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導遊詞

才智咖 人氣:1.28W

作為一名樂於助人的導遊,常常要根據講解需要編寫導遊詞,導遊詞是導遊員在遊覽時為口頭表達而寫的講解詞。怎樣寫導遊詞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宜昌導遊詞,歡迎大家分享。

宜昌導遊詞

宜昌導遊詞1

三峽大瀑布是中國十臺甫瀑之一,瀑高102米,寬80米,是國度4A風光區。整個景區佔地600多畝,是集迷人風物,名風尚文化,水上娛樂,觀光探險等多種休閒成果於一體的神奇峽谷。一起上,都是綿延不絕的山峰,陡峭的山壁和奇形怪狀的石頭。

終於到了景區,映入眼簾的是一條古色古香的林間小道。小道左側是嘩嘩流淌的小溪,溪水清亮見底,或湍急,或舒緩,不斷的演奏著美好的音符。引得嬉戲的孩子在溪水裡跑來跑去。抓小魚,撈螃蟹。一不警惕摔一跤,給這個酷熱的炎天帶來無窮的清冷。小道右側緊貼山壁,山壁上長滿了各類百般貴重的花卉樹木。傳聞樹木深處還餬口著很多獼猴呢!

在各人都沉浸在路邊的美景之中時。溘然遠處傳來了“霹靂隆”的響聲,有人大呼:“瀑布,瀑布”我放眼望去,一匹龐大的白布高高的掛在山上,直垂谷底。我不禁想起李白的名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真是此時的真實形貌。靠近瀑布,兩條小彩虹和一條大彩虹給瀑布開了三道七色的拱門,像在歡迎我們的到來。我穿上雨衣,朝瀑布飛馳而去,水花木倉林彈雨般打擊著我們,我絕不躊躇的向前衝著。虎嘯龍吟般的巨響,山崩海嘯樣的地勢也阻止不了我。我在瀑布中穿來奔去,穿來奔去……感受本身完全與她融為一體了。

游完瀑布,我們都釀成了一隻只剛出水的“落湯雞”但臉上依然掛著開心的笑臉。這是我第一次見彩虹,也是我第一次見瀑布,更是我影象最深刻的一次觀光。

瑰麗神奇的三峽大瀑布,我會永久記著你!

宜昌導遊詞2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您走進三峽人家風景區。我叫X X,是各位的導遊,很高興與大家相遇相識。在此我衷心祝願峽江的青山綠水能帶給大家一份好心情,也希望三峽人家能給大家一種別樣的風情體驗!

各位朋友,我們的遊船現在是航行在燈影峽中,正在駛向龍進溪碼頭。藉此時間,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三峽人家的自然風光和淳樸風情。

三峽人家風景區位於長江三峽中最為奇幻壯麗的西陵峽境內,三峽大壩和葛洲壩之間,跨越秀麗的燈影峽兩岸,面積14平方公里。三峽人家石牌之美,美在“灣急、石奇、谷幽、洞絕、泉甘”,它包括龍進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嶺、燈影洞、抗戰紀念館、石牌古鎮、楊家溪漂流等景區,其旅遊內涵可以用“一二三四”來概括,即:一個館(石牌抗戰紀念館),兩個特別專案(三峽人家風情專案和楊家溪軍事漂流專案),三個第一(三峽第一灣——明月灣、中華第一神牌——石令牌、長江第一石——燈影石),天下第四泉——蛤蟆泉。其中三峽人家風情專案又分為水上人家、溪邊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古往今來,歷代文人騷客寫下了許多優美的詩文,如唐代李白,北宋歐陽修、蘇轍、黃庭堅,南宋陸游,清代張之洞,還有現代大詩人郭沫若等等。詩人們用他們的靈性之筆,或寫三峽人家,或寫櫓聲帆影,或寫蛤蟆甘泉,或寫青山飛瀑,或寫秀峰奇石……讀了這些詩篇,恍若身臨其境,飽覽了三峽人家石牌的神奇景色和濃郁風情。

宜昌導遊詞3

大家好,一路辛苦了,首先歡迎各位來到世界水電之都----宜昌市,我是今天大家的導遊小趙,緊隨著汽車的步伐,我們踏上了宜昌之旅,很高興在這個緣分的天空下和我一起漫遊宜昌,宜昌市情導遊詞。預祝大家在這裡玩的開心,讓美麗的宜昌永遠留在您的記憶裡。

在素有“千湖之省,魚米之鄉”的湖北省西部,是三國古戰場,是楚文化發祥地之一,如今的宜昌是全國新興的工業和旅遊城市,是全國知名的水電城!長江三峽的西陵峽峽畔有著這樣一顆璀璨的明珠:她土地富饒,風光旖旎。這顆明珠正是“此地江山連蜀楚,天鍾神秀在西陵”的宜昌,位於湖北省西部重慶市東部,聞名中外的長江三峽西陵峽畔,因而譽為峽口明珠,她上控巴蜀下引荊襄,素有川鄂咽喉,三峽門戶著稱,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因為它三面環山,一面臨江,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三國時吳蜀的夷陵之戰就發生在宜昌。

宜昌市共轄五縣三市五區,有415萬人口,全市面積2.1萬平方公里,城區面積4249平方千米,城區人口133.8萬,市內有三條主要幹道,東山大道,夷陵大道,沿江大道,自北而南貫穿整個城區,市內橫跨長江兩岸,宜昌交通便利,可謂水路,公路,鐵路,空路,路路皆通。長江黃金水道橫貫宜昌237千米,宜昌港是長江八大港口之一。焦柳鐵路和宜萬鐵路在宜昌交匯。三峽機場是三峽地區最大民用機場也是國際備降機場。以宜黃高速,滬蓉高速和318,209,055三條國道為主幹的公路四通八達。

宜昌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了縣治,曾有過夷陵,宜州,峽州,東湖等十幾個名,用的最長的是夷陵,有2400多年的歷史,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的山川形勢而得名。它的意思是說:“山至此而陵,水至此而夷”也就是說奔騰咆哮的長江一到宜昌,江面變的開闊,兩岸的高山也逐漸成為丘陵,清朝雍正年間,朝庭認為這個夷犯了忌諱,因為漢人們把他們稱為夷族,所以改名宜昌,為什麼叫宜昌呢?宜昌有順應天時宜於昌盛的意思,一直沿用至今。又因地扼長江三峽之口,故有峽州之稱。清朝雍正改稱為宜昌取於“宜於昌盛”之意。更因位於長江中上游的結合部“上控巴蜀,下引荊襄”於是又有著“川鄂咽喉”“三峽門戶”的美稱。

宜昌導遊詞4

宜昌は、昔は夷陵と呼ばれ、「水ここに至ると夷.山ここに至ると陵」という名稱で、三國の古戦場であり、楚文化発祥の地の一つであり、偉大な愛國詩人屈原、民族和睦使者王昭君の故郷である。

宜昌は湖北の西部に位置して、長江の中で上流の境界の所、“川鄂喉”、“三峽の戸口”の稱がもとからあります。宜昌市は5つの都市區、3つの県級市と5つの県を管轄して、市域の面積は210283.58平方キロメートル、人口は415萬人で、その中の都市區の面積は4249平方キロメートル、建設區の面積は61.53平方キロメートル、都市區の人口は133萬。

