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營者應有的成本管理技能

才智咖 人氣:1.17W
企業經營者應有的成本管理技能
摘要:有句老話:省錢等於掙錢。在生活中許多人都知道:利潤=銷售額-成本,所以對來說成本降低和利潤增加的概念是可以互換的。在企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延緩成本的降低往往是一種自殺行為。作為企業經營者,應當努力掌握成本管理的技能,唯有這樣,才能走得更遠,成功的希望也更大。文章從採購、產品設計、銷售預測、商品價格以及勞務成本等幾個方面對成本管理進行了全面的介紹。]

  競爭是成本的較量

  高成長期與低成長期的經營相比,成本意識有很大的差異。高成長期市場不斷擴大,經營者最關心的是銷售的增長,成本意識較弱。但是,在市場有限,競爭對手擁擠的情況下,爭奪就會通過價格來進行。即便經銷獨特產品,一旦類似產品登場後,仍要靠價格決勝負。

  對成本敏銳起來

  企業競爭以成本決勝負,從這個意義上說,成本感覺是經營者最為重要的經營感覺。

  那麼,經營者對有關成本的數字,應當怎樣看呢?

  第一,相對於銷售額花費了多少直接成本。經營者不應該單純地看直接成本,而應該看相對於銷售額的比率。把附加值比率作為指標最合適。附加值即企業活動所產生的新價值。一般來說,包括零售和批發業的商業是指銷售額總利潤(銷售額減去銷售成本),製造業等是指加工額(生產額或銷售額減去材料費、外協費),建設業是指完成加工額(完成工程額減去材料費、勞務費、外協費),這些數字相當於附加值,附加值與銷售額之比為附加值比率。這幾年的大致平均值,製造業為41~42,建設業為27~28,批發業為18左右,零售業為30。如果本公司的數字比這些平均值低,說明直接成本花費過多。在這種情況下,努力降低進價,降低對外協作成本等等,將成為經營的重要課題。

  第二,直接成本以外的成本花費了多少。指標為銷售管理費。銷售管理費是指銷售員工資、包裝運輸、廣告宣傳、接待交際等銷售費加上有關人員工資、福利保健、辦公用品、差旅、通訊、房租等管理費。銷售管理費與銷售額之比即銷售管理費比率。平均值:製造業19,建設業約14,批發業16~17,零售業約28。超過了這個數值,則說明比其他公司銷售管理費高。

  第三,人事費的大小。人事費,是指關係到人的經費,合計為工資、獎金、福利保健費等。人事費與銷售額之比,即人事費比率。平均值為製造業17~18,建設業12~13,批發業超過6,零售業超過13。人事費過大時,由於不能降低工資,只有削減人員或在現有人員的基礎上,努力提高銷售額。也就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必須關注每一個提高了多少成果。

  以上三個數字是經營者應該看的最為重要的數字。另外,還有一個不可缺少的視點--單位小時成本和成果,即公司每小時花費多少成本,獲得多少成果。

  比起表面上出現的數字,嚴格地關注單位小時成本和成果更為重要。

  一個立志成功的經營者為培養這種技能,不妨首先一下單位小時的人事費是多少,可能的話以十分鐘或以一分鐘為單位來計算,算算單位小時產生了多少成果。經常檢查一下,到下班時是否還在全力衝刺;是否在拖拖拉拉地加班。

  有的放矢的成本考慮

  降低成本計劃包括短期和長期兩種方式。短期方式可稱為臨時的應急措施,一個月內可以完畢,分三步。

  第一步:企業的組織機構。

  組織機構分析的目的是確定公司各個部門怎樣合理配置和改編,把握三個重要規則:

  (1)控制範圍:一個經理主管下屬人員不超過10人,但不少於7人;
  (2)合適的彙報層次:最利潤的部門經理應該直接向公司負責人彙報;
  (3)簡化管理層次:公司負責人與基層管理部門之間的管理層次數應保持最少程度。

  第二步:分析經營管理比率。

  首先你需要一組最近5年(最好是10年)公司營運的詳細數字。這些數字都是最基本的,如:銷售量,毛利,銷售開支,一般費用和行政管理費用,開發費用,債務成本和稅前利潤等。瞭解這些數字相對於銷售量的百分比,再對這些數字作巨集觀分析,先找出毛利佔銷售量百分比最高的年份,找出銷售成本,一般和行政管理費用,研究和開發費用和債務成本佔銷售量最低的年份,如果有可能,你還應將你的資料與其他公司相比較,這樣做,會讓你大有啟發。接下來是微觀分析,確定哪種成本是在正常值以內,哪種成本佔銷售量的百分比不必要增加了。在這一步中你應該細分,比如原材料、固定資產損耗、人員工資、一些其它的製造費用等,其它如監督管理費、銷售人員工資及佣金、倉庫管理人員工資、福利待遇、固定開支、差旅費和招待費等,分門別類。應該想方設法將這些費用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