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之過急困擾在校大學生創業

才智咖 人氣:2.8W

“半個月過去了,我們只接到兩筆家政業務。”近日,西南政法大學楊倩同學無奈地對記者說,她們雖然在微博、論壇等都發了帖子為“對面家政”做廣告,在校園各個宣傳欄張貼宣傳單,也通過印發名片向學生推銷業務,但還是沒有訂單。楊倩們的遭遇或許正是當今大學生創業的一個縮影。

操之過急困擾在校大學生創業

近年來,“就業難”的社會訊號不斷衝擊著大學生的緊張神經,越來越多大學生希望通過自主創業實現自我人生價值,許多學生在校期間就開始大膽嘗試。同時校方為積極引導學生樹立創業意識、鍛鍊創新思維,每年也會相應舉辦各種形式創新創業大賽,記者發現進入4月以來,重慶、南京、杭州等各高校形式多樣的創業技能比拼如火如荼地展開,懷揣創業夢想的大學生也都開始進入緊急備戰狀態。

連日來,記者在重慶多所高校走訪後發現,雖然在校大學生的創業熱情很高,但真正取得成功的寥寥無幾。在校大學生該不該自主創業?“魚”與“熊掌”到底該如何選擇?

多數校園創業短期嘗試,不了了之

“做家政,專為同學掃寢室”,近日,西南政法大學的羅海玲、尹莉和楊倩組成創業團隊,建立“對面家政”,然而,校園家政的市場前景很不樂觀。

記者瞭解到,這已經是她們第二次嘗試創業,此前她們還組建過家教團隊,但因為沒有客源只能被迫解散。羅海玲告訴記者,她們的創業初衷很簡單,主要是想積累社會經驗,組建“對面家政”團隊的點子也是在寢室夜聊中產生的,未來能堅持多久她們也說不準。

據西南政法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王朝彬介紹,每年學校都會有很多學生嘗試自主創業,如西政學生經營的咖啡館、學生燒烤店、校園報刊亭、飾品店、寢室服裝店等不勝列舉,但目前除有一間咖啡館比較成型、註冊成公司以外,絕大多數也都是短期嘗試,最後不了了之。

的確,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校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案例鳳毛麟角,絕大部分大學生的創業實踐均在重重困難中難以為繼。

蔡瑞是重慶大學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的大四學生,雖然年僅25歲,但已是一家專業游泳池管理公司老闆,年收入可達百萬。蔡瑞告訴記者,由於自己家裡的經濟條件不是很好,為了供自己完成學業,父母過得很艱辛,因此從國中開始每逢假期他就會在外打工賺取生活費。

賣過手機卡、做過微博代理、開過宿舍列印店、承包過校園小旅館,蔡瑞在各種社會實踐和經商嘗試中打磨毅力、積累經驗、建立人脈。到了大一暑假,他找到一份在小區游泳池做救生員和游泳教練的兼職,也正是因為涉足這一行業,讓他發現創業的重大商機。

蔡瑞說,一直以來他對成功的慾望都很強烈,但也從不打無準備之仗。大學生思維活躍,有好的想法好的創意就要大膽嘗試,但前提是要對自己有一個明確的發展定位與目標,創業不能以荒廢學業為代價,他的創業實踐與自身專業相關,也正是因為專業優勢讓他有了今天的成績。

“對於在校大學生,大一大二的時候更多的應以學習為主。”蔡瑞認為,現在雖然很多學生都有創業的激情,但是不能盲目開始。創業者首先要對自身能力有一個綜合考量,要對創業專案有一個長遠的規劃藍圖,最重要是要有接受失敗的心理準備。

西南政法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王朝彬老師認為,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創業教育已經逐漸成為高校學生的必修科目,學校鼓勵創業、提供創業實踐場地,其實更多的是倡導大學生畢業以後的創業嘗試,很多學生在沒有任何積澱的情況下對創業的認識不清晰,對自己的發展也缺乏長遠規劃,因此在校期間學生還應該以增強自我知識底蘊、提高綜合實踐能力為中心,為進入社會後順利完成從學生到職業人的角色轉換打好基礎。

經驗缺乏是最大瓶頸

“其實在校大學生自主創業很難堅持下來”,共青團重慶大學委員會書記陳科告訴記者,社會經驗不足是在校大學生創業最大瓶頸,雖然掌握一定理論基礎、知識儲備豐富,但普遍缺乏理財、營銷、溝通、管理等方面的實際操作能力,真正到自己掌控全域性時就顯得手忙腳亂、難以應對,最終因為無法堅持而以失敗告終。陳科認為,選項失誤、資金不足、缺乏創新意識、心理素質較差等也是造成大學生創業失敗的重要原因。

