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早期融資估值技巧

才智咖 人氣:2.68W

導讀:創業企業資金通常是關鍵的問題,融資是每個企業所必需的。那麼如何對自己對企業進行估值,投資人會怎麼估值企業及進行投資,該文具有很好的借鑑意義。

創業早期融資估值技巧

專案估值是專案投資中非常關鍵的環節。有些商業計劃書到最後,也沒列出他們的計劃融資金額,這肯定是不合格的。列出的融資金額不管是多還是少,這都是雙方可以具體商議的,但是你不能不寫,至少也要寫一個融資區間。比如說你要500萬到800萬,釋放5%到8%的股份。

自己到底值多少錢,對企業來說是一個最基礎的事。有些創始人聊到最後就是說不出來他們具體的融資金額,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會認為這個團隊沒有想清楚自己的商業邏輯。

融資額是專案方在跟投資機構去交流的時候,投資機構最後一定要問的一個問題。很多投資人知道融資額之後會表態說,“這個還不錯,就是有點貴”,或者說“這個專案估值比較合理,投資機構會盡快跟進”。所以說,在融資過程中,估值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輪融資,估值不妨稍低點

我覆盤了一下我們過去兩三年投的專案,凡是安全性比較高的,都是過去投的比較便宜的專案。現在算是一個融資的冬天,融資很難,有的企業因為以前燒了很多錢,加之後續融資難度大,所以就很容易倒掉。總的來說,第一輪融資這個階段,我們覺得比較安全的,整體估值一般在1500萬以下。

稍低的估值會帶來什麼樣的好處呢?

第一,你的後續融資會很容易。比如第一輪估值是1500萬,你稍微做一點成績,就能用三五千萬的估值去融下一輪,下一輪進來的人不會有什麼心理障礙。

前些天我跟我們投的一家企業的CEO聊下一輪融資節奏的問題。本來,他下一輪的融資是要按照兩個億的估值去融的。他們很興奮,覺得按兩個億的估值,可以融到一筆比較大的錢。但其實不然,這個數字對專案方(創業者)來講,是個特別大的壓力。我講一個真實案例,我們投的一個專案,是一家知名機構接的A輪。

我們投的時候比較便宜,估值不到兩千萬。後來者是按1個億的估值投進來的,投後估值2個億,投了2000萬。這個專案,從開始接觸這家知名機構,到所有的法律條款的最後交割,整整用了五個月的時間。這是一個特別漫長的過程,到最後那一個月的時候,專案方接近崩潰,因為他的賬上已經沒有錢了。起初,他認為出資應該很快啊,你大機構兩三個月還搞不定嗎?不幸的是,確實搞不定。

只要專案融資額在1000萬以上,或者1500萬以上,第一,下決策就很難;第二,這個階段一般都是大機構,大機構的流程會特別漫長,因為他內部要層層過會。

而且,通常情況下,大機構的法務又是外包的,外包的法律公司為了避免出現任何差錯,就會一遍遍去跟你梳理公司的架構等等。這個階段,投資機構是不會介入的`,他覺得他們已經有了投資意向,接下來你就需要去跟法務確定具體的事情。等專案方跟法務過完所有的具體細節,再講打款的事情。

但是在法務這個階段,可能會耽誤你兩到三個月的時間。法務一定是會跟專案方嚴肅認真、反覆地去談所有的細節,專案方又很難越過法務,直接去跟投資人提“跟法務談細節的時候,能否同時把款打了”的要求。投資機構合夥人是一定不會給你開這個綠燈的,因為他也怕會出什麼問題。所以,這個時候,後續融資就會很繁瑣,資金到位時間會很長,因此會出現專案方資金鍊斷裂的情況。

第二,如果專案的估值便宜,那麼對投資人來說,一開始佔的權益會比較多,這樣後期很容易變現退出。比如,我在2014年投遊戲專案,通常投兩三百萬,我就會佔到20%甚至30%的股份。這種情況下,大家都有利。因為,他的初始估值只有一千萬,到了2015年的時候,隨便一個遊戲專案出來,就可以要三千萬的估值。在這種情況下,要融兩三千萬的話,一個有成品的團隊肯定要比只有一個計劃書要容易得多,而且投資機構也更容易下決策。如果投資人佔有足夠多股份,那就可以通過賣一些老股或其他方式,來保障我們的權益。

我們也遇到過其他的情況。

比如一個做技術研發的初創專案,第一輪融資,一千萬的估值,我們投200萬佔他們20%的股份。但是在下一輪的時候,由於很多投資人來找,創始人開始自我膨脹,覺得他的專案應該很值錢。那時,我們就建議他以五六千萬的估值,先融到錢再說。

但是他最後選了一個給他估值最高的公司,那個公司其實並不是很懂這個行業,但是的確很有錢。而創始人又只想融1000萬,他就跟這個公司說,我要按投後估值2億來融這個錢,1000萬你只能佔我5%的股權。在2014年底2015年初的時候那個市場很熱,所以那家公司就按這樣的估值投了。

