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內部創業專案

才智咖 人氣:4.7K

投資人路演像集市賣東西

公司內部創業專案

前百度員工豐俊文第一次參加百老匯年會,走進來時,正趕上那場“像集市賣東西”一樣的投資人路演。他萬萬沒想到現場“會那麼混亂和失控”,“原以為是個班級聚會,結果全年級的人都來了。”

他的驚訝沒能持續3分鐘。一回頭,他看見幾個熟人,說句“啊!你也來了”,再說句“你現在在做什麼”,就進入了舒坦暢快的聊天。

這是典型的“百度式社交”,簡單、直接、沒有客套、不繞彎子。兩人對話,說到某人的專案。一個說“啊,你做的這個太爛了”,對方也不兜著,“是啊,但現在有哪個專案不爛的?”

豐俊文2010年從百度離職,2011年開始創業,是移動應用一站式後端雲服務LeanCloud 的聯合創始人及CTO(首席技術官)。年會過後沒幾天,LeanCloud和百老匯成員、簡訊供應商多盟達成了合作。通過百老匯,在微信上加個好友,豐俊文又和雲片網談到了價格更優惠、使用方式更靈活的服務。

年會那天,劉繼漢4點整就到場了,“對就打算多見幾個人的創業者來說,現場亂不亂,吃不吃得飽,都可以忽視。”作為一個創業者,他諳熟那種“創業者像猴子一樣在臺上跳,投資人坐在下面看”的場景。劉繼漢深知這場罕見的投資人路演的價值,“更難得的是,上去路演的大多是投資機構裡合夥人級別的人,而非一般的投資經理”。

劉繼漢2014年12月離開百度創業,目前已進入A輪融資階段。在百老匯年會上,這個新晉CEO展示了專案,結識了許多VC(風險投資人),“當時找我的就特別多,挑了幾個在細聊,(他們給的錢)基本上都能達到預期。”

馬堯從廣州飛來北京參加這次年會。他2004年進入百度,2007年離職創業。參加完年會後,找過來的投資公司和合作夥伴明顯多了,而且效率很高,“忽略了相互試探的階段,快速進入談實質內容的節奏”。

百老匯組織者陳楓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目前百老匯有近萬名成員,百度系的創業公司有200多家。2015年百老匯年會,志願者通知了16個創投機構,結果來了30多個。

匯聚在這個平臺上的人脈資源,剛剛開始展現能量。

“萬能的百老匯。”51社保網創始人胡萬軍告訴記者,百老匯成立了微信群,群裡經常提這句口號,“比如有人想找E代駕合作,群裡吼一聲,就有人把E代駕的高管介紹過來。”年會那天,胡萬軍派了五六個人來當志願者,當晚就收到了30多家企業的報名訂單,隨後幾天還陸續有新的訂單找來。

沒有人預測到今天。

百老匯成立於5年前。2010年,陳楓從百度離職,“閒得沒事”,想見見老朋友,但“不是他出差就是她有事”,乾脆成立了一個群方便聚會。從朋友拉朋友開始,百老匯的組織者們“沒想到”,成立第一個季度就聚集了300多人。

滿世界都在談網際網路,聞到的味道都一樣

隔著時空,很多事情變了。

15年前,北京郵電大學通訊系研究生三年級學生王嘯,通過高校BBS論壇看到了一家名叫百度的創業公司。後來這個公司租下北大資源賓館1414和1417兩間套房當辦公室,成員李彥巨集、徐勇、劉建國、郭眈、雷鳴、王嘯和崔珊珊,“都是身懷夢想的人,有一樣的信念,要做出最好的產品”。

11年前,中南大學物理學院電信專業畢業生胡萬軍進入百度總部時,公司有224名員工。工號為348的專案經理胡萬軍,在位於北京西四環理想國際大廈12層的.一些企業軟體討論會上,不時遇到7號員工、企業管理軟體總監王嘯,討論專案如何操作。

當年的創業公司百度如今已經是中國網際網路企業中的巨頭,有4.5萬多名員工。離開百度的員工總數約6萬人,胡萬軍2009年投身創業大軍,王嘯2011年離職成立九合創投,做起了天使投資。

有些東西似乎又沒有變。

和15年前很像,如今的中國又開始瀰漫著一種躍躍欲試的創業氛圍。“這和我2000年來北京時很像。”陳楓說,好像滿世界都在談網際網路,“聞到的味道都一樣,興奮、機會、風險,和對金錢的慾望”。

胡萬軍從“變得越來越規範的”大公司離開,想要“自己做一些事情。”王嘯則成了聊各行各業各種專案的、“不斷思考和學習東西”的天使投資人。2014年,在西二旗附近的一個茶館裡,胡萬軍和王嘯談專案,“談了10分鐘,基本上就敲定了。”胡萬軍說,事先準備好的PPT都沒用上,王嘯領投了51社保。

移動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熱潮,給隔著時空的中國帶來了相似的衝動。追逐夢想的人們也許換了個身份,但依然身處其中。和15年前不同,如今基於大公司的創業生態圈開始展現出某種能量。

在王嘯看來,2000年左右發展起來的中國第一批網際網路公司,或多或少都是因為有個夢想而去創業的。想要平等的溝通、自由的交流,不畏權威、挑戰權威、顛覆權威,年輕人桀驁不馴,懷著“我就看不上大公司,我就要做一點更牛的事”的念頭……“這個種子,來自矽谷的創業文化。”王嘯說。

彼時,中國的網際網路基礎條件和網民基數遠遠落後於美國。中國網際網路創新一度是C2C,“Copy to China”(複製到中國)。然而,在當下的移動網際網路浪潮中,市場足夠大、軟硬體條件都具備的中國,迎來了新的機會。

中關村創新文化促進會會長夏穎奇用“Spin off”來形容從各大網際網路公司中派生出創業者的現象。他解釋說,“Spin off”就像是在打陀螺時甩出小顆粒一樣,在快速旋轉的物體中,不斷剝離出小事物。“這一點中關村和矽谷很像,會由一些發展壯大的大公司中,派生或者衍生出新的創業公司”。

“中關村創業者的夢想都挺大的。”王嘯說,他想不清楚一種文化從什麼時候開始影響自己,但他感到,已經被網際網路文化潛移默化。“我就覺得創新、自由都挺好的,我就覺得應該有創業的夢想,應該去顛覆那些東西,那些無效的、沒有價值的、被控制著、被壟斷的資源。”王嘯說,“如果我是北郵的學生,或者去了國企工作,我不可能有這個想法。我也想不清楚是為了什麼事,讓我有了這種想法,但肯定不是別的公司,只能是在百度,只能是在網際網路。”

TAGS:創業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