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導遊詞(集錦15篇)

才智咖 人氣:2.12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導遊,常常要根據講解需要編寫導遊詞,導遊詞一般是根據實際的遊覽景觀、遵照一定的遊覽路線、模擬遊覽活動而創作的。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導遊詞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峨眉山導遊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峨眉山導遊詞(集錦15篇)

峨眉山導遊詞1

尊敬的遊客們,今天請隨我一起去看看大家嚮往已久的峨眉山。

峨眉山是我國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於四川中南部,她高出五嶽,秀甲天下。在我國的遊覽名山中,峨眉山可以說是最高的一個,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山體南北方向延伸,綿延23公里,面積115平方公里。長久以來,峨眉山以其秀麗的自然風光和神話般的佛教勝蹟而聞名於世。她古雅神奇,巍峨媚麗。其山脈綿亙曲折、千巖萬壑、瀑布溪流、奇秀清...峨眉山不僅以秀麗的景色名揚四海,更以她那日出、雲海、佛光、聖燈等使峨眉山久盛不衰。

(日出)

峨眉日出和東海日出大不一樣,峨眉日出是綿綿雲朵悄悄托起一輪紅日,霧露中的水珠和冰晶將陽光中豐富的色彩展現得淋漓盡致。

(雲海)

峨眉山的雲海非常的秀美,在無風之時,“海波”不興,但見遠處山尖,露出雲層,宛如茫茫大海中的島嶼。風起雲湧之時,遠山近樹,忽隱忽現,變幻無窮,使人遐思無限。

(佛光)

峨眉山的佛光又稱峨眉寶光,金頂祥光,色彩相當的秀美,是峨眉山的十景之一。

(聖燈)

峨眉聖燈又名“佛燈”,被人們贊為是“萬盞明燈照普賢”。

峨眉山為中外著名的旅遊勝地,有"天下名山"、"峨眉天下秀"之稱。峨眉山古木參天,流泉飛瀑,風景獨秀,隨著季節的變化和山勢的不同,陰、晴、風、雨、雲、霧、霜、雪的渲染,景色奇麗,形成了著名的"峨眉十景",各俱佳趣,引人入勝。

尊敬的遊客們,你們身在峨眉山之中,是否想多看看這大自然的天地,這奇妙的峨眉山呢?

峨眉山導遊詞2

七佛殿後,以觀音菩薩塑像為主,結合歷史故事、民俗文化,塑造了一組群像。觀音又叫觀世音,與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的脅侍菩薩。佛經說,觀世音菩薩能顯現多種化身,說法救度眾生。你看他右手舉楊枝,左手傾淨瓶,婷婷玉立龍頭之上,左右金童玉女,飄然立於荷葉之上。金童旁是戒裝裹身的趙子龍,再旁為東、南天王,手執琵琶、寶劍。玉女旁是美髯飄拂的關雲長,再旁為西、北天王,執傘、握蛇。另外還有“羅漢伏虎”、“蒲公採藥”,最高處是“唐僧師徒取經 像”。群像右側還有一龕,供奉漢白玉雕刻的藥師佛坐蓮像。藥師佛又稱大醫王,他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教主。相傳他在成佛時曾發下十二大誓願,願除一切眾生疾苦,治無明痼疾,令一切眾生身心安樂。

最後一殿為普賢殿。供普賢菩薩。普賢菩薩梵語為“三曼多跋陀羅”,即普遍賢善的意思。普賢因廣修“十大行願”,又稱“大行願王”。“願”是理想,“行”是實踐。峨眉山是普賢菩薩道場,所以將他供於最後一殿。殿門上寫著“金粟莊嚴便是菩薩住處;曇花燦爛照徹納子愛心。”意思是用金黃色裝飾的殿堂,是普賢菩薩的住處;優曇花燦爛的光輝,照透了禪僧的愛佛之心。還有一副聯語:“普濟有情,願王垂慈,宛向峨眉尋妙諦;賢德無量,眾生瞻仰,靈冥空寂悟禪心。”上聯是說普賢菩薩在峨眉山留下慈悲,普遍幫助眾生求得解脫的真理;下聯是眾生瞻仰菩薩的無限賢德,在空靈寂靜時感悟參禪的清靜寂定心境。普賢殿樓上為“藏經樓”,是儲存經卷的地方。

峨眉山導遊詞3

沿普賢殿石階而下,至七佛殿右側,是峨眉山佛教協會,再下至大雄殿右側,為新建的“祗園”,是接待國內外佛教團體和講經的地方。通過隔牆圓門,便是“花影亭”,裡面有池有亭,有珍貴的花木。步入其中,勞倦頓清,心靜神安。再步出彌勒殿前,左有1993年新建的鐘樓、法物流通處,右有鼓樓和茶園。整個寺廟系典型的庭院建築,佔地60餘畝,一院一景,層層深入,蔚為壯觀。佛教協會的許多大型法會都在這裡舉行。這裡接待過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外國名人、佛教團體。報國寺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在請隨我到對面的鳳堡鍾亭參觀。

這裡叫鳳凰堡,鳳凰堡周圍碑刻群列,有《我眉山全景圖》、《般若波羅密心經》、康有為書的《十里桃花》、劉光弟書李白的《聽蜀僧浚彈琴》。還有何紹基、趙熙等名人的墨跡。沿之字形坡道上去,便見紅柱六角重簷鍾亭,亭額懸“聖積晚鐘”橫匾。“聖積晚鐘”原為“峨眉山十景”之一。今聖積寺已不存在,裡面的銅鐘是明代嘉靖年間別傳禪師募資鑄造。高2.3米,脣徑2米,脣厚10釐米,重12.5噸,鍾脣為12缺荷葉形。該鐘曾懸掛在南門外的聖積寺內。早晚撞擊,聲音巨集亮,半夜撞擊,15公里內也能聽見。佛教認為鐘聲可以“警醒頑愚”。聽見鐘聲可以自我反省,檢討自己的過失,規正自己的行為。所以寺裡的鐘頗有講究。這口銅鐘便是峨眉山的佼佼者,被譽為“巴蜀鐘王”,是一件很珍貴的文物。好了,現在請遊客們前去伏虎寺參觀。

