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導遊詞

才智咖 人氣:2.16W

作為一名優秀的導遊,時常需要編寫導遊詞,導遊詞是導遊人員引導遊客觀光遊覽時的講解詞。那麼應當如何寫導遊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孤山導遊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孤山導遊詞

孤山導遊詞1

孤山不孤在美麗的西子湖畔旁邊,孤零零地立著一座山,那是孤山。它海拔不高,但很孤獨。那是爸爸告訴我的。

記得小時候曾經爬過這座山,很矮。但是,卻帶給了我無盡的歡樂:我和媽媽比賽跑,和爸爸看螞蟻搬家,和植物一起呼吸……爬到山頂,爸爸對我說:“你看,孤山的四周幾乎沒有什麼東西,所以,當人們發現它之後,給它取名為‘孤山’。”我一看,確實如此,就相信了爸爸的話。可是現在,我卻有了不同的見解。

因為我身在他鄉,所以有很深的感觸。像我們這樣來到他鄉的人,無時不刻地思念著自己的家鄉,像這座孤山一樣;我們的孩子就像這山上密密的樹林和草叢,也盼望著回到闊別久遠的家鄉。而現在,我們遇到了“遊客”們——所在地的好心人。還有“西湖”——熱心的政府。是他們幫助我們遠離了孤獨,就像孤山一樣,生活快樂而充實。

今年,我又回到了家鄉——杭州。看到了熟悉的西湖,熟悉的孤山,熟悉的面孔,我激動得熱淚盈眶,淚珠大滴大滴地滾落下來。我終於回到家鄉啦!

呆了兩天,我該回去了。再見了,美麗的西湖,好心的人們,不再孤獨的孤山!

孤山導遊詞2

大孤山光景名勝區由大孤山叢林公園、大孤山今修建群遊覽區、小島遊覽區、孤山鎮甲午海戰今戰場、獐島和大鹿島遊覽區諸景區構成。今修建群坐落在大孤山山腰,分山上、山下二全數,共有殿宇樓閣104楹,佔地5000多仄方米,修建面積3千餘仄方米。大孤山今修建群有不少牌匾,多為名人所題。此中光緒年間軍機大臣、二江總督右宗棠所書的“永慶安瀾”匾,吊掛在天后宮捲棚內亂爭。

大孤山今修建群位於北山腰處,是遼寧現存較完整的“佛、敘、儒”三教開一的大型今剎,相傳始修於唐代,經歷代建葺,已有一千多年的汗青。現存古剎為清代中晚期修建,是省級重點文物迴護雙位。

大孤山今修建群是開上廟、下廟、戲樓為一體的今修建群。由天后宮和十多個宮、殿、戲樓、石佛塔以及觀海亭組成,其磚雕藝術遠近馳名。其樓、閣、宮、殿、亭、臺,隨山就勢成階層式院落,佈局緊湊,錯落有致,制形完美、線條流暢,工藝精湛;集北、南修建藝術之特色,是製作景觀以及人文景觀的結開體,具備首要的藝術研究價格。此中,天后宮為中國唐代最大的媽祖殿堂。

今修建群整體修建,組成一個偉大的繁體“壽”字。登觀海亭遠眺,今鎮體面一覽無餘。海上波濤升沉,風帆出沒,蔚為壯觀,獐、鹿兩島,念念不忘。時有海霧煙波,山水蒼茫,如進畫中,別饒情趣。詩人有曰:“曲水帶之歸海往,治花隨雨落巖去。”

大孤山山上今木參天,巨柞銀杏,夾敘成蔭,進展著鬆、柏、槐、楊、柞、楓、柳、榆、皁角、連翹、鵝女櫪、法桐、臘樹等上百種樹木。丁香、玫瑰、杜鵑、櫻花等灌木種類繁多,遍地可見。300年以上的今樹有2000多株,構成了有條不紊的叢林景觀,被列為國家級叢林公園。此中上廟的二棵今銀杏樹系唐代和尚建修“望海寺”時所植,距古1200餘年,樹高20多米,胸徑1.5米,至古仍枝繁葉茂。山上的聖水宮峭壁湧泉,即使是炎夏盛暑,泉水仍清涼宜人。

小島景區又稱小島子,距孤山鎮約15千米,器材長3.5千米,北南嚴1.5千米,是孤山的延伸全數。由大小14個島嶼以及半島組成。此中六個較大的島嶼已由10條海堤聯成一體,並有公路相通。小島北側的前陽海灘是一處天然的海水浴場。小島周圍海域物產歉富,尤以對蝦養殖著名。

大鹿島是遼寧省大孤山光景名勝區的首要組成全數,位於東港市孤山鎮東北19.3海里的黃海海面上,四面環海,西海域與莊河、大連相連,東海域與大東港、丹東鴨綠江融匯,與北南朝鮮相望。大鹿島與孤山鎮以及小島間有水路相通。器材長約4千米,北南嚴約1.5千米,景區面積約30仄方千米,陸域面積約6.6仄方千米,大鹿島附近有當年“中日甲午海戰”遺址。

大鹿島氣候合適,冬無寬寒,夏無酷暑。島前有360萬仄方米的天然海濱浴場,是中國黃海最大的天然海濱浴場。大鹿島是鴨綠江心國家級溼地製作迴護區的首要組成全數。震驚中外的甲午黃海大戰就爆收在大鹿島海面,民族英雄“鄧世昌”及700名將士以及“致遠號”艦等4艘戰艦星散犧牲以及沉沒在大鹿島海面。島上有鄧世昌墓以及塑像、亮代戍邊將領毛文龍碑亭、兩郎石、嘎巴棗樹、滴水壺、老虎洞、駱駝峰、英式導航燈塔、丹麥教堂遺址等多處製作以及人文景觀。

大鹿島盛產對蝦、梭子蟹、雜色蛤、文蛤、海螺和魚類等百餘種海鮮,被譽為“海鮮的王國”。每年夏曆四月十八日,大鹿島上會舉辦大孤山廟會。屆時可觀覽當地民風”"民雅”"。獐島獐島是遼寧省大孤山光景名勝區首要組成全數,位於丹東東港市南井子鎮7海里的北黃海海面傍邊,景區面積15仄方千米,陸域面積2仄方千米,是中國萬里海疆的第一座島嶼。

獐島由一陵六石宅、四礁組成,陵石橫器材,蹲臥二翼,礁居其間,陸域面積2仄方千米,住民100多戶,500多人。海島保管了今老的漁村。島上有金灘海水浴場。

獐島山石犬牙交錯,有老鵰窩、鷹嘴石、老豬礁、黑龜砣子,形態傳神,灌木碧野。登島主峰遠眺可見大孤山。

獐島水產養殖非常收達,萬畝環島灘塗是水產養殖的理想場所,盛產牡蠣、蜆子、螃蟹、海蜇等海鮮。景區八絕大孤山光景名勝區有八大偶觀,星散是“紫液聖泉”,“半覆神殿”,“祖孫銀杏”,“無字今碑”,“梨園孤樓”,“第一神宮”,“無單磚雕”,“三教共以及”這八大偶觀異彩紛呈,堪稱大孤山光景名勝區的“八絕”。

孤山導遊詞3

遠望大孤山,氣勢磅礴。近看大孤山,怪石嶙峋,莊嚴險峻。它雖然沒有泰山的雄偉,華山的危險,黃山的氣勢,可是它卻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大孤山植被很多,草把大地鋪上了綠色的毯子。這裡的松樹品種很多,有落葉松、柏鬆……每年秋天,松樹就會結出松果提供給可愛的小松鼠。楊樹雖然沒有新疆的白楊那麼直,但是哪個地方需要它,它就挺身而出,不管遇到什麼樣的災難,它總是那麼堅強,從不軟弱,也不動搖。

大孤山的廟宇吸引著許多遊客流連忘返。每年的陰曆四月十八是大孤山的廟會,到了這天,會有很多人到廟裡拜佛求好運。有的在地藏寺的佛像上香,有的在給孔子像上香,想讓自己家的孩子考上一所好的大學;有的在求子娘娘像前上香,求早生貴子;還有的在海神娘娘像前上香,渴求在海上工作平安,同時提高經濟收入。大孤山——這個生我養我的地方,我為你自豪,不管走到哪裡,我永遠不會忘記你,你給我的童年帶來了很多樂趣。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可在我的心目中,大孤山卻是要更勝一籌。

