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的創業及品牌的發展史

才智咖 人氣:1.43W

      45歲的李寧,兩鬢斑白,一身“LINING”牌運動服泛起在“李寧公司2008奧運戰略”新聞釋出會上。儘管他的頭銜是李寧公司董事長,但在這個場合他更多的以一個前奧運冠軍的身份泛起,以至於被戲稱為“奧運老英雄”。李寧公司CEO張志勇則全權負責公司奧運戰略的公佈,並回答媒體的相關提問。

李寧的創業及品牌的發展史

事實上,李寧本人已經越來越少地出席這樣的公司流動,尤其是與公司運營有關的;他固然住在香港,但卻很少前往公司辦公室,他的身影更多的泛起在公益流動現場,捐贈個學校或者捐助個運動員等等。閒時會去打高爾夫,職業高爾夫選手張連偉曾笑稱給李寧當過老師,他有大把的時間去見兒子的老師或者是和女兒玩耍,還有動靜說李寧打算去讀歷史學。

這是和絕大多數家族企業創始人完全不同的餬口狀態,得益於李寧自己的決定。

10年前,李寧35歲,他經營自己一手創業的李寧公司已經有8年的時間。那一年,李寧做出了幾個重要的決定,改變了這個公司未來的軌跡。

1998年,誕生在廣東三水的李寧公司,離別了有恩師友誼的李經緯,北上,成立北京李寧體育用品有限公司。李寧的目光已經不再侷限在廣東甚至中國,這個世界冠軍的目標是全世界。

1998年,李寧在廣東佛山成立了中國第一家運動服裝和鞋的設計開發中央。對大多數當時還知足於貼牌出產的中國製造商來說,這是難能可貴的決定——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做如斯巨大的投入,更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回報期也許遙遙無期的煎熬。這是李寧向耐克、阿迪等跨國體育運動品牌學習修煉內功的開始,在此之前,更多的學習僅限於廣告和市場行銷。

這個中央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李寧已經決定將這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當作一個品牌來經營,而不僅僅是出產的產品。

1998年,李寧卸下李寧公司總經理的職務,將重任交給一起創業的陳義紅,自己選擇去北大讀書。這個決定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被以為是李寧在清除企業家族化痕跡後對陳義紅的妥協。在做出這個決定之前,李寧勸退了所有在李寧公司工作的親戚,甚至是當年體操隊的戰友,同時要求陳義紅的親朋摯友離開公司。

現在看起來,李寧做這個決定時體現出來的魄力無人能及,一個家族企業向現代企業的轉變從那時開始泛起端倪。

陳義紅長短常合適的創業者,在他帶領下李寧公司在成立的頭幾年內,以每年超過50%的速度增長,並在1996年實現了6.5億元人民幣的銷售額。但是1998年以後的幾年,卻是李寧公司發展歷程中的一段低潮,公司業績始終沒能超越10億元人民幣的關口。

李寧開始重新思索品牌和公司的未來。兩個基本的原則並沒有變——創造全球化的體育品牌,構建職業經理人治理的現代企業軌制。要變的只能是人。

2001年,35歲的張志勇接替陳義紅出任李寧公司的總經理,這個從畢業就一直在李寧公司工作的財務總監,穩重,被以為“對系統和軌制有執著的追求”。張在未來兩年多的時間裡讓公司年銷售額突破了10億元——這曾經是讓李寧頭疼多年的銷售瓶頸。

李寧則為陳義紅鋪排好了妥善的退路——當時李寧公司正在和KAPPA談合作,這塊業務就全部交由陳義紅負責,成立北京動向公司,作為交換,陳不再插手李寧品牌和公司的運營。一年以後,陳義紅買下了李寧持有的北京動向的股份;又過了一年,陳義紅買下了KAPPA在中國市場的.品牌永久使用權;2007年,陳義紅帶領中國動向在香港上市,這個結果可謂圓滿。

張志勇開始按照自己的思路改造公司,尤其是請來大量職業經理人,好比出身路透團體的CFO陳偉成,曾供職於可口可樂的CMO徐偉軍,公共事務總監張小巖此前在杜邦工作,而來自寶潔的伍賢勇負責鞋和服裝產品。

這也是李寧但願的方向。

如今,即使在宣傳上,李寧也逐漸淡出公司甚至是人們的視線,張志勇更多的被推入大眾的視眼。與此同時,職業經理人治理團隊的重任,是將李寧品牌發展成一個年青化、國際化和有性格的品牌,以帶動本土目標群體的消費。“在我們眼前有良多賺快錢的誘惑,需要去努力克服”,一位高層治理職員說,李寧著眼於長期的投資回報,因此堅持只在體育用操行業發展,堅持不斷為“李寧”品牌注入更多內涵。

瑞士信貸的研究講演中說,在中國未來的體育用品市場中,本土品牌的機會不會少於國際品牌,但能否接近不同價位的市場和對不同的需求做出迅速的反應,是能否捉住未來中國體育用品市場飛速發展的重要指標。就目前而言,李寧顯然是最成功的一個。

從家族企業向現代企業的演變,從本土品牌向國際品牌的努力,李寧在兩方面都給了中國企業積極的示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