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土地使用稅採用稅率

才智咖 人氣:1.78W

城鎮土地使用稅採用的稅率形式是是什麼呢?大家知道嗎?下面來看看!

城鎮土地使用稅採用稅率

城鎮土地使用稅採用有幅度的差別稅額

城鎮土地使用稅管理指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為規範和加強城鎮土地使用稅徵收管理工作,提高稅收管理科學化水平,推進徵管資訊化與現代化深度融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以下簡稱稅收徵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以下簡稱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以及《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釋出〈稅收減免管理辦法〉的公告》(2015年第43號)等相關規定,制定本指引。

第二條 本指引適用於城鎮土地使用稅管理中涉及的納稅申報管理、減免稅管理、第三方涉稅資訊管理、稅源管理、稅收風險管理等事項。其他管理事項按照相關規定執行。

第三條 地方稅務機關應當根據本指引,引導納稅人按規定進行納稅申報,規範減免稅核准和備案工作,強化風險防控。應當創新資訊採集機制,深化資訊應用,通過大資料分析與應用,形成資料採集標準化、第三方資料利用智慧化、稅源管理明細化和動態化的工作模式,逐步實現城鎮土地使用稅科學管理。

第四條 城鎮土地使用稅管理遵循以下原則:

(一)法治原則。按照法定許可權與程式,嚴格執行稅法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維護稅法權威性和嚴肅性,保護納稅人合法權益。

(二)效率原則。在遵循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簡化辦稅流程,減輕納稅人和基層稅務人員的負擔。

(三)規範原則。通過規範管理、規範操作,促進城鎮土地使用稅管理的統一性,以及城鎮土地使用稅管理與其他稅種管理的協同性。

第五條 地方稅務機關要深入開展以地控稅、以稅節地工作,創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綜合治理能力,構建稅務、國土聯動的部門間合作長效機制,拓展資料共享範圍,實現涉稅資訊的互聯互通、邏輯關聯和自動比對,深化資料分析和應用,將大資料優勢轉化為管理優勢,防範稅收流失,降低徵收成本,提高徵管效率,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

第二章 納稅申報管理

第六條 地方稅務機關要加強對納稅申報的管理,做好納稅服務,引導納稅人及時、準確地進行城鎮土地使用稅納稅申報。

城鎮土地使用稅納稅申報表格由《城鎮土地使用稅納稅申報表》(以下簡稱納稅申報表)、《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免稅明細申報表》(以下簡稱減免稅表)和《城鎮土地使用稅稅源明細表》(以下簡稱稅源明細表)組成。納稅人填報稅源明細表後,稅收徵管資訊系統自動生成納稅申報表和減免稅表,經納稅人確認並按規定進行電子簽名或手寫簽字後完成申報。

第七條 納稅申報管理的總體要求是:

明細管理。要求納稅人逐一申報全部土地的稅源明細資訊;地理位置、土地證號、宗地號、土地等級、土地用途等不相同的土地,分別進行土地稅源明細申報;稅源明細資訊發生變化的,進行變更申報。

動態管理。根據納稅人申報,在稅收徵管資訊系統中連續、完整地記錄土地稅源明細資訊的變更情況,即記錄每一土地稅源發生的每一次涉稅資訊變更,以及由此引起的應納稅額的變化,實現稅源資訊變化的全過程記錄、可追溯和動態管理。

自動關聯。建立納稅申報表、減免稅表、稅源明細表的自動關聯關係,當納稅人稅源明細申報的資訊發生變更時,納稅申報表、減免稅表的相關資訊一併變更。

房地關聯。土地稅源資訊要與該土地上的房產明細申報資訊相關聯,房產、土地稅源要依照“地-樓-房”一體化方式管理。

第八條 有條件的地區,地方稅務機關應當通過積極推行網路申報,鼓勵納稅人使用網路申報系統進行申報,減輕納稅人和基層稅務機關的負擔;通過電子地圖顯示土地等級和稅額標準,方便納稅人查詢和填報。

