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村官創業專案 農家樂

才智咖 人氣:2.4W

現在很多大學生創業,都選擇到農村當村官,那麼相關的農家樂專案有哪些呢?

大學生村官創業專案 農家樂

90後村官:不愛“農家樂”愛“民宿”

在“郵儲銀行杯”2015中國青年涉農產業創業創富大賽上,經過激烈角創意組、初創組和成長組的各有10名選手進入決賽。其中,成長組10強專案獲得中國郵政儲蓄銀行1.2億元現場授信。自7月份啟動以來,全國共有31個省(區、市)舉辦地區賽,4.3萬多個專案、5萬餘名創業青年報名參與。截至目前,共有11250個專案獲得32.5億元銀行授信,218個專案獲得10.6億元意向風投。

在總決賽賽場上,90後大學生村官韓佩舟剛比賽完,就跑到飲水處倒了滿滿一杯水,一口氣喝完。

“比賽還是有點緊張。”他說,決賽與以往不一樣,在賽場前排是評委席,後面密密麻麻地坐著聽眾。這次比賽,他帶來的專案是恆北村的民宿旅遊專案。

“我覺得農家樂和民宿不一樣,前者停留時間不長,只能吃吃飯玩一玩,而民宿側重於住得好,停留的時間長,旅遊業就能升級起來。”他說。

2013年他大學畢業,偶然的機會他來到鹽城做大學生村官。他從小在四川長大,來到當地的第一個困難就是語言不通。“我聽不懂當地人說話。”他說。語言的問題逐漸解決後,化工專業出身的他發現第二個困難也隨之而來——在公文寫作方面基本沒什麼優勢。

正好,他們村裡正在建設民宿專案,與其他小夥伴一商量,韓佩舟正想以此為背景設計一個民宿旅遊的專案。

“我們團隊有5名隊員,4位大學生村官,還有1位在鄉鎮工作的公務員。”他說,他負責方案的總協調,有人專門做市場行銷方案,還有人負責組織結構和財務專案。

韓佩舟之所有有這麼高的創業熱情,他平時自己也會做一些創業嘗試。他所在的恆北村是一個主打旅遊的鄉村,他曾做過鄉村文化產品,比如帶有村子標誌的T恤,還有其它的紀念品。但是由於太小眾,這些商品積壓在自己的手裡,並沒有賣出去。

後來他報名參加團鹽城市委主辦的涉農產業創業創富大賽,一路過關斬將來到了總決賽。

“我們領導非常支援,同意給幾間民宿,給我們當做創業的試驗田,自己管理經營。”他說,鄉鎮領導非常重視韓佩舟參加創業比賽。

“我們預計打造三戶人家,預期投資150萬。”他介紹自己的特色民宿,“我們用樹幹和草編制而成的燈具,把靈芝作為盆景放在房間,給遊客提供方形西瓜採摘。”

“我們預計要僱用7個兼職的村民。”他說,不僅包括客房服務,同時還需要提供農業的配套服務。他表示,在農村的創業專案,只要能賺錢,專案推出不久後,當地的村民一定會跟風。不過,他想玩得更加專業,要至少按照三星級的標準來建設推廣,還要讓專案落地,讓更多的農民能參與進來。

還有半年,韓佩舟村官的服務年限就要到了。“村裡的民宿還沒有辦成,如果能給我機會經營民宿,還想繼續留下來在村裡創業。”他笑著說,對未來生活,他希望能在社會上闖蕩一下。

像韓佩舟這樣有創業意願的青年還有很多。鹽城是一個農業大市,三年前團鹽城市委就開始整合網站、微博、微信等新媒體資源,打造服務農村青年創業的網路體系。目前,全市團組織、團幹部已建立微信公共平臺51個、微博521個,青年微信群1532個、吸引50多萬名青年關注參與。

團鹽城市委在全市8個重點示範園區設立農村青年創業成果轉化應用示範基地,引導青年發展設施農業、種源農業、創意農業和休閒觀光農業等新興業態。通過舉行農村青年創業專案大賽等方式,有針對性地對農業專案進行跟蹤培育。不僅能讓新農人創業,也讓新農人帶動其他農民一起致富。

村官:不能讓“農家樂”只是“老闆樂”

近年來,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蓬勃發展、勢頭強勁。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突破產業發展瓶頸,推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實現多樣化、集聚化、多元化、規範化、現代化、綠色化發展,不斷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日前,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記者:今年中央1號檔案再次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鄉村休閒旅遊產業,培育宜居宜業特色村鎮。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什麼?