孤山導遊詞4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XX旅行社的導遊王萍,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者王導。首先,我代表安徽旅行社歡迎各位來小孤山遊玩,很高興和大家在茫茫人海中相遇,我相信這是我們的緣份哦,希望大家可以在小孤山玩得愉快。

現在我們的大巴是在前往小孤山的路上,我身邊這位是我們的司機王師傅。下面呢,我先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小孤山。大家一定好奇,小孤山這個名字是怎麼得來的呢,這裡啊,可是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哦,小孤山與江南的江西省境內的彭郎山隔江相望。傳說在從前,有一對名叫小姑和彭郎的年輕人,在生活的接觸中深深的相愛了.本是一對天設地造的姻緣,但是由於小姑長得太漂亮,被一個有錢有勢的地主看中,逼著小姑成親,小姑寧死不叢,跳井自盡.彭郎不知實情,天天站在江邊痴情的眺望,盼望心愛的姑娘早日出現,日久天長就成為了一座彭浪山,小姑投江後由于思念彭郎,也化做了一座山,就是小孤山。小孤山號稱長江絕島,山高109米,如出水芙蓉,以秀、險、奇、孤而聞名遐邇,素有“海門第一關”之稱。小孤山不僅風景優美,而且還是一座佛教名山,著名的啟秀寺,供奉著聞名海內外的聖母媽祖,是內陸地區海拔最高的一座媽祖廟。小孤山就像萬里長江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光。

說著說著,咱們已經到了,大家請帶好隨身物品,不要將貴重物品落在車上了,我們準備下車了。

現在我們來到的就是一天門了,俗話說的好,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歷史上曾有六位皇帝來我們小孤山觀賞呢,大家看門首額題的“靈昭江嶼”四個篆字,可是乾隆題書的。大家請隨我往上走,對了溶洞大家看像什麼?對了!像一隻耳朵,這就是龍耳洞!這個洞啊600年前可是救了一位皇帝呢。說的是朱元璋在一次突圍中曾進洞避險,追兵被洞口重重蛛網所阻,不得進洞搜查,朱元璋因此逃過一劫。

我們繼續往上走,聖母殿就在前面了。就是媽祖聖殿,又叫聖母殿。媽祖林默是宋莆田林願的第六女,生下來就有祥光異香,後來羽化成仙。明代的開朝皇帝朱元璋曾經親臨小孤山祭奠媽祖。咱們大家一起進殿看看吧。參觀完聖母殿,大家一定有些累了吧,我們到前面的梳妝亭休息一會吧!這座亭子原建於宋代,現在這座是新修的。這裡有一座聖母梳妝檯,臺下有一楹聯:梳長生鶴髮,妝不老峰頭。據說啊!在這裡用手或梳子梳理一下自己的頭髮,就可以長生不老,永葆青春哦!咱們也來梳理一下吧。

好了,各位遊客朋友們,今天我們的遊覽就要結束了,感謝大家一路的支援和配合,途中有有什麼服務不周的地方還前大家多多包涵。同也大家也可以提出你們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希望大家有空再來小孤山遊玩,最後祝願各位一路順風。

孤山導遊詞5

各位團友:

吼山省級光景名勝區位於紹興鄉東12千米處的皋埠鎮,是紹興的一個著名的石”"文化”"園林景觀,它由吼山核口景區以及宋六陵景區組成。

吼山門心蕭牆上的壁畫,是今越文亮的圖騰,是今越石文化收源地的寫照以及縮影,看那粗獷、簡樸的線條,讓我們感遭到暫遠的今越民族的生生息息。展示在我們面前的“吼山勝境”四個字,是中國書協主席沈鵬師長教師題寫的。我們的“吼山勝境遊”就從這裡合始。整個遊程需要120分鐘,現在請人人隨我進園。

這下面的亭子叫試劍亭,邊上有一塊試劍石。春秋時期,其時最為著名的鑄劍人歐冶子,就在離此處沒有遠的日鑄嶺為越王勾踐鑄成“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巨闕”五把寶劍。據傳有一天,越王勾踐去這裡選犬籌辦往獵北山利劍鹿,供獻給吳王夫差。歐冶子知敘這個動靜後,把鑄好的五把寶劍中最後一把送了過去,此劍能“風吹斷收、削石如泥”。勾踐是一個擊劍內亂行,看到寶劍口中大喜,隨手舞了起去,為了一試寶劍的鋒芒,竟舉劍劈向巨石,只聽“嚯”的一聲,巨石裂為二半,勾踐沒有禁大喊一聲“巨闕”,因而此寶劍就得名為“巨闕”。這試劍石成了吼山門心的一大勝跡。

這裡是“越宮神犬”景觀。現在有一個問題,請人人猜猜看,這座山為甚麼叫吼山?七條狗以斗極七星星座之象,圍著一條大神犬,其狀似在大聲吼叫。“越宮”是越國王鄉的稱為,亮朝時,大文學家袁巨集敘去吼山時,就把這裡信為越王鄉。吼山的去歷,次要有三種說法:一是整座山勢似一條臥狗,故名狗山,日暫轉音便成“吼山”;第兩種說法與地位有閉,因為此山是會稽山脈中最南的一座小山,它的北面是會稽群山,幹巖競秀,連綿不戚;而它的南面則是水城田園,一望無際,一向延伸到錢塘江邊,這樣看起去,諸山皆朝向此山。“吼”、“嚯”近音,為互致問候的意思。

另有一種說法與釋教有閉,獅子在釋教中有無畏獅子吼的說法,而邊上的曹山有青獅利劍象同處一山,青獅狀如大吼,以是此山稱為吼山。沒有管吼山之名出於何種說法,但次要的出典去源於越王勾踐曾在此養狗,從而得名。因此我們可以或許遙想當年滿山遍野皆是警覺的獵鹿之狗。而此地的許多山石,又確實顯露出形態各異的狗的形象。這裡有幾條狗?請人人找一找,對!這裡有五條並排的狗,我們稱它為“五犬迎賓”,它們冷情地歡迎各位的光臨。吼山的石狗數沒有清。到今朝為此,還不齊部尋找以及統計出去,但願人人細緻找一找。你在這座山中能找出幾何狗?假如你找到我們不收現過的狗,你將會得到一份俊麗的禮品。當年越王勾踐在此養狗獵鹿,而石匠去此山採石後,又留下許多石狗,整座山勢又似一條臥狗。這樣吼山就成了一大事業,一大謎。

這裡就叫曹山,山沒有高卻名聲顯赫,因為這裡曾經是歷代寡多名人俯慕之處。陸游、徐文長、袁巨集敘、鄭板橋、李慈銘、蔡元培、魯迅等都去過這裡。亮代文人陶望齡在這山上曾築有石簣山房,在此居住讀書。另有被稱為小品文鼻祖的亮代文學家張岱在這裡著書立說。曹山有“江北小桂林”之稱,又是可貴的”"風水”"寶地,青獅利劍象同落一山,獅肖其首,象狀其鼻。我們在此地位上,便可看到青獅與利劍象。這水池,我們當地人稱為水石宕,是千年採石而形成,假如把池水抽乾,我們能看到像龍遊石窟同樣的事業。

在今代,吼山寺庵鼎盛時期,張岱的外公陶允嘉把這水石宕改名為“放生池”,善男疑兒將活魚蝦投放進池,可謂成千上萬。由於池水深幾十米,以是池中的魚越去越大。張岱在他的著做中就描述過其時的情景。他說:他小時候跟母親到吼山作佛事,用竹籮裝了四隻西瓜,浸進池內亂爭,一下子一條大魚衝出水面,頂翻三隻划子,同心專心氣吞沒了四隻西瓜。放生池內亂爭備有黑篷船,坐船走水路可以或許中轉桃園景區以及雲石景區。在船上悠遊,尚有一番情趣,能把多幅今代名家題刻看得更清晰,收生遊目騁懷的感覺;還能領略我們這裡“江北武陵源”粗獷、凝重的獨特風采。坐船的客人請下船,其他的客人跟我走,我們在桃園景區會開。

這裡是桃園景區。吼山的桃園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師長教師首創的,並引種桃中珍品蟠桃,至古已有70多年的”"汗青”"。整個桃園,面積20多公頃,有桃樹品種30餘個,次要有花桃、一點紅、大紅桃、夏利劍桃以及蟠桃等。歡迎各位客人春季前去觀賞漫山緋紅的桃花,冬日即可品嚐桃子的厚味。