峨眉山導遊詞4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洗象池位於四川省西南邊緣向青藏高原過渡地帶,北距成都120公里,東距樂山38公里。原名初喜亭,意為遊人到此,以為快到頂了,心裡歡喜。

洗象池,明稱初喜庵,有池叫“明月”,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行能法師擴建為寺。清初月正老人砌明月池為六邊形,改名曰普賢洗象池。池邊石欄上刻一石象,狀若汲水。

傳說普賢騎象過此,必在這池裡洗象,然後才登金頂。池下有“巖谷靈光”四字。入洗象池山門,依次有彌勒殿、大雄寶殿和觀音殿,另有客堂、齋堂等建築。這裡海拔20xx米,地勢狹窄,因此殿堂也不甚大。

寺門之上,高懸著“洗象池”匾額,為四川省書畫家趙蘊玉所書。門兩旁的對聯是:臺榭花飛綠樹稠,石橋水隔紅塵香。

彌勒殿內供奉著彌勒坐像。像高2米,兩耳垂肩,開懷大笑。這尊佛像為彩繪泥塑,1985年重塑。彌勒殿後是一尊韋馱站像,高1。5米,右手持降魔許,左手託山,威武莊嚴。大雄寶殿橫匾為遍能法師所書,門聯為:

妙相莊嚴,花雨曼陀紛橘彩;

峨眉聳翠,香焚寶篆靄慈雲。

殿正中供奉著金身騎白象的普賢像,通高6米。像前是三尊貼金泥塑的坐佛像,高約2米。殿後是西方三聖塑像,貼金泥塑,高約3米,面容祥和,法像莊嚴,塑造精美。大殿兩旁是十八羅漢像,造型各異,線條流暢。

觀音殿1986年重修,新塑的觀音坐蓮塑像供奉在殿中央,慈眉善目,安詳端莊。藏經樓裡,珍藏著瓷幹手觀音、青銅回香爐等物。觀音殿兩壁還懸掛著20幅觀音化像。

為了方便遊人香客,洗象池還新修了客房。共擁有床位500多個,旅遊旺季可接納上千人住宿。

“象池夜月”為峨眉十景之一。昔人有詩曰:“普賢騎香杳何之,勝蹟空餘洗象池。一月映池池映月,月明池靜寄幽思”。描繪了一幅月池象影,天水一色的動人畫面。洗象池海拔2100多米,大氣清沏,看月色特別團欒皎潔,加以冷杉挺拔,柯枝疏朗,無礙月色瀉地。每當長空萬里,遙天一碧,坐於寺前月臺之上,山月朗照,杉影扶疏,清風習習,松濤陣陣,遠山凝妝,眾峰肅穆,令人肝膽澄澈。這種“色相久成空,招白雲還山;猛抬頭見娟娟明月。聲聞何用靜,有青杉繞屋;又傾耳聽浩浩奔濤”的意境,在洗象池以下確是沒有的。

洗象池還有人們在其它地方難以享受的“猴趣”。峨眉山的猴子與一般野猴區別較大,非但見人不走,還會主動從樹林中鑽出來索食討吃,與人相戲,如同受過馴化一般。

全山有洗象池、九老洞和牛心峰三大猴群,約400餘隻,每群只一有猴王,其中洗象池一帶的猴子最多、最風趣溫順,每當遊人路過,若被山猴發現,他們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鑽出森林。高大的猴王當道而坐,雙目炯炯地注視來客,其餘大猴、小猴、青臉猴、紅臉猴等一蜂而上,圍在遊客身邊要吃的。當你剛把食物拿出來,他們就毫不客氣地伸出巴掌奪過去,沒等吃完就又伸手來討。

如果你的確沒帶食物或喂完了就趕快拍拍雙手,歉然攤開,或開啟空包給猴子看,猴子們也會乖乖地退到一邊,讓人們繼續走。

峨眉山導遊詞5

萬年寺是國務院公佈的全國重點寺院,踞觀心嶺下,門迎大坪、牛心等寺和石筍、缽孟諸峰,海拔1020米。

萬年寺創建於東晉,時名普賢寺,唐僖宗時慧通禪師重建,更名白水寺;宋代易名白水普賢寺;明代神宗皇帝朱翊鈞御題“聖壽萬年寺”,簡稱萬年寺,為峨眉山最早的六大古寺之一。

晉隆安3年(公元399年),道安門人慧遠之弟慧持,以“欲觀瞻峨眉,振錫岷岫”,辭遠入蜀,不久上峨眉山建立普賢寺。唐僖宗時(公元887—888年),慧通禪師來山駐錫,以山形象火,寺院屢建屢毀,改“三雲二水”壓抑火星,將普賢寺改為白水寺,牛心寺改名臥雲寺,中峰寺為集雲寺,華嚴寺為歸雲閣,華藏寺為黑水寺。(黑水寺建在今黃灣鄉黑水村的二逗巖上,已廢,與金頂的華藏寺是兩個寺院宋太平興國五年,寺僧茂真和尚奉詔入朝,太宗賜詩嘉獎。歸來後,重興六寺。朝廷派張仁贊賜尚方金三千兩,鑄普賢銅像供奉寺中,易名白水普賢寺。普賢銅像通高7.85米,重約62噸。佛像高3.64米,趺坐於大象背之蓮花座上。蓮座高1.39米,直徑2.22米。六牙白象四足各踏一蓮花磴。普賢菩薩遍體貼金,頭戴雙層金冠,雕飾精巧。明嘉靖十三年,別傳禪師鑄銅佛大像三尊,置寺之毗盧殿,鑄銅鐘三口,最大的一口懸掛聖積寺(現移至報國寺山門對面),小的兩口分別安放在毗盧殿和永延寺。萬曆二十九年(1620xx年),明神宗朱翊鈞為母親慈聖皇太后祝壽,詔令住持臺泉整修寺院,並賜金,築磚殿罩於普賢銅像之上,題額“聖壽萬年寺”。

