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創新到創業 山村大學生開啟新風尚

才智咖 人氣:2.54W

  前不久,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07屆畢業生趙溫才的一項專利發明“液態水瞬時加熱技術”,以14萬元的高價轉讓給商家,剛一畢業就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一時間在校園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從創新到創業 山村大學生開啟新風尚

  趙溫才是該校資源學院03級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學生,愛好科技發明的他於大學期間獲得了9項發明專利,“液態水瞬時加熱技術”就是其中的一項。結合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臨近畢業時,他和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在學校附近創辦了“武漢加權智慧財產權諮詢服務有限公司”。

 

同學眼中的發明“瘋子”

趙溫才來自貴州農村,從小他就喜歡用泥巴做一些玩具車、坦克等模型。中學時,他的這種“嗜好”便轉移到了家裡的一些電器上。他常揹著父母,把家裡的收音機、電視機等電器拆了裝、裝了又拆,被家人視為“調皮鬼”。

2003年9月,趙溫才考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資源學院。進入大學後,他的研究興趣更大了,並開始著手搞一些“原創”發明。缺少實驗場地和裝置,他就把宿舍當成“實驗室”,床前的兩張書桌上擺滿了焊絲、晶片、電鑽等各種實驗器材和科研書籍。大一時他發明了一個可以自動加熱的節水龍頭,並獲得國家專利。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大學四年內,他相繼發明了瓜果自動去皮裝置、礦物快速檢測儀、語音型單燈盤交通燈、司機醉酒自動禁駕系統等9項專利,並多次在學校各項科技活動中獲獎。

大二暑假時,他曾目睹一起車禍。當時一位婦女在過馬路時,由於發簡訊入迷而被一輛飛馳而來的小汽車當場撞飛。站在車禍現場,他突然想到:“如果有一種帶語音提示功能的交通燈,這場車禍就能避免了。”為此,他多次訪問交管部門、司機及路人,得到充分肯定後,便一頭扎進了語音型單燈盤交通燈的研製工作中,每天凌晨一兩點鐘睡覺成了常事。科研經費是他面臨的最大難題,為此,他將自己的全部生活費拿了出來,結果半個月內,他只能頓頓靠饅頭充飢。

好多同學笑他是個“瘋子”,對此,他反駁道:“瘋子也有瘋子的理想,我願意在發明路上做一輩子的瘋子。”

從創新到創業

作為一名科技愛好者,趙溫才也熱衷於幫助那些喜愛創新的低年級同學,他的寢室成了幫助同學們搞創新的“辦公室”。趙溫才看到許多同學因為不瞭解智慧財產權或缺少必要的條件,許多有創意的想法無法轉化為專利產品;或者因為找不到可靠的平臺,許多同學的專利產品永遠都是一紙證書,不能轉化為生產力。“國家大力提倡創新,自己也有志於此,為什麼不自己動手創辦一家智慧財產權諮詢公司呢?”當時還在上大二的趙溫才第一次有了這樣的.想法。

 

既然是搞創新,那就要了解智慧財產權相關知識,在一個博士生朋友的幫助下,趙溫才自學了《專利法》等相關課程。同時,他也意識到,要創業,學會如何適應未來商業社會的各種遊戲規則、如何適應團隊合作的執行方式、如何解決市場難題等問題至關重要。在學校一位教授的建議下,趙溫才又自學了財務、管理、市場行銷等專業的知識,並開始有意識地拓寬交際圈,打造自己的創業團隊。這段時間他還結識了許多朋友,包括省科技廳、智慧財產權局的相關專家和許多企業界的朋友,他們在他以後的創業和專利成果轉化過程中給了他很多有益的建議和幫助。

進入大四,大多數同學都忙著準備考研或找工作。趙溫才學的資源勘查工程是緊缺專業,原本也能找到很好的工作,但他卻放棄了直接就業和保送研究生的機會,和張善明、李州木、趙浪等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到籌備創辦公司的事上。在經過多方諮詢和周密的市場調研後,臨近畢業,趙溫才與合夥人靠已有專利的轉讓收入和平時的積蓄,籌資10萬元,註冊成立了“武漢加權智慧財產權諮詢服務有限公司”,主要服務範圍為創意指導、科技發明優化設計、專利代理及轉化經紀。

開啟創業新風尚

萬事開頭難。創業初期的一切都在考驗著幾個年輕人的勇氣和毅力。冬天,趙溫才為節約公司開銷,獨自爬上高樓懸掛公司的招牌;張善明為買到最實用的辦公用具,在風雪中與商家討價還價;李州木為完成工作策劃,連續數天挑燈夜戰到天明……

由於幾個創業者對市場運作的理解失誤,公司運營初期屢出狀況。但趙溫才和他的搭檔們沒有氣餒,而是認真討論總結,結合公司實際情況,重新制訂了嚴明的規章制度,及時調整了公司的市場策略。公司新進員工中有一個研究生,平時工作表現不錯,但是個人穿著太隨意,有時穿著拖鞋到公司上班。雖然當時公司正急需人才,但在幾次勸說無效的情況下,趙溫才最終還是決定把該研究生解僱掉。“細節決定成敗,雖然公司創辦初期很缺人才,但不注重細節的人絕對不是我們公司需要的人才。”半年以後,談起自己當時的決定,趙溫才依舊非常堅決。

目前,公司正致力於開拓武漢高校市場。經過趙溫才和公司管理層的共同努力,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他們已指導學生成功申報國家專利79項,其中有數項專利正在跟開發商洽談轉化事宜。在武漢高校中掀起一股創新熱浪。

