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的三個本質

才智咖 人氣:1.01W

拉卡拉董事長、北大創業營理事長孫陶然在第三屆京北論壇上分享自己的創業體會。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創業的三個本質,希望大家喜歡。

創業的三個本質

創業的三個本質 篇1

第三屆京北論壇上,拉卡拉董事長、北大創業營理事長孫陶然分享了自己的創業體會,“我認為世界上最根本的本質適用於萬世萬物的本質有兩個,一個是邏輯,一個是常識。不合邏輯必有問題,超越常識就是騙子”。他還從三個角度闡述了創業的本質:創業是生活方式、做買賣和有情懷。

第一,創業是一種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有很多種,有人喜歡波瀾壯闊,有人喜歡安逸的,有人喜歡從事教育,有人喜歡去創業,有人喜歡輔佐別人去成功,有人喜歡帶頭打工。不管哪種生活方式,沒有對錯,只有喜不喜歡,適不適合。創業本身就是生活方式的一種,我認為對於每個創業者來講,我們應該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這種生活方式它既不是特別光線的,也不是特別卑微的。

創業者的生活方式是一種特別波瀾壯闊的,可以說是和平時期最絢麗的生活方式。簡單來講,如果你創業,一年經歷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是那些不創業的人5年才有可能經歷的,所以每個創業者選擇這種生活方式之前要考慮清楚。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既然創業是一個生活方式,那就應然一邊創業一邊生活,而不是拼命的創業,等成功了再生活。

第二,創業就是做買賣。

創業在商業上的核心就是做買賣。能不能做出一個有人願意花錢買的產品,並且源源不斷的賣出去,這就是創業。如果能做到,就做起了買賣,這樣創業至少第一步就成功了,如果做不到,創業不可能成功。

要做買賣,首先就要發現需求,然後做出一個產品和服務,滿足這個需求,並且提供很好的價效比,讓消費者願意花錢來買,而且找到了一種賣法,源源不斷的賣出去,這是我們創業者從頭到尾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

第三,創業要有情懷。

什麼是情懷?我理解情懷就是未來、別人和精神。選擇創業,就需要能夠少想一點自己,多想一些別人,當然也可以想社會,少想一點現在,多想一點未來,少想一點物質上的東西,多想一點精神上的東西,這就是一種情懷。如果有了情懷,我認為在創業的過程中,在確定企業發展方向,確定企業文化,包括克服一個個困難的時候,我們能克服的`更好。這一點雖然有點虛,但是我認為,這就是中國創業者和歐美創業者的一個很大差別,在歐美很多的創業者,是先發現了一些社會問題,從而萌生了一個夢想,然後想辦法去解決,去創業了。而在我國,很多創業者可能看到是就是眼前的某一個技術,或者是某一個賺錢的機會從而開始創業。其實創業是一個特別漫長的路程,所以情懷還是很重要的。

創業的三個本質 篇2

創業的本質是一種生活方式

三十年前叫下海,那個時候說誰下海了,大家都瞧不起。為什麼?第一,大家認為找不到鐵飯碗的人才會去下海。第二,改革開放剛開始的時候,下海的人很多是監獄釋放人員或者五大黑粗。那時創業是貶義的。四年前,創業者變成了英雄。去年開始,很多人說創業又非常冷了。

不管外界對創業怎麼看,創業者應該很清楚,創業其實只是一種生活方式而已,沒有好壞之分,就看你適不適合這種方式。有的人適合,他選擇了這種生活方式,可以活得很快樂,反之,他就會活得很糾結,很難受。

創業是和平時期最絢麗的一種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的特點是什麼呢?不確定性特別大,也因此特別絢麗多彩。你去創業,一年經歷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可能大於不創業的人五年的經歷。所有的創業者在創業的時候,一定要認清楚這一點。如果你就是喜歡挑戰,喜歡好奇,喜歡不確定性,那你就選擇創業。不要因為鼓勵去創業,也不要因為大家都去創業而去創業,一定是要看,你想不想選擇這種生活方式,你喜不喜歡這種生活狀態。如果答案都是yes,那麼你去創業。

