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之兒童的偷竊行為

才智咖 人氣:7.6K

有的時候,看起來孩子不大,可實際上卻是“偷竊”老手,這種情況也是有的。

心理健康之兒童的偷竊行為

兒童的偷竊行為,也是一種條件反射。兒童開始偷竊,主要是在外界誘因的驅使下,通過自身的心理活動而形成的。兒童幼稚無知,缺乏道德認識,社會上一些壞人就乘機而入,專用“物質”引誘他們,這個“物質”誘餌,則成了兒童產生偷竊行為的刺激物。條件反射就是內外刺激,通過人的神經系統的活動發生的.有規律性的反應。兒童偷東西的過程也就是條件反射形成的過程。在“物質誘餌”的刺激下,迎合了兒童內心的低階要求,經兒童自身的高階神經活動,支配兒童發生偷竊行為。天長日久,條件反射如得不到抑制,則可能受到“強化”。這種行為一旦養成習慣,就會自動化了,心理學上稱為“動力定型”。若改變壞的“動力定型”,比開始塑造好的品德及行為習慣,要困難得多。

家長老師針對不同兒童的偷竊行為,要認真做好調查研究,根據形成的原因。抓住客觀規律,找出相應的解決辦法。當孩子第一次犯錯誤時,一定要做好教育工作,把壞的思想的萌芽剷除乾淨,消滅在最初階段。

為了防備孩子發生偷竊行為,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有時雖然問題出在孩子身上,根子卻在家長這裡。家長如果平時不注意,買菜時佔小便宜,多“拿”幾根蔥,或把單位的公物“順手牽羊”帶回家,都會從反面起到“身教”的不良影響。

對於那些犯了錯誤,有偷竊行為的孩子,家長要關心和愛護他們,不能採用打罵等粗暴手段,這隻能使事情向更壞的方向發展。

建議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利用各種形式對孩子進行正面教育,也可舉一些偷竊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反面例子,使孩子加深對偷竊行為後果的認識。家長對孩子正當的物質需求,應儘可能給予滿足,以防止孩子從家長處得不到時,而產生偷竊念頭。

家長還應該經常檢查一下孩子的衣袋,書包裡是否有來歷不明的小東西,發現後要及問清楚,進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