陳曉華:2017年,農業部將以貫徹落實農業部等14部門《關於大力發展休閒農業的指導意見》為契機,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充分發揮鄉村各類物質與非物質資源富集的獨特優勢,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美麗田園為韻、以傳統村落為形、以生態農業為基、以創新創造為徑,利用“旅遊+”“生態+”等模式,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推進農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

繼續推進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提升工程,加大規劃引導、豐富產品業態、改善基礎設施、推動產業扶貧、弘揚農耕文化、培育知名品牌,指導各地在創新用地政策、加大財稅支援、拓寬融資渠道、加大公共服務等方面提出具體落實措施,努力把休閒農業打造成農民致富的大產業。

記者:在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的過程中,如何發揮“農業+”的作用,推進業態功能的多樣化?

陳曉華:當前,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增速很快,但同時,功能單一、主題不明、特色不突出等問題較為普遍。有的盲目復古、簡單照搬,缺少歷史厚重感和文化鄉土味;有的功能拓展乏力,無法滿足城鄉居民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採摘園數不勝數,能細看可回味的並不多見。

同質同構問題已嚴重製約了產業發展,必須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路,從拓展功能、滿足需求入手,通過發展農家樂、漁家樂、牧家樂、草原遊、森林康養等多樣化模式,做足“農業+”文章,推動融合發展。大力推進“農業+旅遊”,通過美化山水林田湖、創辦農業嘉年華、建設休閒農莊等新模式,讓市民在農村住下來、遊起來,更好地享受青山綠水帶來的愉悅。大力推進“農業+教育”,開展農業科普、農事體驗、農業遊學等活動,滿足市民近距離參與農業生產、學習農業知識的需求。大力推進“農業+文化”,充分發揮鄉村各類物質與非物質資源富集的獨特優勢,按照保護與傳承同步、傳統與現代融合的方式,展現農耕文明的魅力,塑造鄉村文化的特色,滿足遊客對文化的需求。大力推進“農業+康養”,拓展養生養老、健身運動的.功能,讓城市退休老人到鄉村居住,感受田園生活,享受返璞歸真的喜悅。“農業+”要科學地+、健康地+、巧妙地+,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不斷提升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的資訊化水平和科技支撐能力。

記者:目前社會各界非常看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產業,參與發展的積極性非常高,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經營主體多元化發展的問題應該怎麼看?

陳曉華:農民是農村的主人,是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的主體。堅持以農為本、農民主體的原則,有利於拓寬農民就業增收渠道,有利於更好地保護農村生態環境。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也是一個開放的產業,一個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渠道。在目前農民自身發展能力弱,農村資金、技術、人才相對短缺的情況下,也需要工商企業和其它社會主體參與其中,拓寬支援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的路徑,引導更多的現代要素流向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推動其更快發展,更好地帶動農民、富裕農民。因此,我們要注入“新元素”,引導和支援社會資本開發農民參與度高、受益面廣的休閒旅遊專案;允許返鄉下鄉的創業創新人員和當地農民合作改建自住房,鼓勵其從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要鼓勵“互助合作”,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創辦鄉村旅遊合作社,或與社會資本聯辦鄉村旅遊企業;鼓勵農民以承包土地入股等形式與企業進行合作,不斷提高農民的資產性收益。要支援“自主創業”,探索農民自組織、自激勵、自就業的創業模式,積極培育創辦領辦休閒農業致富帶頭人,使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成為農民就地就近就業的重要渠道。要強化“利益共享”,積極探索建立多方參與、互惠共贏的機制,既促進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又讓農民利益最大化,不能排擠農民、損害農民,不能讓“農家樂”只是“老闆樂”。

記者: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雖然非常火爆,但消費者休閒度假體驗不好的問題時有發生,如何有效利用各方資金,推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基礎服務設施建設的現代化?

