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悶的中國人讀後感

才智咖 人氣:2.16W

早晨睜開眼,不捨得離開溫暖的被榻,抓過昨晚遺留下一章的《鬱悶的中國人》來讀,看完後時間剛剛好8點鐘,看著窗外的土地,已泛起一絲絲綠意。春天還是循規循矩的踩著約定來了,半倚在床頭向遠處眺望,似乎在瞭望春天,又似乎在瞭望清晨。合上書,在腦海裡追憶整本書的內容,想不起來很多細節了,只能回憶出零零星星的片段。

鬱悶的中國人讀後感

談到了社會壓力,講起來了新一代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心靈的脆弱,分析出了在計劃生育環境下的農家子女也與土地失去了生生息息的聯絡,也如城裡的孩子甚至勝於城市裡的孩子得到了更多的溺愛和嬌寵,這些不屬於城市又不再屬於農村的新生代在城市化邊緣掙扎,極壞的情況下選擇了輕生的不歸路。

談到了愛與愛情的區別。這個章節對我的意義是大的。終於從一個老者的角度屢清了心裡的困惑與猶豫。愛是一瞬間的事情,如驚鴻一瞬,如一見傾心,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好感只需一眼就紮實的奠定。只是愛情比一瞬更久遠了一些,參雜了與時俱進的堅持與伴足,參與了責任、照顧與共同的生活。

愛是點,愛情是線。或許跟一生的時光相比,我們的經歷過於短促了一些,在這有限的時光裡,辨不清愛與愛情的.比例。愛是一時的緣分,愛情是一世的緣分。既已遇見愛之短緣,更企盼久長不散的長緣。

談到了各種身不由己。樑曉聲說現代社會的國人既被現實鬱悶著,又不得不適應著現實社會的種種規則與潛規則,我知道這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我也在作者自身看見了這種枷鎖。

作者的哥哥被託管在精神病院,作為一個囚禁的靈魂,每天都盼望弟弟將他接回家庭,樑曉聲既已到了不小的年紀,按理是可以從心所欲的完成哥哥的心願,但是他還是要兄長再等兩年,許諾退休後待兄長如何如何。

我很慚愧我讀著作家的書,卻同時在質疑著作家的託詞,我不知道退休後是不是真的如他所諾接兄長回家細心相侍,又不知道其兄長等得到那一天否。作家本身在描繪社會的諸多問題,透過其視角給自己的書命名為鬱悶的中國人,我相信作家本身對這種鬱悶定是有切身之痛的。

每個人都眼見著許多不願見的現象,每個人都有能力去描述他,但能夠逆不良而行的,恐怕作家本身也難以做到。對於精神病人的遭遇,通過姐姐的描述以及姐姐偶爾負傷的經歷讓我也有很多的瞭解。我知道能真正接這些病人回家的人很少,甚至心甘情願去為這些弱勢家屬按時交納看管費用都是極難情願的。

大學時有機會會跟隨班主任去老人院和兒童院去看望一些老人和殘障的兒童,跟老人用地野邊的野菜包餃子,給老人表演點節目,熱熱鬧鬧幾個鐘頭後老人又重歸於寂寞,我們不是他們的子女,怎給得了他們最需要的溫存。在兒童院,殘障兒童彎下身子撫摸我鞋子上的蝴蝶結,不能自控的口水滴在我的腳面上,我心疼的給孩子擦去口水,內心問自己,如果這是我的孩子,我能如此不厭其煩的照料他一輩子嗎?恐怕不能的。

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又無法時時得到神靈的相助。社會裡的苦,可以看見的人很多,可以寫出讓人共鳴的書與博文的人很多,可是能起作用的博文與書是鮮少的。能救社會的不是語言,不是口號,不是主義,而是良善的行動。

只是這本雜文實在太零散了。或許是書裡的現象在現實裡已親見的太多了,再讀不覺新鮮,卻更盼望有可以給自己燃起希望之燈的地方。合書後看地裡吐出的新綠,我知道書裡沒給的希望,生活已經給了。儘管春土仍寒,卻阻礙不了幼苗破土的希望。野草重生的繁冗,遮擋不住秋實待結的意望。

我堅信生活會越來越好的,人情會越來越濃的,社會會越來越向善的。