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桂豔的蔬菜大棚創業致富路

才智咖 人氣:1.07W

創業是創業者及創業搭檔對他們擁有的資源或通過努力對能夠擁有的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從而創造出更大經濟或社會價值的過程。創業是一種需要創業者及其創業搭檔組織經營管理、運用服務、技術、器物作業的思考、推理和判斷的行為。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徐桂豔的蔬菜大棚創業致富路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徐桂豔的蔬菜大棚創業致富路

“我幹蔬菜大棚,不僅僅是想投資賺錢,更多的是想讓那些生活有困難、沒有工作的鄉親們能掌握大棚技術,能多賺錢,過上好日子。”在大港小王莊鎮李官莊的蔬菜大棚裡,記者見到了這位大港地區遠近聞名的“大棚女狀元”徐桂豔。今年36歲的她,一頭短髮,紅撲撲的臉上總是帶著笑意,說話聲音不大但乾脆利索。

從2007年開始,幾年間,她開辦了天津盛博源農作物種植合作社,打造大港李官莊品牌蔬菜,帶動家鄉父老創出了一條大棚蔬菜致富路。2011年,徐桂豔被大港團委評為致富帶頭人。今年6月,由徐桂豔建立的小王莊鎮李官莊設施農業基地被授予濱海新區首個“巾幗創業就業培訓基地”。

“我是從困難時期走過來的,知道一個人在貧困中,如果有人能拉一把,那可能改變的就是一個家庭的命運。”徐桂豔告訴記者,1999年她剛結婚,家庭卻突發危機。由於跑長途貨運的丈夫遭遇車禍,不但維持家庭生計的大貨車報廢,還欠下了30多萬元的外債。徐桂豔說:“在那個時候,我家遇上了太多的好人。”為維持生計,他們夫妻二人外出打工,鄉親們聽說她的情況後都對她家特別關照,公司經常提前給他們支付工資。就這樣,經過幾年的打拼,他們不但還清了債務,生活回到了正軌,也漸漸有了些積蓄。

2007年,徐桂豔聽說村裡在推廣蔬菜大棚,但是由於前期投入比較大、不懂技術,很多村民都在猶豫。“近兩年雨水少,種莊稼的成本越來越高,如果蓋成大棚,怎麼也應該比種大田效益高。”於是徐桂豔決定嘗試一下,也是為鄉親們探探路。她連湊帶借,籌集到100萬元啟動資金,在李官莊率先建起19個蔬菜大棚。

然而,蓋大棚容易,種植可就難了。在這一行上,徐桂豔可真是零基礎。於是她各處拜師求藝,到山東、河北學習種植技術,或交學費、或以工代酬,遇到為技術保密不願教的,她軟磨硬泡拉關係。即便這樣,她的創業路也並非一帆風順。2010年冬天,就在徐桂豔種植的無公害芹菜即將出棚時,一場病蟲害讓菜全砸在了她手裡。徐桂豔說當時她真是欲哭無淚啊,但是她知道自己沒有權利倒下,還有好多賬得還啊。就在這個時候小王莊政府向她伸出了援手,幫助她渡過難關。這場挫折讓她深切感受到,僅照搬書上的知識和別人的經驗是不夠的,還要結合實際科學運用種植方法,總結出一套適合本地區的大棚種植方法。通過聘請專家指導和自己不斷學習摸索,徐桂豔成了種植能手。當年,她的大棚扭虧為盈,每棚年純收入達1.5萬元。

在徐桂豔的帶動下,村民們都開始經營蔬菜大棚。徐桂豔在大棚裡開設了“大棚課堂”,專門指導附近村的農村婦女學習種植知識。徐桂豔覺得,如果獨立的`農業種植沒有完善的產銷結構,肯定會受到制約,做大設施農業必須有技術和市場。於是,她發動大家集資,建立了佔地60畝的“盛博源農作物種植合作社”和佔地50 畝的李官莊蔬菜交易市場,形成種苗供應、技術服務、農戶種植、儲藏保鮮、市場交易、物流配送的設施蔬菜產業鏈。隨後,徐桂豔還在大棚設就業點,讓同村及鄰村婦女到大棚就業。

如今,徐桂豔的合作社遠近聞名,年銷售收入達400萬元,合作社利潤120萬元,這些全部用於社員分紅。頭兩年,為了能發動更多鄉親們經營蔬菜大棚,對一些家庭條件不太好、難以承擔風險的鄉親,徐桂豔承諾:“如果賠本,那麼投資的錢就算我借的,連本帶利還給你。”而如今,那一片片的蔬菜大棚、一批批出入種植合作社的客商和一輛輛滿載蔬菜運往市場的運輸車就是村民最好的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