下面二塊偶特的石頭,一塊叫雲石,一塊叫棋盤石,這二塊石頭從去是吼山的主石景。清朝《康熙會稽縣誌》裡記載的吼山八大景,首景等於“犬亭雲石”。雲石上粗下細,上頂俊逸的巨石一塊,似雲朵從天外飛去,故稱雲石。雲石別名火炬石,永沒有熄滅的火炬象徵當年越王勾踐發憤圖強、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堅忍沒有拔的精神,它激勵著越城百姓生生沒有息以及無來而沒有勝的氣概。棋盤石崔嵬離偶,相傳有二位神仙乘黃鶴經此,被景色所迷,在石上對弈,且石形又酷似棋盤,以是棋盤石之名沿襲至古。

亮代文壇公安派首領袁巨集敘,去此看望隱居讀書的同夥陶望齡,看了這裡的石景,寫了《吼山觀石壁》一首詩,對二塊偶石的去歷以及險峻做了這樣的刻畫:“知沒有是天制,良工匠意成。千年雲氣老,七日渾沌生。精祟虛無出,猿猱嘆氣行。敘旁應借問,恐是越王鄉。”清代詩人仄度也寫有《吼山雲石》一首:“獅子林合峭壁前,吼去驚倒野狐禪。盤陀削就凝單碧,儼然飛雲落九天。”既寫到對雲石形態的讚美,又描述了這裡曾經有過寺廟。這同心專心井稱為“雲泉”,泉雖小,但它終年堅持水位沒有變,水味甘甜,據說喝了雲泉水,能讓讀書人伶俐入取。當年魯迅師長教師小時候在皋埠鎮的小皋埠村親休家裡住過半年,因此常去吼山,都說他十分喜歡喝這裡的泉水。這棋盤石下的大棋盤也是江北絕無唯一,國內亂爭罕見,每枚棋子有44公斤重。您們沒有妨試一下。這雲石底部的空地,本有一座小庵,稱為“萬寂庵”。

現在我們到了盡覽亭,在這裡我們可以或許盡情觀賞整個會稽山脈的雄姿以及江北水城的秀麗體面,偽可謂稽山鑑水,一覽無餘。

紹興的地勢是從西北向東南傾斜的,我們看北面連綿不戚的山峰等於浙東的會稽山,溫潤的氣候,蔥蘢的草木,一年四季給人以青翠、淡俗的感覺。紹興的汗青,可以或許說先是大禹亂水到紹興,“會諸侯、計有功”,使紹興有了第一個地名——會稽。厥後出了個越王勾踐,吳越相爭,越國敗給吳國,但越王亮大義,採納了范蠡醫生的修議,為保越民的安齊,從長計議,忍辱”"乞升”",從這會稽山中走出到吳國做人質三年,歷盡幹辛萬苦。回越國之後,又採用范蠡修設新都的卓識,越國都鄉一改過往狀態,從本會稽山的深處而入進仄本,成了現在的紹興鄉。各位團友,請來下看,這是一條通來宋六陵景區的水敘,今代稱御河。在這北面的山中有北宋七位帝王的陵墓群——攢宮。攢,等於一時的意思。其時北宋的都鄉叫臨安,也有一時的意思,意在規復中本後重回河北。但最終北宋復國無望,攢宮由此也化為青冢。以是在歷代陵墓史上,北宋陵墓一向是一個空利劍。但北宋六陵做為江北最大的皇陵,它的旅遊合收價格,仍是相當高的。

我們現在丟級而上,大約要登150個階梯,往吼山壽寧禪寺。人人可要一蹴而就,方見口誠則靈。

壽寧禪寺是北宋愛國大詩人陸游的兩祖父陸傅於1123年所修,取名東山禪寺。當年陸游在佛祖前許願:“一統中本,佛裝金身”,遂改名壽寧禪寺,意為國家長亂暫安。壽寧禪寺至古已有800多年的汗青。惋惜在1941年,壽寧禪寺被日寇所毀,現寺為1996年重修。

由於陸游祖上的住處以及墳墓齊在吼山,以是陸游也經常從紹興鑑湖到吼山去祭祖以及小住,厥後,老年出仕吼山。

說起重建壽寧禪寺,有許多神祕的現象,能夠是奇然的偶開:1996年移修時,當釋教界著名人士一錘定音,選中寺址,合始奠基,適才是下著中雨的天氣,剎那天空晴朗,並射出敘敘金光,直照基碑。另有,在寺院的合光凶日,萬里無雲、風以及日麗,空氣清新暢快,安徽導遊詞,上山朝聖的香客近二萬人次,而凶日的先後二天都是陰雨天氣。這種現象,偽使當地城民輿論譁然。更令人稱偶的是,每當吼山山體以外泛起藍天利劍雲時,整座吼山、出格是在壽寧禪寺附近,卻經常有云氣降騰之象,讓人百思沒有得其解。

接下往,我們往遊覽剩水蕩以及煙蘿洞景觀。在途中,我們還可以或許看到“仙人浴池”以及“神犬護山”等景觀。

這裡等於剩水蕩。“剩水”二字出自張岱的詩句“誰雲鬼刻神鏤,竟是餕餘山剩水”而得名,這裡雖然是採石後的餕餘山剩水,卻如同是鬼刻神鏤。看水中獨立石筍,國家棟梁,刀劈斧砍日常的崖壁,以是,這裡有“小東湖”之稱。再看崖壁上的瀑簾,險些是把人帶進了“秀水繞偶石,瀑前陪碧潭,青山花果茂,洞府幽又幻”的但世間瑤池。

這裡是煙蘿洞,這個洞是亮朝吏部尚書陶大臨之子陶允宜命名的。陶允宜是紹興陶堰人,入士誕生,官至兵部員外郎。您們看,煙蘿洞由陡壁環抱而成,面積有7000多仄方米,洞內亂爭小氣候獨特,冬暖夏涼,是戚閒避暑的好往處,屬吼山的勝景之一。難怪當年陶允宜在這裡靜口讀書,用口寫做《鏡口堂稿》16部,是有他的原理的。這裡另有越王勾踐雕像,一洞天、龍涎水,也有茶室,人人可以或許遊憩、喝茶、聊天。

前人說“春遊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利劍雪詩”是人生大愛好。而吼山的一年四季都值得遊,值得樂,它會使您的人生得到充沛。歡迎各位再次光臨吼山。

孤山導遊詞6

歡迎大家來到杭州孤山!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孤山既是風景勝地,又是文物薈萃之處,,南麓有文瀾閣、西湖天下景、浙江博物館和中山公園,山頂西部有西泠印社,西麓有秋瑾之墓,東北坡有放鶴亭等。其中放鶴亭是為紀念宋代隱居詩人林和靖而建,他有梅妻鶴子之傳說。亭外廣植梅花,為湖上賞梅勝地。

它東接白堤,西連西泠橋,形如牛臥水中,浮在碧波縈繞的西子湖中。西湖十景中的“平湖秋月”,是在孤山與白堤相連的地方。這裡是風景勝地,也是西湖文物薈萃之處:宋理宗在此建過西太乙宮,清康熙、乾隆在此建過行宮;孤山東南隅,有“平湖秋月”;南麓有面湖背山的精美園林中山公園;平臺東有景物奇秀的“西湖天下景”園亭、有收藏四庫全書的浙江圖書館、有清代學者俞木越的故居俞樓、有陳列文物史記的浙江博物館、有紀念宋代學者歐陽修的六一泉、有清代我國七大書閣之一的文瀾閣、有百年老店樓外樓;山之西面有我國研究金石篆刻的著名學術團體西泠印社,旁有清末女革命家秋瑾墓和雕像;北麓有放鶴亭,為紀念北宋隱逸詩人林和靖而建,千古流傳的“梅妻鶴子”故事發生在這裡;山顛有宋建四照閣,廢后近幾年重建四照亭;蘇曼殊墓;陳士英墓;林啟塑像。

孤山景色早在唐宋已聞名遐邇,唐詩人白居易有“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明代淩云翰有“凍木晨聞尾畢浦,孤山景好勝披圖”的佳句。古人有詩曰:“人間蓬萊是孤山,有梅花處好憑欄”。孤山碧波環繞,山間花木繁茂,亭臺樓閣錯落別緻,是一座融自然美和藝術美為一體的立體園林。

