膾炙人口的成語故事及解釋

才智咖 人氣:3.99K

【漢字書寫】:膾炙人口

膾炙人口的成語故事及解釋

【漢語注音】:kuài zhì rén kǒu

【成語出處】:五代.王定寶《唐摭言》卷十:“李濤篇詠甚著,如‘溪聲常在耳,山色不離門’,又‘掃地樹留影,拂床琴有聲’……皆膾炙人口。”

【成語語法】:複雜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膾炙人口的意思】:膾:切細的肉;炙:烤熟的肉;形容味道鮮美的食品人人愛吃。比喻美好的事物,詩文或事物為眾人所喜愛和傳誦,特別是文學藝術作品。

【膾炙人口的近義詞】:交口稱讚、喜聞樂見;

【膾炙人口的反義詞】:平淡無奇;

【膾炙人口的`故事】

春秋時期,有兩父子他們同是孔子的徒弟,父親曾皙喜歡吃羊棗(一種野生小柿子,俗名牛奶柿),兒子曾參是個孝子,曾皙死後,他知道父親喜歡吃羊棗,自己竟不忍心再吃羊棗。此事被當時的儒家傳頌為美談。戰國時候,孟子的學生公孫丑聽說這件事後覺得有些不可理喻,於是他向孟子不恥下問道:“老師,膾炙(精美的肉食)和羊棗哪樣東西好吃?”孟子實事求是地回答說:“當然是膾炙好吃。難道你不愛吃嗎?”公孫丑又問道:“那麼曾參和他的父親曾皙也一定都愛吃膾炙了,可為什麼父親死後,曾參只戒羊棗,卻不戒膾炙呢?”孟子回答說:“膾炙是大家都愛吃的東西,羊棗雖然比不上膾炙好吃卻是曾皙最喜歡的,所以他死後,曾參會繼續吃膾炙而戒吃羊棗。這就好比每個人都有名有姓,我們對待長輩一般叫他們的名字被認為是大逆不道,但姓卻可以叫,因為姓是很多人都會相同的,而名字卻是每個人獨特的。”公孫丑聽完以後恍然大悟。後來,人們從“膾炙,所同也”中重新引伸出了“膾炙人口”這個成語。

【膾炙人口例句】

秦牧《花城》:“一年一度的廣州年宵花市,素來膾炙人口。”

聞一多《歌與詩》:“一部膾炙人口的《國風》與《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采部分,便是詩歌合作中最美滿的成績。”

北宋.徽宗趙佶《宣和書譜》卷十:“(韓偓)所著歌詩頗多,其間綺現得意者數萬篇,往往膾炙人口。”

【膾炙人口造句】

這些赫赫有名的經典古詩詞流傳至今,語言上優美精練,膾炙人口,感情真摯。

音樂的創作來自於不拘一格的靈感,創作出膾炙人口流芳百世的音樂作品確是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