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創業路徑

才智咖 人氣:1.01W

知行合一

有哪些創業路徑

成功創業是創業者的夢想,需要機遇、努力等方方面面內外部的因素。沒有一個因素能單獨起作用,每一個成功者的經驗都很難複製,但成功創業都應在思想上、行動上貫徹“知行合一”。>這裡的“知”就是我要實現什麼創業目標?需要建立什麼樣的企業?這樣的企業需要承擔什麼風險?“行”就是如何通過行動即執行力實現目標?知是行之始,行為知之成。在創業過程中,創業者必須不斷地問自己:我的目標是什麼?我現在所走的道路能否把我帶向最終目標?也就是說路徑對不對?如果創業者沒有“知”的目標,那行動的路徑肯定是不確定的,方向是不明確的。知行不一,這樣的創業怎麼可能成功?“知行合一”,換句話說就是“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有些創業者整天只知道埋頭苦幹,把自己當成一個普通員工,陷於大量日常運營雜務,精於“小處”疏於“大處”,不是在“知”的基礎上“行”,結果如同一個莽漢,空有一身功夫而無法成就事業。有些創業者志大才疏,不務實不紮實,談“遠景規劃”頭頭是道,實際行動表現浮躁,結果無法使目標變成現實。知行合一是創業者的必備素質,需要通過創業團隊成員之間的配合來實現。

就地取材

面對茫茫市場,怎樣去尋找自己創業的起點?對於縣市以下的創業者來說,他們選擇的創業路徑往往與城裡人不同,圍繞本地資源或特色產業,就地取材,已成為“鄉”下人成功創業的正確選擇。台州的民營經濟所以發達,就是因為開始創業就地取材,選擇了“兩水一加”作為創業專案。水產品、水果是台州的特產,辦個體加工企業比較容易。再看泰州,溪橋鎮是“提琴之鄉”,每年出產提琴35萬把,約佔全國產量的60%、全球產量的20%,提琴製造業年創產值超過了3億元。野徐鎮是“體育器材之鄉”,全鎮有150多家體育器材生產銷售企業,年產值超過兩個億。這兩個鎮圍繞本地特色產業正在做大做強。我市的特色產業也不少,但就地取材、做大做強的企業不多,這正是需要開拓的創業空間,亟待開發的創業資源。就地取材這個“材”可以是有形的特色產業、特色資源,也可以是無形的資源。比如說,一首民歌,一個傳說,一個故事,一個典故,甚至是幾句民諺,只要有價值,都可以引發出一種商品、一種產業、一個知名品牌。問題在於,創業者要有發現的眼光、創新的思路,要認真研究深入發掘。創業文化應當具體化。比如,具體到“旅遊文化”、“教具文化”、“美食文化”等等,以這些文化為中心,開發相關產業,生產有文化特色的產品,不具體、不實幹,什麼文化也沒有。

產業叢集

有一位鄉領導曾經提出,施河人創業靠發展教具產業富了起來,我們為何不能搞?不是不能搞,而是搞了不一定成功。教具產業原本不是施河的特色產業,但施河發展教具產業有一個重要特點:叢集。十年創業路,形成了今天的產業叢集優勢,具有很強的競爭力。無論哪一個鄉鎮,要在短期內生產教具,達到施河的規模、品種、質量、品牌以及銷售網路是不大可能的。創業,當然不一定非要選擇教具專案,但路徑選擇產業叢集卻是很有必要的。為什麼呢?因為這已被全國很多地方的實踐證明是成功之路。以紹興紡織為例,全市有近4000家企業做紡織。有的專做原料,有的專做印染,有的專做銷售。由於分工很細,每個企業都做得很專,有利於提高質量,降低成本,創新技術。這種產業叢集通過單個企業的專和整個區域的全,通過單個企業的小和整個區域的`大,迅速形成了國內甚至世界範圍的競爭優勢。值得提出的是,淮安發展產業叢集有較好的基礎和條件,但至今還沒有哪一個產業叢集程度趕上施河教具業,是何原因?值得各級領導和創業者思考。

小題大做

如果有人建議,選擇生產指甲鉗來創業,你可能以為是開玩笑,生產指甲鉗這樣的“小商品”能賺錢?然而,事實證明你錯了。小商品照樣可以做成大產業、大市場,掙大錢。這就是所謂“小題大做”的創業路徑。到2002年,創業成功人士、中國指甲鉗大王樑伯強,已經把平均單價只有兩元多的耐用消費品指甲鉗的年銷售額做到了2億多元,其中一半以上來自國際市常“小題大做”的創業路徑早被溫州民營經濟快速發展的實踐所驗證。“小題大做”為什麼會成功?樑伯強說,大老闆不願幹、小老闆幹不來。因為市場規模小,容不下大資本,所以大老闆瞧不起,正好“山中沒老虎,猴子當大王”;小老闆一般只會小打小鬧、急功近利,沒產品創新、品牌建設與維護等意識或能力。生活中的“小題”幾乎到處都有,市場缺口永遠是存在的。問題是,創業者要轉變觀念,不能以為抓“小題”沒出息,要堅信市場是開發出的。做小生意需要不懈堅持,小商品量大了,不僅成本下降,還能產生叢集效應。“小題大做”不易,“大做”要有一股“殺雞用牛刀”的精神。(未完)

TAGS:創業 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