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成語典故分享

才智咖 人氣:6.38K

成語是我國的文化瑰寶,每一個成語背後都有一個故事。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國小成語典故分享,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國小成語典故分享

愚公移山【1】

在《列子.湯問》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傳說很久以前,在冀州以南、河陽以北有兩座大山,一座是太行山,一座是王屋山,山勢雄偉,方圓七百餘里。在山的北面,住著一個叫愚公的老漢,頭髮鬍鬚都已經白了。他家的大門,正好面對著這兩座大山,出門辦事每次都要繞好遠的路才行,非常不方便。愚公很是煩惱,他下決心要帶領著全家老小,把這兩座大山挖掉。於是他們就一起幹開了,挖下的泥土石塊,他們就運到渤海邊上去扔掉,他們幹得非常投入,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在黃河邊上住著一個老漢,因為他很精明,大家稱呼他智叟。智叟勸愚公說:“你這個人可真傻,這麼大歲數了,還能活幾天?怎麼可能搬動這麼大的兩座山呢?”愚公卻說:“我看你呀,比我還傻呢。不錯,我是老了,活不了幾年了,可我死了還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會生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可這兩座山卻不會增高了,我們總有一天會把它挖平的!”

後來,愚公挖山的事讓上天知道了,他被愚公的頑強精神所感動,派了大力神下凡,把兩座山揹走了。從此以後,冀州和漢水的南面,就再也沒有高山阻擋了。

現在常用“愚公移山”來比喻做事有頑強的毅力,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移,移動。

守株待兔【2】

有個人在田裡耕地。忽然跑來一隻野兔,一頭撞在田邊的大樹上,折斷了脖子死去了。那個人高興極了,把野兔拾了起來。他從此放下了鋤頭,坐在大樹下等著,希望再有野兔跑過來自己撞死在大樹上。野兔當然不會再來了,那個人的田地可荒蕪了。

“守株待兔”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株”在這兒就是“樹”。這個成語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比喻有人把偶然發生的事情當作經驗,還牢牢守住不放。一個是比喻有人不願切實地工作,妄想得到意外的收穫。

狐假虎威【3】

一隻老虎肚子餓了,想找什麼小動物當一頓點心,正巧遇見一隻狐狸

老虎剛要撲上去,沒想到狐狸大喝一聲,說:“哼,你敢吃我!天老爺派我來掌管大小野獸。你要是吃了我,天老爺可不饒你!”老虎看狐狸又瘦又小,不大相信他的話,可是聽他這麼大的口氣,又不敢不相信。老虎這樣疑惑不決,早讓狐狸給看出來了。他冷笑一聲,說:“嘿嘿,你以為我在騙你呀?要是真個不信,你就跟在我後頭瞧吧。我走到哪兒,大小野獸見了我就得逃跑。”老虎想:“這倒真得瞧一瞧。”於是狐狸大模大樣地在前頭走,老虎緊緊地跟在後頭。山上的鹿呀野羊呀,一看見狐狸後頭跟著老虎,都嚇得撒腿就逃。老虎看了,還以為他們真害怕狐狸,沒想到他們害怕的正是他自己。

“狐假虎威”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假”是“借”。有人仗別人的勢力欺負人,可以說他是“狐假虎威”。故事中說狐狸借老虎的威風,反過來欺騙了老虎,後來用這個成語並沒有這層意思。

揠苗助長【4】

從前,在一個村子裡住著一個人,他有很大一塊地,他在地裡全種上水稻。他把小苗苗種了下去,今天看看,小苗苗沒長高,明天看看,小苗苗還是沒長高。這個人著急起來,他想:“小苗苗總是長不高,我應該把小苗拔高一點兒吧。”

於是,第二天,他一大早就起床了,到地裡開始拔小苗苗,小苗很多,他拔了一天,累得腰也直不起來了。他回到家裡,對家裡人說:“累死我了,累死我了。今天我總算幫小苗苗長高一點兒了。”他的兒子不知道爸爸是什麼意思,就跑到田裡去看,結果所有的小苗苗都死了。

“揠苗助長”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有人為了急於要把一件事情辦好,可是採用了違背事理的方法,結果把事情弄糟了,可以說他是“揠苗助長”。

感恩圖報【5】

春秋時候,吳國的大將軍伍子胥帶領吳國的士兵要去攻打鄭國。鄭國的國君鄭定公說:“誰能夠讓伍子胥把士兵帶回去,不來攻打我們,我一定重重地獎賞他。”可惜沒有一個人想到好辦法,到了第四天早上,有個年輕的打漁郎跑來找鄭定公說:“我有辦法讓伍子胥不來攻打鄭國。”鄭定公一聽,馬上問打漁郎:“你需要多少士兵和車子?”

打漁郎搖搖頭說:“我不用士兵和車子,也不用帶食物,我只要用我這根划船的槳,就可以叫好幾萬的吳國士兵回去吳國。”是什麼樣的船槳那麼厲害呀?打漁郎把船槳夾在胳肢窩下面,跑去吳國的兵營找伍子胥。

他一邊唱著歌,一邊敲打著船槳:“蘆中人,蘆中人;渡過江,誰的恩?寶劍上,七星文;還給你,帶在身。你今天,得意了,可記得,漁丈人?”伍子胥看到打漁郎手上的船槳,馬上問他:“年輕人,你是誰呀?”打漁郎回答說:“你沒看到我手裡拿的船槳嗎?我爸爸就是靠這根船槳過日子,他還用這根船槳救了你呀。”伍子胥一聽:“我想起來了!以前我逃難的時候,有一個打漁的先生救過我,我一直想報答他呢!原來你是他的兒子,你怎麼會來這裡呢?”

