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一家創業公司是否值得投資

才智咖 人氣:1.73W

如果你只是作為一個普通員工加入一家創業公司,那麼你考慮的問題和加入任何一家公司差不多,就是“錢給得如何” “職務是什麼” “工作時間是什麼,經常加班嗎” “公司離我家遠不遠” “公司品牌如何” “直接上司好不好” “我是否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唯一一個要多考慮的問題就是,“這個公司成長速度如何”。因為加入創業公司的最大紅利就是增長速度,就像臉譜網的COO Sheryl Sandberg說的 “Find a rocket ship。”

如何判斷一家創業公司是否值得投資

如果你是以合夥人或者總監級別的身份加入一家創業公司,你要考慮的事情就多了很多。我相信你手上一定有好幾個創業公司可以選擇,那麼這時候一定要記住——選擇比能力更重要。

第一個問題,這事情能做大嗎?

好幾個投資人都和我說過,創業一定要做市場大的專案。一個創業專案失敗了,很多時候並不是因為團隊不優秀,也不是你們不夠努力,只是這個事情的市場本身就很小,你怎麼都不可能做大。

如果你是第一次創業,做一個小而美的專案漲漲經驗值也蠻好的。不過一個小而美的專案到了後期有可能變成雞肋,它既沒有被市場證明不行迅速死掉,也沒有爆發性的增長,這種專案最悲劇。當你已經能以一個合夥人或者總監級別加入一個創業團隊的時候,我相信你已經工作了一些年數了,在自己的領域有了一些成績了,這時候你的時間機會成本是很高的。所以你自己一個厲害的人去做一件小事,不如和幾個厲害的人一起做成一件大事。要知道,臉譜網前100名工程師的收入比99%的創業者高。在中國,現在的情況是,人人都去創業。可是五個很厲害的人原本可以做成一個幾十億美元的公司,他們都自己去創了五個公司,結果都死了。

怎麼樣才算大事?就是順勢的專案。

每個創業者說起自己的專案都兩眼放光,都覺得自己這個點子超牛逼,五年之內一定上市。別隻聽他噴。要自己去判斷。

當時我在談好幾個創業專案,旅遊、電商、O2O、整形APP、智慧硬體。我都分析了一下:旅遊和教育是這兩年非常火的專案,是VC熱投也是媒體重點報道的專案;O2O也是大趨勢,不過順勢有一個重要的點是掐時機,不能做早了,市場還沒法接受,比如05年做手機閱讀APP,也不能做晚了,那就大紅海別扎進去了,比如11年12年的團購;那個電商專案已經在談D輪融資了,所有資料都特別好,而且也差不多就是兩年內能上市的節奏;整形雖然是比較有爭議性的事情,但也是最近幾年熱起來的專案,計程車和寫字樓裡的廣告特別多,客單高,重購頻率高,決策成本高、資訊嚴重不對稱使得一個第三方的平臺/APP有很大發展空間;智慧硬體這兩年也很火,我談的那個專案也拿到了B輪,但對於一個智慧硬體的市場有多大,我其實摸不準。

後來我又遇到了原麥山丘。因為之前一直在網際網路圈,我對傳統行業一無所知,剛開始和創始人Alan見時都不知道應該問什麼問題。

但一個專案是否有廣大市場是能從資料和分析來證實的。我簡單google下資料,麵包在中國整個大市場上每年有3000億的銷售額。再就是看看和競品的差異。目前市面上有的做得不錯的麵包品牌全都是日式甜麵糰,就是小、軟、高油高糖高熱量。要順勢,食品行業的勢就是健康。當時原麥山丘CEO和我說他們做的是軟歐包,麵包品類就不同,而且都是低油低糖低鹽,競品不可能從品類、發酵技術、烘焙技術和裝置上去做根本性的改變,所以它有競爭力。

後來我也問了幾個投資人朋友,他們又和我說道,麵包屬於餐飲行業,剛需加高頻。不會像網際網路有泡沫,因為是大眾消費品,幾乎不受經濟危機影響,也不會因為整頓四風而影響營業額。

結論就是,嗯,市場大。

第二個問題,我是否喜歡做這件事?

是否要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不同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不一樣。

比如雷軍就和陳歐說,要做一個市場足夠大的東西,而不是自己喜歡的東西。於是陳歐放棄了繼續做自己感興趣的遊戲相關的事情,和另外幾個爺們一起做化妝品。但在矽谷,每一個創業者都會神神叨叨的說自己創立這個專案是為了改變世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追求自己的人生意義云云。這也是文化差異,我發現中國創業者在創業時更多還是考慮這事是否能“成”。但對我來說,如果一件事我不是那麼喜歡,我很難長時間去做它。

在矽谷那些年,深受那些要用網際網路改變世界的人的思想,所以我剛回國的時候覺得,啊,創業當然是要做一個社交網站或者一個工具再不然就是一個APP咯。所以剛回國做的以及想做的都是這樣的事,而做得還很不接地氣很不靠譜。

後來有次和文心吃飯,他和我說,他以前創立部落格中國,當時做得很大,流量已經做到了Alex全球排名前幾十了,拉了一筆一千二百萬美元的投資,後來一直找不到有效的商業模式,那筆投資也變成了史上最大失敗投資案。於是他發誓再都不做有流量沒盈利的專案了,開始做賣一分貨掙一分錢的全球電商Light In The Box,最後公司也在去年上市。

聽了文心這番話,我很受觸動。我發現自己其實對實際商品的興趣高於對看不見摸不著的網際網路產品的興趣。雖然去哪個公司我做的都是市場,但是給一個APP做市場推廣與給一個麵包連鎖店做市場行銷還是有很大區別的。生活類的品牌(lifestyle brands),我能去講故事,去發揮創意,去把一個想法植入他人的大腦,這些都讓我感到激動。

所以後來我做的都是lifestyle brands,不管是之前聯合創立的排毒果蔬汁品牌,還是現在做的麵包品牌原麥山丘。

如果這個專案整體做的事情你很喜歡,但是你喜歡的那個坑已經被別人佔了呢?比如你明明想做產品,結果他們說我們有產品總監了,你去做市場推廣吧。

友盟的前cofounder文一和我說,你在一個創業公司裡具體做什麼不重要,離CEO的距離有多近才重要。這也是有人曾經告訴過Sheryl Sandberg的,“If you’re offered a seat on a rocket ship, get on, don’t ask what seat。”

不過,當你問“我來這個創業公司做什麼”,如果對方說的是“你什麼都可以做” ,那麼你千萬不要加入。因為CEO很可能自己都沒有想清楚你來了之後具體要做什麼。而沒有明確的職責和權力,你會處處碰壁。比如都說是做市場,你以為你之後要做的是品牌,可是人家要你做的是PR或運營,甚至是銷售。

TAGS:投資 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