為了培養大學生自主創業熱情,提高學生創業意識,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全國各大高校均通過開展創業大賽、建立創業基地、舉辦創業交流會等多種形式為學生提供創業實踐平臺。

陳科表示,“開展多種多樣創業活動的目標並不是希望把每一個學生都培養成公司老闆和企業家”。陳科說,無論是創業還是就業,學生動手動腦的綜合能力都是其走向成功的'關鍵,此外對於一些有創業願望和具備現實條件的學生,校方也有責任和義務給予充分的指導和幫助。

“目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很多學生對就業前景充滿畏懼,我們的創業實踐活動更多的是想向學生傳遞一種‘企業家’精神”,陳科表示,當然對於一些就業前景不樂觀的學科,我們鼓勵有夢想的學生大膽嘗試。

據陳科介紹,雖然想創業的學生很多,但真正能夠起步的人很少。國家目前針對大學生給予了很多政策上的扶持,包括提供無息貸款等鼓勵大學生開展創業實踐,但是大學生創業熱情並沒有那麼高漲。“畢竟不是所有學生都適合創業,學生還是以學業為主。”陳科說。

學生創業不能急於一時

“大學生有激情、有創意,用別人玩的時間做有益的創業嘗試未嘗不可,即使失敗也是一份收穫。”重慶大學大四畢業生段雄輝說。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持相同觀點,在記者採訪中,不少人對在校大學生創業仍然持保守態度,認為大學生創業不要操之過急。

重慶大學社會與公共管理學教授周慶行認為,長久以來我們的大學課程設定對職業規劃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創業教育又剛剛開始起步,國家對於大學生創業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政府引導作用發揮尚不明顯,所以儘管現在國家對於大學生自主創業給予很多政策上的傾斜,大學生創業仍應該謹慎。

周教授表示,絕大多數在校學生專業基礎不紮實、接觸社會面窄、創業思路不清晰、抗打壓能力較差、無法克服攀比心理,創業穩定性差成功率低,一旦經歷失敗就很難重拾信心,這會對社會發展和穩定造成極為不利的負面影響。

西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付寧教授也向記者表達了他的擔憂。“高壓社會環境讓大學生心浮氣躁,把學生留在課堂已經很難,不應該讓大學生把注意力過早放在創業上去”,付教授說,社會上的價值導向已經出現問題,對於金錢與物質的急功近利會讓學生捨本逐末,荒廢學業。

“人生有四十年的職業生涯,對於絕大多數學生而言,創業不必急於一時。”付教授認為,如果一進入大學就強調創業,學生還會有精力和時間去學習知識嗎?人在每個階段都有一個固定的成長目標,大學生在校期間更應該做的是腳踏實地、夯實基礎,努力儲備知識與技能,在多種實踐中積蓄力量。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家長對於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態度更顯保守。“學生時代最主要的任務是學習,在校期間最好不要考慮立業問題”,重慶學生家長謝大仕認為,孩子有創業夢想,家長理應支援,但創業是一件極其複雜而有風險的事情,學生首要的任務是把學業做好。

“就我個人十幾年從業經驗而言,我不太建議大學生過早創業”,重慶客雲集移動雲營銷平臺創始人、CEO陳治剛說,通過接觸我對在校大學生的感受是,由於閱歷有限,他們對市場、業務、產品、服務需求的判斷缺乏縱深度。現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如果無法找到所生存行業內部的價值縫隙所在,其實就意味著必然失敗。當然對於一些有經濟積累、有志同道合創業夥伴的學生還是可以大膽嘗試創業。

“坦白說,相比自主創業我更贊同大學生參加多種社會實踐,比如通過模擬創業大賽、到創業型公司實習、做企業短期外包專案等都是鍛鍊大學生商業運作能力的極好途徑”他表示,當代大學生不能只追求分數上的優秀,在校期間應該在兼顧學業的同時尋找個人興趣所在,不斷拓展知識面的廣度與寬度,增強使用工具能力,同時把專業與實踐結合起來,努力讓自己成為符合社會需求的複合型人才。無論是就業還是創業大學生都應努力成為一個有準備的人。“陳治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