在孤山後麓,有一座民國風格的亭子,中山紀念亭,正對西泠橋。亭旁是成片的中山紀念林,這片紀念林是1929年春天營造成的,林以落葉闊葉樹為主,主要樹要有楓香,麻櫟,三角楓,烏桕,銀杏,楓楊,喜樹,泡桐,青桐,無患子,馬褂木,榔榆,楊樹,合歡,紫楠,香樟,石櫟,石楠,棕櫚,冬青等。它們茂密參天,鬱鬱蔥蔥。此外,在林區的低層還附有地衣,苔蘚,以及藤蔓植物,構成了立體式的樹木景觀。在孤山的巖坡上還種植了大量的迎春,梅花,杏花,碧桃,海棠,櫻花,柳杉,水杉,垂柳,黃析,夾竹桃,南天竺,廣玉錢鬆等各種花卉樹木。紀念亭掩映在一片綠樹繁花中,與西湖盈盈碧水相映,雖經數十年風雨,依然屹立,供遊人緬懷一代偉人,抒發懷舊的情思。

位於孤山中部,是利用清行宮御花園一部分改建而成的。1927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改稱中山公園。公園與白堤終端的“平湖秋月”隔路相對,四開朱漆大門正對著秀麗的西湖。抬眼展眸,湖上風光應接不暇,畫船遊移,笙歌悠揚,水鳥振翅,花蝶蹁躚。公園佔地面積較大,內部佈置曲折而綺麗。跨進大門,寬闊筆直的園路灑滿了林蔭,花木掩映,直指聳峙的青山。路盡頭的石壁上鐫有“孤山”兩個丹書大字。石壁的兩旁各建有一座石亭。沿著石壁東側的臺階而上,則是一座寬大的平臺,森森的中山林由此而舒展,漫山遍野,湧綠聳翠,飄香留芳。

南宋理宗皇帝和清帝康熙都在此營建行宮、御花園,佔了大半個孤山。

1927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改稱為中山公園。園內一個精緻絕倫的小園林叫“西湖天下景”,人在園中彷彿置身深山谷底,獲得“小中見大”的效果。景區溪、潭、花、木、亭、橋等佈置得疏密有致,參差有序。山北麓,有紀念北宋詩人林逋(號和靖)的放鶴亭。林系杭州人,長期隱居孤山,終身不仕不婚,遂有以梅為妻,以鶴為子,有“梅妻鶴子”之說。林死後葬在孤山,鶴在墓前哀鳴而亡。亭內立“鶴舞賦”刻石,碑文為清康熙皇帝臨摹明朝董其昌書法的手跡。 以金石篆刻見長的西泠印社在孤山山頂,這裡也是個依山面湖構景精巧的古典園林。光緒二十九年(1908年)以藝術大師吳昌碩為社長,成立西泠印社。一時國內外篆刻名家雲集於此,成為全國金石篆刻和書畫藝術的活動中心。西泠印社儲存著歷代碑刻、貼石、墓誌、畫像石等250餘件。

孤山西麓、西泠橋畔有秋瑾墓。秋瑾於1904年參加光復會,奔波海內外,鼓動革命,組織軍隊。1907年犧牲於紹興軒亭口,年僅32歲。她生前敬慕民族英雄岳飛,曾對親友說,如不幸犧牲,願埋骨杭州西泠,現墓為1981年遷回重建。墓以花崗石砌築,方座形,高1.75米,正面嵌大理石,上鐫孫中山題“巾幗英雄”四字。座上有漢白玉雕刻的秋瑾立像,高2.7米,身著長裙,雙手拄劍,背山面湖而立,神態沉靜剛毅。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我們大概在30分鐘後在門口集合,希望這次參觀能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預祝大家能玩的開心,謝謝!

孤山導遊詞7

孤山是西湖中一座美麗的島嶼,景區內風景優美,唐代詩人白居易稱之為“蓬萊宮在水中央”。孤山古蹟眾多,著名的西泠印社就位於孤山南側面,是一處融江南園林藝術和金石篆刻藝術為一體的藝術殿堂。 我們由孤山南面拾級而上,來到了西泠印社,首先印入眼簾 的是“高風震千古,印學畫西泠” 的一副對聯,這幾個字蒼勁有力。

到了西泠印社也就到了山上的景區:有漢三老石室、華嚴經塔、四照閣、觀樂樓。華嚴經塔為白石砌造,石座邊篆刻者十八羅漢像,底層刻有佛經《華嚴經》經文。大概這就是華嚴經塔名字的由來吧。我們又看了漢三老石室,它有一塊“三老諱字忌日碑”被譽為“東南第一碑”。出了景點,我們穿過長廊來到了中國印學博物館。 中國印學博物館分為兩層:第一層收藏著好多古代印章,有大清龍印、壽山石、昌化雞血石、豬肝石、竹葉青等。

第二層收藏著書畫篆刻。參觀完印學博物館,我們到了秋瑾墓。 秋瑾墓以花崗石砌築,高1.75米,正面嵌大理石,上鐫孫中山題“巾幗英雄”四個大字。座上有漢白玉雕刻的秋瑾立像,身著長裙,雙手拄劍,背面湖而立,神態沉靜剛毅。我仰望著秋瑾像聽著老師講解:她於1904年參加光復會,奔波海外,鼓吹革命,組織軍隊。1907年犧牲於紹興軒亭口,年僅32歲。她生前最敬慕民族英雄岳飛。親友為達成她的遺願葬於孤山。

聽完講解,我們大家集體默哀一分鐘,手拿小百花繞著墓像走了一圈。我再次仰望秋瑾像一種感情油然而生:都說孤山孤零零,您臥依在西湖有無數人憑弔,身在孤山也不顧了。 掃完墓我們開始自由活動,我們在大草坪上跑來跑去像一隻只歡快的小鹿,蹦蹦跳跳,歡笑聲灑滿了西湖邊。 春遊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我們依依不捨地走上了會校的路,我回頭望著孤山,真不知道人們為什麼給她取了這個名字,我喜歡孤山,因為孤山有西湖的陪伴,有花的點綴,還擁有著我們的歡笑,我們的笑臉,孤山不孤。

孤山導遊詞8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坐落在安徽宿松縣復興鎮境內長江中,與江西省彭澤縣澎浪磯隔江相望。海拔百米,周圍1裡,被譽為長江絕島,素有“江上蓬萊”之稱。山為第四紀冰川時形成的一座石嶼,當江而立。冬春枯水時,山北與沙洲相連;夏秋漲水時,則四面環水,孤矗江心。因山形同古代婦女的髮髻,故又稱髻山。相傳日久,衍為“小姑”。好事者把對岸的澎浪磯說成“彭郎”,並由此生髮出許多關於彭郎與小姑相愛的美麗傳說。

小孤山雖小,但名勝古蹟頗多。由山下拾級364階,直上絕頂。沿途可攬“一天門”、“龍耳洞”、“彌陀閣”、“先月樓”、“梳妝亭”、“關聖殿”、“界潮祠”、“御詩牌”、“天妃殿”、“送子塔”、“臥羊石”、“攔江石”、“一滴泉”、“海眼”及“古生物化石群”諸勝。

小孤山風姿獨具,自古吸引著達官顯貴、名人雅士棲留遊覽。流傳千古的有文賦14篇、詩詞113首、聯語47副、傳記7則、雜記29章、石刻29處。“拔地一峰形自險,擎天獨柱勢自尊”、“滔滔逝水東流去,拳石崔嵬屹天柱”、“一任風濤撼四面,絕無倚傍峙中流”、“足以納百川於足下,覽萬里於一瞬”、“一望東南形勝闊,何須海上問蓬萊”,以及明太祖“百萬雄師駐小孤”等,都是對小孤山的千古絕唱,使人深感“氣障百川偏號小,名儕五嶽孰雲孤”。

小孤山位居皖贛交界處,與江西彭澤的龍宮洞、湖口的石鐘山、九江的廬山聯成一片,組成風景名勝區,年接待遊客25萬人次。

孤山導遊詞9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_旅行社的導遊王萍,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者王導。首先,我代表安徽旅行社歡迎各位來小孤山遊玩,很高興和大家在茫茫人海中相遇,我相信這是我們的緣份哦,希望大家可以在小孤山玩得愉快。

