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人生哲學之初探

才智咖 人氣:3.16W
柏拉圖人生哲學之初探
  一)引言;
在西洋史中,柏拉圖是一位舉足輕重的大哲學家。在他龐大而完整的哲學體系中,他處理了哲學、人生哲學、存在論(理型論)、宇宙論、知識論、論、道德論、靈魂論、論、範疇論、辯證法、幾何學、修辭學等等的;而他所提出的很多哲學概念如理型(idea),回憶說(recollection)及哲學王(Philosopher;King)等等,對整個西方哲學的有著十分深遠的,二千多年來仍不斷引發哲學上的討論,可以說西洋哲學的問題很多是源自柏拉圖的。無怪乎哲學家懷海德(Whitehead)說:「兩千五百年的西方哲學只不過是柏拉圖哲學的一系列腳註而已。」[1]正由於柏拉圖在西洋哲學史中有那麼重要地位,故此便選擇了柏拉圖作為這篇論文的物件。那麼,為甚麼要討論柏拉圖的人生哲學呢?因為一般學者較為集中研究柏拉圖的存在論(特別是理型論)、政治哲學、知識論及道德論,至於人生哲學的問答卻相對地較少深入而系統的研究。另外,人生哲學的問題亦非完全可以獨立於其它哲學範疇之外而作單獨的研究,當中亦涉及宇宙論、理型論、道德論、靈魂論及自然哲學等等的討論,所以在內容上比較豐富。決定了論文的研究範圍之後,要交代一下論文的研究。其實,一般學者在闡述柏拉圖的哲學思想時主要採用兩種方式,一是對原典逐篇解讀,一是將其思想作為一個系統來加以概略式的描述。筆者現在會將兩者結合,先以生死愛慾這些概念作為柏拉圖人生哲學的切入點,然後以三世的時間框架配合人生三大問題來建構起一個簡單的架構,然後再將柏拉圖五篇對話錄[2]中相關的材料套入這個分析架構中加以分析討論,務求能整理出柏拉圖較具系統性的人生哲學思想。最後以佛家有關人生哲學,特別是生死輪迴的思想與柏拉圖的系統作一比較,藉此對柏拉圖的人生哲學作出一個客觀而合理的評價。;
至於這個分析架構究竟是怎樣的?亦要在此作一簡單的交代。首先,「人生」究竟是指甚麼呢?一般來說,人生是指一個人「從生到死」的一段生命歷程,而在這段生命歷程之人人總會有大大小小、程度不同的吉凶禍福,當中如何處理?如何面對?如何活出人的意義?如何確立自己存在的價值?這些全是人生哲學所要面對及處理的問題。既然說是人生哲學,當然以作為存在主體的人作為問題討論的中心,以人作為問題的起點。於是我們便會先問「我是誰?」的問題,要對自己存在的身份及地位作出界定。當我們問「我是誰」的時候必定會涉及到前世問題,正如佛家所提出的疑問:「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3]既然問及前生,亦必會再追問來世的問題,於是乎便會出現人生存在的時間三向度:前世、現世、來世。關於人生存在時間三向度的問題,不能夠回答,因為科學建基於經驗,對三世問題無法肯定,當然亦沒法否定,那麼只有哲學中的道德進路及宗教進路可以處理。針對人生存在三向度的問題,引發出三大問題,就是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今生當若何?第一個問題是問「生」的問題?第二問題是問「死」的問題?第三個問題是問如何在現世活出生命意義及價值追求的問題,這涉及愛、欲的問題。基本上,人存在的時間三向度就是本論文的主要分析架構。只要我們知道自己從何而來,界定清楚自己的身分和地位,知道自己死後的去向之後,就可以為現世確立正確的人生方向,確立安身立命之所,然後突破人生的侷限,展現生命存在的價值。;
二)柏拉圖對「生」、「死」問題的看法;
1.有關「生」問題的探討;
在人生哲學中,有關「生」問題的討論亦即是處理「人從何而來」的問題。在處理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處理了人的結構是怎樣及構成人的元素是甚麼這兩個問題。;