宜昌の歴史は悠久で、夏、商、周の時代に古荊州の地です。戦國は楚邑で、楚文化の発祥地の一つです。楚頃襄王二十一年(紀元前278年)、秦は白起郢を抜いて夷陵をここに燃やす。東漢建安13年(220_uu年の呉魏夷陵の戦い、蜀漢章武二年(220__u年の呉蜀夷陵の戦いはここで行われました。明、清の時期は、夷陵州治と宜昌府治です。1949年に宜昌県城區及び近郊に市を設けた。1949年前は経済が非常に遅れていました。中華人民共和國が設立された後、この古い都市は青春に輝き始めました。宜昌の人は傑出している。有名な「長陽人」は一二十萬年前にここで活動しました。七千年前に宜昌の先達がここで繁殖しました。中華民族の元祖と言われているレグルス黃帝の正妃嫗祖女母は宜昌西陵人で、世界文化名人の屈原、中國古代民族と睦使者美人王昭君、清代有名な學者の楊守敬など多くの歴史文化名人がここに誕生しました。美しい土地に囲まれています。有名な詩仙李白、武聖関羽、茶聖陸羽、唐宋の八大家の一つである歐陽修、明末に土司兵を率いて國難に赴く女傑秦良玉など、多くの歴史上の有名人が宜昌に彼らの足跡を殘しています。

宜昌の水清水秀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の一つである長江三峽が境內にあり、現在は自然風景、現代工程、人文景観を代表とする観光文化ブランドを形成し、現在は「一體四線」の観光パターンを形成しています。宜昌城區、葛洲ダム工事、峽口風景區、三峽ダムを中心に、上記周辺の景観の一體を集めています。長江三峽の三峽線、清江土家民風、民情、民俗の三民線、三國古戦場遺跡の三國線、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中國古代美人王昭君、神農架野人探検の三人線の四線。また、ここ數年、大老嶺、玉泉寺、龍門河、柴埠渓などの観光スポットが相次いで登場しました。これらの観光地區は互いに利益があって、互いに照り映えて、宜昌の旅行のために特殊な魅力を加えました。宜昌の旅行は三峽観光をはじめとする獨特の観光文化を形成しています。

宜昌導遊詞5

大家好,一路辛苦了,首先歡迎各位來到世界水電之都----宜昌市,我是今天大家的導遊小趙,緊隨著汽車的步伐,我們踏上了宜昌之旅,很高興在這個緣分的天空下和我一起漫遊宜昌,預祝大家在這裡玩的開心,讓美麗的宜昌永遠留在您的記憶裡。

在素有“千湖之省,魚米之鄉”的湖北省西部,是三國古戰場,是楚文化發祥地之一,如今的宜昌是全國新興的工業和旅遊城市,是全國知名的水電城!長江三峽的西陵峽峽畔有著這樣一顆璀璨的明珠:她土地富饒,風光旖旎。這顆明珠正是“此地江山連蜀楚,天鍾神秀在西陵”的宜昌,位於湖北省西部重慶市東部,聞名中外的長江三峽西陵峽畔,因而譽為峽口明珠,她上控巴蜀下引荊襄,素有川鄂咽喉,三峽門戶著稱,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因為它三面環山,一面臨江,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三國時吳蜀的夷陵之戰就發生在宜昌。

宜昌市共轄五縣三市五區,有415萬人口,全市面積2.1萬平方公里,城區面積4249平方千米,城區人口133.8萬,市內有三條主要幹道,東山大道,夷陵大道,沿江大道,自北而南貫穿整個城區,市內橫跨長江兩岸,宜昌交通便利,可謂水路,公路,鐵路,空路,路路皆通。長江黃金水道橫貫宜昌237千米,宜昌港是長江八大港口之一。焦柳鐵路和宜萬鐵路在宜昌交匯。三峽機場是三峽地區最大民用機場也是國際備降機場。以宜黃高速,滬蓉高速和318,209,055三條國道為主幹的公路四通八達。

宜昌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了縣治,曾有過夷陵,宜州,峽州,東湖等十幾個名,用的最長的是夷陵,有2400多年的歷史,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的山川形勢而得名。它的意思是說:“山至此而陵,水至此而夷”也就是說奔騰咆哮的長江一到宜昌,江面變的開闊,兩岸的高山也逐漸成為丘陵,清朝雍正年間,朝庭認為這個夷犯了忌諱,因為漢人們把他們稱為夷族,所以改名宜昌,為什麼叫宜昌呢?宜昌有順應天時宜於昌盛的意思,一直沿用至今。又因地扼長江三峽之口,故有峽州之稱。清朝雍正改稱為宜昌取於“宜於昌盛”之意。更因位於長江中上游的結合部“上控巴蜀,下引荊襄”於是又有著“川鄂咽喉”“三峽門戶”的美稱。

夷陵千年滄桑話,距今20萬年前,清江流域就有“長陽人”的活動。境內數十處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證明早在五六千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在戰國時期為楚邑,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楚拔郢燒夷陵於此,夷陵之名始見於史。東漢建安十三年(2)的吳魏夷陵之戰;三國時期著名的夷陵之戰發生於此地,三國時期,劉備為關羽報仇,率領幾十萬大軍,大舉進攻吳國。吳將陸遜僅有五萬人,退入夷陵一線,等蜀軍“兵疲意詛”反攻條件成熟,命令以火攻蜀,大火燒了四十座營寨,蜀軍大敗,劉備連夜退入白帝城。這就是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的故事。夷陵大戰後三國鼎立的局面一去不復返。

歷史悠久的宜昌文化源遠流長,作為楚文化的搖籃,巴文化的發祥地。一些特有的風俗如土家族的“哭嫁”被約定成熟的沿傳下來。

所謂巴楚山水育英才,宜昌人傑地靈。著名的"長陽人"在一二十萬年前就在此活動,七八千年前,宜昌的先民就繁衍生息於此,相傳中華民族始祖的軒轅黃帝的正妃嫘祖娘娘就是宜昌人,她輔佐皇帝,開創了中華基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宜昌走出了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宜昌孕育了民族和睦使者美人王昭君。詩仙李白、武聖關羽、茶聖陸羽以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等歷史名人都在宜昌留下了他們的足跡,以及明末率土司兵勇赴國難的巾幗英雄秦良玉,清代著名學者楊守敬等許多歷史文化名人都誕生在這塊美麗的土地上!

