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鼓而攻成語故事

才智咖 人氣:2.98W

鳴鼓而攻成語故事1

【注音】míng gǔ ér gōng

鳴鼓而攻成語故事

【出處】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先秦·孔子《論語·先進》

【解釋】比喻宣佈罪狀,加以遣責或討伐。

【用法】作謂語、賓語;用於戰爭等

【結構】偏正式

【近義詞】興師問罪

【押韻詞】昂頭挺胸、海闊天空、窮則變,變則通、五蘊皆空、追遠慎終、言不由衷、善始善終、耀祖榮宗、老態龍鍾、融會貫通、......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魯國的季康子主張改革農田制度,承認私人可以擁有土地,想試行按畝徵稅,他的屬下冉求是孔子的學生,就讓冉求去徵詢孔子的意見。孔子反對改變王法,冉求支援季康子的改革,孔子就號召他的其他學生敲著鼓去進攻冉求

【示例】不惜鳴鼓而攻,這倒不僅是一種曲解,簡直是一種誣衊! 郭沫若《沸羹集·新文藝的使命》

鳴鼓而攻成語故事2

【注音】míng gǔ ér gōng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魯國的季康子主張改革農田制度,承認私人可以擁有土地,想試行按畝徵稅,他的屬下冉求是孔子的學生,就讓冉求去徵詢孔子的意見。孔子反對改變王法,冉求支援季康子的改革,孔子就號召他的其他學生敲著鼓去進攻冉求。

【出處】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先秦·孔子《論語·先進》

【解釋】比喻宣佈罪狀,加以遣責或討伐。

【用法】作謂語、賓語;用於戰爭等

【近義詞】興師問罪

【示例】不惜鳴鼓而攻,這倒不僅是一種曲解,簡直是一種誣衊!

郭沫若《沸羹集·新文藝的使命》

鳴鼓而攻成語故事3

意思:像打仗一樣,敲起戰鼓,發動大家齊向同一目標猛攻,多用來形容聲討犯罪的人。也作“鳴鼓而攻之”。

春秋時,季氏是魯國大貴族之一,世代為卿,所佔田地財產越來越多,到季康子這一代,權高勢大,已經和國君差不多了。

在魯國,季康子傾向革新,首先著手改革田制,承認田地私有和個體農民的合法,試行按畝收稅。季康子的家臣中,有個人叫冉求(字子有,也叫冉有),是孔子的學生,季康子的得力助手。而孔子卻站在守舊派一邊。季康子故意叫冉求去見孔子,聽聽他對於改革田制的態度。

冉求一見孔子,就提出準備試行的新法條文,恭敬地向他請教。不料孔子氣憤地說了聲:“我不懂。”就閉口不言了。冉求再三懇請,道:“夫子,您是我國德高望重的'老前輩,我們正等待著您的指示,您怎麼不說話呢?”孔子還是不吭氣。最後,冉求同他個別談話,他才說了幾句,大意是:“‘君子’的一切行為,總要顧到一個‘禮’字,歷來的禮法,就是王法,怎能改?別聽你那姓季的東家,他還不是為了更多的搜刮,貪得無厭,不仁!如果他真想守法,經典語句,不是早就有法了嗎?為何還來問我?如果他根本不要什麼法,想為所欲為,那就更不必來問我了……”

孔子的這番話,冉求卻不愛聽,他不但不勸阻季康子,而且更加積極地幫助季康子試行新的田賦制度。因此孔子大為生氣,對其他的學生說:“求,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意思是:冉求不是我的門徒了,你們一齊向他攻擊吧! 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