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著保時捷的剃頭老闆

才智咖 人氣:1.52W
開著保時捷的剃頭老闆

    12月5日,9:40,一輛紅色保時捷,風馳電掣,穿越潤揚大橋。里程錶指向200。車窗外,所有汽車迅速向後退去。

    駕駛跑車的人名叫李兵,是“酷美髮美容”的掌門人,也就是人們俗稱的剃頭店老闆。很難想象,他會開上高階跑車。這些天,李兵三天兩頭往鎮江和泰州跑,“有四家店正在裝修,這個月底全部要開業。”到今年底,李兵的計劃是,開店達到25家。

    李兵有兩個愛好:一個是速度,開快車;一個是力量,舉槓鈴。

    脫光衣服奔跑

    第一次開店,李兵自籌10萬,跟廠裡合作開的,美容美髮,泡腳健身,什麼都做。結果什麼也沒做好,血本無歸。

    1998年,李兵下崗了。“再賭一把。”他設想,開個美髮店,專門剃頭。當年8月28日,廣陵路,一個30多平方米的門面,誕生了第一家“酷”。洗剪吹,剃一個頭25元。“哎喲,太貴了。”顧客一聽就嚇跑了。但李兵堅持“貴”的道理,理髮師全從大城市請,裝置和產品全用進口的。

    兩個月後,李兵又開了第二家店。按常規,開一家店,得等上一兩年,生意好了,才會再開。但李兵不按常規出牌,“我要的是速度,先布點。”第一年,開店4家。第二年,開店5家。每開一家,生意都不錯。但2002年上半年,李兵突然決定,100平方米以下的小店,全部關門。他的理由是:要提高員工工資,要提升服務層次,但店太小,核算成本和效益,難以實現。

    一下子,李兵關了8家店,只留一家,從起點回到起點。不過,這是一個新的起點,單店面積最低要達150平方米。此後,李兵以每年5家店的速度布點。在關掉小店的同時,李兵還關掉了美髮學校,以及產品批發業務,還把店裡的`員工餐、洗毛巾業務全部外包,“脫光衣服快跑,別想什麼錢都掙。”

    顧客不是“上帝”

    開店速度快,並不代表盈利快。“一開業,便顧客盈門,我不希望這樣。”李兵希望,給員工與顧客一個磨合期。這個磨合期,讓員工與顧客走親戚。“顧客是朋友,是親戚,不是上帝。”李兵說,如果把顧客當上帝,就有距離了。

    “理髮師請顧客吃飯,給顧客買點心,是常有的事。”副總經理尹生軍說,到了午飯時間,只要手頭有顧客,理髮師會給顧客叫快餐。“都是自己掏錢,店裡從不給報銷。”

    “員工花這個錢,是出於真心。如果公司花,就不一樣了。”李兵覺得,員工自覺自願,才能跟顧客交成真朋友。對朋友,要有誠心,不能見錢眼開。

    給顧客一種安全感,是從裡到外的。從2002年開始,李兵禁止理髮師留長髮或奇異髮型,而且要穿西裝打領帶,不得邋里邋遢的。“誰讓顧客感到舒服,誰就是好員工。”李兵說。李兵有一個經典的比喻,讓員工印象深刻:“假如你是全國著名理髮大師,你搬把椅子,放到文昌閣去,看看有沒有人找你剃頭?”

    在顧客經營上,李兵奉行的是慢功出細活,“沒有這種慢,就沒有開店的快。”

    員工“賄賂”老闆

    12月5日上午,李兵還在鎮江,接到李國龍的電話:“中午請你吃飯。”

    李國龍是秋雨路店的店長,“老闆和員工經常互請,吃飯,娛樂,聊天。老闆請員工吃飯,要員工為他掙錢;員工請老闆吃飯,要老闆給員工開店。”

    “跟著李兵,我們都能看到奔頭。”當店長之前,李國龍是個理髮師。現在,李兵的公司有3個副總,6個區域經理,還有各店的店長,都是理髮師出身。剛開始,李兵覺得,理髮師文化水平不夠,所以外聘了部分管理幹部,但效果不理想。後來,李兵改變思路:管理人才全部從員工中培養。

    “我不看你一年能剃多少頭,我看你一年能帶出多少徒弟。”李兵說,一個師傅一年也許能剃1000個頭,但帶出四五個徒弟,就能剃四五千個頭,誰能帶出一幫徒弟,誰就去開店,當店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