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從小有一塊魔鏡就不會那麼自卑了

才智咖 人氣:1.26W

關於魔鏡的故事我們都十分熟悉了,那麼其實如果你從小有一塊魔鏡就不會那麼自卑了吧?下面心理網小編為大家奉上如果你從小有一塊魔鏡就不會那麼自卑了。

  

孩子的自尊由父母共情能力決定

假如王后在小的時候,有一位像魔鏡一樣的母親,會發生什麼?我們假設一個場景:

小女孩穿著漂亮的連衣裙,手裡拿著一束剛採下來的鮮花,快樂地跑向母親。清晨的陽光在她金色的頭髮上跳躍。母親笑意盈盈地迎接女兒,接過鮮花,輕輕吻了一下小女孩的額頭,讚歎說:「你真是一個美麗的小天使!」小女孩看到母親眼中閃耀著的光輝,內心更加快樂。

從母親的眼睛--這個神奇的魔鏡中,小女孩知道自己是美麗的、可愛的、美好的……一次又一次,在與母親共情的、溫暖的互動中,小女孩確認自己美麗。長大之後,小女孩成為王后,這時不需要魔鏡,她也知道自己是美麗的並欣賞自己的美麗,因此不會妒忌白雪公主的美麗。

自體心理學認為,兒童的自體發展是由父母(或其他養育者)的共情能力決定的。善於共情的父母能夠準確地感受到兒童的想法和感受,並以充滿感情的、促進發展的方式來回應兒童,這被稱作「鏡映」。兒童也需要將父母「理想化」,以通過這種理想化的溫暖來感受強大、美好和安全。

除了鏡映和理想化,自體心理學家提出,在童年生活中,誇大對於自尊的健康發展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兒童的誇大必須被父母贊同並鼓勵。誇大包括很多強烈的情感,比如想要變得強壯、與眾不同或美麗。但孩子的誇大會讓很多父母感到不安,特別是在我們的社會文化中,哪怕一個三、四歲兒童的自豪式誇大也容易被父母打壓。

缺少共情的父母剝奪孩子的自尊

一個5歲的男孩跑進房間,叫嚷著他是「超人」,剛剛打敗了一個大壞蛋。他撞到了桌子並將一個花瓶打翻在地,飛濺的水、鮮花和陶瓷的碎片到處都是。爸爸衝進了房間,衝他怒吼:「你把房間搞得一團糟,為什麼你不能小心一點呢?你不是超人嗎?你不是會超能力嗎?讓我看看你怎麼把花瓶恢復原樣!我看你壓根就做不到!」

爸爸沒有以共情的方式迴應孩子對快樂、力量和與眾不同的需要,也沒有以恰當的`方式迴應孩子——將在成長過程中不小心打碎東西這種普通事件,誇大為一場家庭事故。他向兒子大發脾氣,羞辱他,還取笑他的超能力。假如這位父親總是以這種方式對待他的兒子,這個男孩將有可能無法感受到自己是足夠強壯和有力量的。

如果爸爸換一種迴應方式:對著「闖禍」的兒子調侃地說:「超級英雄的威力真是太強大了!不過下次如果再小心點就更好了,我們一起清掃一下戰場吧?」這樣,爸爸即鏡映了兒子的強壯,又保護了他的自尊。

共情不當的父母導致孩子脆弱的自尊

一個8歲的女孩參加學校組織的美術比賽,儘管她以前從沒有學習過畫畫,她的父母仍對她說:「你從小就是一個天才的小畫家,如果得不了獎,評委們就是笨蛋。」結果,女孩連初賽都沒進入,而她學習美術多年的同桌得了一等獎,她向父母哭訴,她的父母說:「評委太不公平了,爸爸媽媽會打電話向校長投訴的。」

女孩的父母向她傳達了一種不合實際的期望。當女兒沒有達到他們的要求時,他們選擇去責怪別人,而不是幫助客觀地評估自己。如果父母總是以這種模式來回應孩子,這個女孩將來可能發展出錯誤的、被高估的自體感,以及過度膨脹且脆弱的自尊。這種有自戀傾向的人格,會讓她不停地尋找別人來支援自己的脆弱自尊,而且容易在挫折面前崩潰。

父母應允許孩子「使用」自己來管理自尊

一個3歲的小女孩正在和媽媽玩過家家。她讓媽媽扮演小女孩,自己扮演媽媽。她告訴「寶寶」乖乖地坐好,她要給她做飯。她做了各種「好吃的食物」,擺到「寶寶」面前。媽媽積極地迴應小女孩,並且以寶寶的身份告訴「媽媽」,自己是一個多麼乖巧可愛的孩子。女孩則效仿她媽媽平時的聲音說:「我是這世界上最好的媽咪。」

媽媽通過積極的共情來回應小女孩渴望和她玩、把她理想化並且控制她的這種願望。小女孩對通過對媽媽的認同來感到強壯和有力量,同時也幫助她構建了自體感。另外,媽媽把女兒感受到的驕傲鏡映出來,幫助小女孩發展了自尊。相反,如果媽媽心不在焉、思緒紛亂又或者從內心裡無法與女兒的情緒狀態和需要共情,那麼孩子很難發展健康的自尊。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要成為一面「魔鏡」,能夠為孩子提供及時的、共情的、真實的鏡映。在父母的鏡子中,孩子逐漸會構建清晰的、充滿生命力的自體感,並形成穩定的、健康的自尊。

TAGS:自卑 魔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