現在我們的大巴是在前往小孤山的路上,我身邊這位是我們的司機王師傅。下面呢,我先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小孤山。大家一定好奇,小孤山這個名字是怎麼得來的呢,這裡啊,可是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哦,小孤山與江南的江西省境內的彭郎山隔江相望。傳說在從前,有一對名叫小姑和彭郎的年輕人,在生活的接觸中深深的相愛了。本是一對天設地造的姻緣,但是由於小姑長得太漂亮,被一個有錢有勢的地主看中,逼著小姑成親,小姑寧死不叢,跳井自盡。彭郎不知實情,天天站在江邊痴情的眺望,盼望心愛的姑娘早日出現,日久天長就成為了一座彭浪山,小姑投江後由于思念彭郎,也化做了一座山,就是小孤山。小孤山號稱長江絕島,山高109米,如出水芙蓉,以秀、險、奇、孤而聞名遐邇,素有“海門第一關”之稱。小孤山不僅風景優美,而且還是一座佛教名山,著名的啟秀寺,供奉著聞名海內外的聖母媽祖,是內陸地區海拔最高的一座媽祖廟。小孤山就像萬里長江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光。

孤山導遊詞10

各位團友,吼山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紹興城東12公里處的皋埠鎮,是紹興的一個著名的石文化園林景觀,它由吼山核心景區和宋六陵景區組成。

吼山門口蕭牆上的壁畫,是古越文明的圖騰,是古越石文化發源地的寫照和縮影,看那粗獷、樸實的線條,讓我們感受到久遠的古越民族的生生息息。展示在我們面前的“吼山勝境”四個字,是中國書協主席沈鵬先生題寫的。我們的“吼山勝境遊”就從這裡開始。整個遊程需要120分鐘,現在請大家隨我入園。

這上面的亭子叫試劍亭,邊上有一塊試劍石。春秋時期,當時最為著名的鑄劍人歐冶子,就在離此處不遠的日鑄嶺為越王勾踐鑄成“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巨闕”五把寶劍。據傳有一天,越王勾踐來這裡選犬準備去獵南山白鹿,進獻給吳王夫差。歐冶子知道這個訊息後,把鑄好的五把寶劍中最後一把送了過來,此劍能“風吹斷髮、削石如泥”。勾踐是一個擊劍行家,看到寶劍心中大喜,隨手舞了起來,為了一試寶劍的鋒芒,竟舉劍劈向巨石,只聽“嚯”的一聲,巨石裂為兩半,勾踐不禁大喊一聲“巨闕”,於是此寶劍就得名為“巨闕”。這試劍石成了吼山門口的一大勝跡。

這裡是“越宮神犬”景觀。現在有一個問題,請大家猜猜看,這座山為什麼叫吼山?七條狗以北斗七星星座之象,圍著一條大神犬,其狀似在大聲吼叫。“越宮”是越國王城的稱為,明朝時,大文學家袁巨集道來吼山時,就把這裡疑為越王城。吼山的來歷,主要有三種說法:一是整座山勢似一條臥狗,故名狗山,日久轉音便成“吼山”;第二種說法與位置有關,因為此山是會稽山脈中最北的一座小山,它的南面是會稽群山,幹巖競秀,連綿不斷;而它的北面則是水鄉田園,一望無際,一直延伸到錢塘江邊,這樣看起來,諸山皆朝向此山。“吼”、“嚯”近音,為互致問候的意思。還有一種說法與佛教有關,獅子在佛教中有無畏獅子吼的說法,而邊上的曹山有青獅白象同處一山,青獅狀如大吼,所以此山稱為吼山。不管吼山之名出於何種說法,但主要的出典來源於越王勾踐曾在此養狗,從而得名。因此我們可以遙想當年滿山遍野皆是警覺的獵鹿之狗。而此地的許多山石,又確實顯露出形態各異的狗的形象。這裡有幾條狗?請大家找一找,對!這裡有五條並排的狗,我們稱它為“五犬迎賓”,它們熱情地歡迎各位的光臨。吼山的石狗數不清。到目前為此,還沒有全部尋找和統計出來,希望大家細心找一找。您在這座山中能找出多少狗?如果您找到我們沒有發現過的狗,您將會得到一份精美的禮品。當年越王勾踐在此養狗獵鹿,而石匠來此山採石後,又留下許多石狗,整座山勢又似一條臥狗。這樣吼山就成了一大奇蹟,一大謎。

這裡就叫曹山,山不高卻名聲顯赫,因為這裡曾經是歷代眾多名人仰慕的地方。陸游、徐文長、袁巨集道、鄭板橋、李慈銘、蔡元培、魯迅等都來過這裡。明代文人陶望齡在這山上曾築有石簣山房,在此居住讀書。還有被稱為小品文鼻祖的明代文學家張岱在這裡著書立說。曹山有“江南小桂林”之稱,又是難得的.風水寶地,青獅白象同落一山,獅肖其首,象狀其鼻。我們在此位置上,便可看到青獅與白象。這水池,我們當地人稱為水石宕,是千年採石而形成,如果把池水抽乾,我們能看到像龍遊石窟一樣的奇蹟。在古代,吼山寺庵鼎盛時期,張岱的外公陶允嘉把這水石宕改名為“放生池”,善男信女將活魚蝦投放入池,可謂成千上萬。由於池水深幾十米,所以池中的魚越來越大。張岱在他的著作中就描述過當時的情景。他說:他小時候跟母親到吼山做佛事,用竹籮裝了四隻西瓜,浸入池內,一會兒一條大魚衝出水面,頂翻三隻小船,一口氣吞沒了四隻西瓜。放生池內備有烏篷船,坐船走水路可以直達桃園景區和雲石景區。在船上悠遊,另有一番情趣,能把多幅古代名家題刻看得更清晰,產生遊目騁懷的感覺;還能領略我們這裡“江南武陵源”粗獷、凝重的獨特風采。坐船的客人請下船,其餘的客人跟我走,我們在桃園景區會合。

這裡是桃園景區。吼山的桃園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開創的,並引種桃中珍品蟠桃,至今已有70多年的歷史。整個桃園,面積20多公頃,有桃樹品種30餘個,主要有花桃、一點紅、大紅桃、夏白桃和蟠桃等。歡迎各位客人春季前來觀賞漫山緋紅的桃花,夏季即可品嚐桃子的美味。

上面兩塊奇特的石頭,一塊叫雲石,一塊叫棋盤石,這兩塊石頭歷來是吼山的主石景。清朝《康熙會稽縣誌》裡記載的吼山八大景,首景就是“犬亭雲石”。雲石上粗下細,上頂飄逸的巨石一塊,似雲朵從天外飛來,故稱雲石。雲石又名火炬石,永不熄滅的火炬象徵當年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堅忍不拔的精神,它激勵著越鄉人民生生不息和無往而不勝的氣概。棋盤石崔嵬離奇,相傳有兩位仙人乘黃鶴經此,被景色所迷,在石上對弈,且石形又酷似棋盤,所以棋盤石之名沿襲至今。

明代文壇公安派首領袁巨集道,來此看望隱居讀書的友人陶望齡,看了這裡的石景,寫了《吼山觀石壁》一首詩,對兩塊奇石的來歷和險峻作了這樣的描繪:“知不是天造,良工匠意成。千年雲氣老,七日渾沌生。精祟虛無出,猿猱嘆息行。道旁應借問,恐是越王城。”清代詩人平度也寫有《吼山雲石》一首:“獅子林開峭壁前,吼來驚倒野狐禪。盤陀削就凝雙碧,彷彿飛雲落九天。”既寫到對雲石形態的讚美,又描述了這裡曾經有過寺廟。這一口井稱為“雲泉”,泉雖小,但它終年保持水位不變,水味甘甜,據說喝了雲泉水,能讓讀書人聰穎進取。當年魯迅先生小時候在皋埠鎮的小皋埠村親戚家裡住過半年,因此常來吼山,都說他非常喜歡喝這裡的泉水。這棋盤石下的大棋盤也是江南絕無僅有,國內罕見,每枚棋子有44公斤重。你們不妨試一下。這雲石底部的空地,原有一座小庵,稱為“萬寂庵”。

現在我們到了盡覽亭,在這裡我們可以盡情觀賞整個會稽山脈的雄姿和江南水鄉的秀麗風光,真可謂稽山鑑水,盡收眼底。

紹興的地勢是從西南向東北傾斜的,我們看南面連綿不斷的山峰就是浙東的會稽山,溫潤的氣候,蔥蘢的草木,一年四季給人以青翠、淡雅的感覺。紹興的歷史,可以說先是大禹治水到紹興,“會諸侯、計有功”,使紹興有了第一個地名——會稽。後來出了個越王勾踐,吳越相爭,越國敗給吳國,但越王明大義,採納了范蠡大夫的建議,為保越民的安全,從長計議,忍辱求和,從這會稽山中走出到吳國作人質三年,歷盡幹辛萬苦。回越國以後,又採用范蠡建設新都的高見,越國都城一改過去狀態,從原會稽山的深處而進入平原,成了現在的紹興城。各位團友,請往下看,這是一條通往宋六陵景區的水道,古代稱御河。在這南面的山中有南宋七位帝王的陵墓群——攢宮。攢,就是臨時的意思。當時南宋的都城叫臨安,也有臨時的意思,意在收復中原後重回河南。但最終南宋復國無望,攢宮由此也化為青冢。所以在歷代陵墓史上,南宋陵墓一直是一個空白。但南宋六陵作為江南最大的皇陵,它的旅遊開發價值,還是相當高的。