宜昌歷史悠久,自秦漢以來,宜昌就是歷代的州府所在地。在夏、商、周時代為古荊州地。蜀漢章武二年(222年)的吳蜀夷陵之戰均發生在這裡。明、清時期,為夷陵州治和宜昌府治。鴉片戰爭爆發,1876年簽訂的《中英煙臺條約》中宜昌就被闢為通商口岸,英美法德意日等國先後在這裡設立了領事館。1949年以宜昌縣城區及近郊設市。宜昌在1949年前經濟非常落後。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在宜昌興建了30多家企業和一批重點企業。1994宜昌被國務院批准為沿江開放城市並被列入長江三峽經濟開發區。今日宜昌湧現了一批龍頭企業如宜化集團,稻花香酒業,興發集團。

西陵山水天下佳。宜昌屬於丘陵地貌,地處秦巴山脈和武夷山脈向江漢平原過渡地帶,地勢西高東低,地貌複雜多樣。市內有大小溶洞,如白馬洞,三遊洞,龍泉洞,乃古代地下水溶蝕作用而形成,洞幽奇特,不失為旅遊的好去處。宜昌不僅有山色之美,而且還有水鄉之秀。宜昌的水系為外流水系,以長江為主脈,河流眾多,河網密集,水量豐富。除長江,清江外,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9條。由於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為開發水能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宜昌水能可開發量達3000萬千瓦,佔全國可開發量的8%。遊客們可能要問了3000萬千瓦是什麼概念呢?我們通常用“萬馬奔騰”形容聲勢浩大,力量恢弘,三峽的水能相當於4000多匹馬做功的能量,而且是隻做功不吃草的馬,是永遠奔騰不息的駿馬!建成的世界最大水電站-三峽工程,裝機26臺,年發電量達847億度。除三峽工程外,宜昌還擁有葛洲壩電站,隔河巖電站等大小水電站。在方圓直徑不到100公里的範圍內,擁有如此豐富的.水電資源和如此充分的開發程度,宜昌是世界上是僅有的,因此宜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水電基地,真可謂是世界水電之都。

近代的宜昌,由於葛洲壩的興建,帶來了宜昌的第一次振興,實現了由小城市向中等城市的跨躍,而三峽工程的興建給宜昌插上了第二次振興的翅膀,宜昌正在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邁進,當然宜昌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支援,在1994年,宜昌被國務院批准為沿江開放城市,在長江經濟帶中宜昌東接武漢,西連重慶,是東部經濟科技與西部豐富資源的結合部,是西部大開發的東大門,也是湖北大角戰略的一個支撐點。

宜昌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在13-18度,是非常適合人居住和旅遊的城市,宜昌物華天寶,資源富集,具代表性的有水能,礦產,生物,旅遊四大資源。

那麼在這裡呢,我就說說咱們宜昌的水能資源,市域內江河縱橫,除長江、清江外還有10公里以上的河流99條。水能可開發量3000萬千瓦,宜昌有全湖北最大的水電站----清江隔河巖水電站,有亞洲最大的水電站-----葛洲壩水電站,以及舉世聞名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此外還有300多座星落密佈的中小水電站,擁有如此豐富的水電資源,如此充分的開發密度,世界上是僅有的,宜昌由此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水電基地,世界水電之都。

宜昌礦產資源也相當富集,市域內探明的礦種53種,大礦床14處,磷是全國6大磷礦之一,石墨礦是全世界四大優質石墨礦床之一,煤礦、金、銀,銅等都有極大的工業開採價值。

宜昌市氣候宜人,優質的土壤為柑桔、茶樹各種植物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因此宜昌也被譽為“柑橘之鄉”“茶葉之鄉”。唐代茶聖陸羽在《茶經》就曾提到此地是茶葉種植發展的“最適宜區”。宜昌茶葉主要分佈在半高山地帶,“高山雲霧出好茶,低山丘陵出早茶”,宜昌既有春分“早春茶”,又有秋分“秋香茶”上市,產量居湖北省前列。在五峰後河、宜昌大老嶺等地至今還儲存有第四紀冰川期遺存下來的森林群落。尤其是五峰後河原始森林中的珙桐,是第四紀冰川未被滅絕的倖存者,被成為世界植物的“活化石”。

宜昌是全國11個重點旅遊城市之一。擁有各類旅遊資源747處。以長江三峽畫廊及三峽水利工程、葛洲壩水利樞紐為代表的全國旅遊熱線,世界著名。這裡還有歷史悠久的巴人遺址和雄風猶存的三國古戰場遺址,被譽為"三楚名山"的玉泉山,"天下四絕"之一的當陽玉泉寺。眾多的山水風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與巨集偉的三峽大壩、葛洲壩水電工程交相輝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

今日宜昌,綠樹成蔭,環境優美,宜昌正以她獨特的風采,昂首屹立在長江之濱,朝世界旅遊目的地的目標闊首前進。

附錄:(收集資料)

在宜昌有一個非常幸運的阿拉伯數,從1--9之中,你們猜一猜是哪一個,有人說是“8”,要發;有人說是“6”,要順;其實是“3”!驚訝的你肯定要問,為什麼是“3”呢?下面請大家細細聽我道來!

“3”可以說是我們宜昌的一個非常幸運、吉祥的數。因為“3”無處不和我們宜昌相關。

首先,我們看一看工程,宜昌五縣三市內水能可開發量達3000萬千瓦,大大小小的水電站就達387座之多,而且其中有3個第一:世界第一--三峽工程,裝機1820萬千瓦,年發電量847億度,將是5.5個葛洲壩、十個大亞灣核電站;亞洲第一--葛洲壩電站,裝機271.5萬千瓦,年發電量157億度;湖北第一--隔河巖,裝機120萬千瓦,年發電量30.4億度。而且葛洲壩以前叫三三零工程,因為毛主席1958年3月30日視察該工程;清江與“水布埡--隔河巖--高壩洲”三級梯級開發,同時隔河巖的單機為30萬千瓦。你看,都離不開“3”吧!託“3”的福,宜昌被稱為世界電都。

二是看歷史,宜昌之旅也可以稱為重溫三國故事之旅,因為《三國演義》120回就有46回發生宜昌。先說桃園三結義的張飛,在宜昌有張飛擂鼓臺,吼斷橋樑水倒流之處;關羽,在當陽有關陵,玉泉寺有顯聖之處,在那兒至今還有三大之謎、三怪,一怪是玉泉山,從山腳到山頂,樹木都是一般高,二怪是青蛙在玉泉寺內不鳴叫,而在寺外鳴,三怪是玉泉寺外小溪不論發多大的水,始終漫不上玉泉寺。據科學考察,現在已揭開這三怪之謎。其一是因寺內外的氣溫和溫度之差而至。其三是與土壤有關,玉泉寺的土壤極富吸水性,其中有許多極小孔穴,象發糕一樣,水一浸就向上泡水;劉備在猇亭有火燒連營七百里;三峽有劉備託孤,因此宜昌又如一本厚重的書需要你慢慢品味。

三是旅遊和“3”相關的地方太多了,譬如在南津關有三遊洞,又分為前三遊、後三遊,前三遊是白居易、白行簡、元稹三人遊於此,後三遊是蘇軾、蘇轍、蘇洵遊於此,就連其中的至喜亭也是分三層,呈“品”形狀;有旅遊熱線大三峽、小三峽、小小三峽;宜昌有“三人”--詩人屈原、美人王昭君和神農架的野人;長陽土家文化有“三民”--民俗、民風、民情;如今又熱門起“三大溪”--車溪、泗溪和九畹溪。

宜昌有三寶--柑橘、盆景、彩陶,就連市內的南北主幹道也是三條--東山大道、夷陵大道和沿江大道,就連在宜昌開餐館的只要和三帶邊的生意都火爆--譬如山莊大酒店、山野大酒店等等。

在宜昌還有“十三怪”,

一是“半山坡上設站臺--火車站”。也許大家去過深圳被那現代化的氣息和超大型的空間感而驚呀,也許你被鄉村小站的質相而感動,但你卻從沒見過一個火車

站在山的半山腰上,而宜昌火車站就在半山腰。

二是“山山水水在陽臺--假山”。宜昌有“三寶”,其中一寶就是盆景,把山山水水都濃縮在一起,放在陽臺上。

三是“三個棗子一大擔--雪棗”。雪棗就是過年吃的一種食品,用糯米炸的然後裹上白麵,一個就有這麼大(用手比劃一下),因此雖曰名“棗”卻比棗大得多,所以“三個棗子一大擔”。