第九條 地方稅務機關應當要求納稅人在首次進行城鎮土地使用稅納稅申報時,逐一申報全部土地的稅源明細資訊。

稅源明細申報的輔導和準備工作可以安排在納稅申報期前進行。

第十條 納稅人首次申報之後,土地及相關資訊未發生變化的,再續申報時僅要求納稅人對稅收徵管資訊系統自動生成的納稅申報表和減免稅表進行確認,並電子簽名或手寫簽字。

第十一條 納稅人的土地及相關資訊發生變化的,應要求納稅人進行稅源明細資訊變更申報。變更申報的情形包括:

(一)土地使用權屬發生轉移或變更的,如出售、分割、贈與、繼承等;

(二)減免稅資訊發生變化的;

(三)土地納稅等級或稅額標準發生變化的;

(四)土地面積、用途、坐落地址等基礎資訊發生變化的;

(五)其他導致稅源資訊變化的情形。

第十二條 納稅人進行稅源明細資訊變更申報後,稅收徵管資訊系統生成新的稅源明細記錄,標註變更時間,並保留歷史記錄。新的稅源明細記錄應當經納稅人核對,確認無誤後,進行電子簽名或手寫簽字後生效。

稅收徵管資訊系統根據變更後的稅源明細資訊,自動生成納稅申報表和減免稅表,經納稅人電子簽名或手寫簽字確認後完成申報。

第十三條 納稅人城鎮土地使用稅納稅義務終止的,主管稅務機關應當對納稅人提交的稅源明細變更資訊進行核對,確認納稅人足額納稅後,在稅收徵管資訊系統內對有關稅源明細資訊進行標記,同時保留歷史記錄。

第三章 減免稅管理

第一節 核准類減免稅管理

第十四條 核准類減免稅是指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由稅務機關核准的減免稅專案。城鎮土地使用稅困難減免稅是核准類減免稅專案。地方稅務機關應加強對城鎮土地使用稅困難減免稅核准的管理工作。

第十五條 城鎮土地使用稅困難減免稅按年核准。因自然災害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遭受重大損失導致納稅確有困難的,地方稅務機關應當在困難情形發生後,於規定期限內受理納稅人提出的減免稅申請。其他納稅確有困難的,應當於年度終了後規定期限內,受理納稅人提出的減免稅申請。

第十六條 核准減免稅時,地方稅務機關應當稽核以下資料:

(一)減免稅申請報告(列明納稅人基本情況、申請減免稅的理由、依據、範圍、期限、數量、金額等);

(二)土地權屬證書或其他證明納稅人使用土地的檔案的原件及影印件;

(三)證明納稅人納稅困難的相關資料;

(四)其他減免稅相關資料。

第十七條 申請困難減免稅的情形、辦理流程、時限及其他事項由省地方稅務機關確定。各省地方稅務機關要根據納稅困難型別、減免稅金額大小及本地區管理實際,按照減負提效、放管結合的原則,合理確定省、市、縣地方稅務機關的核準許可權,做到核准程式嚴格規範、納稅人辦理方便。

第十八條 對納稅人提出的城鎮土地使用稅困難減免稅申請,應當根據以下情況分別作出處理:

(一)申請的減免稅資料存在錯誤的,應當告知納稅人並允許其更正;

(二)申請的減免稅資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應當場一次性書面告知納稅人;

(三)申請的減免稅資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或者納稅人按照稅務機關的要求補正全部減免稅資料的,應當受理納稅人的申請。

受理減免稅申請,應當出具加蓋本機關印章和註明日期的書面憑證。

第十九條 受理納稅人提出的城鎮土地使用稅困難減免稅申請的,應當對納稅人提供的申請資料與法定減免稅條件的相關性進行核查,根據需要,可以進行實地核查。

納稅人的減免稅申請符合規定條件、標準的,應當在規定期限內作出准予減免稅的書面決定。依法不予減免稅的,應當說明理由,並告知納稅人享有依法申請行政複議以及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

第二十條 城鎮土地使用稅困難減免稅實行減免稅事項分級管理,依據省地方稅務機關確定的困難減免稅許可權,對納稅人提交的減免稅申請按照減免稅面積、減免稅金額等進行區分,採用案頭核實、稅務約談、實地核查、集體審議等方式核准。

