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專業型研究生雙軌合一中的素養教育論文

才智咖 人氣:2.2W

從古至今人們都將“仁愛、奉獻、仁心、救死、扶傷、濟世”等高尚的人文情懷融入到醫學行業,並運用於疾病診療中[1]。但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健康的追求也越來越高,同時對醫務工作者專業水平、人文素養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當代醫學儼然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生物醫學,已逐漸被“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所替代。作為未來醫療行業的主力軍,每一位醫學生除了具備紮實的專業技術之外還應該具有醫者仁心的高尚情懷。為緩解醫患矛盾,減輕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提高我國整體醫療水平等,國家根據我國醫療環境的具體情況結合國外住院醫師培訓模式進行了醫學專業研究生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於2012年開始實行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並軌,即在專業型碩士研究生畢業時可給予“四證合一”,使臨床型研究生在畢業時同時具備理論基礎、科研及思維能力、臨床基本操作能力。此項措施初見成效,臨床型研究生深受各大醫院的青睞,同時在醫學生選取專業型和科研型研究生方面也顯示出明顯的差別。然而,近年來我國各地各階層的暴力傷醫事件卻呈逐年上升趨勢,2012-2015年分別發生醫療糾紛案件16966、18799、19944、23221件。調查報告顯示,在導致醫療糾紛的各項原因中,因醫生人文素養不夠高、對患者人文關懷不足和醫患之間溝通不當所導致的糾紛案件數比例最大[2]。由此可見,醫學生知識體系中的人文素養教育環節在醫生職業生涯中佔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在目前培養研究生模式的基礎上,如果在“雙軌合一”過程中進一步加強醫學生的人文素養教育,將整體提高我國醫務工作者的專業素質及道德情懷,為我國醫療行業塑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可大大減少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件的發生。因此,各大醫學高等院校需將人文素質教育作為醫學生培養的重要環節才能培養德才兼備的醫護人才[4]。本文對臨床型研究生“雙軌合一”培養過程中的人文素養教育展開討論。

臨床專業型研究生雙軌合一中的素養教育論文

1培養碩士研究生人文素養的意義

醫學同時具有醫學科學精神和醫學人文精神兩種屬性,二者缺一不可[5]。然而調查顯示,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醫學人文素質教育在相當一部分數量的高等醫學院校中佔比較小,最終導致醫學生的知識結構存在侷限性,其主要凸顯在醫生的人文精神缺失[6]。醫生應該同時具備精湛的醫療技術和高尚的道德情懷。尤其在當今社會,醫學人文素質已經成為支撐整個醫療行業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在當今嚴峻的醫療形勢下,醫患矛盾問題使醫務工作者和患者乃至家屬之間都產生了不信任。特別是在某些機構的引導下發展為整個社會對醫療行業的不理解,甚至對醫療行業的評價也過於偏激。近年來,暴力傷醫案例呈逐年劇增,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醫生與患者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理解和信任。因此,醫生的人文素養具有重要作用。人文素養簡單概括為人的內在品質,是以人為本、以人為物件、以服務為途徑的知識水平和研究能力[7]。而高等醫學院校人文素養教育旨在引導醫學生在臨床工作當中正確處理人、事之間的相互關係並轉化為自身內在品質,伴隨醫生的整個職業生涯,最終成為醫生特殊的品質[8]。人文素質在醫務工作者中表現為:(1)在具備精湛醫療技術的基礎上,以人為本,儘自己所能為患者提供最大的人文關懷;(2)學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為患者著想;(3)以自信、穩重、耐心、細心、熱心的態度對待每一位患者。醫學具有濃厚的人情味,其包含的人文屬性必須在醫學生人文教育中靈活展現[9]。

