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兒童心理健康的注意事項

才智咖 人氣:1.97W

有一名聰明健康的孩子是每個父母的夢想。然而培養一名全面發展的兒童只是提供給他必要的生活用品是不夠的。我們的父母還必須知道如何與兒童心理溝通。

培養兒童心理健康的注意事項

我們好些父母總認為孩子是自己的,而強迫孩子服從自己,在做出決定之前不與孩子商量,不論孩子是否同意,都必須按照自己父母的要求做。身為父母,應該清醒地看到,“一切為了孩子好”是所有父母行動的出發點,但是總是讓孩子絕對地服從父母的“好意”,孩子將出現極端表現,一些父母很少和孩子有平等的溝通,父母與子女的談話幾乎都是對孩子指責,甚至對子女有嚴厲的言語攻擊,這很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父母經常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親子之間就很容易造成隔閡和對立甚至難以消除的敵對狀態。

父母要改變用強迫、指責等消極方式對待子女,就要肯花時間、有耐性,做個有修養的聽眾,“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用心走進孩子的世界,積極發現孩子的優點,然後對孩子的優點進行發自內心的讚揚。鼓勵孩子,嘗試著不去批評孩子,只要父母耐心地這樣去做,瞭解關懷接納孩子,孩子就會很樂意和父母在一起,如此,擁有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並非夢想,孩子也能順利邁進向成功之路。

每當孩子跟父母說話時,儘可能要放下手頭上的工作,全神貫注地聽孩子說話,這能讓孩子覺得父母很在意聽他說話,孩子感到受到尊重和鼓勵,也很願意說出自己心理的感受。

1.和孩子講話要比較慢、口齒清楚、聲調溫和親切,要根據孩子的年齡,讓他理解自己的意思。孩子說話發音不準,口齒不清,大多是因為在學說話時父母沒有注意糾正而養成的。

2.不要說讓孩子妒忌的話。

很多成人喜歡講“你媽媽不喜歡你了,喜歡隔壁小弟弟”來刺激孩子,是很不對的。也不要用比較的語氣刺激孩子,如“你看人家多聰明,一學就會,你怎麼這麼笨。”達都會引起孩子的妒忌心。

3.不要恐嚇孩子。

恐嚇會引起膽怯,隨著年齡的增長,知道恐嚇的話是假的 他也不怕了。這將影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4.不要在孩子面前講他人(特別是孩子的老師和孩子熟悉的`鄰居)的壞話。這對孩子會有不好影響。

5.家長要多用積極鼓勵性的語言。

家長要多用積極鼓勵性的語言,少用消極、禁止性的語言。如水倒翻在地上,一般家長會說:“不要去踩,你看弄得一塌糊塗了。”有經驗的家長會說:“水倒在地上,讓我們拿拖布把它擦乾吧!”孩子會很高興的去做。

6.委託比命令好。

同樣叫孩子去做一件事,講“去把畚箕拿來”和“幫媽媽把畚箕拿來”兩句話,在成人聽起來差不多,但孩子的感受卻很大的不同。孩子不喜歡命令,喜歡受人委託,特別是3歲以上的孩子,他覺得自己是“大人”了,成人叫他做事,他有一種被信任的滿足,會非常興奮地搶著去做。

7.孩子有強烈的好奇心,容易接受暗示。

他喜歡聽成人講悄悄話。也喜歡和成人講悄悄話。例如,一個孩子不肯吃青菜,偶而吃了一些,晚上爸爸媽媽就講“今天亮亮真乖,吃了許多青菜”。躺在床上的亮亮聽見了,第二天吃得更起勁了。一個孩子不肯給客人唱歌,媽媽說:“我們來說個悄悄話,商量一下唱什麼好”,孩子就在媽媽耳邊說:“我唱一個小燕子”。

8.提問是個好方式。

2歲左右孩子就會提問,開始比較簡單,如“這是什麼,這是誰呀”。3歲左右才會問“為什麼?”這表示智力的開發。父母對孩子用提問方法,可以引起孩子的興趣,啟發思維。如“聽聽誰來了? 這是什麼聲音?” “為什麼風扇會轉呀?”等。對孩子的提問要認真回答,不可效衍。

專家支招:

心理學家普遍認為,兒童時期是培養健康心理的黃金時代,各種習慣和行為模式都在這個時期奠定基礎,如果此時忽略了孩子的心理衛生,對孩子以後的發展會造成不利的影響。為此,專家提醒您,培養兒童心理健康,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不要過分關心孩子。這樣做容易使孩子過度地以自我為中心,認為人人都應該尊重他,結果成為自高自大的人。

二、不要賄賂孩子。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權利與義務的關係,不盡義務不能享受權利。

三、不要太親近孩子。應該鼓勵孩子同同齡人一起生活、學習、玩耍,這樣才能學會與人相處的方法。

四、不要勉強孩子做一些不能勝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來,強迫他們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五、不要對孩子太嚴厲、苛求甚至打罵。這樣會使孩子養成自卑、膽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導致反抗、殘暴、說謊離家出走等異常行為。

六、不要欺騙和無謂的恐嚇孩子。嚇唬孩子會喪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性。

七、不要在小夥伴面前當眾批評或嘲笑孩子。這樣會造成孩子懷恨和害羞的心理,損害孩子的自尊心。

八、不要過分誇獎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績,略表讚許即可,過分誇讚會使孩子沾染沽名釣譽的不良心理。

九、不要對孩子喜怒無常。這樣會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緒不穩、膽小畏縮。

十、要幫助孩子去分析他所處的環境。幫助孩子解決困難,而不是代替他們解決困難。應教會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孩子。這樣做容易使孩子過度地以自我為中心,認為人人都應該尊重他,結果成為自高自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