打漁郎說:“還不是因為你們吳國要來攻打我們鄭國,我們這些打漁的人通通被叫來這裡。我們的國君鄭定公說:‘只要誰能夠請伍將軍退兵,不來攻打鄭國,我就重賞誰!’希望伍將軍看在我死去的爸爸曾經救過您,不要來攻打鄭國,也讓我回去能得到一些獎賞。”伍子胥帶著感激的語氣說:“因為你爸爸救了我,我才能夠活著當上大將軍。我怎麼會忘記他的恩惠呢?我一定會幫你這個忙的!”伍子胥一說完,馬上把吳國的士兵通通帶回去。打漁郎高興地把這個好訊息告訴鄭定公。一下子,全鄭國的人都把打漁郎當成了大救星,叫他“打漁的大夫”,鄭定公還送給他一百里的土地呢!

伍子胥為了報答打漁郎的爸爸幫助過他,他不但不攻打鄭國還讓打漁郎得到獎賞,這就叫做“感恩圖報”。

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對於別人給自己施與恩惠表示感激,並想辦法報答。

亡羊補牢【6】

戰國時期,楚國有個大臣名叫莊辛。他見朝中有幾個大臣整天圍在楚襄王身邊,與楚襄王一起縱情淫樂,就對楚襄王說:“您那些心愛的臣子,奢侈浪費,如果不果斷地處置他們,必然要遭殃!”襄王聽了,不以為然地說:“我看你是老糊塗了吧,要不然就是存心造謠。”莊辛說:“如果大王您繼續寵信這些奸臣,那麼楚國很快就要滅亡了!”

由於楚襄王不聽勸告,莊辛便離開楚國到趙國去了。後來楚國果然遭到了秦國的進攻。由於楚國內部空虛,很快就失去了一大片國土。楚王被迫逃到城陽(今河南息縣西北),這時他才想起莊辛的話,連忙派人去把莊辛請來。莊辛回到楚國之後,襄王內疚地對他說:“現在事情已經弄成這個樣子,你看怎麼辦才好呢?”莊辛回答說:“羊跑了才去修補羊圈,也不算遲。(原文是:‘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我聽說從前商湯王、周武王只有方圓百里的國土,但是卻建成了強大的國家;夏桀王、商紂王雖佔有整個天下,卻最終亡了國。大王您要牢牢記住這個教訓:重用奸臣,一定會導致災難的!”

楚襄王聽了莊辛的這番話後,覺得很對,於是馬上封他為陽陵君,不久就收復了大片的土地。

成語“亡羊補牢”由“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縮略而來,比喻出了差錯或者遭遇失敗之後,要吸取教訓,及時補救,還不算遲。

一鳴驚人【7】

楚莊王即位了三年,沒管理過國家大事。大臣伍舉很著急,進宮去對楚莊王說:“大王,我有個謎解不開,想請您猜一猜。”楚莊王說:“您就說吧!”

伍舉說:“有一隻鳥停在南山上,三年來不飛也不叫,這是什麼緣故呢?”楚莊王笑笑說:“三年不飛,為了讓翅膀長得堅強些;三年不叫,為了看看周圍的情形。

它雖然不飛,一飛起來就直衝雲霄;雖然不叫,一叫出聲就讓人吃驚(一鳴驚人)。您放心吧,我知道您的.意思了。”

又過了半年,楚莊王親自管理起國家大事來。他廢除了不合理的法令,制定了新的法令;罷免了不稱職的大臣,請有學問的人來幫他辦事。楚莊王把楚國治理得很好,後來成了各國君主的首領。

“一鳴驚人”用來比喻一個一向默默無聞的人,忽然有了使人吃驚的表現。

一絲不苟【8】

明朝時候,皇上下令禁止宰殺耕牛,就是信奉回教的人也不例外。

一天,鄉紳張靜齋與舉人范進相約去拜訪高要縣知縣湯奉。湯知縣置酒招待他們。席間有位老者給湯知縣送來了他與其他幾個信回教的人拼湊起來的五十斤牛肉。湯知縣一向貪贓受賄,而且他也是信奉回教的人,但是上面有禁令,一時也不知該不該收下這份禮。

於是問張靜齋:“你是做過官的,有關禁止宰殺耕牛的事正該與你商量。剛才有幾個信奉回教的人為了開禁,送來五十斤牛肉,請求我對他們稍微寬鬆些。你看是接受還是不接受?”

張靜齋搖頭道:“這可千萬使不得。你我都是做官的人,心中應當只有皇上,哪裡顧得上信奉同一教的人?想起洪武年問的劉老先生(指劉伯溫);洪武私訪到他家,正巧江南張王(指張士誠)送來一個菜罈子。、當面開啟一看,是一罈金子。皇上大為惱火,第二天就把劉老先生貶為青田縣知縣,後來又用毒藥把他毒死了。

湯知縣見張靜齋說得頭頭是道,不由得不信,於是急忙請教該如何處置為好。張靜齋說道:“世叔可在這件事大作文章。把那位老者抓起來,打他幾十板子,再用一面大枷枷了,把送來的牛肉堆在大枷上面,並且在旁邊出一張告示,說明他們大膽妄為,知法犯法。如上司知道你辦事這樣一絲不苟,那麼你升官發財就指日可待了。”

連最細小的地方也不馬虎,形容辦事認真、好細。

TAGS:國小 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