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濫竽充數

才智咖 人氣:2.15W

成語濫竽充數1

成語濫竽充數

這個成語“濫竽充數”,想必大家都知道,故事裡面南郭先生做的事情,讓我知道了一個道理,就是不論做任何事情都不要不懂裝懂。

大家應該都有過校園生活的經歷吧,那麼讀書、背書是學校裡必須做的事情。一天早晨,同學們早早的來到學校,開始讀書,這時,老師走進教室,對大家說:昨天我佈置了要背誦的作業,大家都完成了嗎?完成了!同學們異口同聲的說。那麼還有哪些同學還沒有完成呢?全班頓時雅雀無聲,當時,我想,不可能呀,比如:王小欣、劉文慧,趙平,他們是不可能完成的。於是老師就讓大家開始集體背誦,背誦結束後,老師就說:那就開始抽查了,同學們回答道:好!我當時的心情一點都不緊張,因為我已經倒背如流了,而我的同桌張小峰卻很害怕,我猜想他一定是不會背吧!

果然,老師抽到了王小欣、劉文慧兩人,看著他們支支吾吾背不出的樣子,還真令人同情!雖說趙平,張小峰沒有被抽到,算他們幸運,今天矇混過關了,但下次就不一定了。生活中還有很多濫竽充數的事情,比如:我們學校的樂器班,有些同學曲子不會吹,在集體吹奏時都能矇混過去,但,一旦到了舞臺上就露餡了,評委一聽就知道他不會吹。

在生活中,自己不會的事情一定不要不懂裝懂,濫竽充數,不然自己要付出很大代價的!

成語濫竽充數2

今天我讀了一篇成語故事——濫竽充數,是講在古代,一個國王特別喜歡聽吹竽,特別偏愛竽合奏,那聲音既悅耳動聽,又雄渾壯麗。樂手們也享受很高的待遇。有一天,國王感覺樂隊還不夠大,想組織一支三百人的大樂隊,加上原來的,還差一名。這時有一個叫南郭的人,根本不會吹竽,他想混有人群裡,應該沒什麼事。所以他跑到國王面前吹噓自己吹得怎麼好,國王信以為真,讓他參加了樂隊。

國王去世後,他的兒子也喜歡聽竽,不過,他偏愛聽竽獨奏,這可嚇壞了南郭先生,他趁人不注意時,偷偷地逃跑了。

讀完這個故事,我明白了,我們不能象南郭先生一樣,我們必須要做一個真才實學的人,不能混在人群裡濫竽充數,就象我們學英語,全班一起讀時要會,一個人單獨讀時也要會,我們要學會每一課,知識只有學牢固了,考試時才會考一個好成績。你們說我說得對嗎?

成語濫竽充數3

濫竽充數的故事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不到300個善於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不到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名叫南郭的處士聽說了齊宣王的喜歡聽合奏,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裡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拍擺動,我願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後,南郭處士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享受著優厚的待遇,心裡極為得意。

其實南郭處士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處士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比別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處士就這樣靠著矇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豐厚的薪水。

但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mǐn)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但他喜歡聽獨奏。於是齊湣王釋出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輪流來吹竽給他欣賞。南郭處士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處士這樣不學無術靠矇騙混飯吃的人,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終會因逃不過實踐的檢驗而被揭穿偽裝。我們想要成功,唯一的辦法就是勤奮學習,只有練就一身真本領,才能抵擋住一切困難、挫折和考驗。

濫竽充數的意思

濫:失實的,假的。充:冒充。意思是說: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裡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不好的冒充好的。

濫竽充數的道理

那些弄虛作假的人雖能矇混一時,但是無法矇混一世,他們經不住時間的考驗,終究會露出馬腳的。諷刺了混入內行,冒充有本領而無真才實學的人。像南郭先生這樣不學無術靠矇騙混飯吃的人,最終逃不過實踐的檢驗而被揭穿偽裝。只有練就一身過硬的真本領,才能經受得住一切考驗。人如果沒有真才實學,卻混在大家裡面充數,一定是要敗露的。

成語濫竽充數4

【出處】

《韓非子》。

在戰國時期,齊國有一個南郭先生,由於他不學無術,又不求上進,所以連飯都混不上了,他正在愁眉苦臉時,機會來了。

他有一個朋友在王宮樂隊裡任職。齊國的國君齊宣王喜歡聽吹竽,可是他不愛聽獨奏,偏偏要組織三百人的吹竽樂隊,一齊演奏。負責樂隊的官員犯愁了,因為樂隊的人員沒有這麼多,臨到要演奏時,尚缺一名樂師。

南郭先生聽說後,急忙託這個朋友找關係走後門,冒充樂師混進樂隊。他拿著竽,左看右看,模仿別人的樣子放在口邊,煞有介事地吹奏,其實根本沒有發出聲音。

竽是古代一種用竹子做成的多管樂器,有點像笙,南郭先生把它抱在面前,模樣裝得特別認真,一副樂師的派頭,所以別人一點兒也看不出他不會吹竽。為齊宣王演奏的時刻到了,三百名樂師一同吹響竽,聲音洪亮,氣勢很大,響徹王宮內外。齊宣王十分高興,大喜之下,給三百名樂師很豐厚的待遇。南郭先生又驚又喜,從此不僅解決了吃飯問題,而且生活得安定富裕。就這樣,他在樂隊裡順利地混了許多年。