我們現在拾級而上,大約要登150個階梯,去吼山壽寧禪寺。大家可要一氣呵成,方見心誠則靈。

壽寧禪寺是南宋愛國大詩人陸游的二祖父陸傅於1123年所建,取名東山禪寺。當年陸游在佛祖前許願:“一統中原,佛裝金身”,遂改名壽寧禪寺,意為國家長治久安。壽寧禪寺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可惜在1941年,壽寧禪寺被日寇所毀,現寺為1996年重建。

由於陸游祖上的住處和墳墓全在吼山,所以陸游也經常從紹興鑑湖到吼山來祭祖和小住,後來,老年退隱吼山。

說起重修壽寧禪寺,有許多神祕的現象,也許是偶然的巧合:1996年移建時,當佛教界著名人士一錘定音,選中寺址,開始奠基,剛剛是下著中雨的天氣,霎時天空晴朗,並射出道道金光,直照基碑。還有,在寺院的開光吉日,萬里無雲、風和日麗,空氣清新暢快,上山朝聖的香客近兩萬人次,而吉日的前後兩天都是陰雨天氣。這種現象,真使當地鄉民輿論譁然。更令人稱奇的是,每當吼山山體以外呈現藍天白雲時,整座吼山、特別是在壽寧禪寺附近,卻經常有云氣升騰之象,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接下去,我們去遊覽剩水蕩和煙蘿洞景觀。在途中,我們還可以看到“神仙浴池”和“神犬護山”等景觀。

這裡就是剩水蕩。“剩水”兩字出自張岱的詩句“誰雲鬼刻神鏤,竟是殘山剩水”而得名,這裡雖然是採石後的殘山剩水,卻如同是鬼刻神鏤。看水中獨立石筍,中流砥柱,刀劈斧砍一般的崖壁,所以,這裡有“小東湖”之稱。再看崖壁上的瀑簾,簡直是把人帶入了“秀水繞奇石,瀑前伴碧潭,青山花果茂,洞府幽又幻”的人間仙境。

這裡是煙蘿洞,這個洞是明朝吏部尚書陶大臨之子陶允宜命名的。陶允宜是紹興陶堰人,進士出身,官至兵部員外郎。你們看,煙蘿洞由陡壁環抱而成,面積有7000多平方米,洞內小氣候獨特,冬暖夏涼,是休閒避暑的好去處,屬吼山的勝景之一。難怪當年陶允宜在這裡靜心讀書,專心寫作《鏡心堂稿》16部,是有他的道理的。這裡還有越王勾踐雕像,一洞天、龍涎水,也有茶室,大家可以遊憩、喝茶、聊天。

古人說“春遊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是人生大樂趣。而吼山的一年四季都值得遊,值得樂,它會使你的人生得到充實。歡迎各位再次光臨吼山。

孤山導遊詞11

在安徽宿松縣和江西彭澤縣煙波浩淼的長江上,孑然兀立著一座風姿秀逸的山,這就是小孤山。

小孤山雖屬彈丸之地,名聲卻很大。山水詩鼻祖謝靈運,在《登江中孤嶼》中,這樣描述小孤山,“亂流趨孤嶼,孤嶼媚中川。雲日相暉映,空水共澄鮮。”至於蘇東坡的“大孤小孤江中央”,更是膾炙人口的名句。

同時,小孤山也被畫家們青睞,唐代李思訓的《長江絕島圖》,畫的就是小孤山與鄱陽湖上的大孤山。

小孤山,有別於鄱陽湖中大孤山。它屹立在宿松城東南六十公里的長江中,秀峰獨立,山高一百餘米,最稱著的為龍耳洞,洞內風光旖旎;自山下至山頂亭、塔、樓、閣錯落有致、古樹翠竹掩映,天水一色。

山旁有龍角石,臨江陡峭;山中有龍耳洞,冬暖夏涼,深不可測;山頂有龍口,勢若仰天長嘯。還有一天門、龍眼石、瓊崖滴翠、彌陀閣、先月樓、半邊塔、海神龕、天妃殿、界潮祠、碧雲梯、臥羊石、觀濤石、御詩碑和廟藏文物以及眾名士題詠的海門石刻等。這些諸多古蹟勝景為的小孤山籠上了一層撲朔迷離的光環。世人也多讚譽小孤山為“海門石柱”、“長江絕島”、“江上第一景”。

小孤山南岸與彭浪磯相對峙,江流湍激如沸,海潮至此不得上,因有“海門第一關”之稱,為橫鎖長江的“楚塞吳關”。小孤山主要建築是始建於唐代的啟秀寺,座落在半山腰,青瓦紅牆,寺內祀奉著小姑娘娘像,民稱“小姑廟”。小姑廟歷來香客眾多,香火鼎盛。

關於小姑廟,民間有這樣的故事,傳說小姑與彭郎相愛,但終難成眷屬,於是投江殉情,死後化作秀資超然的“小孤山”,又名“小姑山”。彭郎因悲於小姑之死,遂化成石磯,立於江邊,即“彭浪磯”,亦名“彭郎磯”。

陸游說:“凡江中孤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類,皆名天下。然峭拔秀麗,皆不可與孤比”。當你泊船小孤山下,沿著石階,一步步登上小孤山頂,登高縱目,看上下天光,大江澎湃,心中縱起一段豪情。

孤山導遊詞12

各位同學:

你一定聽說過“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名言吧!其實,把杭州比喻成人間天堂,是因為有了西湖,唐朝大詩人白居易離開杭州時還念念不忘西湖,“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西湖這麼美,當然孕育著許多奇妙動人的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天上有玉龍和金鳳在銀河邊的仙島上找到了一塊白玉,他們一起琢磨了很多年,白玉就變成一顆光芒四射的明珠,這顆寶珠的珠光照到哪裡,哪裡的樹木就常青,百花就盛開。後天訊息傳到天宮,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將前來把珠搶走。玉龍和金鳳趕去索珠,遭到王母拒絕,於是就你爭我奪,王母被掀翻在地,兩手一鬆,明珠就掉落到人間,變成了晶瑩清澈的西湖,玉龍和金鳳也隨之降落,變成了玉皇山和鳳凰山,永遠守護在西湖之濱。

西湖邊上還有一座名山——孤山,為什麼要取名“孤山”呢?這是因為歷史上此山風景特別優美,一直被稱為孤家寡人皇帝所佔有,所以被為孤山。

斷橋是西湖中最出名的一座橋,斷橋是北里湖和外湖的分水點,視野開闊。每當瑞雪初晴,橋的陽面已經冰消雪化,而橋的陰面卻還是白雪皚皚,遠遠望去,橋身似斷非斷,“斷橋殘雪”就因此得名。導遊詞

西湖中有三島。最大島是“三潭印月”。島南面的三座石塔鼎立在湖上,塔高2米,塔身球形,排列著5個小圓孔,塔頂呈葫蘆形,造型優美。到了中秋佳節,三塔的燈光透過15個圓孔投影在水面上,共有30個月亮,有說不盡的詩情畫意。

我們再來看湖心亭。它是西湖中最大的一座亭。站在湖心亭處眺望西湖,水光山色,盡收眼底,西湖風光,一覽無餘。

湖心亭西北的那個小島,稱為阮公墩。是西湖三島中最小的一個,現在已成為杭州市民假日休閒的好去處,阮墩夜遊則是為各地旅遊者隆重推出的西湖夏季的一個特色旅遊專案。

游完湖中三島,我們的船已駛向即將停靠在方向————蘇堤。大家請看:前面這條自南而弱橫貫西湖,全長2。8公里的湖中長堤就是蘇堤。堤上共有6座石拱橋,分別是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堤岸種植桃柳、芙蓉,形成“西湖景緻六條橋,一枝楊柳一枝桃”的景色。說到蘇堤,人們自然會想起北宋詩人蘇東坡,蘇東坡曾二次擔任杭州的'地方官,他組織20萬民工疏浚西湖,然後利用湖泥葑草,築成了這條從南屏山下直通棲霞嶺麓的長堤,後人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取名“蘇堤”。現在堤的南端修建了“蘇東坡紀念館”供人們參觀,緬懷蘇東坡的功績。

