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廣泛使用的成語典故

才智咖 人氣:1.62W

有許多成語直至今天依然被人們廣泛使用。下面本站小編跟大家分享幾篇成語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被廣泛使用的成語典故

1.分道揚鑣

南北朝時期,北魏的元齊為朝廷立下了大功,被封為河間公。他有一個兒子,名叫元志。元志精明能幹,很有文才,被任命為洛陽令。

有一年,北魏孝文帝採納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議,將都城由山西平城遷到河南洛陽。按照當時的封建禮節,官職低的元志應該給官職高的李彪讓路,但元志生性倔強,不肯避讓。他們兩人爭執不下,只好一起前往皇宮去請孝文帝裁決。李彪說:“御史中尉是皇上的重臣,作為官職比我低的洛陽令,元志不應該搶道。”元志說:“我是洛陽這個地方的最高行政長官,凡是住在洛陽的人,不管是誰,統統編在我的戶籍本中,御史中尉也在我的管理範圍之內,我為什麼要給李彪讓路呢?”

孝文帝見自己手下的兩個大臣發生爭執,而且各有各的道理,便和稀泥說:“洛陽,我之豐沛,自應分道揚鑣。自今以後,可分路而行。”意思是說,洛陽是我國的都城,你們雙方各有職責,那麼就把路分開作為兩部分,你們各自驅車在一邊走。從今以後,誰也不要搶佔誰的道路。

元志和李彪從皇宮出來以後,馬上用標尺量路畫線,每人各走半邊,也就相安無事了。

後來,人們用“分道揚鑣”作為成語,比喻志趣、目標各不相同,所以最好各走各的路,互相不干涉。鑣,馬勒口;揚鑣,舉鞭驅馬前進的意思。

2.分庭抗禮

一天,孔子和學生們在樹林裡休息。學生們讀書,孔子彈琴。一條船停在附近的河岸邊,一位漁夫靜靜地聽孔子彈奏。孔子彈完了,漁夫招手叫來孔子的學生子貢和子路,問了孔子的情況,又說了幾句寓意深刻的話,就轉身走了。

子貢把漁夫的話告訴了孔子,孔子追上漁夫表示要虛心求教。於是,漁夫就和孔子暢談起人生的道理來。孔子謙卑地對漁夫說:“我願意做您的`學生,得到您的教誨。”漁夫沒有答應他,獨自划船走了。這時,顏淵把車子拉了過來,子路請孔子上車。可是孔子仍然呆呆地望著漁夫遠去的方向,直到水波平靜下來,聽不見槳聲了,才登上車子。

子路問孔子:“我為您駕車已經很久了,不曾看見先生對人如此謙恭尊敬。就是天子和諸侯見到您,也是相對行禮,平等相待,您還帶有點自尊的神色呢。(原文是:‘由得為役久矣,未嘗見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萬乘之主,千乘之君,見夫子未嘗不分庭伉禮,夫子猶有倨傲之容。’)但今天,那個漁夫漫不經心地站著,而您卻彎腰弓背,先施禮後說話,是不是太過分了呢?”孔子便向他說明了如此謙卑的原因。

“分庭伉禮”是說賓主相見,分別站在庭中兩邊,相對行禮,平等相待。伉,對等。現在寫作“分庭抗禮”,用來比喻平起平坐,或表示互相對立。

3.奉公守法

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足智多謀,英勇善戰,立下顯赫的功勳。趙惠文王封趙奢為馬服君,官列上卿。

趙奢原來是一個普通的收取田稅的官吏。他對趙王一片忠心,收稅時大公無私,一視同仁。

有一次,他到趙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趙勝家去收田稅,誰知道趙勝的管家蠻橫不講理,就是不肯繳納田稅。趙奢根據當時的法律,嚴肅地處理了這件事,殺了趙勝手下九個參與鬧事的人。趙勝知道後,大發脾氣,揚言要殺趙奢。趙奢知道趙勝要殺自己,不但沒有躲避,反而找到趙勝,對他說:“您是趙國王族的貴公子,卻放縱管家違反法律。如果大家都不遵守法律,國家必然衰弱。國家一旦衰弱,其他國家就會來侵犯我們,甚至把我們滅掉。到那個時候,您還能保持現在這樣的富貴嗎?但是,您要是能夠奉公守法,那麼百姓也會以您為榜樣,天下就會穩定,國家也就強盛起來了。您身為王族公子,怎麼能不重視國家的法令呢?”

趙勝聽了這一番話,知道趙奢是個有才幹的人,於是就在趙惠文王面前建議提拔趙奢。趙惠文王聽從了趙勝的建議,任命趙奢為統管全國賦稅的官吏。從此,趙國的賦稅公平合理,百姓富足,國庫得到了充實。

後來,人們就用“奉公守法”這個成語,指某人嚴格地遵守國家的法律制度,做事非常規範

TAGS: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