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需要極大的承受能力

才智咖 人氣:1.8W

如果你天生在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是不足的,是一定不適合創業的,因為創業過程中要承受的壓力和恐懼是超出你的想象的,它會讓大部分抗壓能力正常的人都崩潰,所以說除非你在這方面是優於常人的。

創業需要極大的承受能力

其實就跟打江山打天下差不多,除了失敗以後不用全家被拉出去砍頭,其他所有所有的一切都是一樣的,如果對自己心理抗壓能力拿不準,可以找一個正規的精神鑑定機構,或者什麼心理科室之類去做一下測試,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

就說融資這事。之前有一陣特別忙的時候,我生病了,在辦公室擺了一個行軍床,會議室還躺床上開會,後來開了幾天,有其他管理層提醒我說,這個給同事傳遞了非常不好的訊號,你都病成這樣還得上班,可見公司管理有多差。他說完了我覺得很有道理,所以我就回家歇了幾天,回來以後當然堆的事就更疲勞了,後來我一想,不管怎麼抗拒和迴避這件事,到了這個節骨眼必須解決了,因為公司當時已經600多人了,融資是迴避不了的問題。

後來我不得不抖擻精神,出去談了一圈,尤其是跟手機圈以前的接觸不多,後來出去一接觸,發現效果非常好,因為他們之前不瞭解我,就知道是個說相聲的,以前他們覺得我可能是想忽悠一把,撈一票走人,或者是個騙子。但是到T1出來的時候,他們拿了機器,行業裡很多人對跟我接觸還挺有興趣的。以前我從來不跟這個圈子的人打交道,最大的問題就是我有社交恐懼,後邊轉變了意識,就出去結交朋友,當然後來我發現對脾氣的人其實還挺多的。

我是創始人,談融資、生病了、受委屈了怎麼辦,扛著。不然能怎麼辦?所以到後來你會發現這麼一個事,那就是創業所經歷的委屈比打工多無數倍。因為給別人打工受到了委屈,如果你是基於這個理由去創業,我是嚴重不提倡的,因為你這樣做的後果很可能具有一種諷刺意味,就是你可能得到一個特別糟糕的結果。那時你會其實你要承受更多更大更嚴重更噁心的委屈,只不過以前你承受的委屈是來自老闆,現在創業之後,誰都能給你委屈,比如相關部門、比如說媒體、比如說你的消費者、你的使用者等等,都會讓你承受遠比你打工的時候多的多的委屈來源。

我們小的時候身邊就有一些人,有的是天生胸懷大志,但也有些被稱作天生有幻覺。最終看結果,如果一開始自己胸懷大志,最後什麼事兒沒成,人們也會說他有幻覺。

創業這個浪潮就給不少人以幻覺。其實跟所有的浪潮一樣,這裡面肯定有大量的虛火、泡沫等等這樣東西,你在做創業之前要先把自己和做的這個事兒想清楚再做決定,不能說四個同事裡三個都出去創業了,然後自己也跟風出去了。當然,談融資你也有可能稀裡糊塗的能弄到,但我覺得所謂的全民創業有很大的成分是集體抽風的成分。有些人找藉口說自己不適合給別人打工,覺得自己受得委屈,不喜歡被老闆和上司這些人安排自己的時間,希望能更自由。

當你做了老闆,就會很痛苦的發現,其實你的時間都被你的助理給安排完了,而且大多數時候,大部分的安排可能你都改不了。

有的人覺得取得了成就之後才會有幸福感,為了這個幸福感寧願做一些自己不願意做的事,其實這麼想也是多少有點不正常。如果你選擇做的專案是你自己熱愛的,那麼整個過程都是幸福的,當然最後有了成就更幸福。創業至少要在行業裡要做上個五六年、七八年才有小成,人對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長時間忍耐去幹那麼多年,其實是很難的,如果你喜歡這個專案,倒是有可能改變一些東西。

還有一個幻覺就是,很多人特別在意和家人相處的時間。當然這也是人之常情,不過如果你對這個要是特別介意的話,千萬不要創業。關於創業的一個最大的謊言,就是所謂的可以平衡好家庭和工作。

平衡這件事理論上是絕無可能的,一旦啟動創業就全是工作,家庭那是很難兼顧的,除非你的創業專案是跟老婆開一個六個月內大概率會倒閉的咖啡館或者書店之類的,否則就不要幻想了。

為了不出現結果上的天生幻覺,我上邊基本上概括了哪些人不適合創業。

兩種人適合創業

從一個人的性格特質上來講,我認為只有兩種人是適合創業的,第一種是最簡單最赤裸裸的,也就是渴望發大財賺大錢的人,這是多數創業者走出創業這一步的基本動力——通過賺更多的錢來滿足自己物質慾望,甚至是強烈的物質慾望,或者是通過賺更多錢來徹底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

別聽網上那些亂七八糟的謠言。人有了大量的花不完的錢,能開心很久,也能更好的照顧好家人和朋友,和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有錢的人幸福指數是會比較高的,除非這個人的家庭或感情生活出現嚴重問題,有錢始終都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會非常幸福。還有一種人比較適合創業,就是那些不甘於平凡,需要獲得更大的滿足感、成就感的人,特別在事業方面。

