊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園精神,規範師生的理想信念、奮鬥方向、做人準則,把精神要求和具體規定有機的結合起來。

二是提高師生員工的執行力,提升師生的制度意識。學校要加強對校園規章制度、校風校紀的教育,主動營造制度育人的環境和氛圍,使師生對學校的規章制度、校風校紀、校訓、辦學定位等產生認同感,使制度能深入到每位師生的心中,並內化成自己的行為習慣,轉化為全體師生的自覺意識。

3.把吳文化的德育資源融入到人才培養當中,做到教學育人

吳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資源獨特,彌足珍貴;吳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吳文化內涵豐富,是一座寶庫。吳地不僅在哲學、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方面有傑出的成就,而且蘊含著崇高的民族氣節、愛國精神和傳統美德;不僅孕育著無數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藝術家、教育家、科學家,而且留下了眾多的名勝古蹟、工藝珍品和世代相傳的雅風美俗,這些都是寶貴的德育課程教育資源。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學校要積極利用吳文化的德育資源,把地方文化的寶貴資源融入到人才培養當中。

一是要注重德育課程開發建設,把德育放在育人的'首位,在開發吳文化道德課程中,應以吳文化特質為主線,以吳文化史料為依託,利用地域特有的教育資源,在把握吳文化特質的基礎上,擷取吳文化所蘊含的思想品德、人格精神、高尚情操等優秀教育資源進行課程開發,建立吳文化教育體系,培養學生文明、包容、開放、開拓、創新的精神。

二是注重德育資源與現代課程的結合,在建設校本課程的同時,要把吳文化的德育精髓與校本課程開發、實訓操作、生產應用、實踐創新等方面結合,突出職業特色,以規範性要求為基礎,以職業道德教育為依託,做到以德育人、以德化人,從而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三是認真開展賦予校園精神的各種文化活動,將育人工作延伸到課堂以外,培育學生嚮往學習和生活的美好情感,實現以美喚情。由此,將吳文化資源匯入高職院校德育教育,就會把濃郁的地方特色帶入學校,並在實踐的過程中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更有利於形成學校文化特色,鑄就學校品牌。

三、突顯高職特色,把吳文化傳承內化為蘇南地區高職院校文化自覺的選擇

1.突出高職特色,努力實現吳文化與校園文化的對接

高職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一個部分,也是最貼近社會、經濟和市場變化的教育,它的宗旨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學生要以應用性人才為主,所以它與普通的高等教育既有聯絡,又有區別,因此它的校園文化建設與普通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也不盡相同。根植於吳地文化的高職院校,其校園文化建設應與吳地文化相結合,為吳地的文化傳承與發展服務。高職院校可以利用地方的文化資源,主動服務地方需求,為地方文化的發展和保護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援。如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依託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社,成立了桃花塢年畫研究所、桃花塢年畫研究會,為桃花塢木刻年畫的學術研究、課題開發、理論研討提供了穩定的研究平臺,並在此基礎上開發了相應的產品,使之走向市場;又如南京旅遊職業學院成立了太湖船菜研究中心,為太湖船菜的傳承與發展進行著努力;再如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與蘇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蘇州市吳文化研究會共建了“蘇州市吳文化傳承與實踐中心”,通過開設專門的吳文化課程,開展吳文化專題宣傳和組織學生參與吳文化實踐活動、展演等方式,積極發揮文化育人的作用……這些頗具特色的做法,不僅使吳文化融入到了學生的課餘生活當中,而且還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相結合,參與到育人的過程當中,與校園文化相結合,促進高職院校形成獨特的文化品牌。

2.突出專業特色,努力實現吳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

高職院校作為地方高校,一方面它要為區域經濟文化建設服務,另一方面高職院校通常由行業辦校轉變而來,行業特色由來已久,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將吳文化與行業文化、企業文化相融合,打造出獨具一格的校園文化品牌。

首先,加強與區域相關企業、行業的聯絡和互動,經常邀請一些行業、企業專家,技能人手進校園,養成關注行業企業發展的習慣,實現校園文化與行業文化的互動和對話,從而融合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園文化。

其次,開展專業教育,培養學生對專業的興趣。現在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對自我有著比較高的期待,缺乏吃苦耐勞的心理準備,所以很多高職院校學生在畢業後不會主動的去適應用人單位的要求,而是對用人單位和崗位有著比較高的期待,導致學生在崗位上通常需要很長的適應期,因此,學校應當利用各種形式,如專業座談會、專業技能比賽、行業參觀等等開展專業教育,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擇業觀,在實踐中加強職業價值觀教育,為畢業後能儘快適應工作崗位奠定了基礎。

最後,加強企業文化與地方文化的溝通和交流。在平時的學生管理上,可以參照企業的管理模式,按照企業的要求,對學生進行行為養成教育。與此同時,引入地方文化的人文關懷因素,更加關注學生個體的成長,為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提供條件。

3.突出創新特色,努力實現吳文化與創新型社會的結合

吳文化自古以來就不是一個封閉的文化,它一直對外界保持著開放的姿態,吳文化一直顯示出善於吸納、融合各方的特色。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吳文化就吸收了五彩紛呈的其他文化因素,並創造出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吳文化的這種個性,也決定其所以能後來居上,成為最富有開放性的文化。而地方高校的宗旨是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地方高校作為區域性人才和知識的高地,應當責無旁貸地承擔起重塑地方文化理念、弘揚地方文化精神的重任,努力促使地方文化的自我覺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建立。”目前,社會發展面臨著環境制約、資源浪費等等問題,因此推動社會的轉型升級,建設綠色、低碳的社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認同和重視,地方高職院校在傳承吳文化的同時,應當將文化傳承與創新型社會相結合,在專業設定、服務社會、服務區域等方面與地方社會轉型升級相適應,為創新型社會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援和精神動力。

要使一種文化真正得到傳承,更重要的是使文化傳承轉變成為文化自覺,“文化自覺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過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發展趨向……自知之明是為了加強對文化轉型的自主能力,取得決定適應新環境、新時代對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在文化傳承的過程中,使傳統文化參與時代的對話,賦予時代特色,並內化成人們的價值認同和價值追求,這才是文化傳承要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