後來齊宣王去世了,齊滑王繼承了王位。這位新任的國君也很喜歡聽吹竽,南郭先生聽後很高興,以為能繼續混下去。誰知樂隊官員去請示齊王時,這才知道齊王不喜歡聽合奏,要樂師們一個一個單獨演奏給他聽。於是樂師們個個緊張地練習樂曲,準備在齊王面前大顯身手。只有南郭先生一人驚惶失措,因為他這幾年來根本連一個音也沒吹奏過,這下再也無法矇混過關了。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南郭先生只得扔下竽,偷偷地逃跑了。

釋義

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裡湊數。

成語濫竽充數5

【拼音】làn yú chōng shù

【出處】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韓非子·內儲說上》

【釋義】濫:失實的,假的。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裡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混飯吃的人

【結構】主謂式

【近義詞】名不副實、掩人耳目、魚目混珠

【反義詞】貨真價實、名副其實

【同韻詞】三薰三沐、義夫節婦、三翻四覆、連類比物、乘隙而入、動心娛目、駢首就戮、臨危不顧、醜類惡物、貪位慕祿、......

【年代】古代

【謎語】南廓先生吹竽

【邂逅語】南郭先生吹竽;紅薯粉摻在藕粉裡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齊國的國王非常喜歡聽吹竽合奏,好吃懶做的南郭先生想辦法混進了樂隊,他不懂裝懂、搖頭晃腦,裝出一幅行家的樣子。不久老國王死後,新國王喜歡聽吹竽獨奏,南郭先生這下心虛了,害怕會露餡就連夜逃出了皇宮

【成語示例】言調整人事,濫竽充數,依然如故。 鄒韜奮《抗戰以來》二七

【成語造舉】

◎ 眾多絮棉製品經營者紛紛搶灘這一領域,其中不乏假冒偽劣產品魚目混珠,濫竽充數。

◎ 上海幾萬支大大小小的裝潢隊伍,約佔95%以上是外省民工,其中90%的人員沒有裝修專業技術工程證,另有20%~30%的人員更是濫竽充數,僅僅在建築隊裡幹過幾天小工,是鋪蓋隨身帶、居無定所的"三無"盲流人員。

◎ 以《濫竽充數》一課為例,用逆向思維方式會得出:南郭先生雖不懂裝懂,但不是執迷不悟,"逃之夭夭"就是其醒悟的開端,南郭先生也有自知之明。

◎ 這樣經過層層篩選、考核,最後招聘的人,自然是有真才實學的佼佼者,非但濫竽充數者不能混入,就是低能者也休想僥倖取勝。

成語濫竽充數6

濫竽充數:濫:失實的,假的。充:冒充。意思是說: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裡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不好的冒充好的。

【近義詞】

①名不副實 註釋:副:相稱,相符合。名聲或名義和實際不相符。指空有虛名。②魚目混珠 註釋:只比喻以假亂真,而不指以次充好。一般形容物,不形容人。③掩人耳目 註釋:遮掩別人的耳朵和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人,欺騙人。

【反義詞】

①貨真價實 註釋: 貨物不是冒牌的,價錢也是實實在在的。 形容實實在在,一點不假。②名副其實 註釋:名聲或名義和實際相符。③鶴立雞群 註釋:像鶴站在雞群中一樣。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裡顯得很突出。④真才實學 註釋:真正的才能和學識。

【濫竽充數的故事】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不到300個善於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不到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有個名叫南郭的處士聽說了齊宣王的喜歡聽合奏,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裡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拍擺動,我願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這以後,南郭處士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享受著優厚的待遇,心裡極為得意。其實南郭處士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處士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比別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處士就這樣靠著矇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豐厚的薪水。但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mǐn)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但他喜歡聽獨奏。於是齊湣王釋出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輪流來吹竽給他欣賞。南郭處士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像南郭處士這樣不學無術靠矇騙混飯吃的人,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終會因逃不過實踐的檢驗而被揭穿偽裝。我們想要成功,唯一的辦法就是勤奮學習,只有練就一身真本領,才能抵擋住一切困難、挫折和考驗。

成語濫竽充數7

[釋義] 濫:與真實不符;竽:一種簧管樂器。不會吹竽的人冒充吹竽行家;混在樂隊中湊數。比喻沒有本事的人冒充有本事;或以次貨冒充好貨。有時也表自謙。

[語出] 《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廓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悅)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效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正音] 濫;不能讀作“jiān”。

[辨形] 濫;不能寫作“爛 ”;竽;不能寫作“芋”或“竿”。

[近義] 名不副實 掩人耳目 魚目混珠

[反義] 貨真價實 名副其實

[用法] 含貶義。多用於人或物。有時也可表示自謙。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主謂式。

[辨析] ~和“魚目混珠”;都可表示以假的壞的冒充真的好的。但~除表示以假亂真外;還有以次充好的意思;“魚目混珠”表示的以假亂真程度高;辨別不出。

成語濫竽充數的故事

濫竽充數這則成語的濫是失實,與真實不符,引申為矇混的意思;竽是一種簧管樂器;充數是湊數。指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裡充數,或是以次充好,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辭。

