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一定就是乖孩子

才智咖 人氣:2.74W

好孩子一定就是乖孩子嗎?常常聽到很多家長誇獎自己的孩子,說自己孩子如何如何乖,這時候他人就會說這名家長的孩子真的是好孩子。到底要個乖孩子,還是好孩子?現在,一起來看看吧.

好孩子一定就是乖孩子

  好孩子一定就是乖孩子嗎

所謂“乖孩子”,常常能夠滿足家長或老師的需求,事事順應大人的安排,讓大家覺得自己很懂事。而且,就算是大人安排的事情有問題也不會提出來。因而,這種以滿足他人意願,獲得他人首肯為生活主導的孩子,將會失去表達自我的聲音,忽略自己真實需求,個性順從,討好和懦弱,抗挫折能力不強,內心壓抑而導致痛苦。

也許你會更鐘情於乖孩子,因為他們小時候總讓人特別舒心,更沒有想法子懲罰孩子的煩惱。殊不知,孩子往往自我懲罰了。一般來說,小時候,大腦發育水平低,感受外界壓力的能力低,所以大人眼裡孩子很乖,也很健康;長大後,大腦發育水平提高,變得更加“敏銳”,感受到的壓力越來越大,一旦無法承受,就可能出現各種心理疾病

有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乖孩子就像是蘋果,與之相對的熊孩子則像草莓,草莓出問題了,大都在表面很容易及時發現,而蘋果出了問題,很多都藏在裡面,外表卻依然光鮮。所以,乖孩子一旦受傷,則是內傷,而且傷情更嚴重。所以,父母更應該關注乖孩子的成長,而不是一味的因舒心而陶醉、因放心而忽視了乖孩子。

很多家長就是強制性的讓孩子變乖,實際上就是扼殺了兒童的天性。這對於孩子未來的成長十分不利,因為活潑好動的天性被家長壓制,結果長大之後不但容易內向,而且還缺乏足夠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附:

  你想要個乖孩子?還是好孩子

“你想要個乖孩子?還是好孩子?”聽起來乖孩子和好孩子貌似沒什麼區別,但仔細想想,乖孩子真的就好嗎?好孩子真的就必須乖嗎?

有一次我和一幫朋友到一個閨蜜家,她孩子大概是看到有人來做客,一直很興奮,有點“人來瘋兒”,不停拿玩具出來給我們展示和玩耍。

晚飯過後,我閨蜜對她孩子說:“你快去洗澡刷牙,看會兒書就睡覺!”小朋友好像對這個命令不甚滿意。“媽媽我想先看書,然後再刷牙睡覺。”

“睡覺前看書容易安靜。”

“可是我現在不想洗澡。”

“讓你去你就去!”

孩子癟著嘴,哼了一聲到房間裡嚶嚶哭了起來。我們一幫朋友見此情景有點尷尬,只好訕訕道別…

還有一個閨蜜,夫妻倆對女兒的教育和生活都抓得非常緊,嚴格制定吃飯、睡覺、玩耍的作息時間。所以孩子在大家眼裡一直都是乖寶寶。

但當小朋友經歷2-5歲的“第一反抗期”後,一切都變了。

要孩子自己吃飯,她卻總愛自己拿勺子去碰大人的飯菜,結果弄的一塌糊塗;晚上明明講了很多故事,可到了要睡覺的時間,孩子不僅不睡,反而蹦躂起來精神更好了……總之怎麼逆反怎麼來。

有時候夫妻倆難免要衝著孩子發脾氣,甚至用上了體罰的方法。他們被孩子的“不聽話”折磨得十分焦慮和抓狂,她說自己的規則完全被一個孩子給打亂了。

聽話就是好嗎?

我難免想到自己的親子關係,有時候我對孩子也會做些“強硬的規定”。

有些規定是客觀規則,有些是我覺得因該如此。偶爾他的反對意見會讓我有些惱火,甚至來不及多做溝通,我就選擇直接下達命令。

很多時候,我們要求孩子做一件事,只是因為我們的控制慾望,而不是事情本身有多重要。

施壓和命令的後果往往是妥協,但這樣“聽話”真的是我們想要的結果嗎?

曾有人對2-5歲時有強烈反抗傾向的100名兒童與沒有這種傾向的100名兒童跟蹤觀察到青年期。結果發現前者有84%的.人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做出決定的能力。而後者僅有26%的人意志堅強,其餘的人遇事不能做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

大人刻意要求聽話,說不定真的會“坑”了我們自己的孩子。

聽話的“好孩子”們往往按部就班、膽小、缺乏創造力。孩子習慣依賴大人,因為他們的生活都是被別人規劃和安排好的,一旦有衝出規則的妄想便被冠以“不聽話”的定義,在他們常年被灌輸的意識裡,不聽話=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