四是“四月水中桃花開--桃花魚”。桃花魚是生長在香溪河中的一種水母,它是當桃花盛開時,它生長出來,桃花凋零之時,它就消失了。相傳是王昭君的淚滴化成的。

五是“50萬元懸賞把人賣--野人”,是說在神農架只要拍到野人的照片就可以得到50萬。

六是“電都供電靠外買--用電”,宜昌雖然有亞洲第一大電廠,但宜昌卻用的是清江隔河巖的電。因此“用電要到外面買“。

七是“草根當作下酒菜--節兒根”,節兒根也叫做魚腥草,因莖葉有魚腥味而得名。春季大量上市時,以其莖肥嫩者為最佳,加上姜未、蒜泥、醬油、醋、辣椒油、蔥段、味精等,再淋上少許麻油即可。此菜脆香、酸辣、爽口,有清熱、解毒、消炎之功效。因此在宜昌菜席之上是必上的山野小菜,因此“草根當作宴席上”。

八是“蘿蔔餃子餡在外--蘿蔔餃子”,一般的餃子是外面是皮,裡面是餡。但在宜昌最著名的風味小吃蘿蔔餃子卻是餡在外,它的做法是用90%的大米和10%的黃豆,浸泡4--5小時磨成漿。蘿蔔切成絲拌上辣椒麵、花椒粉、蒜苗、蔥、鹽等調料入油鍋中炸至金黃色即可食之外酥內軟,辣而不刺,味鮮可口。所以大家此小吃不得不嘗。

九是“果實在裡臍在外--臍橙”。臍橙大家都知道後面有一個小肚臍,因此叫臍橙。

十是“上岸生子回大海--中華鱘”。中華鱘是在金沙江生兒育女,然後順江而下,從上海吳淞口進入大海,雄魚9年成熟、雌魚成熟,然後順江而上到金沙江生兒育女後回到大海。因此叫“上岸生子回大海”。

十一是“石頭當寶藏起來--奇石”。

十二是“喜事當作喪事辦--哭嫁”。

十三是“又唱又跳把人埋--跳喪”。這兩個是土家的風俗,而且這兩個民風民俗也很怪,將喜喪兩事顛倒過來辦。在女兒出嫁之時,一定要哭,不光一個人哭,還得有婚前十個要好的姐妹一起陪著哭,叫“陪十姊妹”,還要哭得越傷心越好,不會哭的女孩是嫁不出去。因為以前在土家族的所在地都是大山,來往交通不便利,往往出嫁後就很難得回趟孃家,因此就難捨難分,邊哭邊唱,“哭父母”--要父母保重身體;“哭哥嫂”--要哥嫂孝順父母等等。在土家族是重生輕死的,當老人走順頭路後,大家覺這是一件好事,人有了一個完美的了結,因此親朋好友還不遠千里趕來送上一程。又因平時很難聚在一起,有機會在一起相聚,就又唱又跳把人埋。

在宜昌還有古八景:

一是三遊雨霽,“霽”是下雨後剛放晴的天氣,也就是在三遊洞在下雨後天剛放晴之時是最美的

二是東山圖畫,山勢蜿蜒為宜昌屏障

三是爾雅明月,已毀

四是五龍煙收,五峰連峙,蜿蜒起伏,如游龍飛騰雲霧之中

五是西陵形勝,位於西陵峽只口,江水與重巒疊嶂之中,直瀉峽口。破門而出,至西陵山下水勢轉平,豁然開朗,呈現險夷交替只奇觀

六是赤磯釣艇。已毀

七是黃牛棹歌

八是靈洞仙歌

宜昌導遊詞6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您走進三峽人家風景區。我叫XXX,是各位的導遊,很高興與大家相遇相識。在此我衷心祝願峽江的青山綠水能帶給大家一份好心情,也希望三峽人家能給大家一種別樣的風情體驗!各位朋友,我們的遊船現在是航行在燈影峽中,正在駛向龍進溪碼頭。藉此時間,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三峽人家的自然風光和淳樸風情。

三峽人家風景區位於長江三峽中最為奇幻壯麗的西陵峽境內,三峽大壩和葛洲壩之間,跨越秀麗的燈影峽兩岸,面積14平方公里。三峽人家石牌之美,美在“灣急、石奇、谷幽、洞絕、泉甘”,它包括龍進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嶺、燈影洞、抗戰紀念館、石牌古鎮、楊家溪漂流等景區,其旅遊內涵可以用“一二三四”來概括,即:一個館(石牌抗戰紀念館),兩個特別專案(三峽人家風情專案和楊家溪軍事漂流專案),三個第一(三峽第一灣——明月灣、中華第一神牌——石令牌、長江第一石——燈影石),天下第四泉——蛤蟆泉。其中三峽人家風情專案又分為水上人家、溪邊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古往今來,歷代文人騷客寫下了許多優美的詩文,如唐代李白,北宋歐陽修、蘇轍、黃庭堅,南宋陸游,清代張之洞,還有現代大詩人郭沫若等等。詩人們用他們的靈性之筆,或寫三峽人家,或寫櫓聲帆影,或寫蛤蟆甘泉,或寫青山飛瀑,或寫秀峰奇石。讀了這些詩篇,恍若身臨其境,飽覽了三峽人家石牌的神奇景色和濃郁風情。到三峽人家石牌旅遊,主要有八大看點:

絕版峽江風情——三峽人家。傳統的峽江吊腳樓點綴於青山綠水之間,久違的古帆船、烏蓬船靜泊於碧波清溪之中,江面上悠然的漁家在撒網打魚,溪邊少女揮著棒槌在清洗衣服。水上人家、溪邊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一幕幕景緻如畫,千百年流傳不衰的習俗風情更是體現著峽江人民的質樸好客。

三峽宜昌第一漂——楊家溪漂流。楊家溪因宋朝楊家將的後裔曾移居於此而得名。神祕的楊家溪漂流以軍事漂流為主題,充滿了濃厚的軍訓色彩,它分為動水漂流和靜水漂流。在這裡漂流,遊人坐軍車,穿軍服,唱軍歌,劃皮艇,彷彿水上軍訓,一路搏激流,過險灘,既可領略衝浪闖灘的刺激,又可感受平湖盪舟的悠閒。

中華第一神牌——石令牌。據《東湖縣誌》載:江南有巨石橫六七十丈,如牌筏,故名石令牌,石牌地名即由此而來。石令牌高32米,頂部寬12米,底部寬13米,厚約4米,重達4300餘噸,遠觀之雄偉壯觀,氣勢非凡。五代後周時期,峽州州治一度設於石牌,南宋建炎(公元1127—1130年)年間,峽州夷陵郡“移治石鼻山。

宜昌導遊詞7

各位旅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美麗的宜昌參觀遊覽!我姓黃,是大家此行的導遊,大家叫我小黃就可以了,今天我們遊覽是美麗的三峽人家。一路上如果大家有什麼要求,請儘管提出,我一定會竭誠為大家服務,後預祝大家玩的開心、玩的愉快。

現在我們的遊船已經行駛在燈影峽中,駛向龍進溪碼頭。現在,我先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三峽人家。

