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學中如何巧妙地運用情感態度

才智咖 人氣:2.13W
英語教學中如何巧妙地運用情感態度
        情感態度是指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相關因素。解決情感問題有助於提高語言學習效果。積極的情感態度有利於發揮學習者主體潛在的各種技能,提高學習效率;相反,很多消極情感態度影響語言學習能力活動,影響學習潛力的正常發揮。
        一、情感態度與英語教學的關係
        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不僅要發展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而且有責任和義務培育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與其他學科領域相比,語言與情感態度的關係更加密切。因此,情感態度與英語教學有密切的聯絡。
        1、語言與情感態度的關係
        語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促進人際關係,人際交往又不可避免地涉及人的情感態度。情感態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過語言來表達和傳遞,恰當、合理地使用語言,有助於溝通情感,增進友誼和相互尊重,改進人際關係,語言和情感態度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2、情感態度對英語教學的影響
        情感態度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語言學習,對英語學習的影響則更加明顯。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活潑開朗的個性有助於學生積極參與語言學習活動,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強烈的學習動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大膽實踐的精神有利於學生提高學習效果;堅強的意識和較強的自信心有助於學生克服英語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相反,很多消極的情感態度則影響英語學習。比如,過度的害羞心理、過度的焦慮和膽怯心理不利於學生大膽地用英語表達,不利於展現自己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
        二、如何在英語學習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
        基礎教育階段是青少年情感態度發展的重要時期。目前,正在進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把情感態度的培養滲透到學科教育和教學中。教育教學過程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而且是師生情感交流、心靈碰撞的過程。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和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所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以情入手,以情換情,以情激情,才能開啟學生矇昧的心扉,才能彈奏出教學藝術的美妙樂章。我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做了以下一些探索,並且有了一些心得。
        1、分析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揭示學習目標
        要求教師在揭示學習課題的過程中,聯絡學生生活經驗,或創設相應的活動情境,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動機,形成本堂課的學習目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英語教學欲達到良好的效果,重要的是引起學生的興趣。愛動是青少年的天性,在活動中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無論是觀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維等智力因素,還是意志、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都會得到有益的發展。靈活的教學法能使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體,能啟用他們內在的動力,最大限度地把他的智力和潛能發揮出來。同時,教師的教學方法應多樣化。如在教授desk,chair,rubber,ruler等單詞時,可直接演示實物。而對於某些知識,可迅速在黑板上畫上寥寥幾筆,既形象生動,又能使學生很快掌握。有動機的英語學習效果好,而無動機的英語學習往往把英語學習作為一種負擔,學習效果不佳。因此,要開發情感資源,激發學習動機。
        首先,要有情趣,以學生身邊的事和感興趣的事為切入口,設計相關情景,喚起學生的感情,求得感情的共鳴。 
其次,教師要善於利用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引發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英語學習中的動機是指學習英語的'願望和推動力,它是個體發動和維持行動的一種心理狀態。英語學習動機表現為渴望英語學習的強烈願望和求知慾,它是直接推動英語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是英語學習者在學生活動中的一種自覺能動性和積極性的心理狀態。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營造和諧的情感氛圍
        師生之間坦誠、無拘無束的交往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當熱情,具有同情心,採用恰當的鼓勵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尊心,建立依賴、理解型別的情感人際關係。課堂氣氛要融洽,不宜過於拘謹、死板或嚴肅。對學生在語言學習中所犯的錯誤,應採取謹慎的態度,多使用積極反饋,以免傷害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引起他們對教師的反感甚至緊張、焦慮、恐懼。同時,教師既要鼓勵學生大膽使用外語進行交流,又要允許學生有保持沉默的權利,把學生吸引到課堂中來,使他們樂意參加到師生共同進行的活動中來。教和學是雙向的,老師要和學生建立融洽、民主的互動關係,經常和學生反思教學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長。要做到這一點,教師要以一個服務者的身份從培養學生動機入手,通過賞識教育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採取心理疏導,降低學習焦慮,獲得愉快感,保持長久的興趣,從而提高英語教學效果。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成為有意義的師生交流與學生提高的平臺,成為學生努力和探索的天地。
        3、開展積極評價,強化成功體驗
        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對學生的點滴進步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對不足要進行正確的歸因,使學生感到努力就有希望;重視使用積極鼓勵語,幫助學生樹立自尊心、自信心,產生學習動力。
        積極評價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調整學習策略,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展。皮格馬利翁效應亦證明:教師的肯定性評價對學生的學習信心能起到較好的鼓勵作用。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總是認真傾聽,面帶微笑,眼光流露出熱情。答對了,應及時肯定,如“Good!Excellent! Interesting! I’m glad to hear that.”等,教師的表情話語會給學生帶來成功的喜悅,從而不斷強化其參與的信心。答錯了,要使用建議性的、易接受的、委婉的表達,如“Would you like to think it over? Work harder, and I’m sure 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等,使學生重樹信心。作業中積極的評語可促進師生情感的溝通,如“Your handwriting is wonderful! You are creative, but why not be more careful next time?”等。語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促進人的交流,人際交往就不可避免地涉及人和情感態度,情感態度在很大程度上通過語言來表達和傳遞,恰當、合理地使用語言,有助於彼此交流情感,增進友誼和相互尊重,改進人際關係,從而達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