各位朋友:人們常常把杭州西湖和瑞士日內瓦的萊蒙湖比喻為世界上東西方輝映的兩顆名珠,正是因為有了西湖,才使義大利的馬可波羅把杭州經喻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的天城”。西湖做為著名景點,接待過世界各國的元首不計其數。因此,西湖不僅是杭州的明珠,更是東方的明珠,世界的明珠。

“憶江南,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這是白居易為頌揚西湖給後人留下的回味無窮的千古絕唱。各位朋友,當我們即將結束西湖之行時您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呢?但願後會有期,我們再次相聚,滿覺隴垵賞桂子,錢塘江上看潮頭,讓西湖的山山水水永遠留住您美好的回憶。

孤山導遊詞13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小孤山之稱,區別於鄱陽湖中大孤山。它屹立在宿松城東南六十公里的長江中,秀峰獨立,形成於第四紀冰川時期。“障百川於千里,納群山於足下”。“海門石柱”、“長江絕獨”、“江上第一景”均為世人對小孤山之讚譽。

此山高八十六米,圍僅一里許,因形如古代婦女頭上髮髻,舊稱髻山。舟在江中行,船身移動,山貌漸變。鄉人云:“南望一枝筆,西看似懸鐘,東看太師椅,北望嘯天龍。”南宋愛國詩人陸游贊曰:“姿態萬變,信造化之尤物也。”

小孤山南岸與彭浪磯相對峙,江流湍激如沸,海潮至此不得上,因有“海門第一關”之稱,為橫鎖長江的“楚塞吳關”。小孤山主要建築是始建於唐代的啟秀寺,座落在半山腰,青瓦紅牆,寺內祀奉著小姑娘娘像,民稱“小姑廟”。小姑,乃民間傳說中一位純情美麗的少女。她與彭郎相愛,但終難成眷屬,於是投江殉情,死後化作秀資超然的“小孤山”,又名“小姑山”。彭郎因悲於小姑之死,遂化成石磯,立於江邊,即“彭浪磯”,亦名“彭郎磯”。山頂“梳妝亭”,傳為小姑梳妝處。亭臺甚雅,六角兩層,且可憑窗眺雲山沃野。亭後“長生樹”,又稱“梭羅樹”,從石罅中生出,高壯蔥茂。老者雲:“此樹酷似月亮裡的神樹。天上織女星用的那把梭子就是用這棵樹剜的”。小姑廟歷來香客眾多,香火鼎盛。

小孤山,無處不景,無景不奇;廟宇亭臺,層次分明。山旁有龍角石,臨江陡峭;山中有龍耳洞,冬暖夏涼,深不可測;山頂有龍口,勢若仰天長嘯。還有一天門、龍眼石、瓊崖滴翠、彌陀閣、先月樓、半邊塔、海神龕、天妃殿、界潮祠、碧雲梯、臥羊石、觀濤石、御詩碑和廟藏文物以及眾名士題詠的海門石刻等。這些諸多古蹟勝景為神話般的小孤山籠上了一層撲朔迷離的光環。遊小孤,如步仙境。明代謝縉有詩讚曰:“半空岩石架高臺,過客登臨此處來。佩玉尚聞仙子去,乘鸞疑見女郎回。澄江秋水明妝鏡,絕頂雲鬢綰髻堆。一望東南形勝闊,何須海上問蓬萊!”今日來“長江絕島”小孤山的中外遊客絡繹不絕。

孤山導遊詞14

各位遊客:

無底座的塑像是中國著名畫家,原中國美院華東分院院長黃賓鴻先生。為什麼他的塑像是沒有底座,沒有那種居高臨下,非常雄偉的氣勢呢?那是黃老先生他覺得自己是來自於民間的畫家,他與平民親密無間,活於人民百姓中,因此他的塑像是沒有底座的,與我們平民老百姓平起平坐的。這座亭子叫作“慕才亭”,這座亭是南朝齊國錢塘人蘇小小墓。蘇小小是當時非常有名的歌妓,為當時一位叫鮑仁的人為蘇小小所建。讚美蘇小小身雖在風月煙花之地,但是潔身自好,品格高尚,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亭上有楹聯一付:湖山此地曾埋玉,風月其人可鑄金。為我國文學巨匠茅盾先生所題。茅盾是浙江桐鄉烏鎮人,著有《子夜》,《林家鋪子》。我們眼前的這座橋叫作西泠橋,西泠橋與長橋、斷橋並稱為西湖三大情人橋。冷字是清涼的意思。古時此橋未建之時,人們都要在此地坐船到孤山去遊賞,是那個時候的一個渡口。

這是我們著名的中國民主革命,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秋瑾的墓。叫作秋瑾墓。秋瑾(1875-1907)為浙江紹興人,別號鏡湖(鑑湖)女俠,別號競雄。墓高2。1米,漢白玉塑像高2。7米墓有孫中山的題字“巾幗英雄”。幗是女中豪傑的意思。墓後面有秋瑾胡芝瑛為她所寫的紀念文章。這位女英雄死後,遺體先是草葬於紹興臥龍山,後來移到嚴家潭,後來又移到西泠橋北部,既香格里拉對面,後來又移到湖南的老家。現在我們大家看到的是1981年第10次變遷埋葬。總之是幾經波折,英雄終得以安息。秋瑾曾有遺願“願與岳飛為鄰”,因此後人就遂她心願就將她遺骨葬於此。

這座樓叫作俞樓,是清末著名樸學大師俞樾的住宅。俞越號曲園,浙江德清人,著書眾多,著名學者吳昌碩、章太炎都是他的徒弟。俞樾曾給靈隱的冷泉亭中的董其昌“泉自幾時冷起?峰從何處飛來?”作答聯“峰從有時冷起,峰從無處飛來。”

其妻曾作答聯:泉自冷時冷起,峰從飛處飛來。其女曾作答:泉從禹時冷起,峰從項處飛來。俞樾一家三口都非常地有文采,都非常地意思。

俞樓旁邊有一口泉,叫作六一泉。蘇東坡來杭州作通判的時候,由歐陽修介紹認識了西湖高僧惠勤,成為好朋友,為莫逆之交。蘇東坡離開杭州後幾年,又來到杭州任知州,此時歐陽修和惠勤皆已死去,東坡為紀念這段友誼,在此名此泉為“六一泉”。六一是歐陽修晚年的自號。歐陽修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金石書畫一千卷,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人一個”。“六一”因此而來。六一泉旁邊的這個塑像是潘天壽的像,他是美院院長,著名的畫家。擅長寫意花鳥畫。此像是為了紀念潘天壽誕辰100週年所建。大家現在看到的是著名的西泠印社。他和文瀾閣同為孤山景區內2處國家級文保單位。是2001年由省級文保單位上升到國家級文保單位的。西泠印社是一個民間學術團體,籌建於1904年,正式成立於1913年,以“儲存金石,研究印學”為宗旨。那由於西泠依孤山而建,本身就是一個風景名勝之地。形成了印學與庭園藝術相結合的古雅、清幽的環境。內有三大建築:柏堂、竹閣、四照閣。柏堂二字為清末俞樾所題。現在的四照閣是22年新建的,原址現建有華嚴經塔。說起華嚴經塔呢,它是一座密簷式塔,八面11級,用白石徹造。上面刻有華嚴經,下面飾有十八應真像。西泠印社中有漢三老石室,裡面陳列了三老碑記有一些諱字忌日,是研究碑刻和隸書的重要材料,並且年代久遠,至今有1900年的歷史,被譽為“華東第一石”。西泠印社內有一個洞,叫作小龍泓洞,是為了紀念浙派篆刻鼻祖丁敬,以他的號“龍泓”作洞名的。他是西泠八家之首。小龍泓前有皖派篆刻藝術創始人鄧石如像。小龍泓洞前有泉“閒泉”。社內另有觀樂樓,現在闢為吳昌碩紀念館。西泠社員眾多,影響廣大。除了弘一法師這樣的名人是社員外,還有一些日本,新年加坡等國際友人是社員。足見西泠印社社員發展之廣,影響力之大現西泠印社共有五任社長,第一任是吳昌碩,第二任是馬橫,第三任是張宗祥,第四任是沙孟海,第五任是趙樸初。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文瀾閣,它是全國重點文保單位之一。建築仿寧波天一閣而建,是重簷歇山頂式的建築。初建於1782年,重建於1882年。它是浙江博物館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間為珍藏四庫全書(經史子集)而建的七大藏書閣之一,著名的《四庫全書》便珍藏在其中的“青白山居”中。文瀾閣是由雍正年間的聖因寺的玉蘭堂舊址所建。“瀾”之三點水取“以水克火”之含義。請大家抬頭看,文瀾閣的題字的漢字和滿文,是清光緒皇帝所題。