第二十一條 需要對納稅人減免稅申請的有關情況進行實地核查的,應當指派2名以上工作人員按照規定程式進行核查,並形成核查情況記錄存檔備查。

第二節 備案類減免稅管理

第二十二條 備案類減免稅是指不需要稅務機關核准的減免稅專案。

第二十三條 納稅人享受城鎮土地使用稅備案類減免稅的,地方稅務機關可以要求納稅人在納稅申報的同時提交減免稅備案資料。

納稅人在符合減免稅資格條件期間,已備案的減免稅所涉及的有關情況未發生變化的,減免稅資料可以一次性報備,無需要求納稅人在減免稅期間再次報備。

第二十四條 城鎮土地使用稅備案減免稅資料應當包括:

(一)納稅人減免稅備案登記表;

(二)土地權屬證書或其他證明納稅人使用土地的檔案的原件及影印件;

(三)證明納稅人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免的相關證明(認定)資料;

(四)減免稅依據的相關法律、法規規定要求報送的資料。

第二十五條 對納稅人提請的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免稅備案,應當根據以下情況分別作出處理:

(一)備案的減免稅資料存在錯誤的,應當告知納稅人並允許其更正;

(二)備案的.減免稅資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應當場一次性書面告知納稅人;

(三)備案的減免稅資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或者納稅人按照稅務機關的要求補正全部減免稅資料的,應當受理納稅人的備案。

地方稅務機關對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免稅備案資料進行收集、錄入,受理減免稅備案後,應當出具加蓋本機關印章和註明日期的書面憑證。

第三節 減免稅的監督管理

第二十六條 地方稅務機關應當及時開展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免稅的後續管理工作,明確各相關部門、崗位的減免稅管理職責和許可權,對納稅人減免稅政策適用的準確性進行稽核。對納稅人申報的核準類減免稅與稅務機關核准文書內容不一致的、申報的備案類減免稅政策適用錯誤的,應當告知納稅人及時進行變更申報及備案。對不應當享受減免稅的,追繳已享受的減免稅稅款,並依照稅收徵管法及其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處理。

第二十七條 地方稅務機關要按照核准類減免稅和備案類減免稅分別設立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免稅管理臺賬。

第二十八條 地方稅務機關應當每年定期對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免稅核准和備案工作情況進行跟蹤與反饋,完善減免稅工作機制。

第二十九條 地方稅務機關要按照檔案管理相關規定將納稅人報送的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免稅資料進行歸檔儲存。上級地方稅務機關應當定期對下級地方稅務機關案卷資料的完整性、合法性進行評查。

第三十條 省市兩級地方稅務機關應當建立健全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免稅管理工作的監督制度,加強對下級地方稅務機關減免稅管理工作的監督檢查,定期對減免稅事項進行檢查或抽查,可以按區域、金額等確定檢查物件或抽查比例。

第四章 第三方涉稅資訊管理

第三十一條 按照深化以地控稅、以稅節地工作要求,地方稅務機關應當與國土資源等部門構建長效合作機制,實現資訊互聯互通,建立健全第三方涉稅資訊庫。

第三十二條 第三方涉稅資訊主要包括土地地籍資訊、國有土地出讓(劃撥)資訊、國有土地轉讓資訊、集體土地流轉和租賃資訊、宗地空間資料以及正射影像圖等其他資料和圖件。

第三十三條 地籍資訊包括宗地編號、土地坐落、四至、權屬性質、使用權型別、權利人名稱、權利人證件型別、權利人證件編號、土地面積、土地用途等文字資訊,也包括宗地空間資料以及正射影像圖等其他資料和圖件。

第三十四條 國有土地出讓(劃撥)資訊主要包括受讓方名稱、受讓方證件型別、受讓方證件號碼、宗地編號、土地坐落、土地面積、土地用途、出讓年限、容積率、規劃建築面積、成交單價、成交總價、約定交付日期、合同日期、批准日期、批准文號等。

第三十五條 國有土地轉讓資訊主要包括轉讓方名稱、轉讓方證件型別、轉讓方證件號碼、受讓方名稱、受讓方證件型別、受讓方證件號碼、土地坐落、土地用途、宗地編號、轉讓金額、轉讓面積、合同日期、原土地證號等。