萬年寺的歷史悠久,高僧輩出,佛教文物十分豐富。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佈“峨眉山聖壽萬年寺銅鐵佛像”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6年8月16日,經四川省人民委員會批准公佈,無樑磚殿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的珍藏文物十分豐富,品位極高。如佛像、“佛門三寶”(貝葉經、佛牙、御印)、法器、書畫、匾對、寺院建築、寺院裝飾等等。

萬年寺的寺院佈局十分精美,整座寺院坐西朝東,依次為山門、觀音殿(彌勒殿)、般若堂、毗盧殿、磚殿(普賢殿)、三寶樓(行願樓)、貝葉樓、巍峨寶殿和大雄寶殿。山門、般若堂、觀音殿(彌勒殿)、三寶樓、貝葉樓為20世紀八、九十年代新建。以山門、觀音殿(彌勒殿)、毗盧殿、般若堂為前庭,磚殿、三寶樓(行願樓)、貝葉樓為中部,巍峨寶殿、大雄寶殿及兩廂為後部,前後呼應,三點相連,承上啟下。巍峨寶殿和大雄寶殿並廂房組成四合院,四面迴廊,寬敞舒適。全寺除磚殿為磚石穹隆頂外,其餘均為木結構,穿逗式樑架,重簷歇山頂,小青瓦屋面,座5級平臺,前後高差近5米。寺內園林頗有特色,物種豐富,珍品很多。

白水池中,山影斜橫;寺外紅葉,迎秋放飛。是水似風,白水秋風。“白水秋風”自然佳景,被清代文人譚鍾嶽譽為古“峨眉十景”之一。該寺因供奉普賢銅像馳名,海拔高度較低,歷史上有許多達官顯貴以及文人騷客常來於此,唐代的李白在萬年寺期間,寫出了許多名篇,膾炙人口,流傳至今。20世紀五、六十年代,朱德、陳毅、賀龍三大元帥在工作之隙,先後來到萬年寺賞蘭品茗。著名的峨眉山“竹葉青”茶葉就是由寺僧創制,陳毅元帥在寺中取名的。目前,寺院還有茶山約20畝。

峨眉山導遊詞6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你們可以叫我程導,接下來,我就帶你們遊覽遠近聞名的峨眉山吧。

講到峨眉山,大家有沒有想到一些古詩呢?對了,李白就寫過關於峨眉山的詩,名字叫《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群不見下渝州。講著講著,就來到猴山了,這裡有很多猴子,大約300餘隻。注意,在喂猴子時,千萬不要當面從口袋或揹包拿出,這樣的話猴子吃完了就會把你的揹包翻個底朝天。

接著我們坐纜車來到峨眉山最有名的金頂了。這裡海拔3079米,山高雲低,景色壯麗,你們可以在這欣賞日出、雲海、佛光。現在我來介紹金頂上的普賢金像吧,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金佛,金佛系銅鎦金工藝佛像,高達48米,總重量達660噸,由臺座和十方普賢像組成。其中,臺座高六米,長寬各二十七米。喜歡的人可以和他合影。

好了,今天的旅行到此結束,喜歡的人可以下來再來哦。

峨眉山導遊詞7

東坡區是中國四川省眉山市所轄的一個市轄區,位於成都平原西南邊緣,地處岷江中游,是北宋大文豪蘇洵、蘇軾、蘇轍的故鄉。古稱眉州。山川靈秀,物產豐富。

東坡區處在“成都——三蘇祠——樂山大佛——峨眉山”國際旅遊線上,每年接待中外遊人100多萬人次。有名揚海內外的三蘇故居三蘇祠傳統旅遊勝地,佔地3平方公里(其中天然湖泊1000餘畝)的東坡湖新興遊景區以及風格各異的蟆頤山、砦子城、望月湖、蘇墳山、白塔山等文化、古蹟、風景、休閒旅遊景點。

東坡屬亞熱帶溼潤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霜雪少見,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溫資源豐富,四季皆適宜旅遊。

東坡區得名於宋代著名文學家蘇東坡,自古以來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南宋大詩人陸游讚譽“孕奇蓄秀當此地,鬱然千載詩書城。”早在一千多年前,東坡區就是州、郡治所。2002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撤消眉山地區,設立眉山市,撤消眉山縣,設立東坡區,東坡區成為眉山市政治、經濟、文化、商貿中心。

峨眉山景區的導遊詞4

青神江灣神木園位於四川省青神縣,這裡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風景秀麗,是蘇東坡讀書和初戀成家的地方,與三蘇祠、樂山大佛、峨眉山相毗鄰。

江灣神木園東臨岷江,遠眺西川林泉最佳處——中巖寺,西聯紅色西山景區,北鄰青神縣城,南接中國竹藝園區,佔地約10.6萬㎡,岷江河可供水上游樂的河段達12Km,房屋建築面積約38000㎡,綠地覆蓋率達62%。

江灣神木園內規劃有五個功能區:一是神木館;二是遊客接待中心;三是迎江樓;四是枕水別墅;五是水上旅遊。可同時接待360人的會議和住宿,同時可接待800人用餐。

江灣神木園內建築為明清風格的仿古建築群,青磚、白牆、灰瓦,飛簷翹角,雕棟畫樑,仿古長廊曲徑通幽,古建築群錯落有致,山水、花鳥、人物及詩詞歌賦隨處可見。水上游樂,浪漫刺激,豐富多彩。園內古木參天,神木林立,奇石點綴。玻璃江,波光粼粼,水光瀲灩晴方好。龍泉山峰巒疊嶂,山色空濛雨亦奇,文化底蘊十分厚重。

