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國內漫畫產業營銷

才智咖 人氣:1.03W

摘要:國內漫畫產業營銷嘗試應向動漫產業發達的日本借鑑一些經驗。我國漫畫產業及其營銷的主要現狀:漫畫的讀者群範圍有限,本土的核心漫畫期刊缺少,原創力強的漫畫人才貧乏。我國原創漫畫應當朝著職業化、商業化的方向發展,使國內漫畫產業之舟在市場的大風大浪中揚帆遠航。

漫談國內漫畫產業營銷


關鍵詞:漫畫產業;動漫產業;營銷模式;漫畫期刊


  當前我國動漫產業的開發營銷模式大致遵循著①動畫創意階段、②製作階段、③交易平臺發售動畫成品階段、④影視播映階段、⑤播映動畫片衍生品開發銷售階段的順序。據調查,目前國內動畫製作企業雖已達洋洋數千家之多,然而真正能盈利的只有區區20%左右。剩下的約80%的動畫製作企業,通常是到了第③階段以後,準備進行動漫形象品牌營銷的環節才發現由於前期創意、開發階段未做足功課,最終呈現在熒幕上的卡通動畫形象並不像開初所設想的那般光彩照人,也未產生令人興奮的營銷奇蹟,而隨之開發的衍生產品也常常是乏人問津。如此境況之下,我們應嘗試向動漫產業發達的日本借鑑一些經驗。
  一.日本動漫產業的發展與營銷模式
  日本動漫產業有一套完整的產業鏈與營銷鏈。雖然並非所有搬上熒幕的動畫片都是由對應的漫畫發展而來,比如《千與千尋》等熒幕動畫片就未經歷過前期的漫畫雜誌刊載和出版漫畫單行本的階段。但就大多數而言,動漫的產業化過程均起源於漫畫階段。可以說沒有漫畫業的積澱發展也就沒有日本動畫業、遊戲業及其衍生品行業的營銷繁榮。經過長期市場洗禮,日本各種漫畫雜誌已近千種,其出版量高居世界第一。以漫畫雜誌和圖書為主,包括廣告收入、版權使用費及符號形象使用費在內,日本漫畫業在1995年高峰時的市場規模曾達6239億日元。目前也仍然擁有6000億日元左右的市場規模。漫畫的銷售收入佔了全部出版物收入的約25%。通過動漫界的積極營銷,其作品在海外廣受關注,在我國美術館等展會上也頻頻露面。具體而言,日本動漫產業的構成鏈與營銷鏈情況如下:
  (一)漫畫原作在週刊漫畫雜誌刊載。為何選週刊漫畫雜誌而不是半月刊、月刊、季刊呢?這其實是一個營銷妙著。即,週刊漫畫雜誌在每週一至週五與“孩子上學、大人上班”的日常生活節奏相吻合,從而成為日本人愛讀的雜誌。此外日本漫畫週刊還存在獨有的漫畫排名制度。刊物每週都進行讀者調查,對漫畫的受歡迎度進行排行。假如某漫畫連續三週排行居末尾,便即刻被停止刊載;反之,只要得到讀者認同,任何無名的漫畫家及其作品都會一夜成名。看似殘酷的這種淘汰賽不僅始終保持了刊物的相對高質量,而且也為漫畫新人提供了發展空間,使日本漫畫界不斷有新鮮血液注入,防止了舊人長期把持漫畫界。
  (二)在漫畫雜誌刊載數月後,將熱門漫畫編印成單行本出版並配以火熱的營銷宣傳,儘量加大發行量。若該熱門漫畫作品單行本營銷較成功,銷售收入可成十倍、百倍地增長。如:我們熟知的《蠟筆小新》,出版的單行本7卷一套,初版第一次便印刷了190萬套,每套4900日元,其初版的銷售收入總計達93.1億日元。可見,一本週刊漫畫作品一旦立住腳,憑藉其
  積累的人氣,可帶動單行本的出版,單行本的營銷成功,又可反過來促進週刊漫畫雜誌的繁榮。
  (三)在漫畫雜誌刊載一年左右後,策劃將作品動畫化,進入視影。動畫片不僅體現了漫畫的故事情節,而且加入了視聽欣賞功能,使傳播和營銷力度得到擴大。一般而言,暢銷漫
  
  畫書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已深入人心,在社會上已有了不少的粉絲。這時針對這類人群,尤其是青少年與兒童進行營銷,往往很快就將這些人變成了相應的影視觀眾。漫畫作品被改編成動畫電視連續劇後,長時間在電視臺播映,其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能被更多人在心理上接受。然後,視情況還可改編成電影公映,進一步創造豐厚的票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