第三十六條 集體土地流轉和租賃資訊主要包括出租方名稱、出租方證件型別、出租方證件號碼,承租方名稱、承租方證件型別、承租方證件號碼,土地坐落、土地用途、土地面積、合同日期、租賃起止日期、宗地編號、集體土地所有權證號等。

第三十七條 地方稅務機關根據資料應用需求和管理現狀,與國土資源等部門協商確定資料交換和共享的內容和頻率。存量資料整理後一次性交換和共享,後續變更或新增的資料定期交換和共享。原則上資料交換和共享頻率每年不少於一次。

第三十八條 在確保資訊保安的前提下,地方稅務機關可以採取多種方式便利資料交換和共享。根據本地區資訊化的條件,具體可採用網路專線直連、政府資訊平臺交換和移動儲存介質傳輸等多種方式。

第三十九條 地方稅務機關要建立健全資訊保密制度,與國土資源等部門簽訂保密協議,確保資訊保安。對於部門間傳遞共享的資訊,除辦理涉稅事項外,嚴禁用於其他目的。

第四十條 地方稅務機關根據國土資源等部門提供的土地涉稅資訊,按照資料標準化的要求,對土地涉稅資訊進行科學分類和集中儲存,建立健全第三方涉稅資訊庫。

第五章 稅源管理

第四十一條 地方稅務機關要根據城鎮土地使用稅稅源明細申報資訊建立稅源歷史記錄完整、申報資訊明細清晰、動態管理的城鎮土地使用稅明細稅源庫。

第四十二條 地方稅務機關應當對納稅人辦理納稅申報所提供的資料是否齊全、是否符合法定形式等進行核查。有條件的地區應當將紙質資料轉化為與納稅人及稅源明細資訊關聯的電子檔案。

對於納稅人首次申報或土地資訊發生變更時,主要核實以下內容:

(一)納稅人土地權屬資料,包括宗地號、權利人名稱、土地面積、土地用途、土地坐落、取得土地時間等。

(二)納稅人土地出讓、轉讓資料,包括宗地號、受讓人、土地面積、土地用途、土地坐落、土地受讓價格、土地交付時間等。

(三)納稅人享受稅收優惠的證明資料是否齊備,減免稅專案、減免面積、減免稅額、減免稅起止時間等是否填報完整。

(四)城鎮土地使用稅適用土地等級和稅額標準是否準確。

第四十三條 地方稅務機關要充分利用國土資源等部門提供的土地涉稅資訊,與城鎮土地使用稅徵管資訊、稅源明細申報資訊等進行關聯、比對和核查,查詢徵管的風險點,提高應用第三方涉稅資訊進行稅源監控的能力。

第四十四條 地方稅務機關要對第三方涉稅資訊庫與城鎮土地使用稅明細稅源庫的資訊進行比對。可以利用企業名稱、宗地編號、土地坐落、證件號碼、組織機構程式碼或統一社會信用程式碼等關聯欄位,將第三方涉稅資訊與稅源明細資訊進行關聯比對,並根據關聯結果標記為已關聯土地和未關聯土地。

第四十五條 對已關聯土地,地方稅務機關要將第三方涉稅資訊與稅源明細資訊中主要資料項進行一致性比對,並根據比對結果分為已匹配土地和未匹配土地。

第四十六條 地方稅務機關要對所有已關聯土地(包括已匹配土地和未匹配土地)和未關聯土地的資訊進行分類整理,有序開展稅源核查。

第四十七條 地方稅務機關在稅源核查中發現第三方涉稅資訊與納稅申報提供的土地權屬證明資料不符的,應當通知納稅人進行確認。

第四十八條 對稅源核查環節形成的有爭議待處理土地和無法與納稅人取得聯絡的待核查土地,核查人員可以到土地現場進行實地核查。納稅人對應稅土地面積有爭議的,地方稅務機關可以委託國土資源等部門進行核實或組織有資質的測繪部門進行實地測繪。

第四十九條 地方稅務機關要積極推動實現涉稅資訊的自動交換、自動匹配、自動推送,按照還責於納稅人原則,將納稅人自主確認與稅務人員事後核查有機結合,實現土地稅源資訊的動態化管理。