三峽人家以其“一肩挑兩壩,一江攜兩溪”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及原汁原味的西陵百里畫廊,融合地質文化,巴文化,楚文化,土家文化,峽江碼頭文化,抗戰軍事文化,是長江三峽黃金旅遊線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走進三峽人家您將經受一次煙雨迷濛的文化洗禮。

好啦,我們的遊船現在已經到達了龍進溪碼頭,請大家帶好自己的隨身物品,準備下船。

看!咱們的溪邊人家正在舉行“娶親”儀式,咱們也一起去湊湊熱鬧吧!聽!咱們土家姑娘正在吊腳樓上哭嫁呢!我想一時半會也出不來。藉此機會,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土家婚俗。

說到哭嫁,那麼有誰知道什麼是哭嫁呢?對。咱們三峽人家的土家姑娘在出嫁時是一定要會哭,這個就叫做哭嫁。哭要哭得動聽,哭要哭得感人。關於哭嫁還有專門的“哭嫁歌”,這是一門傳統的藝術,土家姑娘從十二三歲時就要開始學習哭嫁。哭嫁是土家人婚禮的序曲,他們認為“不哭不熱鬧,不哭不好看”。親朋好友前來送別,哭是一種友好,哭是一種禮貌。悲中有喜,喜中有悲,亦悲亦喜,愛恨交織,可以說哭嫁是豐富的人情美和人性美,是一種特有的審美方式和價值取向。

新娘一般在婚前一個月就開始哭嫁,也有在出嫁前二三天或前一天就開始哭的。孃家人邊為她置辦嫁妝,邊傾訴離別之情。會哭的姑娘一個月內不哭重複,要哭祖先、哭爹媽、哭兄嫂、哭姐妹、哭媒人、哭自己。哭的形式是以歌代哭,以哭伴歌。其中哭嫁的歌詞有傳統模式的,也有聰明姑娘觸景生情的即興創作。土家姑娘用“哭”這一形式傾訴心中的情感,當然,也有真傷心而哭的,多半是狠心的媒婆亂點鴛鴦譜,害了姑娘的一生。

哭嫁的高潮是在新娘出嫁的日子。在出嫁的前一天,親朋好友都前來祝賀和哭別。新娘家要邀請九位的未婚女伴,陪著新娘哭,叫“陪十姊妹”。這九位姑娘是陪哭的重要角色,因此無論她們的家是近還是遠,無論是風雨還是陰晴,新娘家都要打轎派專人去接。十姊妹聚齊之後,新娘家將兩張八仙桌拼在一起,擺在堂屋的中間,比新娘年長的坐在上方,與新娘年齡一般大的姑娘坐在兩旁,新娘坐在姑娘們的中間。哭的內容主要是敘述姐妹友情,也有鼓勵、勸慰的話語。 哭到半夜,新娘家裡擺上夜宵讓十姐妹吃,新娘以此為題還要哭一段,以感謝九姐妹的相陪。

在父母之合,媒約之言的婚配年代裡,媒人包辦婚姻很普遍,因此新娘常借哭嫁罵媒人,表達對舊式婚姻的不滿。

除了哭嫁以外,咱們三峽人家的“娶親”也是別具一格的哦。

當新郎來迎親的時候,媒人走在前面,一隊人敲鑼,一隊人拿銃,先向舅家送上厚禮一份,這叫做“代還骨種”。另外咱們土家人的攔門禮也是獨有特色的,男女雙方各請一位能說會道的人當總管,男方的總管率領迎親隊伍到女方門口,女方則在大門前擺放一張桌子,雙方總管對歌,如果男方總管贏便可進門迎親,如果是女方總管贏,則只從桌子底下爬過去了。

在新娘出嫁的時候,鳳冠霞帔,百花襉裙,大紅繡鞋,由孃家的兄長就用七尺紅稜作“背親帶”,攔腰將新娘背起;嫂嫂開啟新郎送來的紅傘,將新娘遮住送上花轎,這就叫“遮露水”;親兄弟要站在轎子兩旁,意為“守護”;孃家的總管則提著兩壺美酒,在周圍灑酒,意為“辭行酒”。這時新娘還要唱“哭上轎”。等新娘上路以後,如果遇到了別家的迎親隊伍,兩位新娘就要互換一隻露水鞋,以此來表示姊妹的友誼;新娘進新房要猛踩一下門檻,拜天地後要搶坐新床,俗稱“守床”,關於守床的坐床習慣是,以床的中線為界,男的坐在左邊,女的坐在右邊,而有心計的新娘呢,常常搶坐在床的中線上,以象徵日後新娘在婆家的地位,儘管如此,新郎也不甘示弱,彼此互不相讓,直到揭開蓋頭,新娘才嫣然一笑。

哭嫁”、“娶親”是三峽人家繁衍生命的儀式,是對生命的嚮往、對生命的重視、是人類永恆的主題。

各位朋友,鑼鼓已經敲響,娶親儀式即將開始了,新娘有許多嫁妝,需要人手去挑去扛,讓我們也過一把癮,去扛嫁妝,加入到娶親隊伍中去吧!

作別溪邊人家,魂兒卻丟在了吊樓裡。置身這一方瀰漫著風情的山水間,無須說話,就象溪谷裡點綴的一條漁船,一個棒棰,甚或一隻鴨,那種融合,只須用心體會。返回龍溪樓,依依不捨的感覺逐漸浸染了整個身心,潛意識裡的那種騷動與渴望,在這條風情的溪谷裡得到滿足,那段漸已逝去的歲月,在這裡重拾起。漫步溪邊人家,既是心靈的放鬆,更是風情的體驗,是令人魂牽夢繞的生命靈魂之旅。

好了,我們今天的行程到此就要結束了。今天遊覽了三峽人家的:一個館(石牌抗戰紀念館),兩個特別專案(三峽人家風情專案和楊家溪軍事漂流專案),三個(三峽灣——明月灣、中華神牌——石令牌、長江石——燈影石),天下第四泉——蛤蟆泉。其中三峽人家風情專案又分為水上人家、溪邊人家、山上人家和今日人家,親身體驗了一下三峽人家的的特色。感謝大家今天對我工作的配合和給予我工作的支援與幫助,在這次旅遊過程中,如果有什麼做得不好的地方,還請各位多多包涵,希望這次美好的三峽之旅能夠在你們的記憶中留下美麗的一幅夢幻的山水圖。

宜昌導遊詞8

各位遊客朋友:

大家好!