峨眉山導遊詞8

古老而神奇的峨眉山終年常綠,從山腳到山頂景區氣候可以分為亞熱帶、溫帶及亞寒帶氣候,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說法,山頂與山腳的平均溫差為攝氏14度,加之低雲、多霧、雨量充沛,因而它既是瓊花瑤草的王國,又是珍禽異獸的樂園。因此峨眉山又有“天然動物樂園”、“植物王國”之稱。景區植被覆蓋率達86%,已知的高等植物有3200多種,而具有藥用價值的有1600多種,200多科,如天麻、峨參、川貝、黃蓮等。特有種屬中尚有距今1億多年到7千萬年的孑遺植物,如桫欏、珙桐、洪椿、水杉、銀杏等30多種,屬世界著名的花卉杜鵑、報春、蘭花就有50多種。這些植物不僅給峨眉山披上了一件絢麗的外衣,而且還給各類動物創造了一個天然的樂園,在這山上有2300多種野生動物,其中有珍稀的大熊貓、小熊貓、短尾猴、白鷳雞、枯葉蝶、彈琴蛙、環毛大蚯蚓等。彈琴蛙是峨眉山中的珍稀動物,它發出的聲音就象彈奏古箏一樣,非常的優美動聽。峨眉環毛大蚯蚓最大體徑可達2釐米,體長80—100釐米,在地球上至今尚未發現比峨眉環毛大蚯蚓還要大的蚯蚓。它分佈在海拔500—1200米的中山區,每到寒冬季節,能鑽到深達1—2米的土層中避冬禦寒,當地人稱它為“透山龍”。

峨眉山的生態猴區也是全國最大的,分佈在半山腰的一線天和洪椿坪一帶。由於它們見人不驚,與人同樂,與人相親,便成為了山中獨具特色的“活景觀”。峨眉山猴尾巴特別短,故稱短尾猴,學名藏獼猴,由於它們長期生活在佛教名山,故稱“猴居士”。全山幾百只猴子,它們各有自已的“陣地”,各有自已的“大王”。因為環境的關係,每一個片區的猴子都有自身的“特色”,於是就是了文明猴、流氓猴和強盜猴之分。不過俗話說“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它是山中一霸,為了大家的安全,我還是提醒大家“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到時候誰玩誰都很難說的。

但峨眉山上的猴子只怕一種人,那就是峨眉山的僧人,它知道僧人的武術相當歷害,那可不是一般人惹得起的。所以這裡又要讓大家瞭解一下峨眉武術的精華。

峨眉武術名揚天下。在唐宋的時候,峨眉山中部分僧道在運糧、背柴、挑水等勞動過程中,經常在陡險曲折的山道中行走,練成了強健的身體,也養成了好動的習慣。經課之餘,練拳踢腿,使槍弄棒,無形之中形成一種風氣。由於他們平日裡參禪打坐,俱有雄厚的內功基礎。僧道之間,切磋武技,取長補短,模仿山猿動作,自創新路,時間一久,就練出了一種獨特的武術風格。這便是峨眉派武術的來歷。南宋峨眉山武僧德源長老集山中僧道武技之所長,結合自身體驗,進行總結,編撰成<<峨眉武術>>一書。自此,峨眉山僧道才有了系統的武術理論和實踐經驗,在武林中自成體系,被稱為峨眉派武術。

峨眉山導遊詞9

萬年寺是步行登山的起點之一,寺中的無樑殿,全部為磚結構建築,是萬曆皇帝為其母祝壽而建。寺中的“行願樓”內供奉著三寶:佛牙、貝葉經和萬曆金印,是你不可錯過的珍寶。

如今的萬年寺,大部分建築是1953年重建的。始建於明萬曆20xx年的.無樑殿,殿內的內壁下部有二十四個佛龕,每個佛龕內放有鐵鑄的佛像。無樑磚殿內還供奉有一尊普賢銅像,造型為普賢菩薩坐在六牙白象背上的金色蓮花寶座之上。

殿後的“行願樓”內供奉著:佛牙、貝葉經和萬曆金印。佛牙長約40釐米,是明代嘉靖年間斯里蘭卡的僧人所贈。事實上據專家考證,這枚牙齒是劍齒象的牙齒化石。

貝葉經為明代暹羅(今泰國)國王所贈,上書梵文《尊益阿含經》全部經文,具有“不柱蟲,不黴變,不千碎”等特點,為佛門至寶。

三寶之一的萬曆金印最為珍貴,這枚方印13釐米見方,重4公斤,是明代萬曆皇帝御賜的印章,刻有“大明萬曆,敕賜峨山,御題磚殿,普賢願王之寶”的文字,因是帝王賞賜,雖為銅質僧人亦尊稱為金印。

寺中環境清幽,留存有大量歷史碑刻,其中最著名的是宋代書法家米芾手書的“第一山碑”。

峨眉山導遊詞10

峨眉山白雲峽兩邊石巖壁立,下面流水寒徹;頂上古木參天,只見青天一線,所以又叫“一線天”。只見兩山壁立如削,形成夾縫,一條彎彎曲曲的小溪穿峽而過,峭壁之上,棧道曲折婉延,峽谷森森,峭壁凌空,長約130米,寬約6米,最窄處僅3米,只容2人並肓而過。憑欄俯視,碧潭微波盪漾,清澈見底,仰望絕壁,唯見一線藍天,景色幽奇。

峨眉山一線天是在七千萬年以來,由於地殼運動,使地殼迅速上升,河水強烈地下切,把這岩石切了個深槽形成的。古時僧人來往過此,全靠在石壁上鑿石穿孔,橫穿進木樁作樑,再在樁上面鋪橫木條當橋板,人踏上去,棧道吱吱作響,上下閃動,夠人擔驚受怕的。

1980年後,為方便遊人通行,改建成了現在的鋼筋水泥預製板棧道。這樣雖不及古棧道原始風味濃郁,便平坦寬敞,免去擔憂,便可盡情欣賞這裡的自然美景了。

峨眉山導遊詞11

過了九崗子,即步入金頂景區。金頂景區為峨眉山高山區,海拔2000—3099米,覆蓋著古老的玄武岩層,那是大約兩億多年前噴出地面的岩漿冷凝而成。這裡氣候寒冷,四時如冬,人文和自然景觀奇妙,明代高僧夢鑑有詩云:“峨眉高,高插天,百二十里煙雲連。盤空鳥道千萬折,奇峰朵朵開青蓮。”大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之勢。