那些特別怕累、特別怕麻煩的人不適合創業,這種人你會發現你跟他一起做事,他總是掉鏈子或者各種拖。不過也有例外,比如大象公會的黃章晉老師,當年在我們這個朋友圈裡,他是以不靠譜著稱的,但是他創業做了大象公會之後,整個人完全脫胎換骨,他那個勤奮、投入的程度,以及幹起活來不要命的程度有時候連他自己都害怕。

堅持。你能比別人多挺很長時間,人家三年放棄了,你四年五年沒放棄,說不定最後也做成了。

四種創業專案的選擇方式

有這麼幾種判斷方法供你參考。第一種,比如你自己有一個顛覆革命性的技術和產品,或者說你兄弟是搞科研的,搞著搞著,突然變了一個什麼大招,非常革命的並且具有顛覆性的這麼一個東西,那麼你就可以創業,或者騙你這個搞技術的兄弟一起創業。當然,這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如果你真的撞上了這麼一個,那就是祖宗積德了,正常情況下不會有的。

第二個是你發現了一片藍海,發現了一個市場需求的重大機會。比如計程車出行有滴滴了,但是你下樓去蘭州拉麵館這段距離沒人管,可能就會有人想到去做一個共享單車,這就屬於發現了一片藍海。當然,這印證了選擇比努力重要這句話。這個可能很多人不愛聽,它不符合我們成長的時候吸收的那種心靈雞湯,什麼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之類的都屬於這種,但不否認就是這樣,一個人拉著十幾個人賣空氣淨化器一年就賺幾千萬、一個億,還有一類不開眼的做5年手機還在賠錢。

選對了之後就是靠執行力把這個東西做出來,單純的點子是不值錢的。而且無論你有一個自己覺得多牛逼多絕妙的點子,如果你接觸到的聰明人足夠多,你就會發現別人也有差不多的想法,而且常常比你想的還要早。所以說,一旦想到了一個好的點子,馬上就把它做出來,效率很重要原文。

第三種情況,也就是絕大多數平庸的人的選擇,就說某個行業在增長,以前已經有了一些市場供給,但是供給不足,或者是,可能供給不足,但世面上也有了一些產品。當然,你要是選擇這種專案的話,不得不說難度是相對低的,但相應的代價就是你執行起來難度係數非常高。這個領域裡已經出現了一兩個隱隱的有未來可能形成壟斷的這種勢頭的公司,雖然這個格局還沒有完全塵埃落定,這些創業者又覺得就算塵埃落定,這個行業也足夠大,很可能允許前四前五家都能活好,然後又覺得自己可能會比走在前面的超前自己兩三年的那些公司做得更好更快,於是就投身進去。如果你是這麼創業的,如果投身的是這樣一個領域,就不要指望著能非常快速的發展,因為你的創業過程一定是一個疲勞的艱難的緩慢的過程。

最慘的是第三種,就是某行業還在增長,你只是覺得這個行業增長速度還沒完,跟著能分一杯羹。

第四種,那是為了實現自己長久以來的一個夢想,比如從小就想做一個像索尼、蘋果這樣的企業,然後希望自己成為企業家,甚至偉大的明星企業家。

夢想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夢想確實會支撐這個專案往下走,但一般說來,如果你只有夢想,並且行業裡前面已經擠滿了各種公司,還包括很多巨頭,並且這個行業已經不怎麼增長的情況下,還去做這樣的選擇,那麼我覺得這是最糟糕的,事實上很多不靠譜的文青創業都是這樣的——不管上市面上有多少家實木傢俱公司,也不管是什麼傢俱,是不是好生意,也不管實木傢俱的實際需求有多大,也不管什麼傢俱的成本有多高,利潤和規模有多難做,全部通通不管,就是老子就是要做心愛的實木傢俱,為什麼呢?因為老子是一個不靠譜的文青。

再比如說,你不管市面上有多少家手機公司,也不管手機行業的入門門檻有多高,更不管手機行業是否還在增長,也不管手機行業的利潤有多微薄,不管手機行業的供應鏈有多複雜和多重視多看重規模,這些通通不管了,老子就是要做自己心愛的手機從整體上,從統計上,從理性上,這種都是最不可取的創業專案選擇。有人說你們不就是做手機的麼?我說,錘子科技如果不是為了下一代計算平臺的長遠規劃,還有一些其他產品方面的原因,我們早就轉型去做其他產品了,但是我們沒有轉型,並不是說我們沒有意識到剛才說的那些弊端和困難,而是說,因為我們有我們的規劃,所以還在做手機。

剛才提到的四種創業專案的選擇方式裡,最糟糕的就是第四種,不管不顧現狀,不考慮整體形勢,不考慮成長性,不考慮整個行業的現狀,就是想實現自己一個夢想,如果是這樣的話呢,是嚴重不提倡的,除非你是那個誰的兒子有花不完的錢,允許你燒幾十個億都沒問題,否則正常人創業是不應該用這種方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