這個成語來源於《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竿,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潛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戰國時期,齊宣王非常喜歡聽人吹竽,而且喜歡許多人一起合奏給他聽,所以齊宣王派人到處蒐羅能吹善奏的樂工,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樂隊。而那些被挑選入宮的樂師,受到了特別優厚的待遇。

當時,有一個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的浪蕩子弟,名叫南郭。他聽說齊宣王有這種嗜好,就一心想混進那個樂隊,便設法求見宣王,向他吹噓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樂師,博得了宣王的歡心,把他編入了吹竽的樂師班裡。可笑的是,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會吹竽。每當樂隊給齊宣王吹奏的時候,他就混在隊伍裡,學著別的樂工的樣子,搖頭晃腦,東搖西擺,裝模做樣地在那兒吹奏。因為他學得維妙維肖,又由於是幾百人在一起吹奏,齊宣王也聽不出誰會誰不會。就這樣,南郭混了好幾年,不但沒有露出一絲破綻,而且還和別的樂工一樣領到一份優厚的賞賜,過著舒適的生活。

後來,齊宣王死了,他兒子齊潛王繼位,潛王同樣愛聽吹竽。只有一點不同,他不喜歡合奏,而喜歡樂師門一個個單獨吹給他聽。

南郭先生聽到這個訊息後,嚇得渾身冒汗,整天提心吊膽的。心想,這回要露出馬腳來了,丟飯碗是小事,要是落個欺君犯上的罪名,連腦袋也保不住了。所以,趁潛王還沒叫他演奏,就趕緊溜走了。

成語濫竽充數的造句

(1)南郭先生本事不濟,卻又偏偏要濫竽充數。

(2)我們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樣濫竽充數,只有擁有真才實學,將來才能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

(3)有些人就是靠關係在公司裡濫竽充數,混日子過。

(4)這個樂團高手如雲,我不過是濫竽充數罷了。

(5)老師讓我們背誦課文,總有些同學濫竽充數。

(6)這些繪作水準根本不夠,也敢濫竽充數來參展!

(7)他其實一直都只是在他單位濫竽充數,老闆因為覺得他是親戚,所以沒有解僱他。

(8)小明為了獲得市三好的加分,在合唱比賽中濫竽充數,最後還是被老師發現了,真是玩火自焚。

(9)路邊賣果的攤販總是濫竽充數的給顧客加果,但嘴巴卻說顧客是上帝!

(10)做學問容不得半點虛假,更不能濫竽充數。

(11)不怕你笑,我們團裡濫竽充數者大有人在。

(12)濫竽充數之輩永遠承擔不起這樣的交易。

(13)這可是精密儀器,維修時可不能用普通零件濫竽充數。

(14)南郭先生在皇宮樂隊裡濫竽充數,最後落荒而逃。

(15)上音樂課時,小明不會唱這首歌,還跟著大家濫竽充數。

(16)這家店的商品質量存在問題,總是拿次品出來濫竽充數。

(17)開展打假鬥爭,也包括把那些濫竽充數的劣質產品從消費領域中清除出去。

(18)上課時,經常有人濫竽充數,不懂裝懂。

(19)這場足球賽,我校球隊踢得真棒,而我在其中僅是濫竽充數,沒踢幾腳。

(20)我們一定要擦亮眼睛,識別出那些濫竽充數的所謂“專家”。

(21)我從來不濫竽充數,總是認認真真做事。

(22)在背英語課文時,好多人不會背,就混在一起濫竽充數。

(23)他只會濫竽充數,平時不好好學習,老是留級。

(24)他上課不會背課文,便濫竽充數,只動口型。

(25)學習不能濫竽充數,不能不懂裝懂,這樣才能進步。

(26)我這些畫作,只是為應付展覽,隨便拿出來濫竽充數的。

(27)夏天的池塘邊各種蛙鳴交匯在一起,就連蟾蜍也濫竽充數,低聲叫幾聲。

(28)做操時,有些同學不會做就在濫竽充數。

(29)他的演奏水平不高,卻濫竽充數,參加樂隊演出。

(30)小明唱歌非常好,在一次合唱中得了獎,回到教室同學們都祝賀他,他卻說我只是濫竽充數而以。

成語濫竽充數8

豆汁豆汁,三元一碗!”“看我這隻有名的‘愣頭青’,可厲害啊!”“快來看啊!皇榜招貼了!”……在大名鼎鼎的一條北平胡同裡,車水馬龍川流不息,大街上有買早餐的,有鬥蟋蟀的,還有打麻將的,人人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南郭先生從橋上走來,他依舊穿著那件帶有補丁的大褂子,手中拎著一把新不新,舊不舊的摺扇,顯得寒酸卻又滑稽,可他自己還認為這樣派頭十足。

他見了皇榜,讀罷,朗聲大笑,旁人都笑道:“此人家塗四壁,莫非要憑一手好戲入皇宮,吃飯不可?”南郭慢條斯理地拈拈鬍鬚,揭了榜飄然而去。

原來,齊宣王招募300名樂師,進宮演奏竽,並享受高階待遇。南郭是何等人也,巷子裡家喻戶曉的大窮鬼,他不做才怪呢!南郭把家裡的一張樟木桌子賣了,才買到一隻上好的竽,他模仿著別人吹竽的樣子,用手堵住竽孔,可怎吹也不能吹出美妙的樂曲,南郭心想:“嘿,即然我不會吹,那這竽不是白買了嗎?學嘛……又太煩……”南郭望著鏡子裡的自己,心機一動,挑挑眉頭:“嘿哈,有了!”

