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上升

才智咖 人氣:2.18W

大學生創業不易,最近有相關資料指出,在浙江,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僅為5%左右,遠低於美國的20%。在上一期報道中,4位大學生創業者分別訴說了箇中艱辛。

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上升

但即便如此,近年來,大學應屆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依舊呈穩步上升趨勢。又一年畢業季來臨,不少應屆生已躍躍欲試,企盼實現自己的“創業夢”。

對於這群即將步入創業大軍的年輕人,他們應注意哪些問題,又該如何利用自身的優勢?幾位資深的創業指導老師有話說。

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低,內外因共同造成

國家高階職業指導師張俊亮,在椒江從事創業公益指導多年,接觸過諸多大學生創業者,“他們熱情,有活力,信心十足”。

這些創業者,一畢業便投身於心儀的專案,若是資金不足,便有父母親戚支援。遺憾的是,絕大多數的創業專案,虧了一定的金額後,便銷聲匿跡了。“大學生創業者的平均創業時間是2.6年。”張俊亮說,真正創業成功者鳳毛麟角。

這是內因與外因共同造成的。

“不善於全盤考慮企業的運營和管理,經常顧此失彼;不善於時間管理,在面對錯綜複雜的事物時,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時間,導致做事成本高,這些都是大學生創業者的通病。”張俊亮說,大學生剛踏入社會,職場經驗不足,不善於為人處事;遇到問題和挫折,不善於利用關係來解決問題,情緒容易波動。

台州學院經貿管理學院教授王呈斌分析,多數大學生創業者對於創業專案,還僅僅停留在概念上,“專案的實際操作經驗、具體的管理能力,學生都很匱乏。”

當然,社會環境同樣是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低的一大因素。“雖然國家和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實小額擔保貸款政策,簡化反擔保手續等,但實際上並沒有真正為大學生開啟‘方便’的大門。”王呈斌說。

尋找“機會型”創業,還要善用網際網路

那麼,大學生創業應該做好哪些準備呢?

“要學會市場調查,創業想法不能天馬行空,市場需要什麼,我們就應該做什麼,瞭解市場,要從調查做起。”王呈斌表示,大學生的創業專案,還應該結合自身專業,“理工科學生,做一些能產業化的專案;文學藝術類學生,就往文化產業方向走,結合專業,發展出創意,創業才能持久。”

張俊亮則表示,大學生創業者要摒棄“生存型”創業,尋找“機會型”創業,“創業前要積累一些行業的知識和經驗,瞭解客戶資源渠道,企業經營模式等。”她認為,在條件機遇不成熟時,不妨去相關企業工作一段時間,在資金、人脈符合條件的'基礎上創業,才是上策。

台州學院創業指導老師葉才華認為,大學生在與網際網路相關方面,有著優勢,“他們無師自通,瞭解網際網路的規律以及內在屬性”。當下,網際網路已經成為公司運營的一大環節,善於從網際網路找營銷突破口,是“菜鳥”大學生與“老江湖”競爭的籌碼。

無論成與敗,對能力都是一種提升

台州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創業園裡,進駐了不少在校學生的創業團隊。

這些專案較為“草根”,例如小飾品店、小餐飲店、貼膜店等。“都是學生們的‘小打小鬧’。”台州職業技術學院創業園指導老師李吟說,一個專案的“存活”時間並不持久,創業園裡的學生面孔亦如走馬燈般變換。

不過,李吟卻十分鼓勵這樣的“小打小鬧”。在她看來,無論創業成與敗,這番經歷對學生能力提升極具幫助。

李吟給記者講述了一個案例。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王大立,已畢業四年。剛畢業時,他與兩名本科生合夥打造了名為“嗨校網”的網路社群平臺,被投資圈人士所關注。後來因種種原因,“嗨校網”關閉,兩位合夥人以這份創業資歷,在杭州找到了傳媒行業年薪十幾萬元的工作。王大立本人則到溫嶺繼續創業,他與一位投資人合夥經營一家線上購物平臺,專門出售插座,最終因利潤未達到預期,專案再次關停。

兩次創業失敗,並未給王大立帶來打擊,反倒給他提供了高薪的工作機會。“杭州阿里巴巴團隊與溫州一家童裝品牌公司,向他伸出橄欖枝,給出的年薪均超過2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