第五十條 地方稅務機關要強化資訊技術在以地控稅、以稅節地工作中的應用,逐步建立基於地理資訊系統的稅源資訊庫,實現第三方涉稅資訊與明細申報資訊的綜合應用與分析。稅收徵管資訊系統應當預留與國土資源部門資料介面,並考慮進行有效聯接。

第六章 稅收風險管理

第五十一條 地方稅務機關應當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加強稅收風險管理工作的意見》(稅總髮[2014]105號)和《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做好財產行為稅風險管理工作的通知》(稅總髮[2015]58號)的規定,準確把握城鎮土地使用稅的特點及徵管風險規律,夯實風險管理基礎,加強城鎮土地使用稅的風險管理。

第五十二條 充分利用城鎮土地使用稅稅源明細資訊、其他稅種徵管資訊、第三方涉稅資訊等的關聯關係,深度挖掘稅收徵管已有資料以及從其他相關部門獲取的資料,科學設計城鎮土地使用稅風險管理指標,合理構建風險管理模型,對城鎮土地使用稅的納稅申報、減稅免稅、稅源管理等事項進行風險評估,形成良性互動、持續改進的管理閉環。

第五十三條 通過開展以下分析與核查,實施城鎮土地使用稅的風險管理:

(一)不同納稅期申報繳納稅額差異分析。將納稅人本期申報繳納的城鎮土地使用稅金額與上期繳納金額進行比較,核查納稅人是否存在轉出土地或少繳稅款的情形。

(二)權屬登記面積與申報面積差異分析。將第三方涉稅資訊中的納稅人土地權屬登記面積與稅源明細申報的土地面積進行比較,核查納稅人是否存在少申報土地面積的情況。

(三)土地面積增減變化趨勢分析。將納稅人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的《資產折舊、攤銷情況及納稅調整明細表》中無形資產—土地使用權的同比增減情況,與稅源明細申報中的土地總面積同比增減情況進行比較。對二者變動趨勢不一致的,核查納稅人是否存在未如實申報土地面積的情況。

(四)新增土地納稅情況分析。將稅收徵管資訊系統中納稅人申報繳納的契稅資訊,與稅源明細申報資訊進行比較,核查納稅人是否存在新增土地但未如實申報的情況;將第三方涉稅資訊中的納稅人受讓土地資訊,與稅源明細申報資訊中的土地面積比較,核查納稅人是否存在新增土地但未如實申報的情況。

(五)關聯稅種納稅資訊分析。將稅收徵管資訊系統中納稅人申報繳納的房產稅資訊與城鎮土地使用稅資訊進行比對,核查納稅人是否存在申報繳納了房產稅而未申報繳納城鎮土地使用稅的情況。

(六)減免稅資格和期限核查。核查納稅人是否符合減免稅資格,是否存在隱瞞有關情況或者提供虛假資料等手段騙取減免稅的情況;核查納稅人享受城鎮土地使用稅困難減免稅的條件是否發生變化,發生變化的,根據變化情況重新核准;減免稅有規定減免期限的,核查納稅人是否有到期繼續享受減免稅的情況。

(七)應稅面積和免稅面積核查。在劃分城鎮土地使用稅應稅和免稅面積、應稅單位和免稅單位的實際使用面積時,核查納稅人是否存在多申報免稅面積或少申報應稅面積的情況。

(八)申報的初次取得土地時間與土地登記日期比對核查。將第三方涉稅資訊中的土地登記日期,與納稅人稅源明細申報資訊中的初次取得土地日期進行比較,核查納稅人是否存在申報初次取得土地日期晚於土地登記日期的情況。

(九)申報的初次取得土地時間與土地出讓合同中的約定交付土地日期比對核查。將土地出讓合同約定的土地使用權交付日期,與納稅人稅源明細申報資訊中的初次取得日期進行比較,核查納稅人是否存在申報初次取得土地日期晚於土地使用權交付日期的情況。土地出讓合同未約定交付土地時間的,與合同簽訂日期進行比較,核查納稅人是否存在申報初次取得土地日期晚於合同簽訂日期的情況。

第七章 附則

第五十四條 本指引由國家稅務總局負責解釋和修訂。

第五十五條 本指引自發布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