第二天,南郭裝出一副很有技藝的樣子,大搖大擺地走進了皇宮,他看別人在不停地練習,表面上對人家的“毛錯”指指點點,像是有過一番研究的大音樂家,心中卻暗暗模仿著別人的動作,神態以及風格,並把它們熟記於心。

下午演奏時,南郭故意坐在最後一排,好讓齊宣王不看出破綻。演奏開始了,百來只竽所發出的悠揚的音樂使宮中很快便安靜下來了,這旋律使在場的每一個心靈都為之激動,音樂時而跌宕起伏,好似涓涓細流,嘩嘩流入深不見底的山澗,發出沁人心脾的叮噹聲,時而又扶搖直上,晶花四濺,霎時狂風驟起,又如滔天大浪,波瀾壯闊,深深震撼著百官的內心,使他們身臨其境,恍如隔世——韻律的美感在此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等人們還未欣賞夠的時候,第一曲已戛然而止,可餘音卻一直在齊宣王的耳畔徘徊,齊宣王沉醉了,他久久合上眼,又浸在第二曲中。

而最後的南郭更是起勁,他搖頭晃腦,手指在竽孔裡不斷撥弄著,僅憑他那靈活的手指,與那如痴如醉的神態,就足以打動聾子。時而恢巨集又時而悠長的韻調再加上南郭先生那完美的演技,勘稱“宇航員的太空服”——天衣無縫!

一切彷彿都變得那麼美妙。

南郭向正前方一瞥,心中暗喜,他望著宣王那沉醉的樣子,演得更投入了,他還真是善於模仿,不知道的人還真會以為他是一位高手呢!

就這樣,南郭在樂團裡風光了10年。

公元前301年,宣王病逝,湣王登機。

湣王也很喜愛吹竽,可他並沒有宣王那麼喜愛,他早就看出了南郭的“心計”,心想一定要把他敢走。

湣王是個聰明的人,他下令讓樂師一個個地吹奏。

湣王很快就陶醉在樂曲之中,他乘著聽音樂之時,眯眼偷瞄了一眼南郭,只見南郭一會兒瞅瞅這兒,一會兒看看那兒,一會兒揉揉手,一會兒抹抹汗,在淡定的團體中顯得極為躁動,齊湣王又閉上了眼,心想:“哈哈,就是你了!你原形畢露啦!”他迫不及待地等樂師唱奏完畢,洪亮地叫了下一位:“南郭!”

“南郭!”

“南郭!”

三聲之後,無人應答。原來,他早趁湣王閤眼品味之時,抱著竽灰溜溜地竄走了。

湣王又斟了一碗小酒,對眾人笑道:“大家看到了吧,南郭這叫濫竽充數,不做正當的事,就想獲得好處。希望大家不要想著不勞而獲,在皇宮裡踏踏實實地各盡其責!可別學南郭!”眾人一聽,也笑了。

音樂,在華麗的殿堂上再度響起……

成語濫竽充數9

[拼音]:làn、yú、chōng、shù

釋義]濫:與真實不符;竽:一種簧管樂器。不會吹竽的人冒充吹竽行家;混在樂隊中湊數。比喻沒有本事的人冒充有本事;或以次貨冒充好貨。有時也表自謙。

[語出]、《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廓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悅)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傚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正音]濫;不能讀作“jiān”。

[辨形]濫;不能寫作“爛”;竽;不能寫作“芋”或“竿”。

[近義]名不副實、掩人耳目、魚目混珠

[反義]貨真價實、名副其實

[用法]含貶義。多用於人或物。有時也可表示自謙。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主謂式。

[成語故事]:

濫竽充數這則成語的濫是失實,與真實不符,引申為矇混的意思;竽是一種簧管樂器;充數是湊數。指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裡充數,或是以次充好,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辭。

這個成語來源於《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竿,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潛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戰國時期,齊宣王非常喜歡聽人吹竽,而且喜歡許多人一起合奏給他聽,所以齊宣王派人到處蒐羅能吹善奏的樂工,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樂隊。而那些被挑選入宮的樂師,受到了特別優厚的待遇。

當時,有一個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的浪蕩子弟,名叫南郭。他聽說齊宣王有這種嗜好,就一心想混進那個樂隊,便設法求見宣王,向他吹噓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樂師,博得了宣王的歡心,把他編入了吹竽的樂師班裡。可笑的是,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會吹竽。每當樂隊給齊宣王吹奏的時候,他就混在隊伍裡,學著別的樂工的樣子,搖頭晃腦,東搖西擺,裝模做樣地在那兒吹奏。因為他學得維妙維肖,又由於是幾百人在一起吹奏,齊宣王也聽不出誰會誰不會。就這樣,南郭混了好幾年,不但沒有露出一絲破綻,而且還和別的樂工一樣領到一份優厚的賞賜,過著舒適的生活。

