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廟導遊詞

才智咖 人氣:2.24W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來到的這個地方就是是嶽王廟,大家看到的這座重簷歇山頂建築就是岳廟的門樓,我們現在來看下石柱上兩邊的楹聯“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這是原國防部長張愛萍題寫得,出自於岳飛得《滿江紅》。說得是岳飛再當時二十二、三歲得時候已經獲得了節度使的榮譽,和少保得官位,但是他卻把這些看視塵與土,因為這些與自己平時堅定執著的要收復失地、報仇雪恨的壯志所比,卻是極為渺小的,後面的一句是寫的他風塵僕僕的征戰疆場的情景。在國內有三處的嶽王廟,一個就是在他的故鄉河南省湯陰縣,另外一個是在臺灣的宜蘭縣,還有一個就是我們現在來到的杭州,這個地方也是我們最值得遊覽的,雖然岳飛是出生在河南省湯陰縣,但是她的後半生卻是在杭州度過的,況且這兒又是岳飛遺骨的真正埋葬處。現在就讓我們進去一睹岳飛當年的英雄氣概吧……

岳廟導遊詞

嶽王廟始建於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原為“智取觀音院”,現在的嶽王廟是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重建的。大家看到掛在忠烈祠重簷間的“心昭天日”橫匾,說的是當年大理寺主審官何鑄等人嚴刑拷打岳飛,逼他在已經擬好的假供上畫押,岳飛裂裳袒背,背上的“精忠報國”四個大字,深入肌膚,滿腔悲憤,連書寫到“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連何鑄等人也大為感動,這位偉大的民族英雄的精忠報國之心,可昭天日,萬古不朽,葉劍英元帥為此故親自改寫這塊橫匾。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岳飛的座像,高4.54米,大家看岳飛頭戴紅纓帥盔,身穿紫色蟒袍,臂露金甲,足登武靴,右手握拳,右手按劍,態度嚴正,英氣勃勃,令人肅然起敬。在座像的上端懸掛著岳飛手寫的橫匾“還我河山”四字,這是岳飛畢生為之奮鬥的目標,不禁讓人想起當年岳飛和他的岳家軍高吟《滿江紅》的英雄氣概。岳飛的故事,幾乎是家喻戶曉的,讓我在稍微的介紹下,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岳飛生在河南省湯陰縣的一個農家,相傳,在他出生的時候,剛好有隻大鳥從屋頂上飛鳴而過,因而取名為飛,字鵬舉。他從小在母親的教導下,時時不忘盡忠報國,在老師周侗的指導下,武藝日漸精通,從軍後,因作戰英勇,常常出奇制勝,在長期的抗金戰鬥中,建立了一支紀律嚴明的抗金隊伍――岳家軍。最後因為與宋高宗、秦檜等人的政策不能相容,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年僅39歲。他的長子岳雲、部將張憲同一天被害於眾安橋,家屬全部流放到嶺南。

“勤奮學習”說的是岳飛自由好學,喜歡讀《孫子兵法》等書,愛聽歷史眾的英雄人物的故事,況且身體強健,小的時候就能拉開150多公斤的強弓,開始向陳廣學習武藝,後來又跟周侗學射箭,練就了奮勇殺敵的本領;

“岳母刺字”講的是岳飛早年喪夫,全部都是由母親撫養長大的,在靖康之變,金兵入侵,微欽二帝被俘虜的時候,岳母送他去參軍,臨別籤,微了讓岳飛牢記愛國家、愛人民,在岳飛身上刺下了“盡忠報國”四字;

“收復健康”說的是在建炎三年(1129年)冬天,金兵大舉南侵,岳飛率領部隊移注到宜興,第二春天,岳飛從宜興出擊迎戰,連戰連勝,斬敵數千,一舉收復健康(現在的南京);

“聯結河朔”朔的是岳飛善於團結抗金力量,紹興二年(1132年),制定了聯結河朔忠義民兵共同抗金的方針,各路民兵向後投靠,成了岳家軍的骨幹和主體,在抗金的戰場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還我河山”朔的是,紹興三年(1133年),岳飛仁江南西陸的制置使,從臨安返回江州(現在的江西九江)的途中,登高遠眺,北望故土,無限感慨的寫下了“還我河山”四字,抒發了驅逐金兵,收復失地的壯志;

“郾城大捷”說的是紹興十年(1140年)七月,金兀朮調集精兵,向郾城誅死進攻,岳飛出城迎戰,金軍將士手持刀斧,衝入敵人的陣地,上斬敵首,下砍馬足,金兵大敗,狼狽逃跑,岳家軍乘勝追擊,先鋒部隊直達朱仙鎮,岳家軍凱旋而歸,老百姓們敲鑼打鼓的歡慶祝捷;

