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成語故事

才智咖 人氣:1.78W

有些成語故事中反映了一些哲學的道理,以下是本站小編收集的成語故事,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哲學成語故事

哲學成語故事一

【成語】: 侃侃而談

【拼音】: kǎn kǎn ér tán

【解釋】: 侃侃:理直氣壯,從容不迫。理直氣壯、從容不迫地說話。

【成語故事】:

“侃侃而談”這則成語的侃侃是剛直而從容的樣子。比喻說話時,不慌不忙,從容不迫的樣子。

這個成語來源於《論語.鄉黨》,“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形容辯論時態度好。京雷注)如也,君在,口口(口口為左足右叔和左足右昔,音CUJI,恭敬不安的樣子。京雷注)如也,與與如也。”

在周朝的等級制度中,大夫是諸侯下面的一個等級。其中又分為兩等,最高一級稱為卿,即上大夫,其餘稱為下大夫。

孔丘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又是個儒家學派的創始者。但他在當時的地位僅相當於下大夫。

孔子大力宣傳“仁”的學說,並提出“仁”的執行要以“禮”為規範,極力維護貴族等級秩序,所以他是一個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力求合乎周禮的人。在家鄉,在朝廷上;和上大夫說話,和下大夫說話,他都有不同的舉止和言語。

平時,在家鄉與鄉親們談話,他顯得溫和恭順,好象不善辭令的樣子;但在祭祀和朝見的場合,他卻十分善言,只是比較謹慎罷了。在朝廷上,當國君不在場時,與下大夫說話,他言談毫無顧忌,侃侃而談,顯得從容不迫;但和上大夫說話,他和顏悅色,十分謙恭;如果國君臨朝,在國君面前,他一切都按朝儀去做,小心謹慎,還怕有不妥之處。

應該說,孔子提倡的禮教,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即使從現在來說,也仍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哲學成語故事二

【成語】: 苛政猛於虎

【拼音】: kē zhè měng yú hǔ

【解釋】: 政:政治。指殘酷壓迫剝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還要可怕。

【成語故事】:

孔丘就是孔子,是春秋時候人。

孔丘常常乘著馬車,帶著學生,到各處去遊歷。有一天,他們經過泰山附近的荒郊,看見有個婦女坐在一座墳旁邊哭,哭得非常傷心。那座墳還是才堆起來的。孔丘看了這樣的`情景,心裡很同情,就叫他的學生子路去慰問那個婦女。

子路走到墳前,對那個婦女說:“大嫂,您哭得這樣傷心,好像心裡有很大的怨氣。”婦女一邊哭一邊說:“是呀!幾年前,我的公公讓老虎給咬死了。前年,我的男人讓老虎給咬死了。如今,我的兒子又讓老虎給咬死了”

孔丘聽到這裡,忍不住問:“這兒常常有老虎傷人,您為什麼不搬到別處去呢?”婦女回答說:“這兒不受官家管,不用給官家當差,也不用給官家交稅。”

孔丘嘆了口氣,回過頭來對他的學生說:“孩子們記著吧,苛刻的政治比老虎還凶暴(苛政猛於虎)呢!”

“苛政猛於虎”中的“苛政”指沉重的勞役和捐稅;“猛於虎”是說比老虎還凶暴,還厲害。通常用這個成語來形容反動政府對人民的沉重的壓迫和剝削。

哲學成語故事三

【成語】: 刻舟求劍

【拼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解釋】: 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成語故事】:

這個成語來源於《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他趕緊去抓,已經來不及了。

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並向大家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大家都不理解他為什麼這樣做,也不再去問他。

船靠岸後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在這裡掉下去嗎?我還在這裡刻了記號呢,怎麼會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紛紛大笑起來,說:船一直在行進,而你的寶劍卻沉入了水底不動,你怎麼找得到你的劍呢?

其實,劍掉落在江中後,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呂氏春秋》的作者也在寫完這個故事後評論說這個,刻舟求劍的人是太愚蠢可笑了!


TAGS: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