我代表海外旅行社歡迎大家來到夢裡老家——車溪民俗旅遊區觀光遊覽。經過長途跋涉,大家一路辛苦了。我叫,是你們的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明。這位是司機趙師傅,他開車多年,有著豐富的經驗,乘坐他的車,大家儘可放心。如果有什麼需求請儘管提出,我們會竭盡所能為您解決。願我們的服務能夠讓大家渡過一段愉快美好的旅程。

車溪毗鄰三峽,位於宜昌江南土城鄉境內,因其水車眾多而得名。溯溪而行,沿途有八大景區:石仙谷、巴楚故土園、農家博物館、臘梅峽、寶塔谷、天龍雲窟、風洞和忘憂谷。

去過車溪的人,都把她當作自己夢裡的老家。這裡山靈水秀,民風古樸,自然景觀和人文資源水乳交融。

車溪自然景觀奇特秀麗,在3公里長的微型峽谷裡,至今還儲存有第四紀冰川時期遺存下來,屬世界罕見的古生臘梅群落3000多畝,被譽為“三峽植物奇觀”。天龍雲窟是車溪自然景觀精品,特別是蓮花洞內天然形成的蓮花瓣,堪稱“三峽一絕”。

車溪歷史文化積澱豐厚,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磨合區,為了展示昔日土家風情,恢復了巴楚故土園景區,推出了三峽地區第一個農家博物館,置存紙坊、磨坊、酒坊、陶坊、水車和農事生產、生活器具。您可見識“竹子變成紙、泥巴變成陶、苞谷變成酒”的全過程,還可以一試身手,親生感受勞作之美。無盡的鄉土氣息如清泉般滋潤您的心田,叩開您的心扉,讓您跨越時空,回到那古老的年代。

走進車溪,就走進了一個恍若仙境的世外桃源。走進車溪,就走進了一段逝去的歲月。走進車溪,就走進了夢幻幽幽的老家。

由於時間關係,我們今天主要參觀農家博物館,看看車溪的風土民情;再到天龍雲窟欣賞車溪的自然美景。

首先我們來到的是農家博物館,這裡以“家”的形式,以“農”為題材,反映土家文化,是全省第一家以反映農村日常生活起居、農耕稼作情節的博物館,同時也是全省第一家由民間社會團體自行籌辦的博物館,因而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與歷史研究價值。

車溪文化是巴楚文化的聚合,她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千禧之年,在此修建“農家博物館”,意在濃縮這厚重如山、純樸如水的巴楚風情,挖掘、整理、保護和發展車溪文化。

留住一段歲月,定格一段歷史,是我們的使命與責任。車溪先民幾千年的生息繁衍,留給後輩子孫豐厚的文化遺產。“農家博物館”以獨特新奇的命題,完整地、原汁原味地將車溪先民生產生活的歷史和燦爛的車溪文化收集整理展現在您的眼前,再現昔時畫面,給您最貼切、最真實的視感。

“農家博物館”依照早期車溪人居所樣式而建,陳設車溪先民勞耕稼作和生活起居的用品。

鄉土故情,永遠是人類抒情的主題。再回夢裡老家,體味濃厚山野鄉土氣息,是潮流也是期盼!

思完鄉土之情現在我們來到美輪美奐的是天龍雲窟。

天龍雲窟是車溪自然風光的絕品,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中藥寶庫。在1000多個平方米的範圍內,分佈有100多種植物,其中各類中藥材佔了三分之一以上。

眼前的景觀叫小小水簾洞,“小小水簾洞”因洞口上方一排流水如珠簾懸掛而得名。洞外有巨大的天龍騰空而起,叱吒風雲。在小小水簾洞竟也是藏龍之地,一條地龍張牙舞爪,搖手擺尾,片片鱗甲發出青光,似在呼應洞外天龍。繞過地龍,可見併成一排的七股水滴如珍珠般散落在石幔之上,叮咚作響,人稱“七絃琴”。近旁的坡上遍佈人形石樁,這就是羅漢林。這裡的羅漢,有人數過之後,說有500個,也有人說有800個,高矮胖瘦,站坐行臥,神態各異,活生生一幅羅漢圖。

現在大家看到的便是期盼已久的蓮花洞了。蓮花洞洞口有股泉水非常奇特,它常年不斷,常年保持水量不變。經過地質部門化驗,它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元素,是一種高鍶低鈉的天然優質礦泉水,人稱“八功德水”。洞內有許多個深黃色的形狀似蓮花瓣的東西,還有許多呈梯形分佈的小水潭,這就是全國罕見的地質奇觀——蓮花潭。它實際上是一種化學沉積物,蓮花瓣的形成在100萬年前就開始了。幽深的蓮花潭,一層層像大寨梯田一般,井然有序。“田裡”盛滿綠水,深淺不一,淺則尺許,深達丈餘,每層“梯田”,田坎由天然鐘乳石砌成,呈深黃色,田坎造型似蓮花瓣,小型花瓣約七八米,大型花瓣有二三十米,無論從下往上看還是從上往下看,極像千瓣蓮花。令人歎為觀止。美好的時光總是讓人覺得短暫,我們的車溪之旅就到此結束了。非常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援和配合。我有什麼做的不好的地方還請大家多批評指正。最後希望這次的遊覽能給你們留下一個美好難忘的回憶,在此我再一次向大家表示感謝。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再見。

宜昌導遊詞9

宜昌,古稱夷陵,有2400多年的歷史,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是楚文化和巴人文化的發祥地,世界歷史文化名人屈原和中國古代民族團結使者、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均出生在這裡,自秦、漢以來,宜昌就是歷代州、府所在地。全市共轄五縣三市(縣級)五區、93個鄉鎮(街辦)、2719個村,總人口414.93萬人,國土面積2.1萬平方公里,城區面積4249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 61. 5平方公里,城區人口133. 8萬人。宜昌地處秦巴山脈和武陵山脈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西高東低,地貌複雜多樣,境內有山區、平原、丘陵,大致構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

宜昌市位於湖北省西部,地處長江中上游結合部,渝鄂湘三省市交匯地。上控巴蜀,下引荊襄,以“三峽門戶”、“川鄂咽喉’著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期的夷陵之戰就發生在宜昌城區。早在1876年簽訂的《中英煙臺條約》中宜昌就被闢為通商口岸,英、美、法、德、意、日等國先後在這裡設立領事館。建國以後,國家在宜昌興建了30多家軍工企業和一批重點企業,是鄂西湘北渝東的區域經濟中心。1994年宜昌被國務院批准為沿江開放城市,並被列入長江三峽經濟開放區。在長江經濟帶中,宜昌東接武漢,西連重慶,是東部發達的經濟科技與西部豐富資源的結合部,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由中線進入西部的起點,也是湖北“大三角”戰略的一個重要支撐點。萬里長江第一壩——葛洲壩電站就在宜昌城區,舉世聞名的三峽工程僅離城區38公里。

長江黃金水道流經市城232公里,宜昌港口為長江八大港口之一,枝城港為全國四大煤炭中轉港之一。318國道橫貫全境,宜黃高速公路延伸至三峽壩區,焦柳鐵路在枝城與長江交匯,三峽機場是全省重要的航空港。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宜昌將新增沿江鐵路、沿江高速公路、滬蓉高速公路以及川氣東輸工程等四大通道,構築了溝通東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

宜昌物華天寶,地靈人傑,資源富集,最有代表性的有水能、礦產、生物、旅遊四大優勢資源。

宜昌導遊詞10

各位朋友:

我們馬上就要經過被譽為“江上長虹”的西陵長江大橋了。也許各位曾聽說過美國的金門大橋,凡是到過美國的遊客,都必到金門大橋參觀一番。那麼,若你到了三峽壩區也一定要過一過這座西陵長江大橋了,它猶如一道江上長虹鑲嵌於風光秀麗的西陵峽谷之中,成為溝通大江南北的交通要道。由於目前壩區正處於緊張的施工階段,這座橋樑也是封閉式管理,不允許行人通過,並且橋樑的兩端都有武警駐守。橋樑樣式屬於第四代橋樑——懸索橋,它的特點是沒有橋墩,橋身承重由大家所看到的兩根鋼纜與橋兩端的兩個塔柱承擔,橋身可載重290噸。這兩根鋼纜每根造價1億元人民幣,每一根鋼纜由10010根英國進口的鍍鋅鋼絲所組成。而橋兩端白色塔柱的海拔高程為1875米,僅比我們未來的三峽大壩高出25米,所以大家可以想象得出來未來的大壩究竟有多高了。大橋全長1118.66米,“8”和“6”都是中國的吉利數字,反映了中國人民盼望吉祥的良好願望,也希望大家今後好運多多。橋面寬18米,兩側設有寬15米的人行道。也許各位已經注意到了,這座橋的顏色為橘紅色。那麼為什麼我們要將橋身的顏色定為橘紅色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橘紅色鮮豔醒目,有利於導航。二、橘紅色代表了富貴吉祥。三、宜昌市是全國有名的柑橘之鄉,而這座橋正位於宜昌縣的三鬥坪鎮。

工程最新進展及20xx年工作目標

目前工程進展非常的順利,其中土建工程已完成80%;移民的總人數已突破100萬人,完成的投資約1300億元人民幣。截止目前,左岸電站廠房已有13臺機組併網發電,左岸電場最後一臺機組(9號機組)將於今年10月份投產發電。20xx年6月,三峽水庫蓄水後,水庫水質總體保持在Ⅱ類~Ⅲ類;20xx年水庫年入庫泥沙量已由建庫前的5.3億噸減為2.1億噸;庫區沒有因水庫蓄水而發生大的地質災害。右岸三期工程全線突破135米高程,8月8日右岸首臺水輪發電機組蝸殼開始安裝。

20xx年的工作目標是:三峽樞紐,移民工程計劃投資1XX億元(庫區移民約55億元)。至20xx年底,三峽電站總裝機達910萬千瓦,計劃發電量約500億千瓦時,輸變電工程計劃投資50億元,再建“八線,十一變,一直流”,交流輸電線路1100公里,換流容量600萬千瓦。庫區移民搬遷安置12.56萬人,復建房屋272.55萬平方米,搬遷工礦企業275家。大壩年底全線達到158米,以保證20xx年汛期後水庫蓄水至156米。進一步促進三峽右岸地下電站電力送出前期研究論證工作,推動三峽至上海直流輸電工程和三峽升船機的建設。

宜昌導遊詞11

観光バスに乗って滝に直行します。途中、次から次へと険しい山が続き、鬱々としています。私たちは観光バスを降りて、三峽大滝に向かって歩いて行きました。景勝地に入ると、目に入ったのは古めかしい林間の小道で、小道の左側はざあざあと流れる渓谷の水が澄みきっています。小道の右側は連山で、山上林密草豊、花が咲きバタフライ、鳥が谷間を鳴きます。運が良ければ、群れを成している猿を見て、山で遊んでいます。道端の景色に酔いしれています。耳に突然雷鳴のような大きな音がします。人望をたどっていくと、巨大な百鎖が山間に張り巡らされ、谷底に垂れていた。本當に「飛流直下三千尺」ですね。これが三峽大瀑布です。興奮して大聲で叫んで、用意されたレインコートを著て、滝に向かって走って行きました。まず洞窟を通り抜けて、冷たい風が襲ってきました。続いて、水煙が真正面から吹いてきました。紗のような水気が漂ってきて、透き通った水滴が私の顔にかかってきました。私たちは遊んで、遊んで、水の中で著て行きます。

突然、誰かが叫んでいました。「虹、虹…」滝を飛び出すと、空には大きなアーチ橋がかかっています。その橋は色とりどりです。赤橙黃緑青青紫、本當に綺麗です。虹は見たことがないですが、今日はその美しさを見ました。虹の真ん中に立っています。お母さんが美しい瞬間を撮ってくれて、未練を殘してくれました。

夏を涼しくしたいなら、変化に富んだ三峽大滝を訪れてください。

宜昌導遊詞12

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一路辛苦了,首先歡迎各位來到世界水電之都————宜昌市,我是今天大家的導遊xxx,緊隨著汽車的步伐,我們踏上了宜昌之旅,很高興在這個緣分的天空下和大家一起漫遊宜昌。預祝大家在這裡玩的開心,讓美麗的宜昌永遠留在您的記憶裡。

宜昌古稱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清朝改稱“宜昌”,取“宜於昌盛”之意。全市現轄5縣3市5區,國土面積2。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415萬。

宜昌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宜昌是一座擁有2400多年曆史的文明古城,是巴楚文化的發祥地,是世界歷史文化名人屈原和中國古代民族團結使者王昭君的故里。神奇的土家歌舞、激昂的峽江號子、壯闊的歷代戰事、原生的端午祭祀,共同構成了宜昌深厚的文化源流。

宜昌是長江中上游的重要交通樞紐。全市已形成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立體運輸體系。焦柳鐵路、宜萬鐵路、滬蓉高速公路、滬渝高速公路在宜昌交匯。長江黃金水道橫貫宜昌230多公里,宜昌港是全國內河28個主要港口和長江8大港口之一。三峽機場已開通直達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等地的國內航線和至香港、日本的國際包機航線,是國家對外開放的重要航空口岸。

宜昌環境優美。城區群山擁抱,長江穿城而過。雄偉的三峽大壩和葛洲壩橫鎖長江,西陵長江大橋、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和夷陵長江大橋等三座現代化的大橋將宜昌的南北北兩岸緊緊地連在一起,天塹變成了通途。綠蔭環繞、山水相依、大壩雄姿、三遊古洞、白馬仙蹤、東山圖畫、桃花新村、兒童公園、濱江畫廊、廣場夜景、宜昌天然塔、鎮江閣等城市景觀勾畫出“人在城中、城在林中”美麗勝景。全市森林覆蓋率超過55。3%,城區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優良天數達到349天。

宜昌地質構造複雜。距今25億年前的元古界到百萬年前的新生界之間的各個地質時代的地層均有分佈,且發育完整,出露齊全,被譽為“天然地質博物館”。其中震旦系、奧陶系、志留系的剖面,是中外地質學界研究的標準剖面之一。

宜昌導遊詞13

朝天吼漂流位於湖北省宜昌市昭君故里--興山縣境內,宜昌至神農架的的中途,屬“一江兩山”黃金旅遊通道的重要結點,距宜昌100公里,神農架90公里,距三峽大壩90公里,水路距香溪碼頭12公里,即將建設的滬蓉北高速公里出口位於高嵐集鎮,交通極為便利,是新開發的一條過境遊、自駕遊和目的的遊精品線路。

朝天吼漂流包括孔子河和夏陽河兩條河流,漂流風格剛柔並濟:孔子河位於高嵐內十里畫廊區,全長4.5公里,落差78米,沿途可觀太公釣魚、孔雀嶺、駱駝峰、昭君石等景觀,河內自然風光原始,景觀秀美,水質清澈,柔中帶剛,適合年齡偏大、小朋友以及喜歡觀賞風光的遊客;夏陽河位於高嵐自然風景區外十里畫廊區,全長5公里,落差128米,途經臥佛山、八緞錦、將軍柱、朝天吼等景觀,開敞大氣,急流處,亂石穿空,驚險刺激,剛中有柔,是偏愛冒險、運動的年輕人的選擇。兩種不同風格適應了不同市場層面的需求。