“被迫班師”說的是紹興十年(1140年)。岳飛北伐取得了重大的勝利,高宗趙構苟安乞和,與秦檜一起策劃,一天內連續下了12道金牌,岳飛扼腕而泣,仰首悲嘆到“十年之功,毀於一旦”,被迫班師,途中,中原父老遮道大哭,訴苦攔師;

“風波冤獄”說的是,高宗、秦檜在加緊乞和的同時,陰謀的陷害岳飛,他們收買叛徒,製造“謀反”證據,以“莫須有”之罪,誣陷岳飛下雨,紹興十一年(1142年)一月二十七日,岳飛被害於臨安大理寺獄中的風波亭,釀成了千古奇冤;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精忠柏亭”,這個看上去只有半個的亭子,民間有寓意為南宋只有半壁江山的說法,亭內陳列的八段柏樹的化石,據傳說是伸展在風波亭畔的一株大柏樹,岳飛在風波亭被害後,這株柏樹也跟著枯萎了,變為化石,已經600多年了,後人把這些化石收集起來,建亭陳列,讓它永遠陪著岳飛的忠魂,其實,這幾段的化石並不是南宋的古柏樹,是一種松柏科植物的化石,其實年齡要比南宋古柏大得多了,大概有1.2億年以上吧,古深惡學上稱為“矽化石”;

細心得朋友還是會發現,柏樹化石都是沒有樹皮得,顯得十分得光滑。這裡還留有一段傳說呢?傳說當年太平天國反抗得清朝,攻入杭州後,不少士兵突然生起病來了,由於請醫無效,很快得傳染到了全軍,忠王李秀成十分著急,但是又苦思無計,不覺伏案昏昏睡去,在朦朧忠,一陣陰風過後,只見前面站著一位頭戴金盔、身穿白袍得威武將軍,只說了“若要兵將省痊癒,請上風波取樹皮”得兩句話,用力一推,李秀成驚醒過來,就立即派人往風波亭取來樹皮熬藥,將士們喝了以後果然藥到病除。不久,清軍也得了同樣得病,他們爭先恐後得取來了樹皮熬藥,結果當然是越喝病越重了,所以,老百姓們都說:“是嶽老爺又顯靈了”這些都反映了人們對岳飛得仰慕之心和懷念之情。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座墓是1979年按南宋風格設計的,墓碑上寫著“宋嶽鄂王墓”五字,鄂王是宋寧宗於嘉泰四年(1204年)岳飛被害63年後追封的',左側是岳雲的墓,墓碑上寫著“宋繼中侯岳雲墓”七字。“繼中侯”是宋寧宗在嘉定四年(1211年)追封的,恰逢岳雲被害70週年。在墓道兩旁陳列的是三對明代的石刻翁仲和兩組犧牲(馬、羊、虎),這個是源於《周禮》的書忠說到要驅趕一種名叫“方良”的動物,唯有種柏樹和塑老虎才能達到目的。到了秦代的時候,因有一位將軍叫阮翁仲的,打仗所向無敵,人們為藉助他的勇猛用以守衛墓地,所以墓地才有石翁仲和犧牲;其實,從封建等級的制度來看,宋代有過規定,三品以上的官員墳前只能有石人、石虎、石羊、石望柱各一對。現在的石望柱是現在重修的,上面刻有古人的明聯“正邪自古同冰炭,譭譽於今判偽真”,是由註明的書法家沙孟海先生重寫的。

現在我們看到兩側鐵欄柵內的鑄鐵像就是當時謀害岳飛的主凶,在這四*人中,秦檜是宋高宗的宰相,謀害岳飛的主凶,王氏是秦檜的妻子,傳說在秦檜苦於找不到證據,不敢貿然下毒手的時候,惡毒的王氏想出了“莫須有”的罪名,並說到“縛虎容易縱虎難”促使秦檜最終下決心殺害岳飛。万俟卨是南宋的主持,他秉承秦檜意圖,嚴刑逼供,編造假供詞等手段,製造了千古奇冤。而張俊雖然是南宋降臨,出於私人的利益,為了誣陷岳飛,故意誘使岳飛部將作偽證,終於使岳飛深陷囹圄,這四個*臣的滔天罪行,遭到了歷代人民的唾棄,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長跪在民族英雄岳飛的墓前,真是遺臭萬年了,就像墓闕門上寫的那樣“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這副楹聯出自於陸維釗先生手筆的,道出了百姓們愛恨分明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