後來,齊宣王死了,他兒子齊潛王繼位,潛王同樣愛聽吹竽。只有一點不同,他不喜歡合奏,而喜歡樂師門一個個單獨吹給他聽。

南郭先生聽到這個訊息後,嚇得渾身冒汗,整天提心吊膽的。心想,這回要露出馬腳來了,丟飯碗是小事,要是落個欺君犯上的罪名,連腦袋也保不住了。所以,趁潛王還沒叫他演奏,就趕緊溜走了。

[造句]:

(1)做學問容不得半點虛假,更不能濫竽充數。

(2)他的演奏水平不高,卻濫竽充數,參加樂隊演出。

(3)有些投機商,以假冒真,用假貨來濫竽充數。

(4)南郭先生本事不濟,卻又偏偏要濫竽充數。

(5)在促銷活動中,會有一些不肖商人用劣質商品濫竽充數,消費者購買時要特別小心。

(6)有些人就是靠關係在公司裡濫竽充數,混日子過。

(7)這個樂團高手如雲,我不過是濫竽充數罷了。

(8)老師讓我們背誦課文,總有些同學濫竽充數。

(9)每當別人提起他所取得的成就,他都會低調的說他是在濫竽充數。

(10)濫竽充數:南郭先生在皇宮樂隊裡濫竽充數,最後落荒而逃。

(11)這些繪作水準根本不夠,也敢濫竽充數來參展!

(12)我看本次參賽作品,除少數是真才實學外,其他都是濫竽充數。

(13)買了兩斤橘子,回家卻發現被騙了,裡面有好多壞橘子濫竽充數。

(14)不怕你笑,我們團裡濫竽充數者大有人在。

(15)記者調查瞭解到,在特價房這支新生隊裡也不乏一些濫竽充數之輩。

成語濫竽充數10

濫竽充數:

濫:與真實不符,失實的,假的。竽:一種簧管樂器。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裡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濫竽充數①

齊宣王②使③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④請⑤為王吹竽,宣王說⑥之,廩食⑦以⑧數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⑨立,好⑩一一聽之,處士逃。 ————選自《韓非子·內儲說上七術》

註釋

⑴節選自《韓非子·內儲說上七術》。這則寓言諷刺了無德無才、招搖撞騙的混子,提醒人們只要嚴格把關,混子就難混。告訴人們要有真才實學。濫:失實的。竽:一種古代樂器,即大笙。“濫竽”即不會吹竽。充數:湊數。

⑵齊宣王:戰國時期齊國的國君。姓田,名闢疆。

⑶使:派,讓,指使。

⑷ 南郭:郭指外城牆,南郭指南城。處士:古代稱有學問、有品德而沒有做官的人為處士,相當於“先生”。

⑸ 這裡是戲 稱。請:請求。

⑹說:通“悅”,喜歡。

⑺廩食(lǐn sì)以數百人:官府供食。廩:糧倉。食:給東西吃。以:同“與”。

⑻以:給。

⑼湣王:齊國國君,宣王的兒子,在宣王死後繼位。姓田,名地。

⑽好∶喜歡,愛好。

(11)逃:逃跑。

(12)立:繼承王位。

譯文

齊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處士請求給齊宣王吹竽,齊宣王很高興。官府給他的待遇和那幾百人一樣。齊宣王死後,他的兒子齊湣王(田地)繼承了王位。齊湣王喜歡聽一個一個地獨奏,南郭處士就逃跑了。

典故: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300個善於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南郭先生聽說了齊宣王的這個癖好,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裡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我是個有名的樂師,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拍顫動,我願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後,南郭先生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享受著優厚的待遇,心裡得意極了。

其實南郭先生撒了個彌天大謊,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和別人一樣吹奏得挺投入,還真瞧不出什麼破綻來。南郭先生就這樣靠著矇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min)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可是他和齊宣王不一樣,認為300人一塊兒吹實在太吵,不如獨奏來得悠揚逍遙。於是齊湣王釋出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好好練習,作好準備,他將讓它300人輪流來一個個地吹竽給他欣賞。樂師們接到命令後都積極練習,都想一展身手,只有那個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濫竽充數的啟示:

弄虛作假是經不住時間的考驗,終究會露出馬腳的,一個人如果像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樣,沒有真本事,只靠裝樣子嚇喝人,在別人還不瞭解真相的時候,能夠矇混一陣子,但是總有真相大白的一天。我們想要成功,唯一的辦法就是勤奮學習,只有練就一身真本領,才能抵擋住一切困難、挫折和考驗。

成語濫竽充數11

教材解讀

課文主要內容及寓意導讀:

從國小一年級到現在,你一定學會了不少成語。其實一個成語就是一個小小的故事。有的是歷史故事,有的是神話傳說,還有的是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可笑之事……但它們都藉助這些故事,向人們傳達著豐富的含義。你能說一說你所知道的成語故事嗎?

課文《成語故事三則》,又向同學們講述了三則精彩而有趣的成語故事,分別是《自相矛盾》、《濫竽充數》和《畫龍點睛》。現在就讓我們讀一讀,看看這些成語故事主要講了什麼?它的寓意又是什麼?