最近那個創始人又找我們聊了一次,說想要召集所有的投資人來開一個會,因為他們前一輪的估值太高——2億。現在想再融,他就至少要以2.5億或者3億去融,就算是佔5%的股份,也要投1500萬,但是投資人又覺得投這麼多,話語權特別小,所以都不願意按這個估值來,所以現在專案方就卡在2個億這個懸崖上了。

他就問我們所有的投資人,他現在能不能按照1個億或者1.5個億的估值來融這一輪?如此一來就產生一個大問題,所有以前進去的人都不願意調估值,甚至於他還會觸發一些其他的條款。

因為所有的條款裡面都會約定,你下一輪的融資估值不得低於這一輪的融資估值,否則,投資人會按照下一輪的估值重新計算佔股比例。比如上一輪你是按2億投的,下一輪估值變成了1.5億,那麼我就要把我之前投的錢,按照1.5個億的估值重新調整,要多佔你的股份,這個是所有的保護性條款裡面都有的。

而且這還涉及到一個信心的問題,因為所有的投資機構在下一輪投進來之前,他都要去做盡職調查,你把你之前的投資協議給投資機構看,結果對方發現專案上一輪是按估值2億投的,這一輪為什麼要給我報一個億或者1.5個億啊?

只有兩種可能,第一,是你做得不夠好,所以現在融不到錢了。這樣的話投資機構就會很擔心,會不會成接盤俠?第二,就是你們過去過度膨脹,那投資機構就會對你的團隊有擔心,你的人員素質,你的創始人的能力是不是有問題。所以,這個前期估值過高,是很容易導致一些問題的。

早期融資,出讓多少股份比較合適?

早期階段,投資人要佔多少的股份呢?通常來講,一般希望至少佔到10%,最好在15%到20%之間這樣的一個比例。

會不會要25%到30%呢?也有可能。

第一,要看這個創始人會不會接受,但他會覺得在後期股份還需要被稀釋,所以在這個階段就不會釋放太多的股份。

第二,我們也擔心我們開始佔的股份太多,會導致他後續融資的困難,或者說是他的團隊內部激勵會有難度。

如果我們按照15%或者20%去估算的話,你拿三百萬,很容易倒推出他這一輪融資的估值到底是多少。這是一種比較簡單粗暴的做法,也就說你現在需要多少錢,我就去給你多少錢,然後我現在要佔多少股,就給你定出來這麼一個估值。

一般創業者在這個階段比較弱勢,因為現在什麼都沒有,所以投資機構佔的股份就一定要多。而專案方少要錢又不可能,因為你現在需要300萬,如果投資機構只投100萬,專案方又完不成所做的事情。所以這兩個剛性條件一疊加,就推匯出專案方現在的估值。這樣專案方目前就是一個估值2000萬左右的企業,而且這個估值基本也落在我們現在早期投資的投資金額區間裡面。

很多專案為什麼估值高?是因為他的人力成本已經非常高了。同時,伴隨著現在價值的迴歸,專案的估值就會相應的隨著經濟週期變化而改變。什麼是價值的迴歸?前兩天我看到朋友圈一個段子,說:“現在一個iOS程式設計師,一個月的工資只有一萬兩千塊錢,這讓程式設計師怎麼活啊。”但是投資人可能會覺得他應該再降一點,降到八千可能會好一點,因為他之前是在一路的上漲。

很多時候我們遇到一些不理性的融資者,也會有一些技巧去讓他把估值降到合理的區間。因為很多融資者其實是不瞭解這一點的,他認為估值是越高越好,所以我們一定要跟他把融資步驟講清楚,如果你在不恰當的時候採用過高的估值,那對你的專案也會是一種巨大的障礙。

我見過一些非常固執的融資者,他就是覺得融資當然估值越高越好,“如果有人能給我兩個億,為什麼我只要一個億?”

這種情況下,第一,你一定要在這個專案的後續融資上給他講清楚,不要只圖眼前利益,而為你的後續融資人為地製造很多障礙。

第二,要教給他一個正確的方法論,就是說你要去選擇真正對企業有價值,對你有幫助的投資企業,而不是誰投的錢多就選擇誰。2015年有很多的土豪基金,因為有很多的房地產轉型,他把錢給了你之後,對你的後續成長卻沒有任何的幫助,因為他們缺乏相關的行業資源。拿這種沒有價值和後續資源支撐的錢之前,要慎之又慎。

通常融資者另外一個執著的點是,創始人會覺得投資機構佔了企業如此多的股份,股份被攤薄了,最終甚至創始人都不能控股。這一點,要首先給企業創始人講明白,你能看到的上市公司的老闆,其實在公司裡基本上都只佔了一個特別小的股份。從幾個點到十幾二十個點的都有,真正能佔到30個點以上的是幾乎不存在的。因為你的股份在不斷地融資在稀釋,或者說在不斷地分給你的團隊。

通常來講,當企業融到C輪之後,公司的主要合夥人,一般股份都是在30%或者在30%以下。所以不要那麼執著地去說,你有沒有控股,你有沒有佔51%以上,或者說你是不是一個相對最大的股東等這些東西。投資機構要首先給企業創始人講清楚這個邏輯,否則很難達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