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析教師教學效能感對教師教學的影響

才智咖 人氣:3.89K

論文關鍵詞:教師教學效能;影響;提高

論析教師教學效能感對教師教學的影響

論文摘要: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對教師的研究從行為研究逐步轉入注重教師教育觀念、教育態度、策略與方法上來。於是初步形成了“教學效能感”這一教育學的熱點研究領域。教學效能感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學工作、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能力的知覺與信念,並與教學監控能力、教學行為和教學策略等因素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本文著重探討教學效能與教學行為的關係。

    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心從行為科學到認知科學的發展,教師研究逐漸從關注教師的行為塑造轉到注重教師教育觀點、教育態度、教學思維等內在心理品質及其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和原因的探討。隨之,研究者開展了大量的理論實證研究,逐步形成了“教學效能感’籠一教育心理學的熱點研究領域。面對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成為當前一項重要任務。本文著重探討教師教學效能感對教師教學的重要影響,希望引起一線教師對教學效能感的重視,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一、教學效能感概述

    1976年蘭德小組提出“教學效能感是指教師對自己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學業完成的信念,或者是指教師對自己如何很好地影響學生學習的能力信念”。1977年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並將其定義為“個人對自己在特定情景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個行為的期望”。③自我效能感包括兩個部分:效能預期與結果預期。效能預期是指個體對自己的實施某行為的主觀判斷;結果預期是指個體對自己某種行為可能導致什麼樣結果的推測。

    隨著班杜拉認知理論的興起,研究者們開始運用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概念來研究教師的教學效能感。教學效能感包括兩個部分:一般教學效能感和個人教學效能感。所謂一般教學效能感是教師對教與學的關係、對教育在學生髮展中的作用等問題的一般看法與判斷,即認為即使在顯著受到外在限制的情況下,教育仍有可能改變學生;而個人教學效能感是指教師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教學任務、教好學生的信念,是教師對自己教學效果的認識和評價。Gibson等人認為,兩種不同的教學效能感正好反映了自我效能感的兩種預期,一般教學效能感反映的是結果預期,個人教學效能感反映的是效能預期。

      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教學效能感與教學效果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絡,也是反映學生成績好壞的重要預測變數。因此,教學效能感對教學效果的影響己成為教師心理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教學效能感對教學的影響

教師教學效能的高低影響著教師的教學行為與表現、學生的學習行為與表現,已經成為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

    (一)影響教師在工作中的情緒

    教學效能感高的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具有較高的安全感並信心百倍,精神飽滿,表現出積極的教學態度和情感。這樣,一方面能夠堅持不懈地努力以使自己的目標得以實現,另一方面,目標的順利實現又反過來促使教師對自身的教學效能感產生更加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形成“高效能感一目標達成一更高效能感”的良性迴圈。而教學效能感低的教師則表現出較多的焦慮和恐懼,害怕個人準備不足,害怕遇到意外的對抗而不知所措等,從而影響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甚至會影響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

    (二)影響教師對教學活動的組織和控制

    在教學活動的組織和控制中,自我效能感不同水平的教師會有不同的.表現。李譁等曾用觀察法對中國小教師課堂行為進行分析,發現教學效能感水平不同的教師在上課時間的安排、課堂提問的認知水平、提問物件以及對學生的反饋方式等方面均存在差異。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師往往花費更多的時間用於組織教學,能夠創造積極、熱情、、輕鬆地課堂氣氛,選擇有效地教學方法學生學習。相比之下,自我效能感低的教師,則採取責備、冷漠的態度,教學方法呆板、缺乏控制和教學情景的能力。

    (三)影響對教學成敗的歸因

    Mc Daniel ?Mc Carthy研究發現,有的教師將學生無法進步的原因歸罪於學生、學生的家庭環境、社會地位、缺乏學習動機或越軌行為,而事實上是這些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能力缺乏信心。我者研究表明,成功教學的能力及努力歸因隨教學效能感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背景及運氣歸因隨教學效能感水平的提高而降低。教學效能感不同的教師在教學成功歸因傾向上差異能反映出高效能感水平的教師更傾向於將其成功歸因於自身內部的因素,低教學效能感的教師更多地將教學失敗歸因於運氣不好及背景因素,更傾向於對失敗進行外部歸因。由此可見,高效能感的教師對教學成功的歸因會增加增強工作動力,進一步教學效果;而教學效能感低的教師對教學失敗更加敏感,產生內心衝突。

      (四)影響教師教學策略的運用

    教學策略是教學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在特定教學情景中為實現教學目標和適應學生需要而採取的教學行為方式或教學活動方式。熙致師運用的教學策略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策略的形成。使用教學策略的過程也是教師進行自我調節的過程。當他們可以採用不同的教學策略來講授同一教學內容時,他們會考慮不同教學策略所包含的不同知識技能要求,那麼他們選擇何種方式就取決於其對可供選擇策略活動的自我效能感。Ashton? Webb研究表明,效能感水平低的教師一般是控制定向者,傾向於採用粗暴的懲罰性的管理策略以控制學生的行為;而效能感水平高的教師,一般不是控制定向者,他們不是試圖去控制學生的行為,而是給學生提供行為的資訊,鼓勵學生自我約束、自我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