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何自己去創業呢

才智咖 人氣:5.17K

創業是一個人發現了一個商機並加以實際行動轉化為具體的社會形態,獲得利益,實現價值。

我們如何自己去創業呢

科爾(Cole)(1965)提出,把創業定義為:發起、維持和發展以利潤為導向的企業的有目的性的行為。

日前,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但是,記者採訪中發現,大學生創業之路異常艱難,除了大學生創業者本身條件的限制之外,更多的是因為缺乏一個整飭有序的創業環境。大學生創業成為當前就業“熱”中的“冷”選擇。少數人的成功和多數人的失敗表明,大學生創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大學生自主創業大學生創業環境亟待關注趙明晨,一個23歲的青年,當他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各大媒體上時,他的身份還只是個大學生,他現在的身份是“八零年代”主題餐廳的總經理。2004年6月26日,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對一家校園餐廳的經營權進行公開招標,即將畢業的該校學生趙明晨和他的7名同窗一起聯合參加競標,在和另外兩名來自校外的個體經營者的角逐中,憑藉文化理念的優勢,趙明晨最終奪得了餐廳的經營權。他的創業舉動,在當時和他一同走出校門的280萬大學畢業生中,成為大學生自主創業的一大亮點。

去年9月20日開始試營業,10月26日餐廳正式開張,趙明晨說:“如果對這段歷程有一個形容詞的話就應該用艱難,如果在這個形容詞前面再加一個形容詞,那就是異常艱難。” 選擇意味著承擔責任 對於選擇自主創業,趙明晨認為,直接就業比較被動,基本上聽命於人,而且做出的很多東西可能並不是你最原始的想法,而創業會把你自己心裡的東西直接表達,因為那個時候沒有人左右你的思想,是你自己抓住最好的機會來表達自己。 大學生創業網 據瞭解,從新聞傳播系畢業的趙明晨曾經以出色的廣告創意在一家廣告公司找到了一份月薪6000元的工作,但他卻選擇了自主經營餐廳。

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新聞傳播系的鄭偉老師對記者說:“那家餐廳之前是一個烤鴨店,由外面的人承包,後來不想做了,我們學校的學生經常到那裡吃飯,對餐廳挺有感情的.,希望能夠繼續把餐廳做下去,得知這個訊息,趙明晨站了出來。他平常比較有經濟頭腦,願意做一些經商方面的嘗試,對公共關係和廣告方面的課程特別感興趣。” 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副院長唐小恆參與了“八零年代”餐廳的招標工作,他提出,創業和就業不是同一層面的問題,雖然它屬於就業,但是比就業更深入,創業實際上承擔著一份社會責任,要探索如何在解決就業的同時自己發展好的問題。

“解決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問題必然要經過一個艱難的階段,我們也在嘗試,社會上也有各種各樣的議論,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校內餐廳還是應該找有經驗的人來做。我們從長遠的角度看,一部分學生可能在走上工作崗位兩三年之後考慮創業,一部分人可能一畢業就想開始創業,這部分人的比例雖然很小,但這畢竟是社會發展的一種正常需求。支援少數人敢於出來‘吃螃蟹’,承擔一部分社會責任,不管最後的結果如何,對於學生一生都是一種難得的經歷,只要他有勇氣去面對。所以,只要基本條件具備,適當提供機會支援學生去創業,這也是學校育人職能的體現。”唐小恆對記者說。

優惠政策難以體現 “跑辦各種手續是最麻煩的,各個部門都知道一些國家對於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但是由於沒有具體實施的方案可以參考,所以後來基本都是按照正規的程式辦理的。”鄭偉很感慨地說,“最困難的是到衛生局辦衛生許可證,要經過嚴格的稽核,裝修好之後請衛生局的人來看,有不合格的就要重新做,大概經過了兩個多月才辦下來。再加上工商、稅務等方面,三個多月才基本辦完這些手續。” 在接受某媒體採訪時,趙明晨無奈地說,像我們本身專業不對口,好多東西就不瞭解,可能有很多冤枉路。辦執照的流程我們當初認為會比較複雜,但是沒有預料到像我們真正辦理時那麼複雜,拖的時間相當的長。我們辦理各項證照的過程中,直到今天也沒有感受到一項是針對大學生。 國家出臺了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而現實中卻沒有感受到,鏡頭前的趙明晨,不經意間流露出一點點抱怨,但他隨即堅定地表示,他已經學會了一份正視現實的坦然心態。 記者從一些渠道瞭解到,在扶持大學生創業方面,政府確實提出了一些扶持政策,但是其中有些政策很難操作,有些在執行過程中變了樣,尤其是在經營領域、融資渠道和稅收優惠等關係到大學生創業的關鍵問題上,創業的大學生們並沒有享受到真正的扶持。

據有關媒體調查顯示,大學生創辦的企業中超過九成是*民間借貸起家的,65.3%的創業者認為在創業資金短缺時向銀行貸款有困難,有些機構專門為下崗失業人員創業設立了小額創業貸款,手續簡便,門檻低,但專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小額貸款的機構基本沒有。 一位2001年畢業創辦公司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學生告訴記者,國家的政策對大學生創業肯定有促進作用,但其中有關為學生創業公司提供創業小額貸款和擔保的內容意義不大,因為銀行不願意貸款給學生創業的公司這樣規模孝風險大、還貸能力弱的企業。

系統的創業教育有待加強 不少大學生在接受調查時表示,創業最艱難的還不是資金,知識、技能和資訊的缺乏才是創業的最大困難,他們希望學校能系統地開一些創業課,讓大學生們在學好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積極參與各種社會實踐,獲取市場資訊,擴大自己的社交圈。 在學校裡進行創業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創業培訓只是在學生的心中播下創業的種子,如果在校園裡學生就能受到這方面的教育,並引導大學生把創業作為今後就業的一種途徑,儘早做好準備,將更有利於大學生今後的創業。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些大學老師認為,畢業生自己去創業,一般是因為找不到工作。某重點大學就業指導中心的負責人說:“我們學校的畢業生供不應求,沒有必要去創業,學校對創業的態度是既不鼓勵,也不反對,適當引導吧。”據瞭解,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有相關自主創業的講座和活動,但沒有開設自主創業方面的課程。

唐小恆表示,在一些條件比較成熟的學校開設大學生創業方面的課程,教會大學生熟悉取得經營資格的程式和籌措資金的渠道,瞭解經營方面的經驗和原則,防止違規操作。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教育方式,使得高等教育能夠與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學生通過學習,有了基礎的認識,會逐漸思考這些問題,促成了一些有風險意識、願意承擔重任的學生比較早地接觸這些方面,引導他們少走彎路,否則一些沒必要的挫折會扼殺學生的積極性。 看來,高校在重視就業指導的同時,也要注意創業教育,除了舉辦階段性、區域性性的創業大賽,還要想方設法匯入創業教育。單憑少數學生自我培養意識,自我實踐鍛鍊,難以使大學生自主創業形成規模,形成氣候,有時也缺乏科學的指導。在印度,高校十分注重培訓學生自我創業的意識和企業家精神,其教育內容涉及企業方方面面,如產品設計技術、質量管理、銷售、資金籌措、人際關係、商業法規及政府的有關法律章程等。這些做法值得我們借鑑,以系統培養大部分學生具備自主創業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TAGS: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