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升昌導遊詞

才智咖 人氣:2.27W

作為一名具備豐富知識的導遊,時常需要用到導遊詞,導遊詞是導遊人員引導遊客觀光遊覽時的講解詞。那麼導遊詞應該怎麼寫才更有條理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日升昌導遊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日升昌導遊詞

日升昌導遊詞1

中國第一家票號--"日升昌",座落於"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遙古城西大街的繁華地段。整座舊址佔地2324平方米,用地緊湊,功能分明。但就是這樣一座小小院落,開中國民族銀行業之先河,並一度操縱十九世紀整個清王朝的經濟命脈。

"日升昌"票號,是清代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開設的。這個票號的創始經理人名叫雷履泰,其東家為平遙縣的達蒲村李家。"日升昌"票號的前身,是"西玉成"顏料鋪,後來才更名日升昌,並發展為票號。"日升昌"票號,平遙為總號,其分號遍及全國各大城市。"日升昌"票號主要業務是包辦國內公私匯兌銀錢。當時由於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現銀運輸量頗大,公路交通運輸不發達,其它運輸手段費用高而且很不安全。

在這種情況下,專門經營匯兌業務的金融機構應運而生了,"日升昌"的誕生從此結束了我國鏢局押送現銀的落後金融局面,極大地加速了商業運轉和貨幣流通,有力地推動了社會經濟迅猛發展。其經營的黃金時期年匯兌總額高達3800萬兩白銀,可謂"日利千金";其經營網點遍佈除東北、西北以外的整個中國,可謂"一紙風行"。然而,更讓我們歎服的是:票號產生的百餘年間,外患頻頻,內亂不斷,日昇昌在風雨飄搖的一百年,縱橫捭闔,雄視商界,形成了一整套極具現代意義的管理制度

"日升昌"票號,當時在國內是首屈一指的首創金融機構,曾以"天下第一號"、"匯遍天下"而聞名於世。"日升昌"票號,在咸豐同治年間為極剩時期。到清朝末年,先進的銀行興起,票號逐步被取代。由於辛亥革命爆發和清朝政府被推翻,"日升昌"票號就隨之倒閉了。

·北武當山導遊詞 ·山西導遊詞 ·觀音堂導遊詞 ·晉祠導遊詞 ·廣勝寺導遊詞

如今的'"日升昌"舊址,已開闢為中國票號博物館。人們在這裡所見所聞的是一百多年的過去。儘管日升昌小小的院落無法與現代銀行的摩天大樓相比,日升昌僅有的分號也無法與當代覆蓋全國的金融網點相比,但我們可以從日升昌看到當代銀行的影子;從日升昌領略到中華民族的智慧;我們可以從日升昌感受一種銳意改革的精神,鼓聞一個時代進步的聲音。

日升昌導遊詞2

在歷史的上大清國共有51家票號,山西有43家,而在平遙這左玲瓏小城之內就有票號22家,中國的第一家票號——日升昌就誕生在平遙縣城西大街。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記錄一代票商輝煌歷史的票號博物館。掀開歷史的面紗,目睹昔日的風采。

今天,我們參觀的日升昌票號博物館總佔地面積為1604平方米,院落分為三進:前院為營業大廳,中院為內部辦公機構,後院屬於生活區,您可別小瞧了這座院落,它可是當年平遙操縱全國各家分號的中心樞紐,這裡作為總號要起釋出指令的作用而分號在它的指揮下把源源不斷的錢財取回來彙集於此。

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是營業大廳,想當年這裡的窗戶都糊著一層厚麻紙,這個是起到保密的作用,當時的票號具有今天瑞士銀行替客戶保密洗錢的功效。在我們走出營業大廳時,我們可以看到門楣上的條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這句話是山西商人的經商原則,告訴我們要想在商海永遠佔有一席之地就需要商家有如炬的目光。做別人不做的獨門生意,不湊熱鬧,不一哄而上,要善於不斷創新,勇於不斷開拓,才能在商業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日升昌票號在一百多年的經營中,始終堅持著存款自願,取款自由,嚴格為客戶保密的經營理念,所以才有後來的“東西匯兌。一紙風行”的說法。這既是對日升昌票號生意興隆,營業範圍寬廣的見證,也充分顯示了日升昌票號在匯票防偽工程上所具有的特殊能力。