本區景點主要包括洗象池、雷洞坪、接引殿、太子坪、臥雲庵、華藏寺等。

1、洗象池

從九崗子出發,約走2.5公里,即到洗象池,途中要經過鑽天坡。鑽天坡道路陡險,石磴若齒,抬頭仰望,直通蒼穹,人行坡上,宛如登天,險有“鵓鴿鑽天”之說,故名“鑽天坡”。這裡海拔1900米,是針闊葉混交林和常綠闊葉與落葉闊葉混交林的過渡地帶。每到秋季,林相呈現紅、黃、綠、褐的斑斕色彩,另是一番美麗的景象。

由鑽天坡轉左折右,歷石磴陡上,即到洗象池。洗象池原名為初喜亭,意思說從九崗子越鑽天坡,見地勢開朗,遊人為之一喜,因此地名叫“初歡喜”,可是出了洗象池,還有羅漢坡、連望坡,真是累人,故又名“錯歡喜”。

明末這裡只是一小庵,僧人在這裡只燒茶水以待遊客。清代康熙年間行能大師擴建為“天花禪院”,因寺內有一石砌六方水池,相傳普賢菩薩乘白象過此,必先浴象,以後即改名洗象。

進入山門,即彌勒殿,供彌勒佛像一尊,兩耳垂肩。袒胸凸肚,莊重慈祥,笑口常開。

彌勒佛後,即是韋馱站像。過彌勒殿即是大雄寶殿。

殿內供普賢坐像和三尊坐佛像,殿後供泥塑“西方三聖”,殿內兩側為十八羅漢。殿門這副聯語,就是對這裡的讚頌:“妙相莊嚴花雨曼陀紛桔彩;峨眉聳翠香焚寶篆靄慈雲。”

最後一殿為觀音殿,系近年新建。

洗象池海拔2070米,四周白雲縹緲,古木參天,若清秋朗月高照,萬籟俱寂,清光無限,仰望星際,飄飄欲仙。所以,“象池夜月”為“峨眉山十景”之一。洗象池巖下,棲息著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藏酋猴(俗稱短尾猴)。這裡周圍常可見猴群出沒,進入殿堂,見人不驚,伸“手”索食,盡享口福。洗象池的月臺上,是戲猴的好地方,逗猴要有善意,不能傷害它們,猴群會奉獻給你無窮的樂趣,若起歹心,你就要吃虧,千萬記住!

洗象池附近有左慈洞、羅漢洞、寺右為獅子巖。

2、雷洞坪

由洗象池到雷洞坪3。5公里。途中經滑石溝即達原大乘寺舊址,大乘寺古稱木皮殿,因殿屋頂用木皮覆蓋之故,寺右數十米有化城寺故址,相傳有姓施姓王的二人來此,遇白猿獻果,食後羽化登仙。寺左行裡許直上閆王匾,昔有印度僧人架木鋪石,方便行人,稱為胡僧梯,又名凌雲梯,右為梅子坡,登山勞累,可望梅止渴,過胡僧梯下坡轉左,約行半里,白雲冉冉瀰漫山谷,舊有白雲寺。由白雲寺向左,陡上2裡許,經連望坡即到雷洞坪。

雷洞坪側舊豎有禁聲鐵碑一通,禁止遊人大聲喧譁,否則迅雷驚電,風雨暴作。相傳巖下有七十二洞,有龍神和雷神居住,遇天旱,鄉民來這裡求雨,往巖下投死豬死狗或婦人衣褲鞋襪,往往雷雨交作。清康熙帝曾賜御書“靈覺”二字。

雷洞坪,古名雷神殿,據載為漢時開建。清乾隆年間重修,道光年間僧心量移基重建,同治年間,僧覺園遷建於此,後毀坍,1992年,峨眉山佛協再建。一樓正中供彌勒像一尊,造型古樸莊重。寺右有一亭,亭前石埤,篆書刻“雷洞亭”三字。

寺右懸巖絕壁間,相傳有女媧煉石的“飛來劍洞”(又名仙人劍)、伏羲悟道的“伏羲洞”、鬼谷子著書的“鬼谷洞”……等,雲遮霧繞,人跡罕到。

從雷洞坪到接引殿一帶,可見名貴花木――杜鵑。初夏時節一樹千花,五彩繽紛成片成林,耀眼奪目。據專家考察,峨眉山杜鵑花有29種,雷洞坪就有12種,均為中國或峨眉山的特有種。我們眼前所見到的有美容杜鵑、芒刺杜鵑、山光杜鵑、海棉杜鵑、皺皮杜鵑等,花繁似錦,十分豔麗,具有重要的觀賞和研究價值。為了加強保護,景區管理部門設定了面積為70公頃的杜鵑花保護區。

杜鵑花,古稱桫欏花,古人將它喻為佛花,清人彭之吉寫詩道:“桫欏原是佛前花,開遍峨山燦若霞。不信佛身常住世,見花如見佛無差。”

其實桫欏是一種蕨類植物,又稱“樹蕨”。

3、接引殿

由雷洞坪到接引殿1。5公里,有兩條路可走。一為右行大路,可通汽車直達;一為左行山徑,曲折迂迴,俗名“八十四盤”。

接引殿宋名新店,明為接引庵,明末殿宇毀坍,佛像倒臥荒草叢中,清順治年間,河北一80餘歲老人朝山至此,其心不忍,發誓七日不食,露坐雪中,向遊人募化。老僧已餓六日,恰遇川人趙翊凰登山,大為感動,回成都勸說總督李卓捐金修復,由聞達和尚辦理。寺建成後多次失火,現僅存一小廟。廟內有接引殿,供阿彌陀佛塑像,大雄寶殿供釋迦牟尼塑像,兩旁供迦葉尊者和阿難尊者。現在峨眉山佛教協會正在抓緊恢復此廟。

接引殿側,即為1988年新建的直達金頂的客運索道。全長1168米,它由海拔1540米的接引殿直達海拔3048米的臥雲庵,人坐索道車廂中,俯看眾山煙雲縹渺,翠嵐重疊,幻化奇紗。金頂索道是目前我國海拔最高、單跨最長、坡度最大、裝置好、安全舒適的客運索道之一。