宜昌導遊詞14

宜昌歷史悠久,在宜昌境內的清江流域就有“長陽人”的活動。境內數十處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證明了七、八千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

宜昌遠古屬西陵部落,據《宜昌府志》記載:夏、商、週三代,夷陵為古荊州地,“春秋戰國時為楚國的西塞要地,建有城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郡縣,改夷陵置巫縣。宜昌市大部分地域屬南郡。“漢承秦制”,西漢時夷陵屬荊州南郡,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改夷陵為臨江郡。建安十五年(210年)又改臨江郡為宜都郡,領宜都(今宜昌)、秭歸、枝江、夷道(今宜都)等四縣。

三國時,吳黃武元年(222年),改夷陵為西陵郡,也稱宜都郡。晉太康年間(280—289年),改置為夷陵縣。東晉分夷陵西境(在長江南岸的黃牛巖至黑巖之間)另置一縣時命名“宜昌”,寓意在於祈福分境置縣宜於國運昌盛,“宜昌”之名便始見於史。

南北朝時宋、齊皆與晉同。樑改宜都郡為宜州,西魏改為拓州,北周改為硤州。

隋大業三年(607年),改硤州為夷陵郡,轄夷陵、夷道、長楊、遠安四縣,夷陵縣為郡治,隸屬荊州都督府。唐初,改夷陵郡為硤州,領上述四縣,屬山南東道。天寶初又改為夷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改硤州,轄原四縣,仍屬山南東道。

五代時,硤州與荊州、歸州為南平國。北宋複稱硤州,屬荊湖北路,仍轄原夷陵四縣。元豐年間(1078—1085年),改“硤”為“峽”。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峽州為峽州路,領原四縣,屬河南行省荊湖北道。明初,改峽州路為峽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峽州為夷陵州,領宜都、長陽、遠安三縣,治所夷陵,隸屬湖廣佈政使司荊州府上荊南道。

清順治四年(1647年),夷陵州隸屬荊州府。順治五年,改“夷陵”為“彝陵”。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彝陵州為宜昌府,改彝陵縣為東湖縣併為宜昌府治所,領東湖、興山、巴東、長陽、長樂5縣及歸州、鶴峰2州,隸屬荊宜施道。宜都、枝江、當陽、遠安4縣屬荊州府。光緒二年(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簽訂,宜昌被闢為通商口岸。次年,宜昌設立海關,正式對外開放。

中華民國初年廢府、州建制,實行省、道、縣三級制。民國元年(1912年),改東湖縣為宜昌縣,與興山、秭歸、巴東、長陽、五峰、鶴峰縣屬荊南道。當陽、遠安屬襄南道。民國十一年(1922年),宜昌屬荊宜道。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宜昌、宜都、當陽、遠安、興山、秭歸、長陽、五峰八縣先後屬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於宜昌縣城。枝江縣先後隸屬於湖北省第七、第四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8月,中共江漢區委決定正式成立第四專員公署(亦稱襄西專署)。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改為當陽專署。5月20日,在當陽成立宜昌專員公署,同月在當陽組建宜昌市黨政領導班子。6月11日,在當陽蘆家灣正式成立中共宜昌市委員會、宜昌市人民政府。7月16日,宜昌城區解放。中共宜昌專署機關和宜昌市黨政機關隨即從當陽遷駐宜昌城。11月15日,今宜昌市全境解放。

新中國成立後,湖北省分設八個行政區。其中有宜昌行政區專員公署轄宜昌、宜都、枝江、當陽、遠安、興山、秭歸、長陽、五峰九個縣。同時劃出原宜昌縣城區和近郊農村置宜昌市,直屬湖北省人民政府管轄。1951年,改湖北宜昌行政區專員公署為湖北省人民政府宜昌區專員公署,1955年改為湖北省宜昌專員公署。1954年11月,宜昌市改屬宜昌專署領導。此時,宜昌專署轄9縣1市。此時宜昌專員公署轄8縣1市。1958年12月,撤銷宜昌專員公署,建立宜都工業區行政公署。1961年5月,撤銷宜都工業區行政公署,設立宜昌專員公署。1968年1月,成立宜昌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8月,撤銷宜昌地區革命委員會,設立宜昌地區行政公署。1979年6月,宜昌市復為省轄市。1992年3月,為適應改革和發展的需要,經中央批准,宜昌地區和宜昌市合併,實行市領導縣的體制。

宜昌導遊詞15

三遊洞,位於宜昌西北的南津關西陵山上。它背靠長江三峽的西陵峽口,面臨下牢溪,洞奇景異,山水秀麗。風景區內主要有三遊洞、至喜亭、楚塞樓、陸游泉、張飛擂鼓臺等。

三遊洞生於絕壁之上,地勢險峻,有棧道可達。其形如覆蓬,冬暖夏涼,洞室開闊,約深30米、寬20米、高10米。洞中橫排3根鐘乳石柱。洞內列有歷代碑刻,洞外崖壁上刻滿歷代遊客的詩文。洞頂之懸石,擊之有聲,名為“天鍾”;地面之凸石,跺之有聲,取名“地鼓”,故有“天鍾地鼓”之說。

三遊洞得名於唐代三個大文豪。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大詩人白居易由江州改任忠州刺史赴任途中,與其弟白行簡途經夷陵(宜昌古稱),在此遇到大詩人元稹。三人結伴到西陵山一遊。發現這個“天生一洞”。三位詩人各賦詩一首,並由白居易“序而記之”。因此洞由他們三人始遊,故得名“三遊洞”。137年後北宋年間,又有三位文豪蘇洵、蘇軾和蘇轍父子同遊此洞。同樣蘇氏父子也各題詩一首,留於洞壁。白氏兄弟與元稹之行,稱為“前三遊”;蘇氏父子之行,稱為“後三遊”。

在三遊洞旁的崖壁還刻有抗戰時期的愛國名將馮玉祥題寫的“是誰殺害了我們的父母兄弟”十二個大字。

出洞沿崖壁上的棧道攀向山頂,在棧道的盡頭便是漂亮的三層亭子—“至喜亭”。至喜亭,始建於宋代,因為小船在三峽中歷經千難萬險,出峽到達宜昌,至此江寬闊已無險而喜,故得名於“至喜亭”。宋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宋代文豪歐陽修貶任夷陵縣令,上任為此亭寫了《峽州至喜亭記》。

離開至喜亭,攀至山頂就是楚塞樓。楚塞樓也是一座重修的古建築,樓高三層。在一樓大廳可以欣賞到古樂器—編鐘奏出的音樂。登至三樓,峽口風景盡收眼底。

下了楚塞樓往南就是一尊塑像立於江邊一巨型石臺上,這就是“張飛擂鼓臺”。據《三國志·蜀書》記載,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劉備任命張飛為宜都太守。張飛任命期間在此擂鼓練兵,因此而得名。

·天門導遊詞 ·大水井導遊詞 紅樓導遊詞 ·木蘭天池導遊詞 ·武漢長江大橋導遊詞

在山北,沿石階而下,到了山腰,便可見到“陸游泉”了,陸游泉是一方型小石潭。潭邊崖壁石縫間,一股清泉涓涓入潭,潭水清澈。因南宋詩人陸游來三遊洞在此取水煮茶,飲後味極美,乃題詩於潭邊岩石上,而得名“陸游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