匯票長1尺2寸,寬8寸,填好的匯票從中摺好,一撕為二,由客戶和票務各持一半,票號這一半由匯票通過政府郵政部門寄到客戶指定的提款地的票號分支機構,客戶及其親屬持另一半匯票可到那裡提取銀兩。匯票防偽的措施有很多,一般主要是靠:筆跡(專人書寫)、印章、水印(四個角都有日升昌防偽水印)和漢字密押防偽標識。通過以上這些防偽措施的實施,日升昌票號在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經營過程中未發生過一起誤領、冒領的事件。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票號的綜合辦公機構,它就是上傳下達資訊的指揮部。這裡設定有信房、帳房等辦公地。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信房的相關情況。當年信房共有4個人主持工作:可以說是精兵簡政,減員增效的楷模。這4個人有1人擔任辦公科長,過去稱為文牘,另有3人為錄信員。文牘的要求條件是這樣的:需由中了舉人的科甲中人擔任,即學歷要相當與今天的大學本科畢業。文牘的主要職責就是把大掌櫃的意圖和經營理念,思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寫出來傳給各地分號。文牘實際上就是現代傳真機的功能。可是這樣一來文牘對票號的各方面的情況可以說是瞭如指掌。為了限制規範文牘的行為,所以票號只給文牘工資(年薪200兩銀子),而不允許文牘參與經營和分紅,

看過了信房之後,我們再來看一下帳房,錢賺回來了,該怎麼分?這就歸帳房先生分配了。票號每年年底都會把全年的經濟情況匯兌到帳房,再由帳房做出詳細的統計彙報給掌櫃和東家。但是不是每年都要進行分紅,而是每四年進行一次分紅,這叫“大帳清”。分紅時也不會把錢分幹吃淨,而會留出一部分作為風險金備用,他們稱其為“護本”。

正是擁有了這樣的商業人才和嚴格的管理制度才使得日升昌票號呈現良性迴圈的格局,矗立商界100多年成為“祁、太、平”三幫任領軍人物,在日升昌票號的經營中也充分體現了道家思想的精髓。老子說過:“欲取之必先與之”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捨得”二字,舍與得是辨證的關係: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先舍先得,不捨不得。所以說,今天我們應該相信:付出總有回報,這是恆古不變的真理。

現在我們已經到了票號的最後一地院落後廳。這裡是過去逢年過節時擺設宴席的地方,說起來也很有趣,在日升昌票號吃宴席也是頗有講究的就拿這座次來說,正對門的座位是主座,主座的左右兩邊是上座和次上座。每年在“大帳清”之後。各地分號的老闆彙集於此,他們各自所取得的經營業績也由帳房先生統計公佈,賺了錢的分號掌櫃財大氣得意洋洋好不風光,而那些業績較差的掌櫃只好背門而座羞愧難當。宴席的過程中會上一道紅燒鯉魚,只要魚頭對著誰,誰就將被辭退。正是這些的定俗禮儀風情點點滴滴地滲透在晉商文化之中,才讓我們後人更加清楚地瞭解到先人的經營才華、處世哲學和他們纖細的情感脈絡,人們常說:歷史是面鏡子,站在日升昌票號的門前我們憶古思今,總結前人成敗的經驗教訓是為了我們不再犯相同的錯誤,瞭解他們的成功是為了我們今天更好的借鑑。這也正是創辦日升昌票號博物館的初衷。來過這裡的每一位客人都會在這面鏡子裡溫故知新,都不由自主對晉商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慨萬千。最後,我們一起來關注一下這幅由嘉慶24年新科狀元陳浩為日升昌題寫的對聯:

日麗中天萬寶精華同耀彩,升臨福地八方輻輳獨居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