《自相矛盾》主要寫的是古代有一個人賣矛和盾,他先誇盾好,什麼矛也戳不破;然後又誇矛好,什麼樣的盾都能戳破。當旁人問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會怎麼樣呢?那人啞口無言,說不出話來。

什麼矛也戳不破和什麼樣的盾都能戳破是不能同時存在,是相互矛盾的。這個成語比喻語言、行動前後相牴觸。

《濫竽充數》主要講的是戰國時,齊宣王喜歡聽許多人一齊吹竽,南郭先生不會吹,也混在中間充數。後來齊泯王繼位,喜歡一個一個地吹竽給他聽,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這個成語故事比喻沒有真正的才幹,卻混在行家裡面充數,或拿不好的東西混在好的裡面充數。

《畫龍點睛》主要講的是樑代畫家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壁上畫了四條龍,但都沒有點上眼睛,說點了就會飛掉。人們不相信,偏叫他點。張僧繇剛點了兩條,這兩條龍便乘風飛去。

這個成語故事比喻寫文章和說話時,在關鍵的地方加上精闢的語句,使內容更加生動。

二、益智園

創新與實踐

成語是一個王國,是一個大千世界。學習成語,不僅能讓我們懂得很多的.知識、道理,而且能增加我們的語言積累,為我們的習作增添色彩。同學們如果有時間,可以利用課餘時間,讀一些成語故事,然後做一份成語小報,那會很有意思。

(提示:先收集一些有關成語的資料,可以是故事,可以是圖片,也可以是有關成語的趣味題目,當然你也可以自己依據成語想一些題目;然後想一想你打算把小報設計成什麼樣兒,給小報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可以叫《成語王國》、《成語大沖浪》、《成語碰碰車》等等;最後開始製作。)

附:課後習題4提示:

(1)總是--我特別喜歡看課外書,一到星期天,我總是拉著媽媽去書店買書。

(2)不要……而要……--老師經常對我們說:學習上不要偷懶,而要勤奮。

課後練習5提示: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牴觸。

濫竽充數: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裡湊數。比喻沒有真正的才幹,卻混在行家裡面充數,或拿不好的東西混在好的裡面充數。

畫龍點睛:比喻寫文章和說話時,在關鍵的地方加上精闢的語句,使內容更加生動。

三、萬花筒:

相關資料

1、古文欣賞

你讀過用文言文寫的自相矛盾、濫竽充數、畫龍點睛這三個成語的故事嗎?這裡就有,對照著課文,看一看能不能讀懂?

自相矛盾

客有鬻矛與盾者,譽其盾之堅:物莫能陷也。他兩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物無不陷也。人應之曰:以予之矛,陷予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註釋]

鬻(y):賣。

矛:古代一種長柄的裝有金屬槍頭的武器,用以刺殺敵人。

盾:古代用來保護自己、抵檔敵人刺殺的武器。

濫竽充數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註釋]

竽:一種樂器的名稱,很像現在的笙。

處士:沒有官職的普通知識分子。、

廩(lǐn):糧食倉庫。

畫龍點睛

武帝崇飾佛寺,多命僧繇畫之……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為荒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兩龍未點眼這見在。

[註釋]

武帝:梁武帝蕭衍(yǎn)

僧繇:即張僧繇,精肖像,善畫龍。

2、成語故事欣賞

讀了三則成語故事,是不是覺得成語故事特別有意思,肯定還想讀是吧。這裡選了幾則,趕快讀一讀吧!

杯弓蛇影

晉朝淯(y)陽有個當官的名叫樂廣,性情恬淡,非常好客。他有個朋友常到他家來喝酒、聊天。可是有很長時間,不見那個朋友來家作客了。樂廣很思念他,便前去看望。登門後,只見朋友臥在病床上,樣子很憔悴,便關心地問道:你怎麼病得這樣啦?好些了麼?那朋友有氣無力地回答說:前次去你家作客,剛端著酒杯喝酒時,見杯中有條蛇,心中十分厭惡。可是當時有好幾個朋友在座,不便說出,也不好不喝,只得硬著頭皮把酒喝了下去。回家之後,總覺得噁心,不知怎的就病倒了。

樂廣覺得奇怪,想來想去,終於記起他家牆上掛有一張弓。他料想這位朋友所說的射一定是弓的影子倒映在酒杯中了。

看罷朋友,樂廣歸家。為了醫治朋友的病,又在原地置酒招待那位朋友。當他把那位朋友請來時,樂廣便扶他坐在那天喝酒的位置上,斟上滿滿的一杯酒,恭敬地請客人喝。那朋友連連擺手說:杯裡有蛇,我不喝,我不喝!這時樂廣哈哈大笑,指著牆上的弓說明原委,那朋友豁然明白,眉頭舒展,疾病頓時痊癒。

後來人們把這個故事概括為杯弓蛇影,用來比喻疑神疑鬼,神經過敏,自相驚擾。

茅塞頓開

戰國時候,有個人名叫高子,開初他在孟子那裡學習,可是過了不久便半途而廢到別處學技藝去了。

孟子知道這事後,認定高子是做事缺乏恆心,於是他就對高子說:山間小路經常有人走就成了大道;如果沒有人走,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意思是:你的心已被茅草塞住了)?"高子聽了有所領悟地說:老師,今後我一定專心致志地學習,決不三心二意的了。孟子笑了一笑說:那好吧,今後就看你的行動了。

後來人們就用茅塞子之心比喻心竅不開。如果心竅突然開了,就叫茅塞頓開,並用茅塞頓開形容一下子打開了思路,懂得了某種道理,有了某種知識。(茅塞:像茅草堵塞道路。頓:立刻)