柏拉圖在《蒂邁歐篇》借蒂邁歐之口,十分詳盡及有系統地論述了整個宇宙(包括人在內)的形成過程及其結構的問題。柏拉圖指出整個宇宙是由宇宙創造者德謨革(Demiurgos)有目的地創造出來的,創造神依照永恆不變、自我同一的模型,配合水、火、氣、土這四種元素(材料)及場所(空間)創造出整個宇宙。基本上,創造神是先創造出世界靈魂作為推動宇宙運作的力量,再按幾何結構來創造出天體,然後再創造時間,使可感世界的一切都能發生在時間之中。可以說,創造神是先創造出世界靈魂,然後再創造出世界的形體。[4]接著,創造神又創造了各種動物,包括天上諸神的族類,飛翔在天上的鳥類、水族類及陸地上行走的生物。[5]創造神在最後階段才創造出人。在造人的過程之中,亦是先做出人的靈魂,然後再造出人的肉體。可以說,人跟宇宙的構造一樣,是由靈魂與肉體這兩部分構成,而在構造的過程中,神是先創造精神性的靈魂,然後再創造物質性的肉體。至於構成人的元素,亦是水、火、氣、土這四大元素。[6]談到這裡,我們已處理了人的結構(靈魂與肉體的組合)及構成人的元素(肉體由火、水、氣、土四大元素組成,靈魂是諸神摹仿創造者製造的,當中有不朽的理性及可朽的情緒、慾望和感覺)是甚麼的問題。解答了這兩個問題之後,「生從何而來」的答案已不言而喻:人就是由神所創造出來的。不過,有一點要交代清楚的是柏拉圖在《蒂邁歐篇》中所講的創世紀並不是基督宗教所講的那一套,當然其中有些觀點是基督宗教繼承柏拉圖的。再者,柏拉圖所講的創造神亦非基督宗教所講的上帝,因為柏拉圖所講的神是哲學上、邏輯學上的神而非人格神,況且柏拉圖的神不是全知、全能的,它亦需要藉助永恆的理念、模型及四大元素及空間才能創造宇宙。;
2.有關「死」問題的探討;
a.死後往何處去;
有生必有死,柏拉圖處理了「生從何處來」的問題之後,接著就要處理「死往何處去」的問題。「死」是人人都要面對的問題,沒有人可以避免,故此有「生」是否一定會「死」這個問題是沒有討論意義的;但是人死之後往何處去這問題卻不同,不同的哲學家及宗教都會提供不同的答案,甚至有人更會認為人死如燈滅,「人」一死甚麼都沒有,又何需處理死後往何處去這問題呢?珍惜當下,及時行樂就夠面對死亡問題,柏拉圖有他自己的一套看法。;
上文曾提及人是由靈魂及肉體這兩部份組合而成的,而神在創造人的時候是先創造出人的靈魂,然後再造人的肉體,所以靈魂的存在是先於肉體的,而且柏拉圖更認為靈魂與肉體根本就是兩個不同世界存在的東西,靈魂先驗地是理型界的存在,肉體是現象界的存在,所以人死後靈魂未必一定會落入輪迴之中,如果能夠行善積福,遏制慾望、淨化靈魂的話,靈魂就可以永遠脫離肉體的束縛,再返超越的理型界之中,可以說,在柏拉圖的思想之中,理型才是永恆存在的世界。所以,柏拉圖認為死亡並不可怕,它並非一件苦事反而是一件樂事,因為死亡正是代表靈魂可以從肉體的枷鎖之中釋放出來,雖然靈魂的可朽部份會跟肉體一同死亡,但是不朽的、純潔的部份卻會重獲自由。柏拉圖在《斐多篇》(Phaedo)中說:「死亡只不過是靈魂從身體中解脫出來,對嗎?死亡無非就是肉體本身與靈魂脫離之後所處的分離狀態,和靈魂從身體中解脫出來以後所處的分離狀態,對嗎?除此之外,死亡還能是別的甚麼嗎?」[7]雖柏拉圖認為死亡只不過是靈魂從身體中解脫出來的分離狀態,但是靈魂解放出來之後是否一定會返回永恆的理型世界呢?答案是不一定的。如果靈魂從肉體中解脫出來時已被肉體的慾望(如情慾、物慾、性生活享受)、仇視、畏懼等不良因素所汙染了的話,靈魂不會超升而返回理型界,反而要落入不斷的生死輪迴之中。[8]有關靈魂如何輪迴的情況,留待下文詳作論述。相反地,如果靈魂從肉體中解脫出來的時候是純潔的,沒有帶著肉體給它造成的汙垢的話,靈魂就可以不需接受輪迴之苦,返到理型界或比這個世界可能更加美好、更加昌盛的世界。[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