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大學實踐教學的思考論文

才智咖 人氣:1.94W

摘要:廣播電視大學自創辦以來主要是辦高職高專教育,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與完善是電大實現應用型專門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保證。目前的主要問題是傳統觀念影響較深,實踐教學地位較低;資金、設施投入不足;“雙師型”師資缺乏;實踐教學管理粗放;教學計劃缺乏高職高專特色等。解決問題的主要對策包括提高思想認識;建立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圍繞高職高專培養目標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教材建設要準確定位等。

廣播電視大學實踐教學的思考論文

關鍵詞:電大;實踐教學;培養目標;應用型人才

我國的廣播電視大學至今已經走過了30年風雨歷程。電大自創辦以來主要是辦高職高專教育(我國的高等專科教育、高等職業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簡稱為高職高專教育),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的任務,這就決定了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與完善是電大實現應用型專門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保證。

“實踐教學培養體系”與“基礎知識培養體系”並列成為貫穿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方案的兩條主線,但是實踐教學一直是電大教學的“短板”,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電大教學質量的提高與電大事業的發展。許多人認為,電大學生在基礎知識方面比不上普通高校的學生,在實踐能力方面比不上職業技術院校的學生,因此,電大畢業生在就業競爭中處於高低不成、上下兩難的尷尬境地。生源市場與就業市場競爭的雙重壓力給電大帶來沉重的危機感。

我們認為,相對於電大的社會定位與培養目標,電大學生在基礎理論知識方面已經足夠用,他們缺乏的是高技能、是實踐應用能力。所以,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就業為導向,強化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應該成為電大教學改革的突破口。如今,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已經建設成為由15所市級電大、139所縣級分校和1000個教學點組成的覆蓋全省城鄉的綜合性開放大學,成為河北省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瞭解電大在實踐教學方面的基本情況,我們對全省電大系統11個市級電大的專職教師進行了一次摸底調查,結合我們多年的實踐體會,對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對策。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傳統觀念影響較深,實踐教學地位較低受傳統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的束縛,多年來,電大教學重理論、輕實踐,先理論、後實踐,認為實踐教學僅僅是教學過程鏈條上的附加環節,實踐教學作為實現高職高專培養目標的主要途徑還沒有被人們所接受,實踐教學體系架構還沒有形成,長期沿襲下來的“本科壓縮式”教學既不適應高職高專學生的求知需求,也不符合用人單位對人才素質的需求。此外,學校與企業分離、課堂教學與生產實際脫節,也使培養出來的學生不懂新技術、新工藝,缺乏與企業崗位相適應的實踐動手能力。在電大教師問卷調查中,85.9%的教師認為實踐環節一直是電大教學的薄弱環節;87.5%的教師認為電大畢業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較弱;52.7%的教師認為本單位管理部門對實踐教學只是有時檢查或從不過問;按教學計劃組織學生全部完成實踐課程的只佔26.4%。

資金、裝置投入不足,實踐教學條件有限長期以來,教學基礎設施薄弱,實踐經費緊缺,實習基地建設滯後,開展實踐教學面臨許多困難。許多專業都沒有實驗、實訓條件,有些基礎實驗要去其他學校的實驗室進行,許多實踐性教學環節變相取消。只有不足1/3的課程能夠按計劃全部完成實踐教學,其他都因為條件不具備、經費欠缺等原因不能完成。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不願再為畢業生付出培養成本,實現學生畢業與就業的無縫對接,是經濟社會對電大實踐教學提出的新挑戰。