4、太子坪

從接引殿沿登山路行,約3。5公里即到太子坪。

上太子坪的道路俗稱七裡坡,超左右藤蔓中有一巨石如刀砍斧劈,石上有苔蘚天然長成的“第一山”三個大字,隨陰睛變化,時隱時現,有時三字皆現,有時只現一、二字,傳說三字皆現,當年定是五穀豐登,充滿神幻色彩,故名“一山兆瑞”。

上坡不遠,還有一觀音巖,巖上巨石很像一座方臺。傳說萬曆皇帝的母親朝山至此,見金頂將到,心中大喜,便在這裡梳妝打扮,整潔衣冠,故名“梳妝檯”,每當朗月高照妝臺,清輝遍灑林間,給人遐想神思,所以又叫“梳妝留月”,是這裡的一大景緻。

太子坪原名萬行庵,明代古智禪師開建,清順治中聞達禪師重建。傳說寺因供奉明神宗朱翊鈞之子常洛塑像,故名太子坪。寺前巖下,有石如象,名“象王石”,傳說是普賢坐像的化身。

太子像早已不在,如今供的是釋迦牟尼佛像。

由太子坪往上即達天門石,兩石對立,如刀中劈,也僅兩扇石門封鎖道路。再上即達七天橋,因道家稱峨眉山為第七洞天。過了七天橋不遠,即達金頂。

5、臥雲庵

臥雲庵為明嘉靖時性天和尚開建,後被火焚燬,清初可聞禪師重修。庵旁為井絡泉,從前泉水可供千人飲用,後乾涸,據說僧人為之誦經後,泉水又流淌出來。清代有位德堅和尚曾寫有《井絡泉》一詩:

“濛濛雨潤空山夕,浩浩泉聲走白石。流向人間大有功,從教萬物沾膏澤。”

進入山門,即觀音殿,步過觀音殿,即是玉佛殿。殿內有玉佛一尊,高約1。2米。

6、金頂華藏寺

金頂是峨眉山第二高峰,海拔3077米,這裡附近為亞高山針葉林植被,主要是冷杉,林下除峨眉薔薇、冷箭竹、杜鵑等外,還有獨生草、延齡草、大葉柳等古老珍稀植物。為保護好這一大片自然植被。景區管理部門建立了面積為400公頃的冷杉及獨葉草、延齡草保護區。

這裡是個較大的建築群,過去包括錫瓦殿、銅瓦殿、金頂(金殿)、光相寺、祖殿……等。

最早的建築傳為東漢時的普光殿,唐、宋時改為光相寺,明洪武時寶曇和尚重修,為鐵瓦殿。錫瓦、銅瓦兩殿為明時別傳和尚建立。金頂金殿為明萬曆年間妙峰禪師建立的銅殿,萬曆皇帝朱翊鈞題名“永明華藏寺”。金頂的得名,即來源於“金殿”。據有關資料記載,金殿高二丈四尺五寸,廣一丈三尺五寸,深一丈三尺五寸,瓦柱門窗四壁全為滲了金的青銅鑄造,中供普賢菩薩像,旁列萬尊小佛,門壁上雕刻全蜀山川道路圖,工藝精湛,歎為觀止。當早晨朝陽照射山頂時,金殿迎著陽光閃爍,耀眼奪目,十分壯觀,故人們稱之為“金頂”。可惜在清代道光年間,一次大火,燒坍了金殿,留存下來的只有一通銅碑,一面是王毓宗撰並集王羲之字的《大峨山永明華藏寺新建銅殿記》,一面是傅光宅撰並集褚遂良字的《峨眉山普賢金殿記》,現存華藏寺中,另有幾扇原金殿窗門也存在華藏寺。從這幾件遺物中,我們可以想見當年金殿是何等的輝煌壯觀。

銅殿被毀後,光緒年間心啟和尚在原址建以磚殿。1972年4月8日又不幸失火,整個華藏寺再次化為灰燼。1986年,國家撥款260萬元,重建華藏寺,1990年9月11日落成。

現今華藏寺比原先華藏寺規模大,建築質量高,飛閣流丹,崇巨集壯麗,殿宇軒昂,高聳入雲。

寺門金字橫匾書“華藏寺”三字,系1990年,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題。第一殿為彌勒殿,殿內供彌勒銅佛像一尊。殿門有遍能法師所書對聯一副:

“華藏尊嚴普賢行願;峨眉聳翠伯仲崑崙。”

彌勒像側,即為原金殿銅碑。

第二殿是大雄寶殿。

殿內供釋迦牟尼“三身”佛像。三身佛後,有銅鑄大象一隻,銅鑄普賢像一尊,皆為1972年金頂火災劫後遺物。

第三殿是普賢殿。

殿正中高懸“金頂”橫匾,是集唐大書法家柳公權的書法。

殿內供普賢像一尊。

殿外臺基上,豎有四通大石碑:

一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隆蓮法師撰書《峨眉山華藏寺重建誌慶》詩:

“西南一柱峙神州,蒼翠浮空靜不流。雙展黛痕天地秀,半輪玉魄古今秋。至人大願恆無盡,遊子歸心志必酬。華藏莊嚴恢淨土,天龍萬稷護金甌。”

一刻中國佛協常務理事遍能法師撰書《和趙樸老四遊峨眉山初登金頂華藏寺》詩:

“金繩界道巧安排,更喜慈雲覆玉階。無盡重重華藏界,層層不二法門開。”

一刻當代著名佛教學者賈題韜撰書《金頂華藏寺重建落成喜賦》詩:

“百城煙水此登峰,人境交參入畫中。無盡華藏雲不隔,眼前聲色自重重。”

一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撰寫《乘纜車上峨眉金頂有感》詞二闋:

“金繩道上,上界俯層雲。四上峨眉初到頂,群巒圍繞一峰尊,待放大光明。”

“華藏寺,金頂喜重興。安得普賢行願力,咸興平等大悲心,世界永和平。”

站在金頂極目四望,四周景色,盡收眼底。東面,三江如帶,一派平川;南面岷山萬重,若隱若現;西面,瓦屋、貢嘎、瓊峰晃耀;北面,青城、玉壘、或拱或揖。蘇東坡詩中有“北望成都如井底”句,把站在峨眉山遠眺四方的壯闊情景描寫得多麼真切啊!