胸有成竹

宋代有個畫家名叫文同,子與可,自號笑笑先生,人稱石寶先生,梓(zǐ)州永泰人。他在宋仁宗時考上進士,後來做司封員外郎。他不但能詩能文,而且長於繪畫。在他的繪畫中尤長於竹。他畫的竹子栩栩如生,人們極為讚賞。他為什麼能取得這樣的成就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熟悉生活。據說為了畫竹,他在自己住房的周圍栽了許多竹子,仔細觀察竹子一年四季的變化及晴天、雨後、茂盛、蕭條時的各種姿態,因而對竹子的形象十分熟識。當他提筆畫竹時,心中早有一個具體的形象。正因為他先得成竹於胸中,所以能畫出生動逼真的竹子來。

他的朋友晁補之十分佩服他這種作畫精神,便在文中讚揚文與可說:與可畫竹時,胸中有成竹。

後來人們把胸中有成竹簡縮為胸有成竹,用來比喻做事之先,已作好了準備,心中有譜,臨事不慌,十分沉著。胸有成竹也作成竹在胸。

夜郎自大

夜郎在漢代雖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國土很小,只有一個縣那麼大,而且出產不多。可是夜郎的國王卻很驕傲,自以為他統治的國家是很大、很富裕的。當漢朝派使臣去訪問他時,他竟不知天高地厚地問:漢孰與我大?

後來人們稱夜郎王這種行為叫夜郎自大,用來比喻眼光短淺、見識貧乏卻又自高自大。

成語濫竽充數12

戰國時期,齊國國君齊宣王愛好聽竽,且喜熱鬧,常招300樂師共同演奏,南郭先生不擅吹竽,卻混跡其中,從未被發現技藝不精。到了齊愍王,唯愛好聽獨奏,南郭先生再也無法充數,只能倉皇而逃。

而我,也曾做過“濫竽充數”之事。

四年級暑假,桂老師留了要背《瘋狂背古詩》20首的作業,我卻因為貪玩,把這項作業給忘了。最後一個星期才想起來,慌忙拿起書背。可是這20首古詩都是陳子昂、孟浩然的長詩,不但詩的篇幅很長,裡面還用了很多我沒見過的字、詞,很難懂。並不如李白、杜甫的詩,朗朗上口。我反覆誦讀,到了開學,還是磕磕巴巴的背不下來。

開學了,老師問我們古詩是不是都會背了,聽著同學們齊聲回答“都會背了”的時候,我心虛的直冒汗,卻也不敢說自己不會。剛開學頭幾天,每天老師都會在早讀的時候讓我們齊聲背誦,我也“濫竽充數”跟著背,卻也順了下來,並沒有被發現我不會背。後來老師說她會一個一個檢查背誦,讓會背的學生找她背誦,我慌了。看著同學們爭先恐後的找老師背,一貫愛爭先的我卻一直往後躲,心裡不停的說:“老師把我忘了吧,老師把我忘了吧。”

過了幾天,桂老師看見我說:“周沛朋,你好像還沒有給我背古詩呢,現在給我背了吧。”“我……,”我猶豫著要不要背,可是桂老師似乎不想放過我,一直催我背。我想,背就背吧,大不了被桂老師發現我不會背,批評一頓算了。我就開始背。沒想到,我越背越順溜,很流利的就把這20首古詩給背完了。“好了,可以了。”桂老師微笑著在我名字後面畫了一個勾勾。

我很奇怪,明明剛開學的時候還不會背,怎麼跟著溜了幾天就會了,原來詩句裡面讀不太懂的句子也好像有了感覺。原來“濫竽充數”的次數多了,只要每次都能認真練習,也可以“熟能生巧”。

成語濫竽充數13

濫竽充數的故事大家並不陌生,它講述了齊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幾百人一起吹。南郭處士請求要為齊宣王吹竽,齊宣王很高興。官府給他的待遇和那幾百人一樣。齊宣王死後,他的兒子齊湣王(田地)繼承了王位。齊湣王喜歡聽一個一個地獨奏,南郭處士就逃跑了的故事。故事中的南郭先生不懂裝懂,混吃混喝,沒有真正的本領,而到了展現實力之時,就只能落荒而逃。南郭先生非常狼狽也非常狡猾,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存在著這些類似的事情。

相信大家都有過校園生活吧,而這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背書了。今天老師讓同學們背書之前,說:“還有誰沒會背的站起來!”聽到這話,同學們立刻感到了不安,有的人臉色蒼白,有的人低頭不語,但卻沒有人站出來。因為他們害怕老師有什麼懲罰。老師望了一眼我們,然後讓大家一起來背誦,當然會背的人就很放鬆,大聲背誦起來;而有些人就只是靠嘴型,但什麼話也沒有說出來,裝作很會的樣子,連老師也滿意的點了點頭。“小華,你起來為大家背一遍。”老師瞟了一眼小華,說道。只見小華滿臉通紅,“唰”的一下站了起來,像個木頭人,動都不敢動。老師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不動聲色,又叫了小剛、小明等人。你猜怎樣?叫一箇中一個——都不會背!頓時間,班裡炸開了鍋,只有老師和他們幾個人不言語。見此情形,全班安靜了下來。老師開了口:“同學們,這節課我們懂得了一個道理:不能不懂裝懂,像濫竽充數裡的主人公南郭先生一樣,但最終還是會原形畢露,希望大家下次不要再犯這樣的錯誤!這一次如果你們不撒謊,我不會罵你們也不會懲罰你們,而你們不誠實,欺騙別人,欺騙自己,這和南郭先生有什麼區別!站著的同學把課文抄一遍!”