2目前“雙軌合一”所面臨的突出問題

由於當前醫療資源相對缺乏,臨床工作較為繁重。臨床醫學碩士研究生在臨床工作的同時需要接受臨床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培訓,且部分臨床型研究生還需完成一定的課題實驗。“雙軌合一”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圖1):(1)研究生臨床實踐時間不足;(2)培養目標較為模糊;(3)導師指導時間不足[10];(4)大部分臨床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在培養過程中只注重專業知識和科研能力的培養,忽略了人文素養方面的教育。由此專業型研究生多數忙於臨床工作,缺少專項的人文素養教育。因此,導致部分醫學生專業水平過硬,但人文關懷相對欠缺。調查顯示,大部分醫學生認為有必要加強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並且人文素養課程安排及相關圖書館資源需進一步提升和完善才能滿足各階層學生的需求[11]。表明醫學生也迫切希望通過人文素養教育提升自己的醫學人文情懷,使自己成為一名能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臨床醫生。因此,人文素質教育應和醫學專業技術同等視為醫學院校培養醫學生的核心內容。

3針對臨床型研究生人文素養教育的思考

3.1通過閱讀方式提升醫學生人文情懷

人文素質養成的重要路徑之一為閱讀[12]。因臨床工作任務繁重,醫學生只有發揮主觀能動性,自發地翻閱相關書籍或者通過網路等其他途徑(如:查詢相關文獻、關注公眾號、報刊、雜誌)瞭解人文素養相關內容。將閱讀內容與自身臨床經歷相結合,靈活運用,在工作中培養醫學生人文情懷。人文素質的提升過程是醫學生內在涵養的形成過程,也是道德修養與人文關懷相結合的過程,其主體為自我提升[13],其過程漫長,需要持之以恆。

3.2以科研小組為單位,以讀書報告會的形式提升醫學生人文情懷

因各個科研小組均有定期召開讀書報告會的安排,故可以以科室或教研室為單位輪流安排學生講述有關人文醫學的相關內容。報告會期間除了分享本專業相關知識,可分享近期查閱的人文素質教育相關文章並提出自己的想法,以供成員之間相互學習、交流,使學生不僅感受醫院文化的薰陶、學習醫學知識,同時獲得人文素養知識的交流平臺[14]。

3.3醫學院校加強人文素養學科建設,提升醫學生人文情懷

在研究生整個培養歷程中,醫學院校應該大力增加人文素質教育課程的比例,將人文教育內容與臨床實踐巧妙結合。將法律法規、倫理道德等知識同臨床例項相結合,編纂實用的.、徵對不同專業的人文素養教材。且人文素養教材應儘量系統化,以綜合考核方式檢測人文教育效果,如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其次,醫學院校圖書館應增加人文素質相關閱讀資源並定期更新。適當安排人文素養學術講座,其內容可涉及法律、倫理、道德、文學、歷史、心理、經濟等各個領域。最後,提升人文素養授課教師的專業水平,對帶教導師進行定期培訓,形成一套具有人文特色的系統化的教育體系。在學校硬體和軟體設施各方面均需滿足醫學生的學習需求。總之,人文素養教育的複雜化、漫長化、系統化等特點在醫學生人文素養培養過程中切實存在,因此需要醫院甚至相關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援和參與。

3.4帶教導師需加強培養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認識

作為醫學生職業生涯的啟蒙者,帶教導師的言行舉止、處理問題的方式及思維影響著學生。然而少部分導師對醫學生人文素養培訓意識不強,對醫學人文素質理解不夠深刻,簡單地視為醫德、醫風。具有醫生和教師雙重身份的研究生導師應該做到“身正為師、學高為範”,在學生面前無論是專業知識還是人文修養都必須起到標杆作用。但是在當前醫療資源嚴重匱乏、分佈不均和醫療改革新形勢下,以及研究生“雙軌合一”的過程中,存在導師指導時間不充足和臨床工作任務繁重等現象,對研究生重在使用,而輕視人文素質和人文關懷技能的培養。因此,需提升帶教導師的培養意識,將人文素質培養融入到診療工作中的每一個環節。同時根據學生不同的性格特徵,將人文關懷技能作為必需的醫學技能傳授給學生。加強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不僅有助於提升醫學生綜合素質,而且有利於提高我國高等教育成效。減少醫患糾紛、建立和諧的工作環境需要培養合格的臨床醫生,而合格的臨床醫生需同時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術和高尚的人文情懷,同時還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因此,對於目前臨床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雙軌合一”存在的不足有待改進。提升醫學生人文素養可以影響我國醫療服務質量,改善我國緊張的醫患關係,提升整體醫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