每年十月這裡便開始下雪,要到次年三月才能完全溶化。銀裝素裹,皚皚一片。冷杉、箭竹和岩石上,全是冰層、冰柱,恰似“玉樹瓊花”。故冬遊峨眉別有一番情趣。

請注意,前面就是“捨身巖”。萬丈深淵,失腳下去定會粉身碎骨。不過這裡卻有人敢跳下去。你們都知道“峨眉武術”,峨眉武術源遠流長,與少林、武當並列為中華武術三大流派。過去廟中武僧就有從這裡跳下去,又從下面爬上來的,那功夫真了不起。遊客們,你們可不能試啊!

好了,請回過頭來,給你們介紹金頂四大奇觀:

7、日出

早上五、六點鐘,站在捨身巖上遠望東方,只見天邊一脈鑲上金邊的灰色雲層緩緩浮動,金邊對映周圍厚厚的雲層灼灼閃光。慢慢地,灰雲裂開了一條縫,縫中透出橙黃的光芒,雲縫越來越大,顏色也逐漸與周圍雲層變為橙黃,稍頃,紅日露出一點弧形的金邊,弧形越來越大,雲層也為它閃開一條道路,當橙紅色的旭日冉冉上升,露出大半個腦袋時,速度突然增快,象一顆打足氣的皮球,猛地一剎那,跳出地平線,光芒四射,穩穩當當地嵌在地平線上。人們的臉上被塗上了一層酒後的紅暈,金頂也披上了一件金色的綵衣。這時你會忘記了山頂寒氣襲人的晨霧,不停地跳躍歡呼,久久不願離去。

8、雲海

峨眉金頂觀雲海,是一種欣賞,是一種享受。天氣晴朗日子,站在捨身巖前,浩瀚無際的白雲在巖下翻湧,山峰猶如座座孤島,只現出青蔥的峰巔。雲海瞬息萬變,時而平鋪絮綿,稱作“雲毯”;時而波濤漫卷,稱作“雲濤”;時而簇擁如山,稱作“雲峰”;時而聚結蓬堆,稱為“雲團”;時而分割如窟,稱作“雲洞”。隨著風勢,雲層縹緲多變,神奇莫測,如騎龍跨鳳,車輿隊仗,飛禽走獸。金頂雲海,古稱“兜羅綿雲”或“兜羅綿世界”。兜羅是梵語,一種樹名。“兜羅綿”意指此樹綻放的花絮,紛紛揚揚。

9、佛光

佛光,古稱“光相”,是日光成一定角度照射在雲層上產生的衍射現象。又稱“金頂祥光”,是“峨眉山十景”之一。每當雨雪初歇,午後晴明之時,陽光朗照,光映雲海,遊人立於睹光臺上,可見自己身影被雲面一輪七色光環籠罩,舉手投足,影隨身動,即是兩人並肩而立,也各自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絕無雙影,故又名:“攝身光”。

佛光大小、色彩、形狀不同,也有不同的名稱。白色無紅暈的,稱“水光”,大如簸箕的,稱“闢支光”,小如鐃鈸形的,稱“童子光”,光稍上映,直東斜移的,稱“仙人首”或“仙人掌光”,光環如虹的,稱“金橋”,佛光出現往往依雲而出,若無雲出現,稱為“清現”,最難得。還有一種稱作“反現”的,即早上,光環出現在金頂西面,此種現象極難見到。

10、聖燈

峨眉山金頂晴天的夜晚,捨身巖下峽谷林莽中,忽見一點兩點,如豆的星光,漸次千點萬點,飄曳騰湧,忽高忽低,彷彿銀河繁星墜落巖谷,“時而散舞,星星點點;時而相聚,網網團團,令人眼花繚亂,心動神搖。”此種現象,自古稱作“萬盞明燈朝普賢。”

“聖燈”現象極為奇特,其成因,有人說是磷火,有人說是螢火蟲,有人說是附在樹枝上的“密環菌”遇到空氣中的溼度含量在100%以上時發的光亮。

觀聖燈由來已久,古人留下不少題詠,唐代詩人薛能上峨眉山時,即寫下《峨眉聖燈》一首:

“莽莽空中稍稍燈,坐看迷濁變清澄。須知火盡煙無盡,一夜欄邊說向僧。”

先生們,女士們,峨眉山太美了,白晝、黑夜你都能觀賞到神奇的景觀。但願峨眉山的雄、秀、神、奇,能永遠留在你們的記憶之中。祝你們平安下山,一路順風。

峨眉山導遊詞12

你們好!我是來自湛江市二十五小導遊團的一名導遊員。今天,就讓我給你們介紹鼎鼎大名的峨眉山。

峨眉山位於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內,素有“峨眉山天下秀”之美稱,是一個集佛教文化與自然風光為一體的國家級山嶽型的風景名勝區。來,現在我考大家一個問題:這座山為什麼取名叫峨眉山呢?不知道,那讓我來告訴大家吧。請仔細看這座峨眉山,它就像一道巨大的翠屏,山體輪廓彎曲而柔美,就像少女的面容和秀眉,於是很早人們便稱它為“峨眉山”。峨眉山巍峨秀麗,古老神奇,它以優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佛教文化、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獨特的地質地貌而著稱於世。被人們稱之為“仙山佛國”、“ 物王國”、“ 動物樂園” 等。

峨眉山海拔高度為3099米,在平均海拔只有500米左右的四川盆地川西地區拔地而起,稱得上是“雄秀西南”。在山頂可欣賞“日出”、“雲海”、“佛光”和“聖燈”四大絕景。在此,我特意要為大家講述一下“日出”。這是峨眉山自有其獨特的魅力。

在峨眉山山頂,每當朝陽跳出黃澄澄的天河,千山萬嶺就變成金色一片。那時,滿天的彩霞,殷紅的朝陽,西邊的白玉般的貢硬雪山,構成一幅壯麗的畫卷。大家聽過李白的一首詩嗎?先聽一聽:“蜀國多仙山,峨眉邈相匹”。你知道他讚美的是哪裡嗎?對,不用想也知道,是峨眉山。李白讚美峨眉山,不知你們是否也覺得它美。

好了,峨眉山的景色還不止這些呢!剩下的,還是讓你們慢慢遊玩吧。不過作為一名文明的遊客,請保持清潔,不允許在牆上亂塗亂畫。祝你們玩得愉快!