回顧自己的創業經歷,趙溫才說:“現在的在校學生應該樹立憂患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不管自己將來朝什麼方向發展,學會做人是立足的根本,而善於學習應用則是提升職場競爭力的關鍵。”

同學眼中的發明“瘋子”

趙溫才來自貴州農村,從小他就喜歡用泥巴做一些玩具車、坦克等模型。中學時,他的這種“嗜好”便轉移到了家裡的一些電器上。他常揹著父母,把家裡的收音機、電視機等電器拆了裝、裝了又拆,被家人視為“調皮鬼”。

2003年9月,趙溫才考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資源學院。進入大學後,他的研究興趣更大了,並開始著手搞一些“原創”發明。缺少實驗場地和裝置,他就把宿舍當成“實驗室”,床前的兩張書桌上擺滿了焊絲、晶片、電鑽等各種實驗器材和科研書籍。大一時他發明了一個可以自動加熱的節水龍頭,並獲得國家專利。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大學四年內,他相繼發明了瓜果自動去皮裝置、礦物快速檢測儀、語音型單燈盤交通燈、司機醉酒自動禁駕系統等9項專利,並多次在學校各項科技活動中獲獎。

大二暑假時,他曾目睹一起車禍。當時一位婦女在過馬路時,由於發簡訊入迷而被一輛飛馳而來的小汽車當場撞飛。站在車禍現場,他突然想到:“如果有一種帶語音提示功能的交通燈,這場車禍就能避免了。”為此,他多次訪問交管部門、司機及路人,得到充分肯定後,便一頭扎進了語音型單燈盤交通燈的研製工作中,每天凌晨一兩點鐘睡覺成了常事。科研經費是他面臨的最大難題,為此,他將自己的全部生活費拿了出來,結果半個月內,他只能頓頓靠饅頭充飢。

好多同學笑他是個“瘋子”,對此,他反駁道:“瘋子也有瘋子的理想,我願意在發明路上做一輩子的瘋子。”

從創新到創業

作為一名科技愛好者,趙溫才也熱衷於幫助那些喜愛創新的低年級同學,他的寢室成了幫助同學們搞創新的“辦公室”。趙溫才看到許多同學因為不瞭解智慧財產權或缺少必要的條件,許多有創意的想法無法轉化為專利產品;或者因為找不到可靠的平臺,許多同學的專利產品永遠都是一紙證書,不能轉化為生產力。“國家大力提倡創新,自己也有志於此,為什麼不自己動手創辦一家智慧財產權諮詢公司呢?”當時還在上大二的趙溫才第一次有了這樣的想法。

 

既然是搞創新,那就要了解智慧財產權相關知識,在一個博士生朋友的幫助下,趙溫才自學了《專利法》等相關課程。同時,他也意識到,要創業,學會如何適應未來商業社會的各種遊戲規則、如何適應團隊合作的執行方式、如何解決市場難題等問題至關重要。在學校一位教授的建議下,趙溫才又自學了財務、管理、市場行銷等專業的知識,並開始有意識地拓寬交際圈,打造自己的創業團隊。這段時間他還結識了許多朋友,包括省科技廳、智慧財產權局的相關專家和許多企業界的朋友,他們在他以後的創業和專利成果轉化過程中給了他很多有益的建議和幫助。

進入大四,大多數同學都忙著準備考研或找工作。趙溫才學的資源勘查工程是緊缺專業,原本也能找到很好的工作,但他卻放棄了直接就業和保送研究生的機會,和張善明、李州木、趙浪等幾個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到籌備創辦公司的事上。在經過多方諮詢和周密的市場調研後,臨近畢業,趙溫才與合夥人靠已有專利的轉讓收入和平時的積蓄,籌資10萬元,註冊成立了“武漢加權智慧財產權諮詢服務有限公司”,主要服務範圍為創意指導、科技發明優化設計、專利代理及轉化經紀。

開啟創業新風尚

萬事開頭難。創業初期的一切都在考驗著幾個年輕人的勇氣和毅力。冬天,趙溫才為節約公司開銷,獨自爬上高樓懸掛公司的招牌;張善明為買到最實用的辦公用具,在風雪中與商家討價還價;李州木為完成工作策劃,連續數天挑燈夜戰到天明……

由於幾個創業者對市場運作的理解失誤,公司運營初期屢出狀況。但趙溫才和他的搭檔們沒有氣餒,而是認真討論總結,結合公司實際情況,重新制訂了嚴明的規章制度,及時調整了公司的市場策略。公司新進員工中有一個研究生,平時工作表現不錯,但是個人穿著太隨意,有時穿著拖鞋到公司上班。雖然當時公司正急需人才,但在幾次勸說無效的情況下,趙溫才最終還是決定把該研究生解僱掉。“細節決定成敗,雖然公司創辦初期很缺人才,但不注重細節的人絕對不是我們公司需要的人才。”半年以後,談起自己當時的決定,趙溫才依舊非常堅決。

目前,公司正致力於開拓武漢高校市場。經過趙溫才和公司管理層的共同努力,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他們已指導學生成功申報國家專利79項,其中有數項專利正在跟開發商洽談轉化事宜。在武漢高校中掀起一股創新熱浪。

回顧自己的創業經歷,趙溫才說:“現在的在校學生應該樹立憂患意識,增強社[FS:PAGE]會責任感。不管自己將來朝什麼方向發展,學會做人是立足的根本,而善於學習應用則是提升職場競爭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