陳曉華:隨著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成為大眾化、經常性的消費方式,市民節假日蜂擁而至已成為農村的一大景觀。短時間大批量客流對農村基礎設施和接待服務能力帶來壓力。有的進村道路等級低,車多路窄進不了村;有的缺少垃圾處理設施,遊客走了,垃圾遍地。路難走、網難上、事難問,導致遊客留不住、難再來。

與此同時,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越來越受到社會資本關注,創業創新資金接踵而至。面對發展機遇,我們一定要正確把握,引導資金更好地用在補短板上,用在產業提檔升級上。要整合財政資金,去年農業部與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實施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工程和專案,支援改善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的基礎設施。今年這個專案繼續實施,而且增加規模,要加強資金管理,確保資金使用效果;同時鼓勵各地採取以獎代補、先建後補、財政貼息、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等方式加大扶持力度。要撬動金融資金,鼓勵擔保機構加大對休閒農業的服務力度,搭建銀企對接平臺,幫助經營主體解決融資難題。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採取多種信貸模式和服務方式,拓寬抵押擔保物範圍,加大對休閒農業的信貸支援。要帶動社會資金,鼓勵社會資本利用PPP、眾籌、“網際網路+”、發行債券等新型融資模式投資休閒農業。通過發揮財政資金的引領作用,撬動金融資金、帶動社會資金,形成全方位投融資體系,讓農村的基礎公共和配套服務設施有人投、管得好、能常用。

記者:如何加強引導管理,推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經營服務更加規範化?

陳曉華:當前,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還存在規劃引導不夠、管理水平不高、服務質量不優等問題。從開發層面看,不少業主對休閒農業發展僅憑一腔熱情,缺少專業成熟的想法,導致建設立項不科學,造成投資浪費,影響日後發展;從經營層面看,缺乏專門的管理策劃團隊,有眼光、懂經營、會設計的人才不足,產品開發缺乏創意,營銷策劃單一低效;從服務層面看,住宿、餐飲、導遊等一線人員,大多缺少培訓直接上崗,服務能力和水平還有待提高。

今天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不同於過去農民分散搞“農家樂”,一定要加強管理服務,促進其有序規範持續地發展。要從規劃引匯入手,積極推進“多規合一”,將休閒農業開發納入城鄉發展大系統中,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優化佈局,明確發展方向、構築產業特色,打造休閒農業產業帶和產業群。要從完善標準入手,加大休閒農業行業標準的制定和宣傳力度,鼓勵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地方行業標準,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環境保護等監管規範。加強統計監測執行分析,為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構建完善的監測統計制度。要從人才培育入手,鼓勵高等院校、職業學校開設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相關的專業和課程,培養一批規劃設計、創意策劃和市場行銷專門人才。加強從業技能培訓,培養一批服務接待、教育解說實用人才,提升服務質量。要從示範帶動入手,加大對已認定示範縣、中國美麗休閒鄉村、星級企業等的動態管理,確保服務質量和水平。加強行業自律,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服務,做到誠信守法經營。

記者:在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過程中,如何平衡產業開發和生態保護的關係,推進產業發展方式綠色化?

陳曉華:現在仍有個別地方存在開發過度,導致山被挖、湖被填、樹被砍、田被佔、房被拆等現象。生態環境破壞、特色資源浪費、傳統文化遺失,嚴重背離發展初衷。綠色生態是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區別於其它行業的最根本特質,也是吸引消費者前來最重要的元素。如果環境受到破壞,鄉村休閒將失去生命。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我們必須樹立生態保護的底線思維,按照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並重的原則,在統籌考慮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情況下,有條件地適度開發,留住鄉土味道,保住鄉村風貌,走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綠色發展道路。在發展模式上,不要貪大求洋,要優先發展土地集約利用的休閒農業型別,利用農民自己的住宅和宅基地興辦農家樂和民宿。要整體考慮鄉村風情、山水風貌,處理好環境和文化保護與利用的關係,加強農業文化遺產價值研究和傳統村落民居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