峨眉山導遊詞13

這裡還有一副禪聯:“覺樹開曇花,三世諸佛,慈光普照大千世界同登彼岸;峨眉長靈芽,七尊如來,哀憐攝受億萬眾生共證菩提。”“覺樹”即“菩提樹”,“曇花”即“優曇花”,為無花果類,這裡指祥瑞之花。“三世佛”即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彼岸”即“涅磐”,就是佛教徒圓寂。佛教認為人包括肉體和靈魂兩個部分,修成正果的人,死後靈魂不滅,要到另一個世界--西方極樂世界。“靈芽”,泛指具有靈性的花木。“如來”,即“真如”,指佛所說的“絕對真理”。也就是循此真理達到佛的覺悟。“攝受”,佛以慈心攝取眾生。“菩提”即覺悟。整個意思是:菩提樹開著祥瑞的花,三世佛的慈光照耀著整個世界眾生,一起到達極樂境界;峨眉長著有靈性的植物,七尊如來佛哀憐接受了億萬眾生,幫助他們覺悟。左壁掛有“七佛偈”木屏四條,是我國北宋詩人、書法家黃庭堅書,是一件珍貴的文物。左邊是“吟翠樓”,上懸蔣介石1935年在峨眉寫的“精忠報國”橫匾,右邊的客房,叫“待月山房”。

峨眉山導遊詞14

清音閣,又稱臥雲寺,峨眉山重點八大寺廟之一,該處是唐僖宗年間慧通禪師修建,供有釋迦牟尼、文殊、普賢大師之像。 建於唐僖宗四年(877年),明初廣濟和尚取晉人左思《招隱詩》“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之意,更名為清音閣。此閣修在黑龍江和白龍江之間的山樑上,凌空高聳,形勢險峻。

閣後閣側,林木密鬱,翠色參天,特別是閣後一大片杉林,色如翡翠,把這座古老的寺廟襯托得愈見古雅。以清音閣為中心,由清音閣、牛心寺、廣福寺、白龍寺和白雲峽構成了以自然山水為主旋律的佛寺園林環境,是世界罕見的龐大的山野佛寺園林。

在清音閣,可看到山光水色,聞到花草芬芳,聽到流泉清音,觸控到亭臺碑石。它集中了視覺美、聽覺美、嗅覺美,使遊者獲得峨眉風光總體的審美感受。古今遊人多稱譽為“峨眉山第一風景”。閣下有雙飛亭,左右各有橋,如鳥翼飛凌,故名雙飛橋,亭下二水匯流處有一巨石,高丈許,形如牛心,砥柱中流,銀濤噴雪,水聲如雷。亭下還有碑,乃明人所題"萬古清音"四字。"雙飛亭"柱懸清末"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劉光弟撰書的楹聯:"雙飛兩虹影,萬古一牛心"。富順詩人劉光弟也曾巧妙地將二橋一石概括為:“雙橋兩虹影,萬古一牛心”。這樣如詩如畫的“雙橋清音”是“峨眉山十景”之一。這裡,一年四季,無論晝夜,滿迴盪著水聲,這水聲單一而清晰,加上兩橋,故而譽為"雙橋清音",成為峨眉十景之一。

清音閣是峨眉山中的重要寺廟,是唐僖宗年間慧通禪師修建,寺內供奉著釋迦牟尼、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山中著名景點“雙橋清音”就在這裡,兩座石橋飛躍,橋下是清澈的江水,這裡也是山中拍照的好地方。

“雙橋清音”就在清音閣旁。清音閣下有雙飛亭,亭左右各有一座小橋,橋下水聲滔滔。亭子下面有一石碑,上刻:萬古清音。清音閣受地形限制,面積不大,但附近山水環繞,小溪潺潺,景色非常優美。附近有農家樂,可以提供食宿。

峨眉山導遊詞15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一線天,舊時步行需來回涉水踏石過溪,並在亂石中淌水行走,故而這一帶山道俗名“二十四道腳不幹”。

新中國成立後,景區管理部門已建起數座小橋,整修成一條平坦的水泥遊山道。沿途兩岸瀑布轟鳴,山鳥吟唱,野花點染,怪石崢嶸,山道曲曲彎彎,隨著溪流峰迴路轉,頗有“曲徑通幽”之感。

黑龍江棧道穿過峽谷,長130米,迴廊宛轉,路面整潔,平坦安穩。峭壁上還殘留著無數洞眼,為昔日憎人架設棧道所遺。

據1976年出版的《峨眉山》介紹說:“過去,棧道險窄簡陋,遊人時有墜落。”

80年代初,當代著名蒙古族作家瑪拉沁夫遊覽清音閣、洪椿坪後,在《峨眉道上》一文中感嘆道:“人們依然稱此為‘棧道’,這也很好,讓人們走在堅固橋樑上,莫忘古代攀越棧道之艱險。”

進入峽谷、踏上棧道,昂首望去,兩面險崖絕壁,斜插雲空,高200餘米,如同一座大山被利斧逢中劈開,透過疏藤密蔓,枝梢葉尖,露出藍一線,約寬3米,最寬5米,故此景名“一線天”。

遊者到此,仰瞻大自然畫出的這一道永恆的風景線,欣賞它詩意極濃的含蓄美,無不心馳神往,浮想聯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