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創業的賺錢之道是什麼

才智咖 人氣:2.22W

1、以規模開展經營,以經營獲取利潤

種植創業的賺錢之道是什麼

然而,大戶又是可以賺錢的,大戶賺錢的籌碼就是它的規模,以規模為籌碼開展經營所產生的經營效益。

前面講過,傳統以家庭為單元的農民,只是生產者(跟風種植),不是經營者(種植什麼,怎麼銷售)。所以農民想要以經營獲取利潤,還要做好以下幾點。

2、經營資訊,避免蛛網理論

由於具有一定的規模,使得經營資訊的獲取更加全面。

靠降低成本增加利潤很難,靠經營資訊增加收入相對容易。小戶農民,缺乏資訊來源,只有降低成本,而成本是有極限的;大戶農民,則應以增加收入為主要方向,增加收入是沒有極限的。

小戶作為產業鏈的一個微小單元,它獲取資訊的途徑、數量都是極其有限的,很難擺脫經濟學上所謂的蛛網理論。所謂的蛛網理論就是指:假設需求穩定的前提下,現在的產量是由上一期的價格決定的,未來的價格是由現在的產量決定的,由於資訊的不對稱,價格和產量會像蜘蛛網一樣變化,不斷迴圈。通俗講,就是農民常說的大年小年,小戶是天然的跟風者,別人賺錢,就會跟著種,別人賠錢,自己也不種了,可能永遠都錯過大年,趕上小年。除大田作物由於國家有相應的保底價格以外,在經濟作物中,尤其在蔬菜種植方面表現的尤為明顯,因為當我們增加產量的時候,並不知道別人增加了沒有。然而,一旦成為大戶,就會有更廣泛的資訊源,就有可能從種植結構上回避蛛網理論,即可以反週期操作,使得種植作物能趕上價格的高點,規避價格的低點。

蔬菜種植,農民一直陷在蛛網理論不能自拔。有時價格太高,居民有怨氣,“蒜你狠”、“漿你軍”等現象就是如此;有時價格太低,農民有怨氣,農民“棄收”、“砍苗”現象頻繁發生。這都是資訊不靈,跟風種植的惡果。

3、經營規模,向上遊獲取利潤

由於具有經營規模,就能從上游獲得原材料優勢,或者更好的植保技術服務。比如,大戶、合作社實行集團採購,就能夠從上游獲得更多的優惠政策,更有質量保證的產品或者更好的植保服務。植保一直是農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在原來的農資使用領域,由於缺乏植保服務,使得農民的農資成本無辜增加,比如,現在的農民對待種植的作物不僅是有病沒病都打藥,而且不能對症施藥,在這個方面,小戶天然是弱項,而大戶就能向上遊要求更好的植保服務,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提高產量,這就是規模籌碼。這個籌碼既可以通過家庭農場的規模體現出來,也可以通過合作社的方式體現出來,或者通過團購的方式體現出來。目前在農資領域就有這樣的現象,比如幾家種植大戶合夥,針對廠家採購,通過規模經營向上遊獲取利潤。

目前,農資流通環節還普遍存在縣級代理、鄉鎮和村級零售現象,減少任何一個環節,都能夠獲得10%—30%的農資購買成本。

4、經營產業鏈,向下遊索取利潤

因為具有規模,種植大戶可以向下遊索取利潤,實行全產業鏈經營。原來的農民是一個純粹的生產主體,只負責種植,由於種植規模小,所以有二道販子、三道販子、零售等等流通環節的存在。對於大田作物來說二道販子、三道販子的利潤和費用加起來大概有6%-10%左右;對於經濟作物來說,利潤可能就更大了,超過50%甚至幾倍。比如,蔬菜流通成本遠遠超過種植成本,一多半的利潤都被流通環節的經營單元賺取。然而,種植大戶的出現,使得種植規模和經營能力都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就可以實現農業直通車,即減少二批成本、三批成本,甚至是零售成本。

此外,還可以實現訂單農業,通過了解客戶需求,合理安排種植作物的品種、規模,將不同等級的農產品分類存放,實現高附加值的銷售。比如,為滿足方便麵廠需要彈力更好的麵粉,將符合條件的小麥單獨存放,並高價出售,這就是規模化經營的優勢,這也是家庭農業所不具備而望塵莫及的優勢。

對於經濟作物,即使大戶有時也難以實現產業鏈經營,如果成片經營,就會形成市場,就近交易。這也是減少流通環節。

5、實現農資產品的社會化

當種植面積達到一定的規模,種植大戶就需要購買一定數量的農資機械,農資機械的購買會減少農戶的種植成本,但由於農資機械季節性較強,必然會導致剩餘產能的浪費,且配置越全面,往往損失就越大,如果可以實現剩餘產能的社會化,大戶之間相互配套,實現“我為你播種,你為我收割”的多贏組合,就會相應的減少成本,增加利潤。

目前,正處於農業轉型最困難的過渡時期,由於農民土地轉移所形成的種植規模都相對較小,即150-300畝左右,這個範圍內的農戶是可以賺錢的,但他們的.規模化的經營效益卻難以發揮;經營效益的充分發揮至少需要上千畝的耕地,而恰恰上千畝的農戶以非農民出身為主,那麼,他們的規模種植優勢又難以發揮出來,而同時具備規模種植、經營優勢的大戶,更是鳳毛麟角!相比較而言,150-250畝的種植規模是過渡時期最優的生存方式,因為這樣的種植規模極少僱人,或者說僱傭成本比較低,大多是親戚朋友,這樣就可以在不改變小戶成本結構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發揮經營優勢,來達到賺錢的目的,但是,一旦超出這個範圍,僱傭成本就會大幅增加,即出現長期僱用,季節性太強,淡季也要發工資;短期僱傭,成本過高的矛盾現象,甚至發生高額的管理成本,最終導致入不敷出的虧損局面。

那麼,如何才能讓種植大戶賺錢呢?通過上述列舉,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二點:第一,必須從農資的生產者變成農資的經營者;第二,如果是大田作物,應保持合理的規模,即150-250畝左右;如果是經濟作物,最重要的則是經營品種必須能夠擺脫蛛網理論的限制。只有這樣,種植大戶才能在過渡期的泥濘中走出一條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