“雙師型”師資缺乏,實踐教學能力欠缺電大絕大部分教師都是從學校畢業後直接來到學校的,由於缺乏實際工作經歷和經驗,有效地組織實踐教學就相當困難,開發設計性、綜合性、創新性的實踐教學專案更無從談起。從問卷調查可知,電大具有“雙師型”資格的教師只佔19.8%,與同類院校50%~60%的比例相差甚遠,這種狀況很難達到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的要求。目前,我們對“雙師型”教師在實踐性教學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既沒有鼓勵教師考取職業資格的政策措施,也沒有聘請行業、企業的'技術人員兼任實訓、實習教師,沒有形成能有效開展實踐教學的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對已經取得“雙師型”資格的教師,也沒有相應的獎勵措施。 管理制度不夠健全,實踐教學管理粗放實踐教學的管理理念相對滯後,管理制度不夠健全,管理方式和手段比較傳統,習慣於按過去的經驗和傳統模式對實踐教學實施管理。有些制度沒有很好地體現“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指導思想,有些制度流於形式,無法保證效果。實踐教學的質量標準和工作規範不夠完善,有效的質量監控體系還沒有形成,缺乏對實踐教學工作的指導或帶動。實踐教學管理的規範化、標準化、精細化程度不夠,省校及各市校的實踐教學基本上屬於一種低水平、經驗型、粗放式的管理。

制定教學計劃缺乏必要的論證,隨意性強教學計劃是組織、管理教學和確保教學質量的基本依據,它決定著學生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與素質結構。但是,反思教學計劃的制定過程不難發現存在著缺乏科學性與嚴謹性、沒有科學論證的程式與方法等問題。教學與教務部門既沒有深入社會、企業或其他院校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以確定課程內容體系,也沒有組織相關專家進行認真的研究、論證與審定,對學生在校兩年或三年中的實踐環節到底如何設定、如何實施、質量如何保證等都缺乏科學依據。在時間和空間、教學計劃和教學資源、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實踐教學系統內各要素之間的整合匹配等都缺乏科學的論證。

教材定位不準確,缺乏高職高專特色教材是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知識載體,實踐能力的培養很大程度依賴於教材內容及其編排方式。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符合高職高專教育特色的教材嚴重不足,教材定位不準確,基礎理論分量太重,應用技能比例偏輕。(2)教材版本、內容陳舊,不能及時反映新理論、新技術、新工藝,教材內容脫離實際,缺少配套的實訓類教材。(3)實踐性教材嚴重不足。市場上的專科教材主要是供教師講授基礎知識使用的,缺乏實踐訓練教材。(4)教材內容與職業資格證書標準脫節。目前,許多教材的內容與勞動部門和行業管理部門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鑑定標準缺乏有效銜接。

二、應採取的對策

端正認識,確立實踐教學應有的地位堅持走以內涵發展為主的道路,創出自己的特色。從指導思想上確立“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培養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目標,解決基礎知識教學與實踐教學一手硬、一手軟的問題。要切實從專業學科為本位向職業崗位和就業為本位轉變,沿著“從操作崗位幹起,向技術崗位努力,朝管理崗位邁進”的思路,使學生力爭成為操作能手、技術骨幹、管理精英與創業先鋒,為學生構築進入職業生涯的“匹配性介面”和後續發展的“基礎性平臺”。

從培養目標出發,建立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教學體系分為基礎知識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二者相輔相成。實踐教學體具體包括:(1)實踐教學目標體系。主要包括加深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職業素質與創業能力;增強實踐情感和實踐觀念等。(2)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把握理論教學以“必需、夠用”為度,把實踐教學內容貫穿於教學全過程。(3)實踐教學條件體系。主要指實踐教學的保障層面,涉及教師隊伍、實驗實訓設施等方面。(4)實踐教學管理體系。主要包括實踐教學的組織管理、執行管理和制度管理,建立質量保證體系,加強控制與監測。(5)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建立一套科學、完整的學生評價體系與教師評價體系,充分發揮考核、評價的導向、調控與激勵作用。

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為實踐教學奠定人力基礎從學校的長遠發展看,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與改善師資隊伍的學歷層次、職稱結構同樣重要。應當按照實踐教學的目標要求制定具體的師資隊伍建設規劃,重點加強對現有教師培訓方向和培養方法的研究。要鼓勵教師到企業或實訓基地鍛鍊,或定期脫產到行業企業掛職或頂崗實踐,在實際工作中提高教師的實際工作能力。嘗試建立具有“雙資格證書”的教師准入制度,還可以從企業聘請能工巧匠或高階技術人員、高階管理人員做兼職教師,獨立承擔某些課程的教學任務。改變傳統的“學術型”教師考核評價體系,建立有利於師資結構調整的考核辦法與分配製度,鼓勵教師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實踐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