現在我們面對的就是著名的杭州樓外樓餐館。樓外樓餐館素有“佳餚與美景共餐”之譽,是杭幫菜的代表菜館之一。它是由洪端堂創辦於清光緒28年(1848年)

是來自於南宋詩人林升《題臨安邸》中的詩詞:“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吹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現在重建的樓外樓是按照1973年間周總理說的“要照顧整個西湖風景和孤山的環境,房子不要修得太高太洋,要有民族特色”的意思設計的。樓外樓著名的菜色有“西湖醋魚”、“龍井蝦仁”、“宋嫂魚羹”,但凡來過此餐館的人一定要在此品嚐這幾道由以“西湖醋魚”為首的名菜。而周總理本人則曾有9次來樓外樓用餐。

請大家來看中山公園,它是為了紀念中國民主主義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而名。中山公園在南宋時就存在了,當時叫作“西太乙行宮”,清康熙時成為了皇帝行宮。到了雍正年間改名為“聖因寺”,1927年時為了紀念偉大的孫中山先生,改名為中山公園。在清雍正年間時“聖因寺”與當時的昭慶寺、淨慈寺、靈隱寺並稱為西湖四大叢林。中山公園門口有兩座漢白玉大獅子,是杭州目前最古老的漢白玉作品。公園是規則式園林與自然式園林的結合體,完美的結合體。表現了杭州能工巧匠的創作。孤山裡面有一副題字“西湖天下景”乃康有為題。亭上有詩“山山水水處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在孤山景區裡面還有兩座亭子是30年代東南亞華僑捐獻浙江災區款中多餘的錢款所建,為了是紀念東南亞華僑。

接下來大家看到的是浙江博物館。浙江博物館是1927年初建的,當時名為“西湖博物館”,現在是90擴建的,擁有7500平方米的面積,為浙江最大的人文博物館。館名是中國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所書。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示浙江歷史文化的經典視窗。這個博物館建築結構為:大屋單體曲線聯廊式的,形成了一種園中有館,館中有園的格局。在博物館的門口三根立柱,是良渚文化的代表建築,叫作玉琮。而圍牆上的雙鳳朝陽是河姆渡文化的圖騰的圖案。非常地具有浙江歷史文化特色。

在浙江博物館的東面是浙江西湖美術館。館門口有韋天瑜作品《蔡元培與林風眠》。蔡元培先生是“學界泰斗,人世楷模”,是較早提出“美育”思想的學者,而美術教育家林風眠先生則是今天中國美院的前身——國立藝術院的創立者和首任院長。

在浙江西湖美術館對面,南面的是西泠書畫院,院名為沙孟海所題。畫院是在原哈同花園的舊址所修建,現是西泠書畫院研究印學金色篆刻的地方。

大家好,我們所來到的就的是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平湖秋月東臨錦帶橋,西臨西泠書畫院。平湖秋月在唐朝的時候是叫個望湖亭,明代叫作龍王祠,

清康熙年間改為御書樓,並在樓前水面鋪築平臺,構圍欄,構水軒,形成三面臨水的景觀,幾乎與湖面持平,並立碑題字“平湖秋月”。平湖秋月,故名思義是一個非常好的賞月之地,它與杭州的“三潭印月”,鳳凰山睥的“月岩”並稱為杭州三大賞月之地。

孤山中的這座塑像,我相信不用我介紹,應該好多遊客都認得出來,他就是我國著名的文學泰斗,革命家思想家魯迅先生。魯迅(1881—1936),浙江紹興人。1909年曾在杭州浙江兩級師範學堂任教,孤山曾是他帶領學生採集植物標本的地方。大家看到的在魯迅先生的後面的這座建築,叫作林社。即林啟紀念館籌備處。林啟(1839—1900)福建人,在杭州任知府期間,創辦了三所新式學堂,分別是求是書院,為浙江大學的前;養正書塾,是杭高中和杭四中的前身;蠶學館,即後來的蠶桑學校。林啟生前非常敬仰隱居孤山的北宋詩人林和靖,曾在孤山補植梅樹百株。杭州人為了紀念他,將他埋葬在孤山,並於50年代初在放鶴亭邊建林社。

我們現在經過的這個廊橋邊上有2只白鶴的塑像,相信大家已經猜到我們接下來來到的景點就是放鶴亭了。放鶴亭是元代陳子安在北宋詩人林和靖隱居地“巢居閣”舊址所建的紀念性建築,現亭為1915年所重建。林和靖長期隱居孤山,終生不娶,平生喜愛作詩作畫,喜歡種梅養鶴,人稱“梅妻鶴子”。相傳他死後,他養的白鶴也在此地悲鳴而死。每到梅花盛開的季節,我們總能在這裡感受到“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美好意境。亭內有清康熙皇帝臨摹明代董其昌書鮑明遠的作品《舞鶴賦》,亭前柱子上有林則徐撰林散之手書的“世無遺草真能隱,山無名花轉不孤”楹聯。放鶴亭中陳列有乾隆碑刻,是目前杭州保留較完整的乾隆手跡,亦是西湖風景區最大的碑刻。此碑還是世界級的文化遺產。在放鶴亭後面還有林和靖處士的墓。

我們繼續向西走。這座六角石亭叫作“雲亭”,為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長吳昌碩所題。亭後面叫作瑪瑙坡,相傳宋人常在此採石刻章,壁上記得有吳昌碩“瑪瑙坡”書法石刻。離開雲亭之後我們可以看到又有一個亭子,這個亭子叫作中山紀念亭,後面的樹木叫作中山紀念林。是1927年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建造的。樹林四季常綠,和山上的梅花、杜鵑花構成孤山後坡的主要綠色園林景觀。孤山後坡的梅花,每到盛開時,是一美麗奇景。孤山訪梅,超山賞梅,靈峰探梅是舊時杭州的三大賞梅勝地。空谷傳聲,是在中山紀念亭前這裡。此為一虛景,在此向北山上大喊一聲,可以聽到延時的迴響,雖具韻味。我們早上如果在這兒晨練的話,就可以在這裡練練聲,唱唱歌,抒發一下情感。在孤山的半山腰,有根據電影《雞毛信》中的人物

海娃所塑的像,海娃放羊。使後山綠地平添一份生趣,此地也是青少年兒童非常喜歡嬉戲的地方。在海娃放羊的旁邊,有一個樹叢,這兒雖然不起眼,但是也有一個景點。這就是蘇曼殊的墓。他是第一個將法國作家的作品《悲慘世界》翻成譯中文帶給我們廣大的中國讀者的。後來他在惠州長壽寺出家為僧。大家現在看到的一條石徑和一個牌坊,源泉於西泠印社古道,溝通了西泠印社南北瀏覽的路線,點出了西泠印社“人以印集,社以地名”的特點。在孤山公園的入口處,有一箇中國印學博物館。是國內唯一收藏、研究、展示為一體的國家級園林式印學博物館。大家看,館的這個印章,大家說大不大?它高4。2米,有“天下第一印”之美譽,通體用漢白玉所雕造,它也是印學博物館的館標。各位遊客們,孤山景區到此就算是遊覽完畢了。我相信還有好多的遊客仍有意尤未盡的感覺。希望大家回味孤山的美麗景色的同時,下次還能有機會再來杭州遊玩,再來觀賞孤山。那麼謝謝大家的合作,使我們這次的遊覽活動非常順利地結束。再次謝謝大家!

孤山導遊詞15

在孤山後麓,有一座民國風格的亭子,中山紀念亭,正對西泠橋。亭旁是成片的中山紀念林,這片紀念林是  位於孤山中部,是利用清行宮御花園一部分改建而成的。  南宋理宗皇帝和清帝康熙都在此營建行宮、御花園,佔了大半個孤山。

 孤山西麓、西泠橋畔有秋瑾墓。秋瑾於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我們大概在30分鐘後在門口集合,希望這次參觀能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預祝大家能玩的開心,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