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太極拳中的傳統美學特徵

才智咖 人氣:1.2W

論文關鍵詞:太極拳;傳統觀點;特徵

簡析太極拳中的傳統美學特徵

論文摘要:文章從傳統美學的角度,運用文獻資料、分析、歸納、演繹的研究方法來分析太極拳的關學特徵。其具有身法之美、姿態之美、意境之美、和諧之關、神韻之美、虛實之關、勁力之美等。通過研究揭示了傳統審美方式形成和發展的個性特徵,可以促進太極拳傳統美學的發展,弘揚太極拳的優勢,加強太極拳的交流,從而更好的發揚太極拳。

 1太極拳的思想起源

    中國博大精深,有上下五千年的發展底蘊,太極拳就是植根於傳統文化這塊肥沃的土壤上產生、發展、壯大的。因此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對太極拳美學思想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從太極拳的內外兼修、形神兼備、剛柔相濟的特點可以看出其滲透著一些中國傳統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文化中的易學思想和天人合一思想對太極拳的影響尤為突出。

1.1易學思想對太極拳的影響

    《周易》是我國最古老的經典著作,分為《易經》和《易傳》兩部分。太極拳的“太極”二字出自於《易經》。它將自然規律歸納為“太極八卦”,即“易在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周易·繫辭上》中稱:“一陰一陽之謂道。”易學辯證法最基本的範疇是陰陽,如天地、剛柔、動靜等,都是陰陽對立的,因此,陰陽是概括一切統一物的兩個矛盾方面的抽象概念。《易傳》對矛盾兩方面是既相互對立、相互排斥,又相互聯絡、相互轉化的關係,在實踐過程中相互貫通、相互依存使個體有所改變,它注重的是對立面的和諧統一。陰陽的協調統一以及陰陽的相互轉化思想不僅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深遠的影響,而且也直接影響到太極拳法和拳術理論等方面。

    在太極拳中,陰陽以相融的方式表現為: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陰與陽相互包含,這兩種對立因素在同一動作中以一種和諧的方式表現出來。在運動中,柔並非軟弱無力,剛並非僵硬,即“剛柔相濟”。運動中的動作要做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太虛則必然輕浮,容易失去平衡;太實就會使動作呆滯。不僅剛柔如此,動靜、疾徐等對立因素也都是以陰陽相融的方式而存在。在太極拳的攻防技術方面中陰陽的相互作用,相互轉化,如:“以退為進”,“順勢而攻”都是對此形象的說明。表現在太極拳動作多變,微妙莫測,人不知我,而我獨知人,從而柔弱勝剛強,用智來取勝,形成智慧型的競技攻擊特徵。因而有人說,掌握了陰陽變化的規律,在某種程度上已掌握了攻防技擊的根本方法。如王宗嶽所說:“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陽不離陰,陰不離陽,陰陽相濟方為懂勁。”陰陽的變化使簡單的運動速度昇華為一種創造美的活動。它通過運動中的虛實、剛柔、動靜、疾徐、輕重等因素的相互作用,產生了太極拳的不同於其他運動的美學特徵。

1.2天人合一思想對太極拳的影響

    我國的“天人合一”思想可大致分為下列兩種型別:一種是儒家有意義的“天”與人合一的思想。第二種是無道德意義的“道”與人合一思想。史上孟子最早提出“天人合一”思想。他主張天與人相通,人性乃“天之所與”,天道有道德意義,而人察受天道,因此人性乃是有道德意義的。人之性善有天為根據,也主張天人合一,他認為“道”是宇宙的本根,人便以道為本。莊子明顯通過“坐忘”、“心齋”即一種忘我的經驗、意識取消一切區別,以達到“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一”的“天人合一”境界”。

    天人合一是最高審美原則。天人合一其實就是忘我的境界,也可以講是物我兩忘的境界,是審美主體與周圍的事物融合為一體的感受。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影響下,我國傳統文化將人與自然看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注重追求人與自然的交融合一,並且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這種思想逐漸形成穩定的思維方式,貫穿於中國文化的各個領域,也滲透到太極拳的拳法和拳術理論中發展並逐步得到完善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以“人”為中心的天人整體觀,天人統一的基礎是人對天道的追求,不是向外的探索,僅僅是對內在的超越,從而形成了重視審美主體自身意義的意向性思維方式,以至於人們忽視了對動作本身認知的事實真相,而偏向於主體對動作的感受的真實,形成了對動作的情感審美體驗。對攻防格鬥的超越是審美意識的核心,超越一切事物的有限性,物我一體,使太極拳練習者忘記自我在演練,欣賞者的忘我境界就是完全把自我融入到太極拳運動之中,從而達到了“物我兩忘”的境界。還有一方面是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響下,太極拳拳術借用自然界的巨集觀景象對動作內在精神與氣勢作象徵性的比喻,其目的是體現動作的精神、節奏、氣勢和風格,例如太極拳的白鶴亮翅就表現出了動作舒展大氣的風格和氣勢。這種與動作原形為主體的情感導向,以外界事物為內容的聯想與類推,不僅激活了客體,使它增添了動作概念以外的某種內在的氣勢和風韻,同時也是對太極拳中“內外兼修”淋漓盡致的具體表現。

2中國傳統美學思想對太極拳的影響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是中國思想的主流和精髓,它們能淨化人的心靈,超越現實的精神境界,對於中國傳統太極拳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閻。傳統的美學思想更是亙古綿長,其中虛實互生、計白當黑、天人合一、意境和諧統一以及師法自然等美學觀念在太極拳中得到廣泛運用。

      中國傳統審美觀強調人的精神與審美物件的和諧統一,這種審美思想來源於中國“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文化強調情與景的合一、知與行的合一,從而產生出“和為美”的思想。在太極拳中,追求人、物、空間的和諧統一,追求人的身體與的和諧,以及追求人的心理與空間的和諧,是創造和諧的意境美的前提。李澤厚在《“意境”雜談》中談到“意境”是“意”與“情”、“理”與“境”、“形”與“神”的統一,是客觀景物與主觀情趣的統一。太極拳應強調意境的營造,給人一個想象和發揮的空間。動作的含蓄與明朗、動作的視覺衝擊、人們對優美動作的凝視、人與動作的精神交流,都將張揚與含蓄之美融人意境中,這種意境正是具備了情與景、形與神相統一的和諧統一。

    中國傳統美學認為:“美在意象,美在感悟”。是一種“物我兩忘”和“天人合一”對人生真諦的感悟。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長期積澱後在審美意識的外在體現,深受中國傳統美學的“天人和諧為之美”思想的影響。中國傳統美學的特殊內容,如氣、韻、表、陽剛、陰柔等均被太極拳吸收,形成了太極拳的傳統美學特徵,即強調矛盾的統一,追求內在含蓄的表現,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進而使太極之美表現為陽陰之間的結合,虛實之間的變化,剛柔之間的相濟,動靜之間的相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