非常多的創業者,是稀裡糊塗出發的,根本沒有想清楚就開始了。但是創業,一旦開始,哪怕你立刻結束,都是一個機會成本特別巨大的事情。這有點像買車,一輛新車,你只要買到手,把牌子上上去,一公里沒開把它賣掉,至少打九折。而且一旦把企業創辦起來了,把它關閉是非常痛苦的過程。

創業也不一定需要做非常充分的準備,也沒有必要把想做的事想得很清楚。但對於喜不喜歡這種生活方式,要想清楚。

創業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應該一邊創業一邊生活。很多創業者一旦創業,就沒日沒夜地工作,想著成功之後再去享受生活。事實是,沒有結束的那一天,即便你退休了,你依然對這個企業牽腸掛肚。創業是一輩子的事情。你總不能說,我這輩子創業,下輩子生活吧?

創業者要走到大自然中去,行萬里路,包括結識的人,跟他們溝通的時候,你的見識拓展了,平時很多想不清楚的問題也豁然開朗。這會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領軍人物。

商業的本質是做買賣

從商業的角度來看,商業的本質確實是做買賣。做出一個有人願意花錢來買的產品,並且找到一種方法,把這個產品成批地賣出去,就是創業。比如,古代,武大郎賣燒餅,有人願意買他做出來的燒餅,他的方法是走街串巷賣燒餅,他做了一個小買賣。如果在現代,有風險投資投給他,他可以開一家店,甚至是連鎖店,這就是創業的本質和過程。

老祖宗兩千年前就想明白了,但現在很多的創業者甚至是企業家人恰恰忽略了。我們關注更多的是國際上的潮流,新概念。我曾經見到過一個創業者,跟我講概念,諸如區塊鏈、大資料、雲端計算等等。我只問他一個問題,你賣的是什麼?因為你能不能夠把這個企業做起來,最核心的是你能不能提供產品。忽略了這個本質,我們做再久也做不成。

我們看到很多成立三年的公司,已經燒掉了很多錢了,還沒有做出一個有人願意花錢來買的產品,事實上它可能注意力也沒有放在這上面。我見到很多創業者,在創業的第一年就開始考慮未來的佈局,考慮企業三年五年以後,如何在它的行業裡一統天下。那是未來的事,眼前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夠做出有人願意買的產品。

創業還是要講情懷

如果我們創始人創業的時候,過於糾結於賺錢,過於糾結於現在的事,過於在乎自己這點小九九,我們做不出偉大的企業,甚至我們的企業都很難生存。而往往當我們去考慮一些未來的事情,考慮一些精神層面的事情,考慮一些他人的事情,據此去規劃我們的創業方向,更能支撐我們走下去。

這不是唱高調,我對情懷的定義就是:不是去考慮物質,而是去考慮精神,不是去考慮自己,而是去考慮他人。

成功的企業家都需要有情懷,因為創業是一條特別漫長的路,而且路上坎坷特別多。我們在選擇方向、確定方向、確定戰略以及堅持的過程中,我們會慢慢體會到情懷的強大力量。

我無法具體描述沒有情懷的創業會怎樣,但我們可以看到,所有成功的企業,它的創始人都是有情懷的。尤其是在歐美國家,所有偉大的創業者都有一個非常強大的情懷。無論是喬布斯,還是扎克伯格,正因為他們有這樣的情懷,他們的企業才能夠一步一步發展成為一家偉大的企業。如果我們只考慮物質,只考慮自己,只考慮現在,很難想象我們會把這個企業給誰。

我們都是自己企業的最高領導人。我並不認為一個創始人24小時待在公司就是最佳的工作方式。企業的創始人跟一艘船的船長一樣,如果不去把握航向,不去給船設定跑道航線,跑到餐廳裡面去檢查飯菜的質量,我認為這個船長是失職的。

一個企業的天花板,就是這個企業最高領導人的見識。如果是一個坐井觀天的創始人,他的企業做不大。一個知識廣博的創始人一定會把企業做大。所以作為企業的創始人最重要的就是拓展自己的見識。見識提高,才能更好履行自己作為企業創始人的職責。

TAGS: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