講到這裡,相信大家明白了吧,只有你真正的擁有真才實學,才能有成就,不要做南郭先生一樣的小人。當你有“隨便混混”這樣的心理之時,不如想一想濫竽充數中南郭先生的教訓!

成語濫竽充數14

【漢字書寫】:濫竽充數

【漢語注音】:làn yú chōng shù

【成語出處】:戰國.韓非《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成語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多用於貶義。

【濫竽充數的意思】:濫:虛假不實;竽:一種簧管樂器;充數:湊數。沒有本領的人充作有本領,以次的充作好的。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冒充內行,混在人群裡作假騙人。有時侯也用來表示自謙,說自已水平不夠,只是湊數而已。

【濫竽充數的近義詞】:名不副實、魚目混珠、掩人耳目;

【濫竽充數的反義詞】:貨真價實、名副其實、鶴立雞群、真才識學、才識過人、八斗之才、才高八斗、學富五車;

【濫竽充數的故事】

齊宣王愛聽吹竽,對吹竽事業樂此不疲,一定要像模像樣的搞個三百人的樂隊一齊吹奏才顯得有排場,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藉此機會也混在裡面湊數,只要做做樣子照樣也得到賞賜。後來齊宣王死了,齊湣王心裡就想,吹竽的人這麼多,到底哪個吹得最好呢,於是他便要每個人單獨吹竽給他聽,南郭先生從此以後便不能再投機取巧,只好狼狽不堪地逃跑了。成語“濫竽充數”就是這樣來的,它用以比喻沒有本領的人混進來冒充有本領,或者以次貨冒充好貨,當然也可以用作自謙之詞來表示自已不如與同時一起工作的其他人。

【濫竽充數例句】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五回:“方今朝廷在整飾文風,自然要向清真雅正一路拔取真才。若只靠著才氣,摭些陳言,便不好濫竽充數了。”

蔡東藩《前漢演義》第七十回:“丞相公孫弘已經病死,御史大夫李蔡,代為丞相。蔡本庸材,濫竽充數,獨廷尉張湯,得升任御史大夫,費盡心計,定出好幾條新法,次第施行。”

蔡東藩《唐史演義》第八十六回:“恐貽天下譏議,武宗乃止。但因後宮佳麗,無過王才人,寧將正宮位置,虛懸以待,不願濫竽充數。自憲宗以降,已五代不立皇后。”

【濫竽充數造句】

你一直侃侃而談所提到的只不過是一個濫竽充數的作家,他的作品是冗長而乏味的。

我的公司是自負盈虧的,你如果不發憤圖強的努力工作,我就不能再讓你在這兒濫竽充數了。

成語濫竽充數15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音樂,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300個善於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有個南郭先生聽說了齊宣王的這個癖好,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裡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我是個有名的樂師,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拍顫動,我願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齊宣王聽得高興,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後,南郭先生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拿優厚的薪水和豐厚的賞賜,心裡得意極了。其實南郭先生撒了個彌天大謊,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和別人一樣吹奏得挺投入,還真瞧不出什麼破綻來。南郭先生就這樣靠著矇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min)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可是他和齊宣王不一樣,認為300人一塊兒吹實在太吵,不如獨奏來得悠揚逍遙。於是齊湣王釋出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好好練習,作好準備,他將讓它300人輪流來一個個地吹竽給他欣賞。樂師們知道命令後都積極練習,想一展身手,只有那個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故事講到這裡,通常講故事的人會分析道:像南郭先生這樣不學無術靠矇騙混飯吃的人,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終逃不過實踐的檢驗而被揭穿偽裝。我們想要成功,唯一的辦法就是勤奮學習,只有練就一身過硬的真本領,才能經受得住一切考驗。

這樣的分析是對的然而我們還要考慮的是難道只有一個南郭先生是個充數的嗎?齊宣王不是這樣嗎?他是真喜歡音樂還是喜歡熱鬧與排場嗎?如果沒有爛耳充聽的齊宣王哪會有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呢?沒有昏庸的君主奸臣又哪會有一席之地呢!

現在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不提君王與大臣。我們把齊國當作一個公司,總裁要招聘員工,南郭來應聘,齊宣總裁一看這人儀表堂堂,又能說會到,寫的簡歷有極其豐富,便任用了他。南郭時而恭維老總時而拉攏同事,隨無真才識學卻高官厚祿。老總裁死了新總裁上任,新總裁制定了新的工作制度,明確每個職務的責、權、利,制定了相應考核計劃,實行績效工資,可憐的南郭先生只好辭職回家了。作為一個公司,難免會有濫竽充數的員工,老闆不可能讓每個人去勤奮學習,作為管理者要辨別人才、使用人才,讓合適得人做合適的工作,指定嚴謹的考核制度,這樣濫竽充數的人哪有機會充呢?!一個公司的發展不在於濫竽充數的員工,更在於爛耳充聽的領導啊!

濫竽充數字面意思是說: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裡充數。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內行人之中,以次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